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不可不知的49个史记人物 >

第15节

不可不知的49个史记人物-第15节

小说: 不可不知的49个史记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屑樱彼荡由蕉戳烁錾窬。砩喜θ呓蛹?凑飧錾窬∫桓鼻钏嵫樱醢罨蛊评土怂欢俜钩浴!
  看娄敬吃饱喝足,开始切入正题。他一开口就向刘邦发问:“听说陛下要建都洛阳,难道是为了跟伟大的周朝比试吗?”皇帝心中暗暗称奇,因为这个人一开口就抓住了他的心,当时刘邦正为建都之事征求文臣武将的意见,因为他的大臣大都来自东部,他们强烈建议刘邦定都洛阳。他们引经据典地说,周朝建都洛阳称王天下几百年,秦朝建都在关内只传了二世迅速灭亡,因此,洛阳应该是首选。他为此正犹疑不决,所以很想听听这个刚吃饱了饭的神经病会有怎样的高见。 
  娄敬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他分析了周朝的先祖取得天下的原因、途径和经过,论证了周天子治理天下的手段、方法和特点,然后对比了刘邦取得天下和周朝取得天下的不同之处,最后详细论证了建都关内的重要意义。娄敬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发挥奇佳,让刘邦听得一愣一愣的。娄敬的这些观点不仅和留侯张良的观点接近,也和刘邦的观点不谋而合。刘邦不再犹豫,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 
  建都地点确定之后,刘邦对娄敬说:“你有功于建都,因此,我决定赐你国姓,从此之后,你就姓刘了。”娄敬变成了刘敬,并且留在了刘邦身边。 
  建都问题上,刘敬露了一小手,但更多的机会还在后面。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准备联手进攻汉朝。皇帝震怒,为了摸清虚实,就派使臣出使匈奴。为了迷惑汉朝的使者,匈奴故意隐匿壮士肥马,只把老弱病残拿出来展示。派去的使臣有十余批,回来都说可以出击匈奴。出于对刘敬水平的赏识,刘邦决定派刘敬出使匈奴,打探匈奴的底细。刘敬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回来之后他这样对刘邦分析:“两国交兵,正常的情况下,应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威慑对方。可是,匈奴却不这样,其中一定有诈,估计他们准备出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此时攻打匈奴凶多吉少。” 
  刘邦喜欢骂人,一言不合,他的脏话就会喷涌而出:。皇帝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你这齐国杂种!凭着两片臭嘴捞得官做你就翘尾巴,今天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你知不知道,我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于是,刘邦先拘禁刘敬,然后御驾亲征,他要用辉煌的胜利来搧刘敬的脸。 
  谁承想,刘邦刚到平城,就被匈奴的奇兵围困在了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后才得以脱身。回来之后,他马上释放刘敬,同时赏赐给他食邑二千户,并封他做建信侯。 
  虽然解了围,但匈奴的战斗力却让刘邦感到后怕,夜不能寐,就召来刘敬询问对策。刘敬卖起了关子:“我有长久之计,可以让匈奴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只是怕陛下不愿去做。”刘邦被刘敬说得抓耳挠腮,急不可耐:“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做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做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为什么要这样办?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冒顿在位,当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他的太子,汉朝的外孙自然就是君主。哪曾听说外孙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事情呢?这岂不是不用出兵便从根本上解构匈奴的绝佳办法吗?”高帝听后,派着大腿说:“高啊,真他妈的高啊!”刘邦向来对自己的孩子就没有多少感情,曾有遗弃子女的不良记录,如今听说女儿还有这样的用场,喜不自胜,立马就要送公主去配匈奴。只是最后被头发长见识短的吕后给搅黄了,刘邦终究没能派出大公主,最好只好找了个宫女冒充公主的名义,嫁给了冒顿君主做妻子。同时,派遣刘敬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个性点评】 
  能崛起于戍卒之中,刘敬当然有其过人之处。没有一寸战功,却创造了别人难以企及的纪录,最后封妻荫子,位列王侯。要知道,“封侯”可是后世的李广用尽了毕生精力也没能实现的一个梦想。 
  刘敬是个奇人,奇人总有奇计,“和亲”就是刘敬的创造性发明。牺牲一代女人的胸脯,换取当代的繁荣和后代的幸福,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奇计,是那些用屁股思考问题的文臣武将一辈子也想不出来的奇计。至于“和亲”是否真的有效,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刘敬更是一滴水,折射出了刘邦的伟大,折射出了时代的宽容,不论“和亲”的目的达没达到,至少那些女人没有被拉回来游街,刘敬也没有被人骂作皮条客。 
  如果有人告诉我汉朝是个大时代,我一定愿意相信!     
