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 作者:样样稀松(起点2012-08-23vip完结) >

第692节

一个人的抗日 作者:样样稀松(起点2012-08-23vip完结)-第69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洋联邦的导弹研制一直在秘密进行中,西德因为政治原因无法在欧洲本土研制和布署新式武器,但为了不在这个科学领域落后,他们很愿意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在南洋联邦进行相关的研究,利用双赢模式来提高或保持自己的科技水平。

    在一九五三年,南洋联邦和西德借鉴二战末期德国的“瀑布”地空导弹技术已经研制出了一种地对空导弹,取名为“弹弓I弓I”型配属了一部制导雷达,可同时跟踪二十个目标,并对导弹实施制导。但作为第一代地空导弹,“弹弓I”型也不可避免地与同时期产品一样,有结构复杂,设备庞大,可靠性和机动性都很差的弱点。所以,“弹弓I”型并未正式服役,而是继续进行改进。并于五六年推出了“弹弓II”型,由于发射架和导弹重量都大为减轻,在把“弹弓II”型改装到重型卡车和坦克底盘的实验中获得了成功,从而使其能够机动作战,灵活性、生存能力都大为提高。

    虽然“弹弓II”型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多发射击歼毁率较高,能有效对付中、低空目标,但其易受电子干扰的弱点依旧不能使黄历特别满意。在少量列装部队的基础,黄历指示科研部门继续对其进行改进,并且要求他们弥补高空导弹的空白,尽快使正在研制的“弩I”型导弹具备实战能力。

    导弹领域是相通的,科研部门同时进行研发的还有反雷达导弹“跟踪者”和红外线导弹“猎手”。可以说,经过十几年的吸收、引进、发展,南洋联邦的科技力量虽然和美苏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非常接近英法的水平,只不过一直比较低调而已。

    “蛇尾蛇”导弹和“麻雀”导弹的购入,使南洋联邦和西德的联合研发部门又可以走一条捷径。经过拆装研究和实弹射击,联合研发部门得到了不少启发,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由于空对空飞弹都是为了击落高空高速的战略轰炸机,故其气候应是干冷的温带大陆而不是湿热的热带海岸,所以在美国运作正常的电子零件,在南洋联邦却容易失效。

    而且麻雀导弹结构比较原始,使用也受到很多限制。最大的限制来源于雷达波束制导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由于敌我识别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使用者不得不把目标放近到视线距离内,确定是敌机后才能发射导弹,此时导弹早已失去作用。另外,射程太短,锁定目标耗时太长,也是导弹在实战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这种方式方法,购买、研究、吸收、改进,联合研发部门能够省去很大的力气,节省大量的时间,并制造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武器装备。从而紧紧追赶着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

    等到美国人在实战中发现他们的先进导弹在y热带和热带竟然和二战时的连发空对空火箭效能差不多的时候,不知道他们要作何感想,恐怕反过来要购买南洋联邦的热带专用导弹

    第二百零九章导弹

 第二百一十章 卫星

    

    第二百一十章卫星

    稍微牺牲些速度不要紧,但一定要保证武器的性能,黄历以自己在战场的一贯认真和仔细的标准同样在要求着研发部门。

    不同于美苏两国你争我赶,争相推出新武器以证明自己的强大,却在地域适用性以及实战可靠性有意放松标准。南洋联邦一直不声不响地汲取着别人的长处,改进着别人的缺点,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各项性能得到综合的最高分。

    针对印尼共和国的行动自然不只是加速研制导弹这一项,增加反潜能力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事情。南洋联邦开始扩充岸基反潜直升机和舰载反潜直升机的数量,海军向坤甸船厂订购了六艘新型驱逐舰,并开始对旧式驱逐舰进行改造。同时向英美两国购买了一批声纳浮标、吊放声纳、磁控仪、反潜雷达等设备,准备加装到直升机和驱逐舰。

    南洋联邦一系列如临大敌的举动让美国人也感到很紧张,因为苏联一直想在太平洋地区拥有海空军基地,但从未得逞。如果印尼共和国彻底倒向苏联,将使苏联东可直出太平洋而不必受日本牵制,南又可直下印度洋,而且印尼共和国距离菲律宾实在是太近了。

