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智囊全集 >

第106节

智囊全集-第106节

小说: 智囊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渍叹阍鍪叮莅蛔阋匀葜指泄拢岳⑵涑踔挂病K焓槿韵祝运恐嘟咭籽桑可钥恚淙舜笤茫蝗涨ㄈァ

  [评]

  势取不得,以惠取之。我不加费而人反诵德,游于其术而不知也,妙矣哉!

  【译文】 

  严公名讷,是海虞人,想在城中营建一座大宅,草图大致已规划完成,唯独隔邻的民宅有根梁柱突出,使得严公的新宅不够方正。隔壁民宅的主人是对卖酸酒的夫妇,这栋房子是他们世代的祖产。相府的工头曾出高价,请屋主出让屋舍,不料遭到屋主悍然拒绝。工头非常生气,将此事禀告严公。严公说:“不碍事,你先盖房子的其他三面。”

  开工后,严公命府中每日所需的酸酒都向隔壁的主人购买,并且每次事先付款。这对夫妻平日生意清淡,生活拮据,每天的收入不足糊口,严公知道后,便为他们介绍买主,从此生意好转,不久就因人手不足而招募工人,生意愈做愈大,屋内到处堆放米谷,豆类,石缸的数目也成倍数增加,屋内的空间自然益显狭窄。

  这对夫妇感激严公的恩德,对自己当初悍然的拒绝感到惭愧,于是自动写下契据将屋舍献给严公,严公用城中其他的屋舍与他交换,由于屋主换得一间较大的屋舍,非常高兴,不多久就搬家了。

  [评译文]

  如果权势无法使民宅的主人屈服,就施恩德使他们软化。我没有增加半点麻烦,对方却称颂我的恩德。民宅夫妇完全落入严公掌握却始终不自知,实在妙啊!

   

 

 

555、周玄素 
  【原文】 

  太祖召画工周玄素,令画“天下江山图”于殿壁。对曰:“臣未尝遍迹九州,不敢奉诏。唯陛下草建规模,臣润色之。”帝即操笔,倏成大势,令玄素加润,玄素进曰:“陛下山河已定,岂可少动。”帝笑而唯之。

  [评议]

  举笔一不称旨,事且不测,玄素可谓巧于避祸矣。

  【译文】 

  明太祖朱元璋有次召画工周玄素,命他在殿壁画一幅“天下江山图”。周玄素启奏道:“臣不曾游遍九州,不敢奉诏。恳请陛下先勾勒草图,臣再修改润色。”

  太祖听了立即拿起画笔,不一会儿工夫就完成草图,于是太祖命周玄素修饰。周玄素奏道:“陛下江山已经确定,臣岂敢擅自更动?”太祖听了,不觉微笑点头。

  [评议译文]

  周玄素若举笔画图,万一不合太祖心意,或许就会因此遭遇不测,周玄素真个善于避祸。

   

 

 

556、唐太宗 
  【原文】 

  薛万彻尚丹阳公主。太宗尝谓人曰:“薛驸马村气。”主羞之,不与同席数月。帝闻而大笑,置酒召对握槊,赌所佩刀,帝佯不胜,解刀以佩之。罢酒,主悦甚,薛未及就马,遽召同载而还,重之逾于旧。

  [评]

  省却多少调和力气。

  【译文】 

  唐朝人薛万彻娶丹阳公主为妻,有次唐太宗李世民对人说:“薛驸马看起来有些土气。”这话传到公主耳中,竟然几个月都不和驸马同席。

  太宗听说这事不由大笑,一日设宴召驸马与公主前来饮酒,宴中,太宗与驸马比矛,并以身上所戴佩刀为赌注,太宗故意输了比赛,解下身上佩刀挂在薛万彻身上,公主见了非常高兴。酒宴结束后,驸马还不及骑上坐骑,公主就召驸马与她同车,从此两人感情更胜往日。

  [评译文]

  太宗这招,省却多少调解力气。

   

 

 

557、狄青 
  【原文】 

  陕西豪士刘易多游边,喜谈兵。韩魏公厚遇之。狄青每宴设,易喜食苦马菜,不得,即叫怒无礼。边地无之,狄为求于内郡,后每燕集,终日唯以此菜啖之。易不能堪,方设常馔。

  【译文】 

  宋朝时陕西豪士刘易常游边境,喜欢谈论兵事,深得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宋名臣)的礼遇。狄青(字汉臣,深受范仲淹,韩琦等名臣器重,卒谥武襄)每每设宴款待他。

