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南海备忘录 >

第19节

中南海备忘录-第19节

小说: 中南海备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散了。    
    但傅作义又一次陷入了凝神深思之中。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32节 学者名流做客中南海

    历史文化古都被重兵包围,大有一触即发毁城之势。为保护古都,毛泽东派出和谈使者。傅作义则在中南海发请帖,邀请学者名流做客中南海,众学者畅所欲言,傅作义洗耳恭听,心中盘算着自己的最后出路。    
    在傅作义夜召安春山的那一天,即1948年12月13日,东北野战军前卫团进入万寿山和圆明园遗址之间,突遭国民党军队的猛烈炮击。为了避免学校和文化古迹遭受炮火毁坏,解放军前线司令部命令部队火速避开圆明园古迹和清华燕京学校区,从万寿山以西打开通路,并于14日下午占领丰台。13日晚太原前线野战军首长徐向前、周士第、陈漫远将截获阎锡山北平办事处给阎的一份谍报上报军委。谍报称:“今(元)年北平外围情况急转直下,傅军主力集结,调集城郊。清河、南口镇即有激战,清华大学落有炮弹,人心恐慌,空气极度紧张(其实炮弹并未落在清华园内,而是落在其北围墙外不远的地方)。毛主席阅后,于15日将此谍报加上亲笔批示,以军委名义急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参谋长黄志勇:“请你们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17日,毛主席又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必须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设施及重要文化古迹的电报。其中指出:“沙河、清河、海甸(淀)、西山等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根据毛主席电示精神,部队一到达西郊,立即把颐和园、香山、八大处等风景区和清华、燕京大学等文化设施保护起来。在一些地方还贴出布告,明令广大群众对学校和名胜古迹“严加保护,不准滋扰”。18日晚,前线部队两名干部在张奚若教授带领下,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家,请粱在一张军用地图上标出北平城区重要方建筑和文化古迹的位置,画出禁止炮击的地区,以备万一同傅作义所部和平谈判失败,不得已而攻城时,尽可能保护文物建筑免遭破坏。梁思成对党如此重视文物古迹深为感动,用了几天时间画出城内方建筑的位置,交给了党组织。    
    1949年1月19日之前,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代表的和平谈判尚未达成协议。1月16日,毛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平津前线党的总前委负责人聂荣臻等的电报,强调指出:“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级(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即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    
    解放军干部、战士严格执行了毛主席的电令。为了顺利攻入城内,负责进攻的一二一师在沙河进行了紧张的攻城演练。战士们抬着云梯,爬上旧城墙,一次又一次地演习。在玉泉山下的炮兵阵地上,指战员们对射击目标进行精确计算,他们要使炮弹准确地落到敌群里,而不落在文物、古迹上。    
    理性在为古城探寻生路。    
    和谈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1949年1月4日,我方代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与傅作义的代表周北峰进行第一次正式会谈。林彪说:“周先生,你昨天与聂司令员谈的,我们都知道了。今天我们谈一下傅先生的打算、要求和具体意见。”    
    罗荣桓接着说:“咱们今天作初步的会谈。你来是只谈北平问题,还是傅先生势力范围内的所有地区都谈?”    
    周北峰早已做好了准备,他听完林、罗的话后,非常冷静地说:“傅先生的意思是,我们的商谈以平、津、塘、绥为中心的所有统辖区一起谈。”    
    罗荣桓接过他的话说:“那很好。请你电告傅先生,平、津、塘、绥可以一起谈,希望他这次要下决心。我们的意见是:所有军队一律解放军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区化。在接受这样的条件和前提下,对傅部的起义人员一律不咎既往;所有张家口、新保安、怀来战役被俘的军官一律释放。傅的总部以及他的高级干部,一律予以适当安排,包括傅先生本人。”    
    1月8日下午,双方在刘亚楼参谋长整理的会谈纪要上签了字。会谈纪要有个附记:所谈各项务必于1月14日午夜前答复。周北峰立即回北平复命。    
    傅作义在中南海居仁堂看完会谈纪要后,一言不发,只是来回踱步。4天之后,傅作义终于对周北峰发令,“你可电告林、罗、聂,所谈内容研究过了,只是14 日午夜答复时间太仓促,不日邓宝珊将军再次拜会。”    
