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1796-东条英机 >

第9节

1796-东条英机-第9节

小说: 1796-东条英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胖滚圆,有的意态懒散,有的昏昏欲睡,……485只石狮神态各异,生动雄伟。每逢拂晓或有月光的夜晚,来到这里游览、散步,格外感到心旷神怡,真是诗一般的美景啊!    
    据史书记载,芦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全桥长265米,宽约8米,共有桥拱11孔。由于地处要冲,元、明、清以来,时加修建,乾隆皇帝题的“芦沟晓月”石碑竖在桥前。永定河上游即桑乾河,古名无定河。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指的就是这条河。    
    芦沟桥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4世纪中叶,元朝的上都诸王忽剌台等入紫金关,游兵进逼芦沟桥,为燕帖木儿所败。14世纪末,明燕王朱棣举靖难兵,建文帝派兵征讨,燕王为诱敌深入,特撤去芦沟桥驻军,建文帝派去的那位将军不知是计,还说“弃此桥不守,我知其无能为也”。1922年奉直战争,双方为了争夺这要隘,曾经在这里肉搏五昼夜,厮杀得永定河变成血河,尸积如山,造成军阀混战史上最残酷的一页,凡此都证明了芦沟桥的重要。    
    而今,芦沟桥的军事地位更非一般。若我军掌握了这个据点,就进可攻,退可守;而一旦为敌人所掌握,则北平就变成了一个孤立无援的死城。所以芦沟桥这一战略据点,就成为军事上敌我必争之地。    
    日寇当时的企图是:伺机占领芦沟桥,截断平汉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以便加深冀察的“特殊化”,然后以平津作为后方,进一步发动大规模的军事侵略。    
    这时,第二十九军共辖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特务旅,并且把地方保安队编成2个旅,作为正规军训练使用,总兵力不下10万人,分驻于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各部队驻防的位置是:第一四三师刘汝明部,驻察哈尔省及平绥铁路沿线(河北省境内)。第一三二师赵登禹部,驻河北省任邱、河间一带。第三十八师张自忠部,驻天津小站、廊坊、马厂和大沽各地,并以一部驻南苑。第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师部驻西苑,刘自珍旅驻北平城内,何基沣旅驻芦沟和长辛店一带,陈春荣旅驻保定一带。    
    由于宋哲元一贯抱着与日寇相安无事、维持现状的幻想,在军事上始终处于毫无戒备的状态。但是,日本帝国主义早已在《田中奏折》中确定了灭亡中国的国策,并于1936年8月,在日本首脑集团会议上,又通过了一个叫做“基本国策”的文件,其中指出日本的意向是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新的进攻,而且很快就实行了国家规模的战时动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寇对冀察的压迫也就一天比一天加紧。


第一部分 武士世家第10节 大举侵华(2)

