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灭秦 >

第387节

灭秦-第387节

小说: 灭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鸿门之时,刘邦举荐韩信,项羽其实已然洞察了其用心。然而迫于当时的形势,在刘邦没有公然造反的情况下,项羽为了取信于诸侯,只能放刘邦一马。 
    
    项羽明知此举乃是纵虎归山,却不得已而为之,实属无奈之举。但是他在听取了范增的建议之后,还是积极地采取了一些弥补措施,首先就是将刘邦从关中调往巴、蜀、汉中三郡,企图借险要的地势阻止刘邦称霸天下的决心。而另一个措施,就是扶植韩信。 
    
    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在明知韩信是刘邦心腹的情况下,项羽敢如此为之,显示出他身为霸王的魄力。 
    
    表面上看,扶植韩信的势力,无异是壮大了刘邦的声势,但项羽却明白,韩信并不是一个甘居于人下的忠义之人,而是一个极富野心的能人。当此人的势力发展到一定规模之时,没有人可以对他形成遏制,造反只是迟早的事情。到了那时,他无疑便成了自己手中一颗牵制刘邦的棋子。 
    
    这是项羽当年在鸿门之时埋下的一个伏笔,极富远见,到了今日,他不得不有点佩服起自己的胆识来,因为他已算定,当韩信眼见西楚军面临绝境之时,必然会有所动作,而这就是他项羽希望看到的一种局势。 
    
    萧公角听完项羽对大势的分析之后,信心十足道:“固守垓下并非难事,一来垓下地势险峻,城墙坚固,只要精疏布置,即成易守难攻的城池;二来垓下一向是我西楚的粮仓,城中粮草足以维持我十万大军半年时间。守城成败看粮草,只要粮草有了保证,要坚守半年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项羽点了点头道:“本王之所以定下半年之期,预见敌军不战而乱,也正是从粮草的角度审视全局。兵多有兵多的好处,能够以泰山压顶之势,追求速战速决,然而当战局处于僵持状态时,兵多的一方未必就能占到便宜。别的不说,单是这八十万大军每天所需的粮草,就足以让刘邦头痛了,更何况以刘邦之聪明,不可能没有洞察到韩信的野心,必然会为韩信而分心。” 
    
    萧公角由衷赞道:“大王的目光的确不是末将等人可比,所看到的尽是刘邦之要害,我们只要对症下药,这垓下之围必将不战而解。” 
    
    项羽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得意,然而,他的头脑并不因此而发热,失去清醒,反而更加冷静起来。 
    
    “本王此刻所想的问题是,既然我们能够看到粮草乃决定垓下一战的关键,以刘邦之见识,他难道没有看到这一点吗?”项羽此言一出,众将无不心惊,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地知道,一旦城中的粮草遭人破坏,必将影响到守城将士的军心,军心一乱,这垓下便难以坚守下去,势必逼得西楚军选择突围一途。 
    
    “属下这就加派人手,加强戒备。”龙且正是守护粮草的将军,当下上前一步道。 
    
    项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你的部队一共有多少人马?” 
    
    龙且禀道:“属下所辖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人,每一个士兵都有数十场大战的经验!” 
    
    “本王知道你所辖军队乃是我西楚军的精锐之师,所以才会将守护粮草的重任交付到你的手中。”项羽很满意龙且的回答,然而他问话的用意并不在此,是以话锋一转,继续问道:“可是你是否想过,一旦刘邦针对我军粮草而动,你将面临的对手会是一些什么人?” 
    
    龙且没有丝毫的犹豫,傲然道:“不管对手是谁,不管有多少人马,属下都有自信让他们有来无回!” 
    
    项羽皱了皱眉道:“要毁我粮草,无须人多,只要有一把火就足够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让人防不胜防,你且说说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防范敌人的火攻之计?” 
    
