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一卡耐基其人 >

第73节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一卡耐基其人-第73节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一卡耐基其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馆看其他的书。新 
世界就这么突如其来地展现在他的眼前,就像《天方夜谭》的巴格达市一般, 是既珍奇又多彩多姿。
从此以后,他开始产生求知欲,不论是名侦探尼克·卡塔、莎士比亚或 史宾塞的哲学等,他都一一涉猎。到了 19 岁,他下决心不再从事肉体劳动的 
工作,而要以头脑维持生活。对流浪生活也萌生厌倦,那种被警察追逐、被 铁路管理员用煤油灯敲头的日子,实在太无趣了。
他以 19 岁之龄加入加州奥克兰高中就读,废寝忘食用功的结果,使他在 短短的 3 个月就修完 4 年才能修完的学科,并且进入加州大学就读。
他一心想成为大作家,所以对于史蒂文生的《宝岛》、大仲马的《基督 山恩仇记》、狄更斯的《双城记》等名著都做极深入的研究,同时也不断地 写稿,一天平均要写 
5000 个字,几乎 20 天就可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后来就 将 30 部长篇、短篇的原稿同时寄给出版社,结果全遭到退稿。这个阶段可说 是他的习作时代。
有一天,一篇名为《日本沿岸的台风》的短篇小说,终于在旧金山报导 报社所主办的比赛中入选,所获得的奖金虽然只有 20 元,但对他来说却是笔 
大收入,因为当时他身无分文,甚至连房租都付不出哩!
1896 年,相继出现许多戏剧性事件,其中包括在阿拉斯加的克仑代克区 发现蕴藏丰富的金矿。这个消息经由电信马上传遍全国,引起了大骚动,工 
人走出工厂,士兵们从营房逃出来,农人也放弃了田地,连商人也关上店门, 几乎所有的人都投入这场黄金热潮中,就像成群的蝗虫般,纷纷涌向那块黄 金土地。
杰克·伦敦也是其中一员,整整一年期间,他拼命地在克仑代克河附近 寻找金矿,生活之苦实难以笔墨形容,一个鸡蛋得花费 2 角 5 分钱,一磅的 奶油也需要 
3 元,而且还得睡在零下 74 度的地上。结果,他又身无分文地回 到美国本土。
到此地步,他只求一个能温饱的工作,他曾在餐厅洗碗、扫地,也在码 头当过工人,在工厂做工。
有一天,他身上仅剩下两块钱,等这两块钱用完之后,很可能就要饿死; 就在这个时候,他下定决心永远不再从事劳力工作,以后要依赖文学维生, 这是 1898 
年的事。到 5 年后的 1903 年,他先后写了 6 部长篇小说及 125 篇 的短篇小说,同时也成为当时美国文坛最具声望的作家。
杰克·伦敦逝世于 1916 年,从他认真开始写作以来,仅经过 18 年而已。 在这 18 年期间,平均每年完成 3 
部长篇小说,除此之外也写了无数的短篇。 他的年收入相当于当时总统薪水的两倍,而作品至今仍广受欢迎,是拥
有最多欧洲读者的美国作家。
他从《野性的呼唤》所获得的收入只有 2000 元而已,但这本书却被翻译 成十国文字,销售量达 150 万本以上,是美国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品。
〔补注——《野性的呼唤》是描写一条凶猛的忠狗,在主人去世后又恢 复野性的故事。人类社会对于野性的追求是他许多作品的描写主题,这种揭 
露人类兽性的作品,为社会大众带来极大的震撼,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刺激性。 Jack London(1876—1916)〕
十八、亚伯特·爱因斯坦 原是学校中最笨的学生,但却成为世界第一的大科学家。 两三年前,我和一位朋友在德国某个乡下的道路上散步,突然,那位朋
友停下脚步,指着一家食品店二楼的窗户。
“有没有看到那扇小窗户?”他说道:“那就是爱因斯坦出生的地方。” 就在当天,我见到爱因斯坦的某位父执辈,并和他交谈几句。“他看起 
来并不像是什么非凡的人,但这并不足为怪,因为在爱因斯坦童年时,任何 人都不会想到这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伟人,但现在却是世界最具智性的人, 