    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后,建立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鉴于冀察形势,对第二十九军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中共北平地下组织,除通过第二十九军内部进步将士直接影响该军上层人物的抗战情绪外,还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当时在中共领导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东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等团体,经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展开抗日救亡的宣传鼓动工作。他们高呼“拥护第二十九军保卫华北”的口号,对第二十九军表示大力支持。他们还经常趁着第二十九军部队演习的机会,派代表前往慰问,并讲述抗日的重要意义。这些青年学生的爱国活动,更加鼓舞和激发了第二十九军广大官兵的抗日热情。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内和平的实现、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的分裂破坏活动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但是,它决不容许中国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它要断然实行它的“国策”,发动对中国的全面军事进攻。特别是当它得到了德、意法西斯的支持和英、美的纵容之后,就更加助长了它的侵略气焰。    
    华北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呼声也一天比一天激昂。日军加紧在中国长城地区集结,准备发动大规模进攻,现在是万事俱备,只要制造一个新的“事件”就行了。“事件”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古老的芦沟桥畔发生了。芦沟桥离北京城10公里,特务头子土肥原事先曾到现场进行了精心的策划。    
    那天晚上,日军在芦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中国军队守卫在宛平城内。日军诡称从中国方面听到枪声,日本特工队长随即向中国方面提出抗议。他说,演习时有一个叫石山的士兵失踪了,很可能是被中国人打死或抓走的。于是,兵临城下,非要进城搜查不可。中国驻军拒不开城,日军一个营便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发起野蛮的进攻。    
    所谓“士兵失踪”只是日本的故伎重演而已。“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就借口一名军官中村震太郎上尉失踪而挑起事端,占我沈阳,陷我东三省。其实呢?这位中村上尉并未失踪,只是背着他的上司去搞罪恶的勾当罢了。后来日本当局怕露了马脚,不得不偷偷把他遣返回国。这次芦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又是借口在军事演习中一个日本士兵“失踪”了,从而无理闯入我吉星文团防区,狂妄要求搜查宛平,并且炮轰宛平城。正如冯玉祥将军在这次事变发生后两周对记者说的:“芦沟桥事件之发生,决非偶然;日本人又欲以‘九一八’的故伎,重演于华北了。”    
    日寇的无理进攻激起了中国将士的愤慨,我当地驻军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战士们豪迈地提出:“誓与桥共存亡,决不后退!”战斗开始不久,我平汉线的铁路桥及其附近龙王庙等处,曾被敌人攻占。至8日下午,我军从长辛店以北及八宝山以南,一齐向敌人反攻,并与日军实行白刃战,复将铁路桥及龙王庙等处夺回。    
    第二十九军官兵,由于受到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平各救亡团体慰劳和鼓励的影响,他们深刻地懂得了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当前最凶恶的敌人,不把日本侵略者打败,全中国人民就有当亡国奴的危险。在战争开始的第二天,中共地下组织即领导组织起北平各界抗敌后援会,发动广大群众援助第二十九军抗战,并派人与吉星文团取得联系,鼓励他们英勇抗战,愈益加强了他们至死不退的决心。因此,我军官兵在劣势装备的不利条件下与敌作战,士气旺盛,人人皆以大无畏精神顽强抵抗,奋勇杀敌,有不少受伤官兵坚持不下火线。某天夜间,敌人以坦克向我阵地冲来,我以一连的兵力,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冲锋前进,将敌人的9辆坦克全部打退。    
    附近军民看到了自己的军队英勇杀敌。在中共领导下的各救亡团体的发动下,人们纷纷冒着敌人的炮火参加救护工作,把受伤官兵送到医院,送水送饭、搬运弹药的群众更是往来不绝。有的群众看到我军伤兵,感动得落下泪来。长辛店铁路工人为了协助军队作战和固守宛平县城,很快就在城墙做好了防空洞和枪眼。所有这些生动感人的事迹,愈加振奋了前线的军心,鼓舞了战士保家卫国的壮志。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立即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宣言说:“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抵抗,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打算。全中国同胞们!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华北当局与国土共存亡的宣言。我们要求宋哲元将军立刻动员全部第二十九军开赴前线应战。我们要求南京中央政府切实援助第二十九军。并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的爱国运动,发扬抗战的民气。立即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准备应战。立即肃清潜藏在中国境内的汉奸卖国贼和一切日寇的侦探,巩固后方。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接着,7月13日,中共中央又在延安召开了有全市共产党员和革命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的紧急会议。毛泽东主席号召:“每个共产党员与抗日革命者,应沉着地完成一切必须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战前线。”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大大地激励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坚决抗战的信心,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从抗战开始的第二天起,北平中共地下组织,立即组织北平的各爱国团体出动到前线救护伤员,携带慰劳品分赴前线及医院慰问,并进行了支援抗战的各方面工作。在这一期间,冀察军政当局每天都收到全国各地发来的声援抗战的电报和信件;还有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汇来的一批批的款项,作为支援抗战的经费。有不少国民党的将领发出通电,要求开赴前方参加抗战;海外华侨团体也纷纷电请南京国民党政府出兵保卫祖国。芦沟桥的炮声,已经激起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民族义愤。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武装进攻中,仍没有放弃通过“谈判”而夺取平津以至囊括华北的阴谋;它宣称华北事件可以“局部解决”,对冀察当局采取威逼和诱降兼施的办法。北平、天津的一小撮汉奸,在其主子的号令下大肆活动起来。在他们看来,这正是为他们的主子日寇效忠的大好时机。汉奸齐燮元,过去曾建议宋哲元恢复北洋军阀政府的五色国旗,现在又亲到北平市长秦德纯的寓所劝降,他对秦说:“如果与日方进一步地合作,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汉奸潘毓桂、张壁、陈觉生等,还乘此机会秘密进行逼走宋哲元而使冀察进一步伪化,以遂其卖国求荣之愿的阴谋活动。而就在这威逼和诱降兼施的烟幕下,日寇却更积极地策划大规模的侵华战争。7月11日,日本首相近卫文NBA29召集了紧急内阁会议,16日即调派10万陆军来华;17日,东京“五相会议”,又决议动员侵华日军40万。    
    在日本帝国主义燃起战火和发动大规模战争的紧急形势下,在华北军民奋起抗战和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的怒潮下,国民党政府在庐山召开的谈话会仍是议论纷纭,莫衷一是。亲日派大唱“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亡国论调;英美派则等候美国表示态度,以决进退。7月17日,蒋介石发表的庐山谈话,虽然宣布了准备抗战自卫的方针,但仍“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沟桥事件的解决”;而张群玩弄的“和必乱,战必败,败而后和,和而后安”的“十四字真言”,竟成为国民党对待神圣抗战的秘宝。    
    所谓“十四字真言”,就是说在大敌入侵、举国要求抗战的情况下,一味求和必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势必天下大乱。因此,必须假装抗战,应付一下,但一战就败,败而后和就可以遮人耳目了,和后再借日本的力量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一消灭,就可以“永治久安”了。当时在国民党内,妥协投降的言论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除张群的“十四字真言”外,还有美国买办孔祥熙的“抗战不如参战,参战不如观战”的“十二字密诀”。其真意是,参加抗战的招牌可以打一下,但实际上是观而不战,让共产党和日本帝国主义厮杀,待两败俱伤时,再收“渔翁之利”。    
    在蒋介石反动政策的影响下,直接肩负着冀察军政重责的宋哲元,却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他把日军的大举进犯仍看作“局部的冲突,能随时解决”。这种苟安的心理,和蒋介石仍想寻求“外交解决”的侥幸心理一样。因此,在华北军民坚决抵抗日军的同时,宋哲元仍在日本的欺骗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无法满足日本侵略要求的谈判。    
    就在谈判的过程中,以东条英机为参谋长的关东军,捷足先登,北宁路每天都有满载关东军的兵车自东北络绎开进关内,从海道运来的大批日军也由塘沽口紧急登陆,热河省的日军也经古北口开至北平近郊。在空军方面,日本除了集结在天津东局子飞机场的飞机以外,还在塘沽附近修筑了空军基地,每天派出飞机在北平上空和平汉路沿线进行侦察。当日本援军调齐后,便又开始向我大举进攻。    
    21日,敌炮击我宛平县城及长辛店一带驻军;25日,炮击我廊坊驻军;2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