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古代电子书 > 悍女三嫁+番外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2-30正文完结) >

第61节

悍女三嫁+番外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2-30正文完结)-第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镇已经回神过来,自嘲地一笑,原来自己心中,一直都有父亲。见胭脂面色惊诧,屈指往她额头上弹去:“我不是和你说过,我并不是真的一无所知?”
    之前的种种,不过是信任,因着信任,才会对这一切不闻不问不去细想,但等信任消失,被信任遮盖的种种,就会浮出来。
    胭脂看着赵镇,一时不知是该为赵镇欢喜还是难过。
    赵镇已经转身离去,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公主府就在宁国公府旁边,两边有门相通,不过赵镇很少从这边过去。但赵镇出现在门口时,守在这道门边的下人的眼都瞪大,但还是上前给赵镇行礼:“大郎安好!”
    “我要见父亲,父亲在家吗?”赵镇口里说着,已踏上公主府的路。
    “在,在!郡王正在书房和驸马,不,和国公说话!”当着赵镇,下人不敢说出驸马两字,迅速转口。
    这微妙的转口让赵镇淡淡一笑,果真很多事,细细一想就明白了。
    赵德昭正在和赵匡义说话,听到下人的传报,赵德昭的眉头不由微微一皱,自从尚了公主,搬到公主府来住,两个儿女就不大亲热了。在赵德昭瞧来,儿女们都很懂事,不需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操心。
    上次赵琼花的事,赵德昭做为父亲,原本该出面的,但因着种种原因,赵德昭并没开口。此事过后,赵德昭能感觉儿子对自己冷淡了许多,除了节庆,赵镇从不来到公主府这边。今日,是怎么了?
    赵匡义的眉也皱起,赵德昭父子冷淡,这对赵匡义来说,是件好事,但现在赵镇怎么想的,竟会主动来寻赵德昭?
    “大郎来时?神色如何?”赵匡义毕竟老谋深算得多,已经扬声问外面下人。
    “大郎神色平静,并无别的神色!”下人恭敬地答。
    这就更奇怪了,赵匡义还想说话,就已听到赵镇的声音:“父亲,儿子特来拜见父亲!”
    赵德昭已经从惊愕中醒来,不管怎么说,这也是自己儿子,纵然他已娶妻,可儿子能和自己亲近些,赵德昭还是很欢喜的。于是赵德昭对外面道:“进来吧。”
    赵镇推门走进去,此时阳光正照在赵镇身上,赵德昭抬眼望去,看见儿子在阳光之中,笑容灿烂容颜出色。恍若回到昔日父子二人同在战场上时,那时父子何等亲热?
    想着赵德昭眼中竟微微有泪,儿子再怎样长大,他也是自己儿子。
    赵匡义在旁察言观色,已经笑着道:“镇儿你来的正好,我正和你父亲打算下一局棋,镇儿你来瞧瞧,我和你父亲,谁赢谁输?”
    赵镇行礼后走上前,赵德昭低头瞧着棋盘,笑着道:“二叔的棋艺又有长进了。我下不过二叔!”
    “不然不然,没到终局,谁晓得谁胜?”赵匡义的话有些意味深长,接着对赵镇道:“镇儿,你以为呢?”
    赵镇也低头瞧着棋盘,问过谁执黑白后,伸手拿起一个白子放在棋盘上,对赵匡义道:“二叔公说的对,并不是谁先执子,谁先布局,就一定赢的。只要换个子就好!”
    赵德昭怎听不出叔叔和儿子这番对话并不是普通对话?那眉已经微微皱起,但面上笑容没变:“黄口小儿,信口胡说。”
    “我的棋艺毕竟比不上父亲和二叔公,方才说的,不过是搏人一笑罢了!”赵镇也笑了,赵匡义面上虽笑着,眼神已经变的深邃。胡氏,绝不能再留,无法休的话,那只有死。
    那一闪而过的杀念赵镇并没瞧见,但赵镇能瞧出赵匡义的眼神和平日不同。
    赵德昭已经察觉这屋中气氛不对,低头看着棋局,也许,这不是一局棋。
    赵匡义并没久留,送走赵匡义后,赵德昭才问儿子:“方才的事,我不多说,你今日来寻我,定是有事。”
    “父亲,太子为人好色懦弱,琼花的事,不管怎么说,赵家其实已经得罪了太子,甚至皇后。”赵镇并不讳言。
    赵德昭听了儿子的话沉吟不语,赵镇低头道:“父亲,儿子晓得您总觉得儿子还是个孩子,可是儿子,是未来赵家的当家人。”
    这是赵镇头一次,在赵德昭面前说出这个事实。
    “你,是在怨恨我娶了公主之后,对你们兄妹有些忽略?”赵德昭并没直接回答儿子的话,而是反问。
    赵镇摇头:“父亲您娶公主,这是好事,儿子并没怨恨。只是我们赵家,已经是足够的荣华富贵了,现在,就要瞧能否保住荣华富贵了!”