  第四部分   
  卢绾:邦哥,我也不想反啊,只是我实   
  “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刘关张在桃园组建黑社会之时所宣读的誓词,同时也是引证率最高的誓词。自这句誓词横空出世以来,它就无数次地激荡起绿林好汉、豪滑大侠的壮志,成为他们与同伙相互鼓劲的经典用语。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其中深深的遗憾—“不能同年同月生”。因此,“同年同月同日生”似乎也是衡量友谊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是古往今来一对异姓兄弟之间真能“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实在少之又少。 
  但有两个人例外,他们就是刘邦和卢绾。 
  刘邦与卢绾不仅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是同乡,不仅如此,他们的父亲也是莫逆之交。这么多的相同,使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泡妞……即使刘邦被官吏追拿东躲西藏之时,卢绾也总是随同左右,东奔西走,如影随形。 
  天下大乱,刘邦起兵,卢绾就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到汉中后,卢绾被刘邦任命为将军,但很少真正单独外出打仗,他似乎每天都陪在刘邦身边。即使刘邦做了汉王之后,卢绾依然可以在刘邦的卧室内自由出入,甚至连刘邦的 
  避孕套放在哪个抽屉里他都了如指掌。明眼人看得很清楚,在刘邦这里,没有任何人比卢绾更吃得开。就是萧何、曹参等人,虽然也很受重用,但那更多是一种工作关系,一种上下级关系,这些关系是无法与刘邦、卢绾之间的关系相提并论的。 
  因此,在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卢绾就被封为长安侯。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冬天,不可一世的项羽已经在乌江边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大汉王朝即将正式建立。刘邦深知卢绾还没有像样的功绩,就特意挑了一个风险较小但又易于建功的机会给卢绾,让他另带一支军队,和刘贾一起攻打纸老虎—临江王共尉,当然是旗开得胜。之后又随刘邦攻打燕王臧荼,臧荼也是俯首称臣。伴随着卢绾的几次轰轰烈烈的胜利,天下平定。 
  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在诸侯中不是刘姓而被封王的共有七个人。高祖想封卢绾为王,但又害怕群臣心存怨恨,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不好说出口。于是就采取民主推举的办法,让群臣推选谁可以做燕王。结果可想而知,卢绾以全票当选燕王,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从汉高祖刘邦的朝堂里传出。刘邦随即以最快的速度签署了卢绾的任命书。 
  汉高祖十一年(前194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这在当时可是个大事。 
  陈豨是宛朐(今山东曹县附近)人,也是刘邦的开国功臣。高祖七年冬天,韩王反叛,逃入匈奴。刘邦封陈豨为列侯,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督统赵国、代国的边防部队,统管这一带戍卫军队。 
  怎么说呢,陈豨这个人有很多优点,譬如他没有一点架子,对待宾客用的就是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礼节,而且总是谦卑恭敬,屈己待人。他这人就是有些爱慕虚荣,有一次,他高调地休假回乡,后面随行的车子就有一千多辆。没办法,他就喜欢这么夸张,如同今人结婚喜欢弄几十辆轿车装点门面一样。那次回乡,走到赵国正好赶上天黑,就在赵国国都邯郸过夜,一下子就把邯郸所有的宾馆住满了,一时传为美谈。 
  自己不注意就容易给别人留下把柄。陈豨庞大的行亲队伍还没走出赵国国境,赵相国周昌就专程进京找刘邦去垫砖去了。周昌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依据陈豨宾客众多、独掌兵权的客观事实,推断陈豨必有变故。于是刘邦就派人追查陈豨的宾客在财物等方面违法乱纪的事,其中不少事情自然牵连到陈豨头上。陈豨非常害怕,不久便自立为代王,劫掠了赵、代两地。 
