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01孔子眼中的"仁"-方尔加 >

第3节

01孔子眼中的"仁"-方尔加-第3节

小说: 01孔子眼中的"仁"-方尔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协调这种人际关系。儒家的思想叫做“中庸”。那么什么是“中庸”?它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呢?) 
 
  那么“仁”的第四个重要的观念是什么?是人和意识。和,和合,人和。那么我这里就要讲得稍微远一点。这个孔子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中庸。那么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孔子没有进一步地做出解释。在他的《论语》当中,只有一个地方提到过中庸。他是这么说的:“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就是中庸这个道德是最高的。用今天的话说是极品道德。“中庸”到底是什么呢?他没有进一步做出解释。这恐怕是孔子晚年提出来的,没有来得及把中庸做具体地阐释,具体地这种发挥。所以给我们后人留下很大的困惑。但是我倒觉得中庸的意思很可能就是和,就是和睦。那么《论语》里,这个孔子讲到中庸,就讲到一次。那么在孔子的所作所为中,在孔子的事迹中,有没有一些中庸的影子呢?就是做事恰当,做事合适,不影响事情的继续发展。有没有这个影子呢?有这么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合适不合适,就是看每个同志,你自己的看法了。反正我的理解,这里大概能体现出一些中庸。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公西华,《论语》里记载也叫公西侍,公西华,子华都是这个人。他干嘛?要到齐国出差,到齐国出差,那么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就帮助公西华来找孔子。干嘛?说想要给点补贴。那么孔子可能不大愿意给,但是既然来要给他一点。这个冉有说,给得太少了,能不能再加点。孔子又给他加了一小点,表现得非常抠。可是孔子有另一个学生,叫原思。这个原思,他到一个地方去当长官,也是要出去了, 
出去做事情了。这个原思他也没有跟孔子要补贴。但是孔子主动给他补贴,给了他很多。原思说,我用不了这么多,说你不用再给了。孔子说:没关系,你用不了,可以给你的穷亲戚。就一个劲儿给他。那么这件事能不能反映出中庸呢?孔子这么做,有没有他的道理呢?后来孔子是这么解释的。孔子的解释是这样的,公西华生活水平相当高,出门坐马车,身上还穿着裘皮大衣。这么富有的生活用不着补贴了。而那个原思家里比较贫困。所以这样的人需要补贴。所以孔子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叫“君子周急不继富”。周急什么意思啊?就是对穷人急需救济的人,君子要救济。对那些很富有的人,就用不着给他加钱了。这就有点我们平常说的什么,应该怎么样,雪中送炭。而不要什么,锦上添花。公西华的生活已经很滋润了,出门有马车坐,有高级的裘皮大衣穿,这么富裕的生活用不着补贴了。而这边这个呢,吃不上,喝不上,这么贫困,是需要补贴的。表面上看,孔子是两种极端的对待,对公西华不好,不愿意给他补贴。对原思就拼命地给他补贴,表面上看,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表面上不符和中庸。其实怎么样,这最符合中庸。所以真正的中庸,就是后来孔子的孙子——子思他在中庸里面所说的,万物都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天地位焉”,万物都能够得到更好的继续发展,“万物育焉”,也就是我们现在党中央,所提倡的要什么,和谐地向前发展。所以和谐地向前发展,那么一方面每个人,尽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找出自己最恰当的位置。就是在这个发展中,你觉得最恰当的位置是什么?一方面,还要继续向前发展,和谐地向前发展。所以我们说,这个中庸是高层次的道德。所以我们说,要做到它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说“义”,从古到今,一般人理解的就是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那么义的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多次提到了义。他怎样看这个义呢?)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一)孔子眼中的“仁”-方尔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