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南海备忘录 >

第13节

中南海备忘录-第13节

小说: 中南海备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在居仁堂办公和会客。他御用的政事堂和海陆军大元帅统率部办事处,均设在丰泽园内,而以怀仁堂作为延见外宾举行典礼的地方。是年12月15日,袁世凯为解散国会组织了御用政治会议,开会之前,袁把69名“议员”全部叫到居仁堂,接受他的训示,于是当天下午的会议即通过了解散国会案。    
    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时,参议院开会议决帝制,与会的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1993张,无一票反对,也没有一张废票。各省的推戴书一致写着:“恭戴今日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井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参政杨度和孙毓筠又提议说:“本院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秘书长林长民立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拥戴书当场宣读,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时半,在一片欢呼声中散会。当日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煞有其事地申明自己虽尊重民意,但“唯推戴一事,无任惶骇。……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    
    袁世凯很善于做戏,他的推托是假,让其党徒为其洗刷背信弃义是真。于是,参议院下午再次开会,通过了早已准备好的第二份推戴书,这份推戴书,堂而皇之将袁世凯背叛民国的罪恶一笔勾销,于是,袁世凯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发下了一道冠冕堂皇的告示,引述了推戴书全文后,他大言不惭地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以爱国,讵在人后?”“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予无以自解,并不无可倭避!”为了“救国救民”,只好当皇帝了。    
    袁世凯称帝,原定于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任命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与大典筹备处处长警察总监吴炳湘为副处长。登极地点设在紫禁城内三大殿。为了显示新王朝开基,太和殿更名为承运殿,取意“奉天承运”;中和殿更名为体元殿,取意“恭体黎元”;保和殿更名为建极殿,取意“建国立极”。按五行更替之说洪宪王朝以火德王天下,尚赤,故殿内装饰一律改漆朱红色,殿中央的八根大柱加嵌赤金,饰以盘龙彩云。    
    袁世凯是五短身材,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脚不着地,头不出椅背,活像在宝座上放了一个肉墩子,十分难看。所以重新制作了“御极宝座”,椅背上雕有九条云龙,饰之以金玉,造价40万银元。这个宝座的特点是腿短、背低,可以为袁氏遮丑,显示帝王威仪。    
    袁世凯虽然体胖,但十分怕冷。登基时又正值寒冬,所以在太和殿中搞了个“中西合璧”,安装了巨大的暖气片。    
    万事俱备,就等着吉时一到龙袍加身。一些好事之徒,也迫不及待地要一睹盛况,而且,风传皇上登基时不但要大赦天下,还要大赐天下,四万万国民,每人赏洪宪银元一枚。    
    但令人不解、令四万万国民为之奇怪的事发生了,袁世凯提前登基了。    
    1915年12月13日早上8点多钟,拱卫军司令突然通知在京的文武官员:“皇帝早上9时三刻在居仁堂登基,文官简任职以上,武官少将以上,立刻前往朝贺。”当时的通讯很不发达,不能召开电话会议下达通知,而是由“骑兵通讯员”飞马驰告。接到通知的人一看吉时己近,想回府整理衣着也来不及了,只好策马驱车直奔中南海。所以朝贺者之中,穿文武大礼服的人很少,多是便衣见驾。    