    1月14日,华北剿总副司令兼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傅作义的至交密友邓宝珊和周北峰,来到通县。    
    聂荣臻说:“我们上次说得很清楚,14日午夜是答复的最后期限,现在只剩下几个小时了,现我们已下达了攻击天津的命令。你们有何意见?”    
    邓宝珊电报请示傅作义。    
    傅作义答复:“我弟与周先生相商,斟酌办理。    
    1月16日双方签署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协议。临行前,林彪将我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致傅作义的信,托邓宝珊转交。信中写道:“北平被围业已月余,人民痛苦日益增重。本军一再推迟攻击时间,希望和平解决,至今未获结果。贵将军身为战争罪犯,如果尚欲获得人民谅解,减轻由战犯身份所应得之罪责,即应在此最后时机,遵照本军指示,以求自赎……如果贵将军及贵属竟悍然不顾本军的提议,欲以此文化古城及200万市民生命财产为牺牲,坚决抵抗到底,则本军为挽救此古城免遭贵将军及贵属毁灭起见,将实行攻城……”    
    傅作义看着这封信,眼前仿佛映现出古都的壮丽景观在炮火中呻吟,仿佛看到名胜古迹轰然倒塌……他更多地想到,不能作历史的罪人,不能叫人永远唾弃。    
    诚然,一项重大决策的最终确走,并非易事,傅作义多年养成一个习惯,在决策大事之前,总要听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才走下决心。于是,他在16日下午,向北平著名的学者名流发出了请帖,到中南海吃西餐。    
    学者名流们接到请帖后,如期而至。学者名流们步入中南海勤政殿后,华北剿总副秘书长焦实斋将军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宾客,同来者握手、寒暄。这些被请来的学者名流应傅作义之邀前来赴宴,已是习以为常,宾客间或为好友,或为同事,彼此都非常熟悉。然而今天的气氛却与往日不同,聪明的学者名流们,一进入勤政殿,就预感到傅作义今天将有要事相谈。他们见面时有的点头示意,有的恭手作揖,没有更多的问候,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应邀前来赴宴的有:徐悲鸿、周炳琳、马衡、郑天挺、黄觉非、朱光潜、许德珩、杨人楩、贺麟、叶企荪、胡光骕、杨振声、何海秋、王铁崖、黄国璋、康同壁等二十余人。    
    客人陆续到齐后,傅作义将军诚恳而简要地说:“局势如何,想听听各位的意见,以作定夺。”    
    停顿片刻,大家开始发言,一致意见只有和平,别无他途。    
    康有为年逾花甲的女儿康同壁慷慨陈辞:“北平有人类最珍贵的文物古迹,这是无价之宝,绝不能毁于兵火。”徐悲鸿教授说:“北平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系于将军一身。当前形势,战则败,和则安,这已是目前的常识问题。”杨人楩教授说:“内战已给人民造成很大灾难,仗不能再打,希望傅先生效法意大利建国三杰,流芳百世。如果傅先生顺从民意,采取和平行动,我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此义举,一定要大书特书,列入历史篇章。”    
    宾主边吃边谈,如果说刚来时心情还有些紧张,但此时,话已拉开,人们便开始格外的活跃和兴奋,早已憋在心中的话,今天都迸发出来了。    
    名人学者的一席话,把北平市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表露得完美无遗,一群学者面对名震中外的将军、华北剿总总司令,能这样地畅所欲言于决策之前,历史上也不是多见的。    
    这也是傅作义不同于其他国民党将领的明智之处。在这关键之时,在北平是战是和,这事关北平几百万人民、事关全国、事关整个中华民族、事关我国几干年文明史的大事面前,是应该听一听这些名流学者的意见的。    
    听意见、下决心,是需要魄力的,并且要有很大的魄力。因为他要安定全市200万人民,不要自相惊扰;更要应付蒋系军队、国民党特务不听从他的指挥,不走和平道路,把北平打个稀巴烂,甚至把他的嫡系部队和总部包围起来,加以消灭。所以,今天的聚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让这些社会名流替他做工作,替他宣传他将来取的和平行动!因为这是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傅作义召开的最后一次和社会名流、学者的谈话会,为此,后人习惯地称之为“最后一席话”。    
    宴散了,学者名流们都走了。偌大的居仁堂客厅里只剩下傅作义一人。这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室内来回地踱步,而是坐在宽大的沙发上,点燃一支烟,吸了起来,一股浓烟从嘴中喷出,袅袅升起,傅作义看着这上升的烟雾,仿佛看到了炮火硝烟的战场,看到了一个个生命倒下去了……一股浓烟从嘴中出来,刚才众学者名流的话语文回响在耳畔……    
    “言必行,行成于思。”傅作义从万千思绪中,回到现实,他决心不再与人民为敌,为这文化古都作出一点贡献:和平解放北平。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33节 傅作义率部走出中南海