    龙且显得胸有成竹道:“属下自从接管这看护粮草之职以来,就已预见到了敌人会以火攻之计,所以在粮仓附近的地域尽伐其木,数百步之内,不存一草,同时派人掘池修渠,在粮仓四周各筑水池,引城中活水流入,并在每座池边置放五百杆水枪,一旦粮草失火,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之扑灭。” 
    
    项羽闻言,脸上顿时显露出一股满意之色,即使以挑剔的目光去审视龙且的准备计划,也难寻其破绽。 
    
    然而项羽想了一想道:“你手下这一万余人马,对付一般军士绰绰有余,但要想应付一些江湖高手,却似有不足,为了保险起见,本王从流云斋卫队中调拨一批精英,供你差遣,你看如何?” 
    
    龙且大喜道:“若能如此,那是再好不过了。属下也曾想过,敌军若用火攻之计,所派之人绝非寻常之辈,如果能得流云斋高手襄助,那么这粮草便可确保万无一失。” 
    
    项羽的脸色陡然一沉道:“这粮草之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若是出现半点差池,本王有言在先,必将拿你的人头是问!” 
    
    龙且心中一凛道:“是!” 
    
    他相信项羽能够做到,所以心头一沉,整个人的神经也为之绷紧,意识到自己接手的是一件并不轻松的差事,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死。 
    
    不过,他还是有自己应有的自信,因为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密,实在想不出敌人会用什么手段放火烧粮。 
    
    第一章 1 
    
    垓下之围的第十天,战事没有任何的进展,虽然在楚汉之间发生了一些零星战斗,却始终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战役。 
    
    主帐之中,纪空手正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前,在他的眼下,摆放着整个垓下城防的地图,上面以红笔勾勒的地方,便是西楚军的粮仓。 
    
    随着战事一天一天的过去,纪空手所派遣的纵火队在这十天之中接连潜入垓下达三次之多,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让纪空手感到棘手的是,这三次行动,己方的人都是在还没有靠近粮仓之前就遭到了西楚军强有力的狙击,几乎全军覆灭。 
    
    这似乎表明,项羽对粮草的问题也有所察觉,加强了戒备,增大了汉军放火计划的难度。 
    
    能让纪空手感到束手无策的事情,在他这一生中并不多见,无论是在当初逃亡之际,独对流云斋众多高手,还是当日在登高厅中,面临那么复杂的局势,他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无助。 
    
    在地图的旁边,还有一叠厚厚的各地战报,以及几封密函。随着汉军向东不断扩张,整个天下除了西楚之外,基本上已经安定,完全控制在大汉王朝的统治之下,从种种迹象表明,这垓下之战已然决定了整个天下未来的走势。 
    
    然而自陈胜、吴广起义始,天下便战火连连,未曾断过,百姓饱受战争的折磨,致使民间资本空前匮乏,官库空虚,就连未被战火殃及的巴、蜀、汉中三郡,也因大汉数十万军队的这数年来所费的军需用度感到吃紧,渐有难以维持之感。 
    
    其中的一封密函正是来自萧何亲笔。 
    
    他在信中言道:“臣思量再三,为了大王一统天下的大计不因臣的过失而有丝毫影响,还是决定不计个人之得失,直言上书。这数年来,由于连年征战,百姓已难以承受赋税之重,倘若为战事而搜刮民间,恐怕会激起百姓惊变,使我大汉立国之初便有重蹈大秦亡国之虞。虽然大王想前人所未想,一统关中嫖赌业,从中牟取大量军需用度,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兵员也剧增数倍,一增一减之下,使得国库已然空虚,再难支撑多久,所以微臣斗胆直言,倘若垓下一役不能在一月内结束,则能和便和,否则因军需粮草接济不上而引起兵中惊变,非臣之罪也。” 
    
    以萧何如此稳重的性格,写出一篇措词这般激烈的文章,这完全出乎纪空手的预料之外,这只能说明,军需粮草的供应的确成了大汉军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纪空手皱了皱眉,急召张良问计。军政事务并非是他所擅长,每每当他要作出决断之时,总是感到头大如斗,厌烦至极。 
    
    张良细细地观阅了萧何的信函,一脸冷峻,显然,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摇了摇头道:“我军几乎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项羽围困于这垓下的一城之地,如果这一次不能将之全歼,无异是养虎为患,所以这‘能和便和’四字,断不可取!” 
    