    吉时方近,居仁堂大厅内的朝贺典礼就提前开始了。大厅正中摆设着龙案,可是龙座摆设在龙案前头,这种序位颠倒的做法,实在令人不解。龙座两侧也无仪仗,只有8名侍卫排列在座后两旁,袁世凯也未穿早已准备好的龙袍、皇冠,而是穿着大元帅戎装,头上也未戴“叠羽冲天冠”,而是将其放在龙案上,袁世凯站立在龙座旁。    
    赶来参加朝贺皇上登基的人随到随朝拜,由于事先没有统一的安排,朝拜之礼也不统一,有行三鞠躬礼的,有行跪拜礼的,还有行三跪九叩大礼的。由于没有司仪、赞礼,朝拜秩序显得异常混乱。    
    袁世凯受礼时,左手扶着龙座,右手屈向前伸,似在表示答礼,并频频点头向朝贺者致意。    
    礼成告退的人们都议论纷纷,“旷世盛典”为什么如此仓促草率地举行。甚至有的人说:“这不是坐在家里称天子吗,又想当皇上又怕见人。”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25节 袁世凯皇袍加身居仁堂(2)

    12月20日,袁世凯鉴于前清时做过督抚和号称民国元勋的一些显赫人物不愿下跪称臣的情况,发表“嵩山四友”的电令,称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誊“久负重望”,与自己为“道义之交”,各颁嵩山照片一张,均计不称臣。21日和23日,袁世凯特封公侯伯子男爵位共128人,另封孔子76代孙孔令贻仍袭衍圣公。    
    12月31日,袁世凯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此外,册封皇后和嫔妃,立皇储,订皇位继承法等事务。袁世凯为过皇帝瘾已是利令智昏了。    
    袁世凯称帝后,内宫没有了太监而改用“女官”服役。    
    袁世凯长期以主张“新政”的新派人物自居。他常说,自己习练新军起家,又曾为民国元首,曾与西方各家新学广为接触,又有一批新学家为他所用,所以他文明进步不离口,不愿以腐败官僚自居,常言若有一天登基为帝,决不再用宦官旧制。相传刚开始密议帝制时,前清宫之权阉小德张得此消息,以为时机已到,曾贿赂与袁相近的某臣公,让他在袁退凯面前进言,希望能有朝一日重返宫中,但袁不为所动。袁世凯既然决意废止宦官,但内廷劳役之差,由何人所负呢?仍用旧日家府婢媪,似乎不合乎帝王的尊贵体制,驱使新兵近侍入宫内,又难保不会给众姬妾嫔妃添乱,踌躇之下,忽发思古之幽情,欲从周礼天官成法,恢复女官之职。有人说,袁世凯这一想法是与筹安会中刘大经师刘师培相议所得,亦未可知也。    
    袁世凯决定宫内设置女官,一时却难以物色到合适的人。而督率女官的女官长之人选,更难选拔。这女官长,既要稍有学识资格,又须熟识官场事上接下之手段,其工作既不同教师管理学生,也异于姬妾之媚其夫主。况且,出身高贵一些的名门淑女,又有谁肯  身入宫值宿?若是贫贱之家女子或娼优之身,则又不合体统。所以,袁世凯在居仁堂愁眉了好几天。忽一日,袁世凯见到了一份“女子请愿团”的上书,上面首列名者为安静生安女士。袁世凯问及此女,得知安静生出身于富贵之家,更优学业,且于交际上颇具阅历资格。袁世凯立即批答,许其入宫觐见。    
    安静生来到居仁堂谒见袁世凯。她尽量抑止住那颗狂跳不已的心,三跪九拜,无不合礼节。    
    袁世凯一见她长得皮白肉嫩,眼睛里汪着两泓秋波,心中便有了几分好感,又装腔作势地问了几个问题,安女士都对答如流,袁世凯说:“你先回去,等着消息吧。”    
    过了两天,安女士走马上任。上任第一天,袁世凯便立即命她招选女官,人数为120名。    
    安静生打了一个草稿,草拟出招选女官的章程,送给袁世凯皇帝过目,老袁大笔一挥,写了“同意”两个大字。这个章程共有8条:    
    一、家世清白,政治清白,拥护袁皇帝领导。    
    二、年龄在14岁至25岁之间。    
    三、品貌端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    
    四、没有出嫁,没有对象的黄花大闺女。    
    五、或孀妇,但必须没有生过小孩。    
    六、不吃烟、不喝酒、不赌博。    
    七、三年后才可以出宫。    
    八、三年期满后,由女官长奏请皇上,对那些表现出色的,给予褒奖。    
    这八条章程公诸于众后,安女士又自作主张,加了一条,凡来报名的,必须交报名费10元钱,不合格的话,此款一律不退,合格的话,还得再交100元钱的入宫费。这钱自然进入了安静生的腰包。这个袁世凯自然不知,因他正在居仁堂筹划皇位继承人之事。    