    养贼自重,黄历是很擅长使用这个伎俩,而且是屡试不爽。雅加达与莫斯科建立起直接航线,更令美国人感到狐疑和害怕。除了加强情报刺探外,美国人也有意使南洋联邦成为包围、扼制和打击印尼共和国的可靠力量。当然,一些军工技术和武器装备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九五七年的世博会胜利闭幕了,南北越独立建国的计划也正在看似顺利的实施着,南越政府已经决定在五八年之前宣布建国,并向联合国提交入联申请。而北越显然受到了苏联方面的压力,看似愤怒抗议的社论之后却隐藏着另外一种意思。即南越单方面加入联合国会延长越南的分裂,制造不稳定的矛盾。

    从搜集来的情报分析,北越也开始筹备建国的事宜,显然是做为一种回击手段的应变措施,或者是害怕动作慢了,不能使联合国大会对两国一起在入联问题进行一揽子考虑。从而在以后遭遇到西方国家的反对,在外交地位落于被动。

    而这在此时,一件大事发生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一颗水球大小的俄国卫星,不停发出嘟嘟的声音,在离地球九百公里的轨道运行着。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的大事件,却在美国激起了一场轩然大,引起了新一轮的技术竞赛。

    美国新闻界蓦然惊醒过来。波特兰《俄勒冈人报》评论说:“让苏联卫星在空中盯着我们,这实在太可怕了。”《时代》周刊说:“美国一向为自己科学技术的能力和进步感到自豪,为自己能够走在别人头里,第一个取得成就感到自豪。可是现在不管作出多少合理的解释,由于一顾红色的星星使美国人黯然失色,终于突然间在全国出现了强烈的沮丧情绪。”

    而美国政府发言人则表示报界不应当小题大作。哈格蒂发表一项声明说道:“我们从来没有认为我们的发射卫星计划是在同苏联人竞赛。”当时已退休的威尔逊称俄国的这一成就是“一个巧妙的技术花招”。海军研究部主任罗森?贝内特少将表示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对“那么一块几乎人人都能发射出去的铁块”大惊小怪。白宫顾问克拉伦斯?兰德尔把苏联的空间载运工具说成是“一件无聊的玩艺儿”。谢尔曼?亚当斯轻蔑地说政府对“外层空间篮球赛”不感兴趣。

    尽管美国人故意贬低苏联取得的成就,但他们终于还是尝到了低人一等,甚至蒙受耻辱的滋味。他们成了国际的笑料。俄国的主要的星际科学家利奥尼德?谢多夫在巴塞罗那的一次科学会议,嘲笑他的一位美国同行说:“你们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比我们高。可是,美国人就只爱自己的汽车、冰箱、房子。不象我们俄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反美的人大肆嘲笑,俄国人拉下了美国人的面子,在世界取得了一次辉煌的心理胜利。

    苏联人造卫星发出来的嘟嘟声成了“从外层空间传来对美国人十年来自以为美国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民族优越性的可靠保证的嘲笑。”《时代》周刊紧张不安地说:“整个美国转向华盛顿,希望从那里得到一些安慰,而结果却只看到政府机构中一片混乱,感到领导方面存在着危机,因而要求采取行动。”在那个星期里,股票市场价格一泻千里,令人头晕目眩。随着俄国的人造卫星亮晶晶地越过天空,整个美国似乎已变得万分沮丧。一种挖苦讽刺的情绪忽然到处流传。

    “俄国人民能够在天空中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把苏维埃政权的光芒带到地球之外去,是靠千百万人缺吃少穿的结果。”黄历或许看到了问题的核心,他对于现在就把国家资源投于空间探索是否明智深感怀疑。

    “那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发射卫星?听你话里的意思,怎么有点酸溜溜的味道?”何梦雨象个好奇的小孩子一样,坐在院中的椅子,用双筒望远镜搜寻着天空。

    “如果全力研究的话,我估计用不了多久。”黄历坚持着,伸手揽住了爱妻的腰肢,“起码我们没象美国人那样,做出把火箭专家和导弹专家分家这样的‘惊人蠢事’。从原理来讲,发射外层空间火箭和发射远程导弹在技术结构实际是一样的,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分头去搞,美国人的脑袋进水了,或者是钱多得没处花了。”