被认为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但在 50 年前,他看起来既笨又内 向,发育比一般的儿童都慢,连学习语言都显得辛苦无比。又因为反应迟钝, 
被老师认为已经无药可救,甚至他的父母都担心这孩子的智力可能在普通人
以下。” 有一天早上,当爱因斯坦睁开眼睛时,突然就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人。
一个藉藉无名的数学教授,却成为五大洲各个报纸头条新闻的主角——这实 在太令人难以相信了,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爱因斯坦这个人之难以理解,并不亚于他所发现的相对论,例如任何人 都渴求的名声与财富,他从来不曾为之动心过。有一次,他搭船横越大西洋 
时,船长建议他住进价钱最昂贵的特别船舱,但他立刻回绝船长的好意,与 其受特别待遇,倒不如在三等舱较为自由自在。
在他 50 岁生日时,德国政府颁给他各种荣誉,例如在波茨坦为他设置一 座胸像,当作全德国国民敬仰的象征,并赠给他房屋及游艇。
但才仅两三年,他的所有财产都被没收了,甚至因为惧怕遭到不幸的下 场而不敢回自己的祖国。他只好留在比利时,每天待在用门栓锁得紧紧的房 
间里,而且每晚都有个警察睡在他身边戒备。
不久就远渡到美国,担任普林斯顿大学附属高等学术研究所的教授。当 他初抵纽约时,为避开新闻记者的采访,在船尚未完全靠岸时,就设法偷偷 
地下船,搭车离开港口。
爱因斯坦曾说:“理解我的相对论者,全世界只有 12 个人而已。”但他 仍出版一本书介绍其中的原理。
他自己对相对论的最简单解释是:“身处于美女身边时,即使是一小时, 也会感觉好像只有一分钟而已;但若坐在灼热的炉子边,一分钟也觉得好像 
一小时之久。”这就是相对性原理。
提到美女,就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两次婚姻。在第一次的婚姻中,他太 太为他生下两个具天才资质的优秀儿子。
已去世的爱因斯坦夫人固然不懂相对论,但却充分了解自己丈夫的个 性。
夫人有时会请友人到家里喝茶,这个时候她就会问丈夫要不要下楼来和 大家聊聊天。“不要!”爱因斯坦大吼道:“我绝对不下去!这样子的家我 
怎么待得下去呢?这样会妨碍我的研究工作啊!真受不了!”
夫人沉默一会儿后,以巧妙的方法再问他一次,结果爱因斯坦乖乖地从 二楼下来,参加了他们的茶会。他认为这也是必要的休息啊!
根据夫人的说法,他在思考事情时是相当重视秩序的,但在生活方面却 毫无秩序可言,一旦想做一件事,不论当时是什么时候都一定会做。他的日
常生活原则只有两点,一是绝对不订规则,二是不受他人意见左右。 他平日的生活相当简朴,出门时经常穿着未烫过的衣服,也很少戴帽子。
洗澡时不是吹口哨就是大声地唱歌,刮胡子时从不用刮胡子专用的肥皂,对 这个向不可解的宇宙之谜挑战的人而言,分别使用两种不同肥皂的人生实在 
太复杂了,他不愿意过这种生活。照此情况看来,他的确是个相当幸福的人, 而且我认为他的幸福哲学比相对论更具意义,可称得上是伟大的人生哲学。 
他说:“我对任何人都无所期待——因而才会这么幸福。”
他对金钱及荣誉毫无欲望,也不期待他人的褒奖,只要作研究、拉拉小 提琴或坐游艇兜风,就能令他感到幸福无比。
爱因斯坦非常喜欢拉小提琴,他说:“我浸淫于美妙的音乐中思考,而 在拉奏小提琴时体验幻想。”
有一次,他在搭乘电车时,为所找的钱数不对,而和车掌发生争执,车 掌便把钱重新算一次,结果发现根本没有错,于是又把钱交还爱因斯坦,并 
说:“这种连数目都不会算的人,真令人伤脑筋。”〔补注——他于 1921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4 年被剥夺德国国籍,财产也一并被没收,于 
1940 年归化为美国国籍。他是个尊重个人自由的和平主义者,极力反对核子武器。 Albert Einstein(1879—1955)〕
十九、列夫·托尔斯泰 Ley Tolstoi 写了两部世界文学名著,却视之为耻辱且后悔的人。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之一生,实不输于《天方夜谭》内的各种奇妙故事。
这个人被世人尊为现代预言者,而于 1910 年去世。在他去世前的 20 年间, 来自世界各国的崇拜者,不断地到他家拜访,希望能见到他一眼,或者听听 
