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

第1139节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11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已经证明了这种权力分配的完美,但不成文的东西终究脆弱,但凡出一个世宗那样的独裁皇帝,就会打破这种平衡,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想做的,便是把这种权力分配明文化,然后假以时日,连皇帝也没法退回去。”
  
  “我也是这样想的。”沈默笑起来道。
  
  “你就跟我耍滑头吧!”高拱笑骂一声,道:“那么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
  
  “立规矩,”沈默脸上现出坦诚之色道:“就像您说的,立各种各样的规矩,然后逼着这些规矩执行十年,看看谁还能倒回去!”
  
  “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高拱正色道:“不要学王安石,要敬畏祖宗之法,仔细研究研究,你会发现,祖宗其实还是蛮可爱的。”
  
  “我也是这样觉着。”沈默笑着点头道。
  
  “江南……”高拱深深叹一口道:“我是做好千刀万剐加千古骂名的准备,才决定走这条路的。现在倒好,我中途脱逃,担子却压在了你肩上。”他流露出深深的担忧道:“这条路没有人走过,前面一抹黑,两侧万丈崖,稍不留神,就是个死无葬身之地。”
  
  “玄公以何教我?”沈默定定望着他道。
  
  “论起趋利避害,我不如你多矣。”高拱一字一句道:“但我相信,走上这条路,一丝一毫的私心都要不得。只有立身无可指摘,才能站得稳,走得远。最不济也像王荆川公,哪怕败了,也不至于身败名裂。”
  