    何梦雨将温软的身体靠了过来,以便让黄历能搂得更舒服一些,“嗯,你的眼光是没人能比得的,给国内科学家们的待遇也是最好的,他们要是不卖力干活儿,可真说不过去了。”

    嗅着爱妻身的香味,在暖融融的温度下,黄历又蠢蠢欲动了。对于何梦雨那光洁细腻、没有体毛的**,他简直爱死了,他也想发射——那什么了。

    在国内,黄历一直想把科学培养成南洋联邦的一种宗教;科学界最有才能的人被选拔出来,成为特权阶级也无不可。给予他们高额的工资待遇,在社会提高他们的地位,对后起之秀给予任何鼓舞。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这种要求对科学研究的尊严给以尊重的呼吁,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效果将会越来越明显。

    而且黄历并不是夸口,南洋联邦的综合科研机构确实要比美国那种陆军部、海军部、科技公司分头研发的效率高。当然,美国人现在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失误。

    同样对发射卫星的实际价值抱有怀疑的还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但他以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身份思考问题时,他认为他所见到的实际是一种军事威胁。他知道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正在下降。当然,任何总统都不会愿意看到自己威望的下降,而艾森豪威尔对个人威望的重视更是不同一般。但在国家安全问题他却是个行家,从一开始他就把火箭技术看作是军事问题。

    现在,苏联的火箭技术危险地领先了美国整整十五个月的时间。由人来驾驶的战略轰炸机可能尚未过时,但已快成为过时的东西了。苏联事实已经发明了令人恐惧的洲际弹道导弹。在莫斯科按一下电纽,华盛顿就会化为灰烬。这是一个冷酷而令人不安的事实:美国在生死攸关的洲际弹道导弹竞赛中已经落后,而且这种落后状态还将继续至少一年之久。

    时间刚刚过去了一个月,对于极力美化政府的部分美国人来说,又是一个不幸的日子。苏联的卫星二号又天了。同前一个比起来,它在某些方面,是一项更为惊人的成就。新卫星重一千一百二十点二九磅——六倍于卫星一号,它的运行轨道距离地球一千零五十六英里。

    美国科学究们很羡慕,应该是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很羡慕。一个那样大的外层空间运裁工具可以容纳各式各样的仪器,通过无线电发回关于大气层以外的太阳辐射、大气的温度和组成、流星的危险性、地球引力、地球磁场、地球电荷、地球气候的各种云型等方面的资料。俄国人还搞了一个令人想不到的绝招儿。卫星有一只莱卡种的小狗,它身绑接的一些仪器装置可以提供动物在外层空间能否生存的情报。

    赫鲁晓夫趾高气扬,沉醉于他的科学家们所取得的胜利,他自夸说,向外层空间发射卫星不过是一系列俄国火箭奇迹的一个开端而已。他嘲讽地说道:“当初我们宣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洲际弹道导弹时,某些美国政治家不相信我们的话,现在我们又成功地发射了一个地球卫星,只有技术无知的人才会还有所怀疑。轰炸机已经过时了。你们还不如把它全部烧掉。你们怎能让有着血肉之躯的人去跟那类东西相拼呢”

    如果把氢弹弹头装在无人驾驶的导弹,让它以每小时一万八干英里或更高的速度飞越海洋和大陆,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这是想到就害怕,但还是要大胆正视的未来的可怕的东西。对于这以后的一代人来说,他的明智是显而易见的。

    对艾森豪威尔来说,问题显然并不这么简单。如果他把这场和俄国人的竞赛中的实际风险都透露出来,那么国会和人民可能不仅会抛掉白满情绪,而且很可能会把洞察事物的能力,甚至连理智都一并丧失了。

    可是,他相信解决办法是可以找到的。那既是努力超过,或者至少赶苏联在导弹方面的成就。在他看来,这才是摆在国家当前的任务,而不是什么在外层空间创造惊人业绩。也就是说,艾森豪威尔无意“在弄清倒底要花多大费用之前,就听人怂恿,全力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