    历代帝王之制,即位后,先立皇后及太子,以为继承有名。清代皇室确立皇位继承人,是由皇帝书写出继承者名号,密封起来,藏于正大光明殿匾额之后。此法被称为防弊之至的密法。袁世凯很是欣赏这一办法,故于登基建号后,在定皇位继承人制度时,反复考虑如何既承袭清室此法之长处,又要与之有所区别,有所“进步”。经过反复思考,袁世凯声言,他要写下三位皇位继承者的姓名,缄封于一处,以待其时启视。于是,袁与梁财神梁士诒、徐相国徐世昌密议于宫廷深处凡三天三夜。接着召皇侄袁乃宽,让其命工匠精铸铜质镀金之方匮,高二尺五寸、长三尺五寸,厚五寸,外有扃钥,四周可以启闭,中附以纯金质之秘椟,代价约值10万金。匮制成后,袁世凯又命袁乃宽督工造石室于中海之九曲亭后。室以天池白石为廊,上下不施栋宇,四周咸以石灰浆等胶固,一面置铁门,下管键。石室造好后,袁世凯乃于宫中斋戒祀神及祖宗,亲书名字三轴,如诰敕状,置金匮中,亲加扃锁,然后送置石室,即闭铁门键,外仍施灰浆胶固。虽近侍僚属,绝不知所书者为何人,甚至家族嗣子亦未由一窥秘奥。袁世凯死后,石室被打开,总统继承人为黎元洪、徐世昌、段棋瑞三人。    
    再说袁世凯称帝后,立即遭到了举国上下的反对。一时间,把个袁世凯搞得焦头烂额。万般无奈,袁世凯求助于迷信,便不时请人为自己算命、看风水。有风水先生推断袁家达官虽多,但都寿命不长,不超过58岁,原因是袁家祖坟的葬地不正,故而禄高命短。袁世凯对此深信不疑,当大权在握之后,便去州府请来风水先生吴佑文看阴阳宅。吴佑文选定河南彰德作为袁世凯生前的住宅和死后的葬地,于是袁不再回河南项城老家了。他大肆修建宫殿,改换门面,将原大总统府改名为“新华宫”。但他还不放心,时刻惦念着风水先生的预言,一天,他对“太子”袁克定说:“你知道明朝何以享国300年?就是因为十三陵的风水好。不看看风水我总是不能放心。”    
    袁世凯让袁克定礼聘山东著名堪舆家贾某,到北京为皇城看风水。    
    贾某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即手持罗盘在皇城内外详细查勘了一番,尔后,异常严肃地对袁克定说:“千岁爷,这是历朝宫殿,设计与结构气足神完,可保皇帝江山万代。”    
    他停顿了一下,又说:“可是美中有点不足,唯有新华宫门气散而不聚。正位以后,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折,这是-一个缺陷,请千岁爷三思!”    
    袁克定忙问:“先生有无补救良方?”    
    “补救法嘛,”贾某不慌不忙地说:“依臣的愚见,最好在新华宫门左侧修建一个厕所,以收聚其气。”    
    “胡说八道!”袁世凯听儿子汇报了看凤水的经过,极为不满,    
    在富丽堂皇的皇宫门上建造厕所实在太不雅观了。“他还说了些什么?”    
    “他说如不收聚其气,父皇正位后,难免要出现一一些波折。”    
    “嗯?”    
    自袁世凯宣布称帝以后,反对之声四起,连北洋军中的嫡系干将冯国璋、段棋瑞都反对,而-向狼狈为奸的老友徐世昌也消沉在一边,云南蔡锷、李烈钧的护国军已举起了倒袁的旗帜,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南方各省纷纷响应,相继独立,他正为此焦虑不安,贾某的预言,恰恰中了他的心病。为了皇图永固,他也顾不得雅观不雅观了,终于接受了贾某的建议。    
    于是,贾某得到了一笔不小的奖赏,而在新华宫门上出现了一个厕所,堪称世界皇宫之最。    
    厕所虽然修好了,可举国反袁的声浪愈加高涨。袁世凯终于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便呜呼哀哉了。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26节 窃国大盗大殡杯仁堂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后,在中南海怀仁堂停放21天。这期间,怀仁堂内外挂满了各方面送的祭幢、挽联和花圈,门前还搭了鲜花扎成的牌坊一座……一切都俨然如“大行皇帝”。    
    1916年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忧焚中自毙。第二天,袁世凯遗体入殓,他头戴平天冠,身穿祭天大礼服,仰然如“大行皇帝”。北洋政府下半旗致哀,禁止民众娱乐活动一天。    
    袁世凯大殓后在中南海停灵21天,到6月28日起灵运回老家彰德垣上村。当时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