    “我知道,所以才召先生前来商议。萧何信中所言,也属实情,以他、陈平、后生无这三大理财能手尚且难以维系我军的每日军需,可见我军的军需之大的确惊人,除非另辟蹊径,否则难以解决问题。”纪空手点了点头道。 
    
    “照大王来看,在一个月之内真的难以攻破垓下?”张良望向纪空手道。 
    
    纪空手自然知晓张良的话意,垓下能否攻克,关键在于粮草,可是项羽对粮草防范极严,让人根本没有下手放火的机会,纵然纪空手智计过人,也惟有徒呼奈何。 
    
    “如果在一月内不能攻克垓下,那么,我们恐怕只有向关中百姓借粮,开始征收关中赋税了。”张良眼见纪空手没有作答,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是无奈之举,其时距关中免税三年之期只有半年时间了,一旦征收赋税,就难免失信于民,这对大汉王朝的未来殊无好处。张良深知其中利弊,继续说道:“当然,这只是无奈下的权宜之计,我们着重于‘借粮’二字,公示天下,一旦渡过难关,由官府出面偿还,这样一来,也算不失信于民。” 
    
    纪空手沉吟半晌,一脸肃然道:“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不仅失信于民,也会失信于天下。此时韩信、周殷、彭越、英布四路人马能与我们并肩作战,靠的是什么?还不是一纸盟约!而盟约讲究的是信义,如果我们失去了它,只怕未到垓下城破时,我们自己反成了一盘散沙,这岂非得不偿失?”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张良虽然觉得纪空手的话不无道理,可是舍此之外,一时之间他也难以想到更好的办法。 
    
    “你有没有听过‘贝者’这个名号?”纪空手突然问道。 
    
    “贝者?”张良怔了一怔道:“这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赌’字,难道世上还有人以此来作姓名的吗?” 
    
    “它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艘船。”纪空手淡淡一笑道:“近百年来,有关它的传说有很多很多,但真正见过它的人却没有几个。它的确是一艘赌船,能被它邀请上船的人,都是天下间拥有万贯家财的豪富,据说它赌的最小的注码也在十万金以上,所以知道它的人实在不多。” 
    
    “你想去赌?”张良诧异地望了纪空手一眼道。 
    
    “若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纪空手笑了,然后拍拍手,便见陈平已自帐外进来。 
    
    张良一见陈平,心里顿时明白,纪空手有关“贝者”的传说一定是从陈平口中听来的,陈平身为夜郎三大世家的家主,本身就经营着赌坊,没有人比他更通晓“赌”这一行业了。 
    
    “就算你想去赌,这‘贝者’现在何处?赌本又从何而来?还有,也是关键的一点,谁能保证这‘赌’只赢不输?”张良想的深远,不愧为谋臣出身,纪空手以赞赏的目光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最终将目光落在了陈平的脸上。 
    
    “‘贝者’是普天之下最神秘的一艘船,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即使是我,也是在三天前才接到了来自‘贝者’的一张请柬,让我在三月初四赶到黄沙渡口。”陈平笑了笑道,似乎对他来说,能够接到“贝者”的一张请柬,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三月初四?岂非就在后天?”张良吃了一惊道。 
    
    “是的,作为天下最神秘的一个组织,它的消息也十分灵通,总是可以让它所邀请的客人在约定的时间赶到约定的地点。据说,‘贝者’创立百年以来,每隔十年才举为一届赌赛,而今年正是它的举办之期。每届赌赛只邀请七位客人,而这七位客人不是贵为王侯,就是富甲一方,在完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让人难以想象的豪赌。所以,天下的赌徒无不心生向往,更以能成为‘贝者’所邀请的客人为荣。”陈平追随五音先生学棋,本该讲究心性恬淡,可是一谈到“赌”之一途,他的眼中顿时闪现出一丝异彩。 
    
    “可是在两三天之内你去哪里寻找这么一笔庞大的赌资?”张良问道。 
    
    “能登上‘贝者’的客人,不仅有钱有势,而且极具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