  刘易喜欢吃苦马菜,如果席中没有这道菜就大声叫骂。可是边境一带不产这种苦马菜,于是狄青派人专程到内地搜购,每次请刘易吃饭,餐餐都只有这道苦马菜。直到刘易求饶,狄青才下令菜色恢复正常。

   

 

 

558、王安石 
  【原文】 

  王舒王越国吴夫人性好洁成疾,王任真率,每不相合。自江宁乞骸归私第,有官藤床,吴假用未还。,郡吏来索,左右莫敢言。王一旦跣而登床,偃仰良久。吴望见,即命送还。

  【译文】 

  王舒王越国吴夫人有洁癖,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能诗文工书画,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神宗时为相,提倡变法遭旧党大臣反对,罢为镇南军节度使)个性率直,每每与她不合。

  王安石自江宁辞官后,回到故居旧宅。话说有张官藤床,吴夫人借去后就一直未归还,郡吏多次前来索讨,都空手而回。有一天,王安石就穿着鞋子跳上床,然后躺卧其上,吴夫人见了,立即命人将床送还。

   

 

 

权奇卷十五 
  【原文】 

  尧趋禹步,父传师导。三人言虎,逾垣叫跳,亦念非仪,虞其我暴。诞信递君,正奇争效,嗤彼迂儒,漫云立教。集“权奇”。

  【译文】 

  老虎进城,本来没有这回事,可是三个人异口同声如此说,教你不相信也难。因应诡谲的环境,为达目的,智者只有出奇谋、以智取。

   

 

 

559、孔子 
  【原文】 

  孔子居陈,去,过蒲,会公叔氏以蒲叛。蒲人止孔子,谓之曰:“苟无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耶?”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评]

  大信不信。

  【译文】 

  孔子离开陈国后,带着子贡等人前往卫国。经过蒲地时,正碰上公叔氏叛乱,蒲人将孔子等一行人团团围住,对孔子说:“只要你不去卫国,我们就让你平安离去。”迫于眼前情势,孔子只好与蒲人订下不往卫国的盟约。孔子等人出了东门后,却立即转往卫国。子贡问孔子:“订下的盟约,可以不遵守吗?”孔子回答说:“在受胁迫的情况下所订的盟约,神明是听不见、看不到、不承认的。”

  [评译文]

  宣扬“王道”主张是大信,对蒲人的承诺是小信,大信不受小信拘束。

   

 

 

560、淮南相 
  【原文】 

  孝景三年,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共应之,其相曰:“王必欲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之,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边批:欺王不害为信,淮南王以故得完。]

  [议]

  若腐儒必痛言切谏,如以水投石,何益?此事比郦寄卖友,嫁太尉于北军同一轴,而更觉撇脱。

  【译文】 

  汉景帝孝景三年,七国(吴、胶西、楚、赵、济南、菑川、胶东谋反,后为太尉周亚夫平定)举兵造反,吴王派使者到淮南,请淮南王出兵,淮南王颇为心动。淮南相说:“如果王想出兵响应吴王,小臣愿率兵前往。”

  淮南王于是将兵权交由相国,谁知相国却带领军队救援被七国所围困的城池,没有听从淮南王的旨意,仍效忠汉朝皇室,也因此当七国之乱平定后,淮南王得以保全性命。

  [议译文]

  这件事若是一般固执、不知变通的书呆子来处理,必定痛责淮南王的不忠,苦口劝谏出兵的不当。然而这么做就好比把石头丢到河里,对阻止淮南王出兵毫无帮助。淮南相处理此事虽与郦寄欺骗好友吕禄,而使得太尉周勃轻易取得吕禄封地是同一手法,但手段却更为高明。

   

 

 

561、王敬则 
  【原文】 

  王敬则尝任南沙县。时方兵荒,县有劫贼,群聚匿山中,为民患,官捕之不得。敬则遣人致劫帅曰:“若能自出首,当为申白,请盟之庙神,定无负。”盖县有庙神,甚酷烈,乡民多信之,故云,劫帅许之,即设宴庙中致帅。帅至,即席收之,曰:“吾业启神矣。若负誓,当还神十牛。”遂杀十牛享神,而竟斩帅,贼遂散。