  刘邦御驾亲征,陈豨自然不是对手,情急之下只好派手下王黄去向匈奴求救。为了打乱陈豨联合匈奴的计划,燕王卢绾也派手下张胜出使匈奴,声称陈豨等人的部队已溃不成军,想以此来影响匈奴的出兵计划。 
  张胜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物,善于独立思考。这样就很可怕。 
  张胜抵达匈奴以后,恰逢被驱逐出境的前燕王的儿子臧衍,臧的一席话改变了张胜的命运,也改变了卢绾的命运:“您之所以在燕国受重用,是因为您熟悉匈奴事务。燕国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诸侯多次反叛,战争连年不断。现在您想为燕国尽快消灭陈豨等人,但陈豨等人被消灭之后,接着就要轮到燕国,您这班人也要成为俘虏了。您为什么不让燕国延缓攻打陈豨而与匈奴修好呢?战争延缓了,能使卢绾长期为燕王,如果汉朝有紧急事变,也可以借此安定国家。”这显然是臧版的“狡兔死,走狗烹”,结合韩信等功臣的结局,张胜没有理由不认为臧衍说得在理。于是他掉转方向,开始暗中让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 
  很快,燕王卢绾开始怀疑张胜和匈奴勾结,就上书皇帝请求把张胜满门抄斩。张胜返回,把之所以这样干的原因全部告诉了卢绾。卢绾恍然大悟,找了一些替身治罪处死,把张胜的家属解脱出来,使张胜成为匈奴的间谍,又暗中派遣范齐到陈豨的处所,想让他长期叛逃在外,使战争连年不断。 
  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 
  陈豨与卢绾的狼狈为奸不久就难以为继了。 
  一年之后,刘邦的连襟樊哙斩杀陈豨,手下作鸟兽散。一员副将投降朝廷,揭发了卢绾与陈豨暗中勾结的事实。卢绾的幸福日子走到了尽头。 
  刘邦一再短信要求卢绾进京对质,卢绾一概称病推托。他摆着指头说:“也许老朋友刘邦不会杀我,但是目前刘邦病重,吕后专权,去年春天,韩信已被满门抄斩,去年夏天,彭越也被夷族,吕后同样不会放过我的!” 
  后来,汉朝又得到一些投降的匈奴人,说张胜逃到匈奴中,是燕王的使者。于是皇帝说:“看来卢绾是真的反了!”于是就派樊哙前去问罪。 
  面对朝廷的征剿大军,卢绾萦绕在心头的话就是:“邦哥,我真的不想反,我只是心里不踏实啊!你们在逼我,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卢绾把自己所有的宫人家属以及几千名骑兵安顿在 
  长城下,等待机会,希望皇帝龙体康复,重新主政之后,亲自进京谢罪。他知道,以这么多年的交情,邦哥一定会原谅他的,一定会!他的一切都是邦哥给的,因此,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和邦哥作对。他自己没有那么贪心,只是不想失去邦哥所给予的天堂。即使所谓的勾结匈奴,串联陈豨,不就是想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零和游戏来延缓自己的荣华富贵吗?卢绾尽力想说服自己,因为,无论如何,这样做的确是仅仅为了自保。 
  然而邦哥却没有给卢绾任何机会,很快,人们的高祖、卢绾的邦哥就和全国人民说了“再见”。只是至死他也不会原谅卢绾,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反叛,但卢绾不能反叛,卢绾是他心底最后的一丝温暖。 
  对于卢绾来说,没有了“邦哥”的汉朝就如同天崩地裂。他逃入匈奴,一年之后,郁郁而终。 
  是啊,世界上哪有既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好朋友呢? 
  【个性点评】 
  和汉王朝众多开国勋臣相较,卢绾所作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卢绾又是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存在,让刘邦真正成为了一个立体的人,情感丰富的人。他让人知道,刘邦不仅会诛杀功臣,也会关爱自己的弟兄。 
  玩弄的是政治,在意的是友情。卢绾平衡了因刘邦诛杀功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