    赵德昭笑了,这笑容竟十分舒心:“你明白,功名利禄并不仅仅是从战场上一刀一枪来的。有笔如刀这个道理你明白了?”
    “是,父亲!我们赵家,可以不去要一个皇后位置,但也不能因莫名其妙的事情,被人记恨上。”赵镇的话让赵德昭审视地看着儿子,儿子的面容什么时候,褪去了稚嫩,变的这样有担当,果然娶个媳妇回来,人就不一样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这件事,很麻烦很麻烦。”赵匡义是支持太子的,做为现在赵家的当家人,他的表态就是赵家的表态。赵家其余人要表示反对,还不够资格。
    “父亲,您不责怪我?”赵镇松了一口气,对赵德昭问出这么一句。
    “你长大了,懂得担当,我怎会责怪你?不过镇儿,这件事,关系重大,又有你二叔公在旁,你,务必要小心。”赵德昭叮嘱儿子,赵镇应是,给父亲再次恭敬行礼:“儿子晓得了。”
    赵德昭看着儿子,眼前突然浮现出二十多年前,那时赵德昭跪在赵匡胤床前,立下誓言,从此之后,定会护的赵家周全。只是有了二叔,就不需要自己去做这些事。而现在,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当日更强,一定会更强。
    赵德昭眼角已经湿润,若代代如此,又怕别的什么呢?
    “国公,公主知道大郎来此,特地命奴婢前来问询,大郎可在此用晚膳?”使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赵德昭擦掉眼角的泪,对外面大声道:“当然要用,把那坛好酒开出来,我和大郎,好好地喝一一杯!”

☆、第90章 耳环

使女应是离去;赵镇瞧着父亲:“父亲;我……”
    赵德昭拍拍儿子的肩:“你啊我的做什么?在这吃晚饭,我们父子,已经很久没有聊过了。自从你母亲过世之后。”
    “父亲,是儿子之前想左了!”赵镇有些局促,赵德昭摇头:“不是你想左了,你还是个孩子,是我没想到你们兄妹;都还是孩子啊。都……”赵德昭的声音又开始哽咽了;心疼女儿;可是就算再送去些东西,也要慢慢地等。
    “父亲;妹妹一定会在几年后再嫁的!”赵镇犹如发誓样说;赵德昭抹一把脸,把脸上的泪都抹掉才道:“我晓得,镇儿,是我对不住你们,太粗心了。”
    “父亲,您终究不是母亲!”赵镇这话一说出,就感到心中压了许多年的东西,一朝消散。赵德昭眼里又开始湿润,能得到儿子这句话,也算值了。
    赵镇伸手拍拍赵德昭的肩,赵德昭的嘴巴不由张大,接着就对儿子笑了。
    赵镇不由腼腆一笑,果真胭脂说的对,一家子,有些话总要说开了。谁是真关心你的人,真是一眼就能瞧出来。
    赵镇去拜见过永和长公主,永和长公主并没问赵镇什么,当使女来报晚膳已经准备好时,永和长公主方起身,赵镇已经道:“以后,公主,在我面前,不要再让下人们改口称父亲为国公了,他本来就是驸马。”
    永和长公主哦了一声,接着笑了,对身边使女道:“昨儿我新得了一对红宝耳环,颜色太鲜,不适合我戴,你们给娘子送去吧。娘子很适合戴这样鲜亮的首饰。”
    赵镇没想到自己说了这么一句,就让胭脂得到赏赐,急忙道:“公主,我只是……”
    “不用解释,大郎,我很欢喜!你娶的这个媳妇,的确很好!”使女们已经把耳环取来,永和长公主瞧过,命人送去给胭脂,这才对赵镇缓缓地道。
    是啊,自己娶这个媳妇,的确很不错,赵镇想到这点,面上又浮现笑容,真不知是什么样的福气,才让自己娶到这么一个开朗大方的女子。
    此刻,赵镇对胭脂曾有过的那些不满早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不对,现在胭脂还不能算自己真正的妻子,要怎样才能算?
    赵镇冥思苦想,或者,不说,先生米煮成熟饭?
