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玄法变 >

第157节

玄法变-第157节

小说: 玄法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仪谢恩接宝,只见:两件宝物一印一剑,印上刻五方天帝形貌。名曰崆峒;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刮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名曰轩辕。道法名曰《本经阴符七术》,分别是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持驱天之正、中经趋之势。

“弟子必不负老师厚望。”张仪言罢退下,不觉泪流满襟。两件宝物皆是人族圣器,张仪自知非是自己可以长期持有之物,将来事成,定要上交,且不去说他。那一篇道法却是实打实的好处,只凭粗略一览。张仪就知必是高深之法,看分类似乎于素有盛名的《天地玄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其实《本经阴符七术》乃是胡卢集己身及其门下道法之大成,以《天地玄功》为基,文字神通为法、乾坤阴阳为理,技近于道为用,综合编著的道法书籍。起初仅是胡卢觉得《天地玄功》有缺憾,一方面是并非所有修道之人皆长于近战,一方面则是历次天地大劫导致了诸多神兽的灭绝,《天地玄功》中的变化之道缺少借鉴,难免失真,不如剑走偏锋,舍其形而取其神,去其表而专其用。但在编撰的过程中,为求尽善尽美,渐渐违了初衷,添加涉及了太多的其它法门,最终成书之时,已经不限于天地玄功,含金量亦远胜于天地玄功。

且说张仪出鬼谷,由赵国西入秦。初为客卿,专司筹当小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改制,张仪迁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在张仪的谋划之下。纵横之术初显锋芒,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桑)攻取魏国蒲阳;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一起献给秦国。  如是,诸国合纵抗秦已呈瓦减之势;苏秦闻说,乃遣密探调查,方知张议亦出自鬼谷,算起来竞与自己有同门之谊。化身苏秦的燃灯,立时疑云大起,寻思:“照理说,各教传道自凭本事,不论胜负结果如何,皆不会似封神那般起大纷争。然而,贫道与葫芦道人素来有隙,万一葫芦道人借此发难,岂非遭糕至极?”

正犹疑间,忽有门人来报:“有一道人自称达摩求见。”燃灯道人知是教中来人,忙道:“请来。”少时,达摩入内相见;燃灯方知来人乃是准提道人之徒,昔日梅山七怪之首袁洪。行礼坐下,燃灯乃说张仪之事,问道:“道友从教中来,深知两位教尊心意,未知对此事有何看法?”达摩接道:“吾等向东来,一则是顺应天数,一则亦是有葫芦老师建言,否则不会这般早。传道之事,各凭手段,只分胜负,不斗生死;无论结果如何,皆乃定数。吾等不过奉命行事,万事尚有掌教老师决断,燃灯老师不必顾虑太多。”

非止一年,时值秦国攻伐赵、韩两国,赵、韩两国势危,乃请苏秦游走诸国,再议合纵联合抗秦之事。

为求名正严顺,赵、韩两国又协迫西周公,以周王的名议,集大军并力攻秦。秦国开关延敌,使东方诸国互相猜忌,又有张仪奔走游说。合纵之盟最终功亏一溃。非止如此,秦国亦有了进攻西周的口实;周赫王不敌.以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

是役,秦夺九鼎,其实只有八个,而且还是空有其表,另一个即真正的乾坤鼎在胡卢手中。不过,九鼎迁秦,意味着秦国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攻伐各国诸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张仪在这一连窜事件中,暴露了根脚;旁人或者还在疑惑胡卢和元始天尊何时有了联合之意,元始天尊却已猜出申公豹已然叛教他去,当即怒发雷霆,下令追杀。

幸而张仪有崆峒印和轩辕剑护身,方能暂保无碍,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元始天尊的训话。若非胡卢适时放出话来,声称张仪如今乃是自己的亲传弟子,将袒护之意表露分明,莫言等人又尽赴秦国,贴身保护,张仪逃得一时,亦逃不了一世。

随之而来的,却是阐教和胡卢门下的剑拔弩张,两相对峙,似乎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修道界的动乱,乃至波及三界。燃灯道人闻讯,乃与达摩道:“吾欲游说元始天尊,使三清成联合之势,葫芦道人便有镇元大仙相助,亦处劣势。届时不论两位教尊如何选择,皆对吾教有大利。只是还请道友在两位教尊面前,说明因果,勿生他心。”