    中南海居仁堂,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议一个接一个地开,与会者表情各异,无所不有!傅作义决心已定,发表最后陈词:不再与人民为敌,和平解放北平。无疑,这会让几千年古都免于战火。    
    1949年1月21日,在中南海居仁堂会议厅里,傅作义将军召集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华北剿总副司令郭宗汾、参谋长李士杰、总参议张濯清、副参谋长梁述哉,第四兵团司令兼北平防守司令李文、第九兵团司令石觉。    
    会议开始。傅作义说:“当前的形势,我就不多说了,各位身在其中,都很清楚。眼下,我们只有和平一途可走了,现经双方协商,拟就了一个《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实施协议》。    
    坐在一旁的秘书长王克俊站起身来,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实施协议》念了一遍。    
    傅作义接着说:“这个协议,大家都听了,现在还是个征求意见稿,请大家提提意见。”    
    一阵沉默之后,以阴险狡猾而又令人畏惧的石觉开了口:“我没有什么意见,不过我听说王克俊秘书长的部下有意见。”石觉的话刚落,李文也赶忙说:“对,他的部下有意见。”    
    这使王克俊秘书长感到突然、感到意想不到,他有些生气地问道:“二位司令,我是个文职,哪里来的部下?”    
    李义说:“我们部队的政工处长,不都属于你管嘛,他们有意见。”    
    傅作义心想,实施协议刚刚签订,谁都不知道,怎么会出来军、师的政工处长有不同意见呢?明显地胡说八道,从中作梗。    
    王克俊自然是不服气,便打电话,通知师以上政工处长到中南海开会,并限定15分钟赶到勤政殿。    
    政工处长们不知何事,急速赶往勤政殿。王克俊见人员到齐,便宣布开会,全文宣读“实施协议”,读完后,问大家有什么意见。    
    绝大多数政工处长表示赞成,只有石觉和李文兵团的二位政工处长提出:“和平解决北平战事,使文化古都免遭战火,没有意见,只是请傅总司令高抬贵手,放我们回南京。”    
    王克俊说:“只要保证你们的部队不出事,不伤一人,不放一枪,不毁一物,圆满实施协议规定,我保证请傅总司令用飞机送你们回南京。”    
    勤政殿的会议结束了,王克俊立即回居仁堂。傅作义见王克俊微笑地向他点头示意,知道王克俊已经找到了圆满答复李文、石觉提问的办法,便宣布继续开会。    
    石觉依旧是旧语重提,质问王克俊:“你的部属有意见,不同意怎么办?”    
    王克俊回答道:“各师以上政工处长对‘实施协议’十八条都表示赞同,没有意见!”“只是你们两个兵团的政工处长提出要求,放他们回南京。我当即答复了他们,不愿留下的要走,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