    想着,赵镇的脸就微微红了,幸好赵德昭夫妻并没瞧见这样。赵镇见使女给自己斟酒,一口喝干就在想,用酒盖了脸,好像也不错。
    胭脂见赵镇去了公主府不久,公主就命人赏了自己一对红宝耳环,心里十分奇怪,但还是赏过来人。
    “娘子,您不晓得,公主极少赏赐的,就算当日四娘子在日,也只有她能得到公主的赏赐!”等公主府的人一走,红柳就兴奋地说。
    “这么说来,我家娘子,特别讨公主欢喜了?”红玉听到这话,比胭脂还欢喜几分,拉住红柳就在那问。
    “自然是的!”说着红柳就拿起那对耳环:“娘子,明儿是老太君的寿辰,您戴了这对耳环去,定会被众人赞扬的!”
    真是吵的头都大了,胭脂无奈地摇头:“你们每日就在这想,什么样的首饰配衣服才好看,真是,好累!”
    “娘子,女为悦己者容。您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郎君也会很高兴的。”提到打扮,红玉也是不落后的,原先胭脂在胡府时候,不喜欢打扮,红玉就算出再多主意,胭脂也不肯听。现在胭脂嫁进赵家,红柳也是个爱出主意让胭脂打扮的,两人一搭一合,有时胭脂也不得不从了两个人的主意。
    此刻红玉见这对耳环这样漂亮,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胭脂用手按下头:“罢了罢了,你们就这样折腾我吧!”红柳已经把胭脂耳边戴着的一对羊脂玉碾的玉兔捣药耳环取下,给胭脂戴上那对红宝耳环,红玉已经捧了镜子过来给胭脂照:“娘子,真的很好看!”
    镜子是新磨过的,胭脂抬眼一瞧,见镜中的自己双眼水汪汪的,那对红宝耳环的宝石并不算大,但颜色十分纯正。和着唇边的茉莉胭脂,的确比那对玉兔耳环更适合自己。
    “你们啊,成日就想着打扮,别的事可也要记得!”胭脂无奈地对柳玉两人道。
    红柳已经点头,红玉笑着道:“奴自然记得娘子的话,这会儿,该去给老太君问安了!”
    胭脂还想把这对红宝耳环给取掉,丫鬟们已经上前簇拥着她出去,胭脂也只有戴了这对新得的耳环前去见杜老太君。
    杜老太君上房永远都人不少,永和长公主赐给胭脂一对耳环的事众人都已知道,见胭脂戴了来,吴氏等人自然要笑着称赞这对耳环很好看。
    杜老太君握住胭脂的手,对胭脂道:“一个家,最要紧的就是和睦,我们家里人口,现在又这么多了。现在如此,我很欢喜!”
    胭脂笑着应是,符夫人今日也来给杜老太君问安,听到杜老太君这话就往胭脂耳边一瞧这才淡淡地道:“做当家人的,要记得不要太过炫目!”
    胭脂听到这话眉不由一皱,偏偏赵五娘子已经问道:“二婶婆,什么叫不能太过炫目?”
    “做当家人的,可要记得得了好东西也罢,得了好玩意也罢,不能立即就拿出来,总要慢慢地等!”符夫人这话说的很慢,仿佛真是为了胭脂好一样,屋内的笑声立即停下。
    赵五娘子一双眼在那转了转,突然噗嗤一声笑了:“二婶婆这话我不爱听,什么叫得了好东西,得了好玩意就不能立即拿出来戴?这样的话,有什么趣味?再说了,有些时兴的衣衫首饰,如果现时不能穿戴出来,等过些日子,就过时了,岂不会被人笑?”
    符夫人没料到赵五娘子竟会这样说,面上神色已经有些变了。偏偏她亲孙女赵三娘子还在旁边轻轻拍一下手:“五妹妹说的对,我们又不是那样什么都没有的人,要藏着掖着不肯戴出来。有了好东西,喜欢了就戴上,这才叫不是小家子气呢。”
    赵五娘子见有人赞同,立即点头不止,吴氏虽不明白符夫人为何一直针对胭脂,但还是笑着道:“你们两个小丫头,都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歪理?不过呢,你们说的也有道理,凡事呢,要瞧在什么场合才能做这样的事。”
    符夫人努力保持住面上神色不变,胭脂又怎不明白符夫人为何要这样针对自己,摸一下耳边的耳环,以后,遇到符夫人,可要千万小心。
    问过安,众人也就各自散去,胭脂回到房里时候,赵镇还没回来,胭脂坐下准备卸妆,红柳迟疑了一下这才问:“娘子,难道您不等郎君回来,让他瞧瞧这对耳环?”
    “这有什么好瞧的?不就是对耳环,再者说了,他又是男子,对这些不上心的。”胭脂说着话,伸手就把耳边的一只耳环给取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