达摩听罢,深感有理,寻思:“若是果然如燃灯道人所言,三清能联合起来,向葫芦道人讨还公道。吾教不外乎两种选择:其一自然是坐山观虎斗,双方斗的愈烈,损失愈大。吾教愈容易兴起;其二,不论吾教准备帮助那一方,均可借此扩大影响,入驻神州,同是还能叫对方欠下一个大人情。”乃应道,“合该如此。”

于是,燃灯、达摩分头行动;且说燃灯道人上昆仑山,入玉虚宫,面见元始。天尊怒斥道:“燃灯。汝有何面目来见贫道?”燃灯早有准备,面上无悲无喜,只道:“贫道与葫芦道人素来有隙,当日葫芦道人势大,太清圣人力孤,权柄尽为葫芦道人所撑,弟子为求自保,只能入释,如今想来,皆乃天数。”

元始天尊如何不知此乃燃灯道人的侥辩之词,但事已至此,早成了糊涂帐,再行责问,亦无结果,反显的自己气量太小,斤斤计较,于是冷哼一声,不再多言。燃灯道人等了片刻,不见元始天尊相问,只好主动挑起话题,说道:“之前贫道奉西方教两位圣人之命,至鬼谷三百年。与那葫芦道人朝夕相处,方知其人果然有神异之处,非止心计深沉。更兼厚黑无双。一旦与其为敌。势必日夜不宁,坐立难安,奈何贫道与其势同水火,再无回头之路。今有数言欲说与玉清圣人,闻与不闻全凭道兄之意。”

燃灯道人说到此处,顿了一顿。并不见元始天尊答言,只好继续说道:“世人皆道葫芦道人和善。少有争斗之心,然而历次政权变更。皆少不了其人的影子,最终的受益者亦少不了其人,更为可怕的是其人每次都能抓住机遇,得到最为鲜美的那块精肉。此次各教传下道统,亦是如此,葫芦道人看似不声不响,但其门人弟子遍布各国,身居要位,数种学说皆与葫芦道人有着不浅的联系。只怕诸教叠加,亦有所不如;不知玉清道兄以为何如?

从表面上看,自封神以来,葫芦道人一直在全力支持镇元大仙,若非如此,镇元大仙的名教不会崛起的这样快,有会在短时间内就有了与三教分厅抗衡之势。实际上呢。葫芦道人自身的发展并不慢,只是不曾立教,又有镇元大仙冲锋在前。不易引人注意罢了。贫道不知葫芦道人的修为到了何种程度,有没得证混元的可能,何时才能证道成圣;亦不知葫芦道人有没有立教的心思,何时才会立教;贫道只知,就凭葫芦道人及其门下现在的影响力,一旦立教,必为诸教之首,执牛耳号令天下。其情其势,与今日之秦国,何其相似,非诸国联合不可抗也。未知玉清道兄又以为何如?”

元始天尊听罢,顺着燃灯道人的意思,扳指头一算,登时吃了一惊。诸子百家中名声最盛的十家中,除了儒、道、名三家之外,其它七家或多或少皆有葫芦道人的影子。其中纵横家、墨家、阴阳家、小、说家,更是分别由胡卢、莫言、明理、仓颉执掌。虽说通天教主由于封神战败,传道之时不能自成一家,不得不托名于胜者,以列子、韩非、赵奢、庞涓、候赢、朱亥等去分道、墨、兵、法四家的势,表面上状大了葫芦道人的声威。然而。即使通天教主能够自成一家,亦无法否认葫芦道人的强大。

最终,元始天尊不得不承认。燃灯道人之言有理,并非是在危言耸听。乃道:“汝之来意究竟何如。只管直言,不必再行卖弄这些人尽皆知的事情。”燃灯道人心中不屑。面上却不露声色,亦无心追究元始天尊是否在强撑脸面,只道:“贫道此来只是建议玉清圣人,何不借申公豹叛教之事,联合诸教之力,一起打压葫芦道人及其门下的势力,免得放任下去,将来竟至成不可收拾之局。”          

166回 妙中妙了却因果 玄中玄终证混元 (中)

“打压葫芦道人么?贫道倒是想,奈何形势不由人.你西方教之前更是和葫芦道人窜通一气;否则,何容葫芦道人嚣张至此。如今道祖鸿钧发话,令吾能不可再生事端;不过。若是西方二圣……”元始天尊暗暗盘算了一下,乃问:“即是诸教联合,未知贵教意欲何如?”