他的声音也好,甚至只要摸摸他衣服的下摆,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
他有好几位朋友住在他家达数年之久,不论他说什么话,他们都立刻记 录下来,即使琐碎的家常话也不例外;他的生活点滴,也都被巨细靡遗地记 
载下来,这些纪录后来被刊印成书。
这些书的数量约有 2。3 万本之多。除此之外,有关其思想的报章杂志记 事,也有 5。6 万多篇,再加上他自己的百余卷作品,相信除他之外,再找不 
到第二人有此纪录。
他的一生变幻无常,绝不输于他所写的小说。他出生于拥有 42 间房间的 大宅邸,从小就被养育在帝俄贵族社会的荣华摇篮中。在晚年,他将所有的 
土地都分配给别人,同时也放弃全部财产,身上不留一分钱,最后在一个乡 下火车站,于农民的围绕中寂寞而死。
年轻时,他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在穿着方面从不吝啬,甚至还特地向 首都莫斯科的服装店订制衣服。到晚年,所穿的是和农民无异的简陋服装, 
脚上的鞋子也是手工做的,自己整理床铺、打扫房间,在未铺桌巾的桌上以 木造碗、匙简单地用餐。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年轻时所过的是“肮脏而邪恶的生活”,大量喝酒、 和别人决斗等罪恶之事他都做过,甚至还曾经杀人。但后来他有了 180 度的 
大转变,努力地实践耶稣的教示,成为全俄国德行最高的圣者。
结婚之初,他的家庭生活相当美满,夫妻二人甚至向神祈祷,希望永远 拥有这份幸福。但这对亲密的夫妻后来感情却极端恶化,据说托尔斯泰临终 
前的愿望是“不要让那个女人到我面前来!”
年轻时,他曾在大学留级,也被家庭教师认为已无药可救。不论他如何 努力学习,都因脑子迟钝而不见效果,但 30 年后,却写了两部可永留后世的 
杰出小说,那就是《战争与和平》及《安娜·卡列尼娜》。
帝制时代的俄国是为沙皇所支配,但没有一个沙皇能像托尔斯泰享名于 全世界。这位大作家既然写下如此多永留后世的名作,他是不是就感到满足 
和喜悦呢?有一段时间他的确有这种感觉,但后来却因写这种名著而自觉耻 辱。他晚年所写的都是小册子式的短篇作品,内容皆为歌颂爱及和平,并致 
力于消除贫穷。他将这些廉价版的小册子放在货车或手推车上,沿门挨户地 一家一家推销。这种普及性的小册子,在短短的四年期间就售出 1200 万本。
数年前,我非常幸运地在巴黎见到托尔斯泰的小女儿,她是托尔斯泰晚 年时的秘书,在他去世前都一直留守在他身边。她目前住在宾州牛顿区的广 
场,我从她那儿听到许多有关托尔斯泰的事迹。后来,她也写了一本名为《托 尔斯泰的悲剧》的书。
托尔斯泰的一生的确就像一部悲剧,原因在于他的婚姻生活。他太太喜 欢过豪奢的生活,但他轻蔑这种生活;她喜欢名声,希望获得社会赞赏,他 
则对这种事漠不关心;她喜欢金钱,期望获得财富,但他认为拥有私有财产 乃是一种罪恶;她希望掌握权力、支配他人,他则认为以爱支配他人才是正
确的。 不仅如此,他太太还是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厌恶丈夫的朋友,连自己
的亲生女儿也因为嫉妒而将她赶出家门,甚至拿空气枪射击放在丈夫书房的 女儿照片。
她几乎未曾停止过责骂自己的丈夫,托尔斯泰曾说:“因为她而使全家 成为一个地狱。”他之所以放弃一切著作的版权,让任何人自由出版,就是 为这个理由。
他若反对太太的意见,立刻会引起她激烈的歇斯底里,嘴巴贴紧装鸦片 的瓶子,并在地上打滚,甚至扬言要跳井自杀。
婚后几近于半世纪时,他太太偶尔会靠在托尔斯泰的膝上,要求他念 48 年前两人正陷于热恋时他所写的日记,当时的快乐情景早已雾散云消,在一 
人念一人听的情况下,两人不禁都流下泪水。
到他 82 岁时,再也无法忍受这个悲剧家庭。1910 年 10 月 21 日的夜里, 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了——漫无目标地逃往寒冷的黑夜中。
11 天后,他因为肺炎而逝世于某个乡下车站。“神会适当地安排一切。” 临终前他说道:“追求——要无止境地追求下去。”
〔补注——Lev Nikolaevich Tolstoi(1828—1910)〕
二十、威廉·蓝道夫·哈斯特


父亲遗留给他的财产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