  【译文】 

  南北朝时,王敬则(南齐人,高帝时封阳郡公,明帝即位,因谋反被杀)为南沙县令。时值天下大乱,盗匪四起,县中有一群藏匿山中的土匪,偷抢掳掠,为害乡民,官府屡次派兵围剿都无功而返。

  王敬则派人告诉土匪头:“只要出面自首,一定为你们求情减刑,从轻发落,为表诚意愿在神明前赌咒,绝不违背誓言。”原来县中有一座庙,所供奉的神明异常灵验,因此当地乡民对这神明十分恭敬,所以王敬则才如此提议。

  果然土匪头一口答应,王敬则立即在庙中设宴,土匪头一到,王敬则却当场命人将他收押,说:“我刚才已禀告神明,若我违背对你的承诺,就杀十头牛向神明告罪。”于是杀牛祭神,再一刀杀了土匪头,残余的土匪,也就四处逃散,从此不能再危害乡民。

   

 

 

562、宋太祖 
  【原文】 

  艺祖既以杯酒释诸将兵权,又虑其所蓄不赀,每人赐地一方盖第,所费皆数万,又尝赐宴,酒酣,乃宣各人子弟一人扶归,太祖送至殿门,谓其子弟曰:“汝父各许朝廷十万缗矣。”诸节度使醒,问所以归,不失礼于上前否?子弟各以缗事对,疑醉中真有是言,翌日,各以表进如数。

  【译文】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为巩固帝位,在酒宴中用计使拥有重兵的节度使们交出兵权。但太祖又担心丰厚的赏赐会造成国库的空虚,因为光是替每位节度使盖一幢房子就要花上好几万钱。

  一日,太祖又赐宴款待节度使,在太祖频频劝饮下,节度使个个醉态毕露,太祖召他们的家人进宫扶侍节度使回家,亲自送至殿门,并对他们的家人说节度使自愿损献十万贯钱给朝廷以示忠诚,表示嘉许。

  第二天这些节度使酒醒后,纷纷询问家人:昨晚如何回到家中?不知在皇上面前是否有失态的地方。

  家人就把许诺十万贯钱的事说出来,节度使虽然很怀疑醉后是否真说过这些话,但也只有照太祖所说的钱数呈给朝廷。

   

 

 

563、宋太宗 
  【原文】

  宋太宗即位初年,京师某街富民某,有丐者登门乞钱,意未满,遂詈骂不休。众人环观,靡不忿之。忽人丛中一军尉跃出,刺丐死,掷刀而去。势猛行速,莫敢问者。街卒具其事闻于有司,以刀为征,有司坐富民杀人罪。既谳狱,太宗问:“其服乎?”曰:“服矣。”索刀阅之,遂纳于室,示有司曰:“此吾刀也,向者实吾杀之,奈何枉人?始知鞭笞之下,何罪不承,罗钳结网,不必浊世。”乃罚失入者而释富民。谕自今讯狱,宜加慎,毋滥!

  [述评]

  此事见宋小史。更有一事:

  金城夫人得幸于太祖,颇恃宠。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劝晋王,晋王固辞,上复劝,晋王顾庭中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晋王引弓射杀之,抱太祖足泣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遂饮射如故,夫投鼠忌器,晋王未必卤莽乃尔,此事恐未然也。

  【译文】 

  宋太宗(赵匡义,太祖弟)即位的第一年,有个乞丐在京城一位有钱人家门口乞讨,嫌乞得钱少,心生不满,嘴中骂个不停,引起路人围观。众人对乞丐的口出恶言都十分反感。突然从围观的人群中冲出一位军官,一言不发就把乞丐给杀了,然后丢下凶刀匆匆离去。事情发生得突然,加上那位军官行动快速,围观的人群中竟没有人敢上前阻拦探问究竟。

  衙令将此事呈报判官,判官以刀为证据,判富人犯了杀人罪。罪状确定即将执刑,太宗听说此事,便问判官:“那富人对此判决可服?”

  答:“服了。判官

  太宗将凶刀带回宫中,并召来判官说:“这是我的刀,乞丐是我所杀,为何要冤枉好人呢?现在我才明白,严刑逼供下,没有不承认的罪行。酷刑不只是乱世才有。”

  于是将富人无罪开释,而将判官治罪。太宗并且下令:从今以后,审犯断案要更加谨慎,不可草率。

  [述评译文]

  上述的故事记载在《宋小史》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金城夫人深得太祖宠爱。一天太祖在后园与群臣一边饮酒,一边比赛射箭,太祖一时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