面对元始天尊的质疑,燃灯道人叹了口气,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是的,你燃灯道人来说了半天,无非是想让人家元始天尊出面,联合诸教打压葫芦道人。但是,你西方教总得先表态吧。总不能人家三清这边出手了,你西方教那边又和葫芦道人站在了同一立场;最终弄得人家三清里外不是人,凭白丢了面皮。

燃灯道人心中透亮,从个人感情上来讲,燃灯倒是希望西方二圣能和三清联手,奈何做不了这个主;当下,燃灯只得据“实”而言,“吾教何样立场,目前尚无定论。不过贫道已令达摩回教请示,想来近其就会有确切的消息。只是玉清圣人亦知,吾教地处偏远,不好太过干涉神州内务;教中两位圣人又碍于情面,无法对葫芦道人逼迫太甚。但是,私情大不过公理,贫道可以i保证”吾教不会在这件事上声援葫芦道人。”

元始天尊冷笑不已,心中自有一番计较,早知燃灯道人言不由衷,亦猜出了燃灯道人的用心;寻思:“燃灯啊燃灯,你这是算准了贫道,不能亦不会,对申公豹叛教一事放任不管,不得不和葫芦道人做过一场。届时,葫芦道人势必引镇元大仙为援,贫道亦只能请太清师兄和通天师弟相助,西方教或者说你燃灯好从中取利。你燃灯还真是本事见涨啊,居然敢算计起贫道来,贫道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燃灯还真不知天高地厚!”

这也是燃灯道人不知天外一战。元始天尊在葫芦道人手中吃了大亏。不再敢将葫芦道人等闲视之。心中忌惮的很,考虑问题自然也就全面的多。否则,凭元始天尊的性情为人,以及和胡卢并不和睦的关系。元始天尊还真就如燃灯所想,遂了他的心意,中了他的诡计。

元始天尊心中计较分明,面上却不动声色,状作沉吟,良久方道:“葫芦道人嚣张至极,不可容忍。然则正如道友所言,神州内务,委实不好太过劳动贵教,贵教只须保持中立,量他葫芦道人即使和镇元大仙联手,亦翻不了天去。不过若要成事,非借世俗力量、非有周全计划不可,未知道友可有高见?”

燃灯道人不知元始天尊的真实心意,只道元始天尊果然如他所料,当即大喜,接道:“贫道不才,挂印六国之相;若是玉清圣人有意,贫道愿代为游说六国之君,再次合纵。并力攻秦;非为国土,只为杀张仪泄愤。”

彼时,若是张仪借秦国之力接战,当以君王之令,驱使葫芦道人门下自相残杀;若是张仪弃秦去,恰如飞鸟离巢,无居处也。

届时凡是对张仪施以援手或是对手下留情之人,皆可指为帮凶余孽;天下虽大,却无他等容身之地也。不过单凭贫道一人,势难做到此点,还请太清圣人游说三教,一齐出手,方能真正掌控大势。倘若葫芦道人忍耐不住,竟然狗急跳墙。不顾身份,轻入红尘;玉清圣人正可名正言顺地联合三教之力,将其一往打击。未知太清圣人以为何如?”

元始天尊闻言,心道:“汝之计不可耳耳,未出贫道意料。”面上却作欣然之色,从善如流似的。说道:“燃灯道友届算无漏,以贫道观之,道友智计似不下于葫芦道人。贫道自愧不如,悔不能早识也。就依道友之计,贫道即刻游说太清师兄和通天师弟,命三教弟子皆从道友调度,还请燃灯道友早作布置。幸勿相负。”

燃灯道人慨然应诺,遂辞别元始天尊,自去游说六国之君不提。单表元始天尊,将广成子等唤至身前,嘱咐一番,然后驾遁光,依次拜方老子和通天教主。见礼坐下,元始天尊并不说准备去合三教力打压胡卢,只道欲请两位教主出面,助自己向胡卢讨还公道,至于三教弟子,不过是用来撑场面云云。

老子和通天教主自然不会轻信。元始天尊只得一再保证,自己并无他心,所求甚少,真个仅仅是为了顾全颜再,免为天下人看轻,只要胡卢给个过得去的说法儿就成。元始天尊为了消除老子和通天教主的怀疑。甚至直接说明:两位教主及门下只须在适当的时候露个面儿,即不用多说,更不必出手;若是觉得事情有变,可以自行离去

元始天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老子和通天教主只好勉为其难,卖元始天尊个情面。燃灯道人可不知其间变故,只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