  “是。”沈默重重点头,表示牢记心间。
  
  ~~~~~~~~~~~~~~~~~~~~~~~~~~~~~~~~~~~~~~~~~
  
  高拱行事,素来干脆利索,交割完毕之后,不像其他致仕官员那样盘桓不去,而是翌日启程,毫不停留……而朝廷为他定下的归期,却是两日之后。这样是为了避开百官相送。
  
  在他看来,堂堂首辅以这种窝囊的方式下台,实在不是什么荣耀的事情,在百官面前现那个眼作甚?于是他偕老妻,坐牛车,穿布衣,戴斗笠,无牵无挂,洒然去国。一路秋风,千里黄尘。谁人得识君?
  
  等到百官送别那天,才发现高老早已经离开京城地面,只能怅然若失望天际,似乎能听到一个燕赵豪迈之声,在引吭高歌道:‘纬武经文昭日月,横经潜邸九年师。锐志匡时肩大任,畿廷再入焕尧章。五风十雨颊靡扫,海客犹说丝路长。若得浩气排云上,再借青天五百年!’
  
  高拱走了,沈默自动递补为首辅。这位嘉靖三十五年的状元郎,仅仅用了十七年时间,便登上了大明首相的宝座,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这一年,他不过才三十六岁……
  
  究其原因,除了沈阁老英明神武,官运亨通之外,还有很重要一个原因,便是他处在一个斗争无比激烈的年代——自嘉靖初年开始,内阁就变成一方擂台,仅出任首辅者,便有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杨一清、张璁、翟鸾、方献夫、李时、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十四人二十四人次。如果扣除严嵩当国的十五年,平均每任首辅的任期,不过一年半而已。之下的阁员更迭更是激烈无比,多少天下英才因此壮志未酬,多少天才的大脑,全都空耗在勾心斗角之中?
  
  必须承认,正是得益于令人目不暇接的人员更迭,沈默才能在这样的年纪便坐上首辅之位,这是他一人的幸运。但同时,如此频繁的执政交替,使国家的政策没有延续性,朝令夕改成了家常便饭,前后矛盾更使首相的权威也大打折扣……官员们根本不知道,你会当多长时间的宰相便下台,自然名正言顺的敷衍塞责,就等着看你的笑话了。
  
  这种现象,高拱扭转了大半,因为他让百官知道,只要隆庆皇帝在一天,自己就是无敌的。他又兼着吏部尚书,谁要是不乖乖听话,只能卷铺盖滚蛋。所以才能在短短几年之内,使风气为之一变。然而先帝猝然驾崩,高阁老也跟着倒台,这使官员们再次看到了偷奸耍滑的机会,好容易扭转的风气,眼看要急转直下。
  
  所以沈默的当务之急,是立刻将浮躁的人心安定下来,让他们认清形势,虽然首辅换人了,却休想再回到从前。这一点,他几乎没怎么费力就做到了。因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这一任首辅,手里有前无古人的大权力,哪怕是汉唐时的宰相也比不了。
  
  高拱走了,张居正也开始长期泡病号,内阁里再也没有能跟他呛声的了。朝廷上下的大事小情,都由他票拟处理意见,批完后,发到司礼监去照抄、盖章……经过冯保的事情,司礼监的批红权和留中权已经被彻底剥夺;而皇帝还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李太后亲笔作序的《女诫》,已经在全国范围刊发,自然也不好意思干政。所以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全由他说了算。
  
  这个时候,只要让大臣们都能得到点好处,别让他们以为你要独裁,基本上就没人敢闹腾。所以首辅大人以廷寄的方式,正式知会各衙门,说我老师那‘三还’,实在是很不错,以后也是我的执政方略了。
  
  所谓三还者——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也!
  
  这是摆明了要大家一起发财,百官十分高兴。但也有不少人担心,难道他要摒弃高拱的那一套,重回徐阁老时代。这种担心持续没多久,便烟消云散了,因为沈式内阁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落实高拱时期没来得及落实的政令上。
  
  最重要的,自然是那《陈五事疏》。
  
  分割…
  
  其实你们根本不用担心我会偷懒之类的,说得最直接一点,我一天不写就一天没钱挣,这对于一个三十岁的男人来说,简直是比杀了我还难受。其实今天,我的腰还是一阵阵酸痛,写完这一章,直接就像断了一样。但能坚持,就不会停下。(百度官居一品吧关_关雎鸠提供)
  
  
※※※※本书由※※百度贴吧※关_关雎鸠※※精心整理※※※※

最终卷 【海雨天风独往来】 第八八三章 流年(中)
  
    @@@@@@@@@@@@@@@@@@@@@@@@@@@@@@@@@@@
  
  表面上看,落实《陈五事疏》,是为了安定人心,向遍布朝野的高党中人证明,沈氏内阁还是会按照前任首辅的路线走下去。因此不会有大范围的人员更迭,大家可以继续安心当官。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落实《陈五事疏》的过程,就是内阁权力扩大化和合法化的过程。因为《陈五事疏》所提的五条‘御门听政,设案览章,事必面奏,按章处事,章奏不可留中’看起来是一份皇帝练习政务的详细指南。但实际上,却是一份要求权力的政治纲领。
  
  时下所谓‘入阁拜相’,即官员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朝野便以宰相视之。不仅老百姓和官员这样认为,就连皇帝也公然在谕旨中说‘汝等名为阁臣,实为宰相’……但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并非真的宰相。
  
  因为本朝不设宰相,内阁大学士虽代行相权,但从制度上来说,这种做法实有暧昧不明之处……其实大学士本身只有五品,原属文学侍从之臣,其职责为替皇帝撰拟诏诰,润色御批公文的辞句,说白了就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虽然后来内阁的职权就由于处理政事的需要而越来越大,大学士一职也愈向前朝宰相看齐,但始终无法摆脱有实无名的尴尬——他们其实是在替皇帝批答奏折,以皇帝的名义出诏令,其与司礼监的宦官殊无二致。
  
  权力来自皇帝,就意味着皇帝可以随时将你罢龘免,断绝你的权力。
  
  现在皇帝只有不到十岁,沈默倒不虞自己突然被罢龘免,但也正因为如此,再以皇帝名义下达政令,难免会被朝野质疑这到底是皇帝的意思,还是你沈阁老的主意?
  
  还是那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先将手头的权力合法化,再名正言顺的行使,这才是王道。最有利的条件是,这件注定要找骂名的事情,已经由高拱做完了最艰难的部分——一个月前,便以皇帝的名义批红成宪,并在邸报刊发。
  
  沈默只需要打着高拱的旗号,切实落实下去便可。
  
  ~~~~~~~~~~~~~~~~~~~~~~~~~~~~~~~~~~
  
  首先是落实‘御门听政’,鉴于皇帝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年纪,每个月只在朔、望两日上朝两次,不必过问平日政务,只有发生大事的时候,才由皇帝召集内阁、部院大臣共同解决;如果没有大事,那么请太后和皇帝就安生地休息,静等皇帝长大。
  
  然后是‘设案览章’,规定内侍官每日设御案,摆上最新收到的奏章,然后出门,待御览毕,发内阁拟票。内阁票拟后再行呈览,皇帝认为没问题,即可批红发行。这是为了让皇帝练习政体,更是为了向天下人表明,一切旨意皆出圣裁。
  
  第三是‘事必面奏’,与第二条是同样用意。
  
  重点在第四,第五条,‘按章处事和章奏不可留中’,上,这两条规定了皇帝的批红必须以票拟为准,若票拟不和圣意,可以打回重拟。如果有未经票拟径自内批的情况,请允许内阁大臣执奏明白方可实施。而且皇帝不能扣住奏章不发,倘有未发者,容原具本之人仍具原本请乞明旨。为此命通政司在进封奏章时,应将当日奏章数目,开送六科备照,倘有未下者,由科臣奏讨明白。
  
  这后两条,其实是很招人眼的,原本哪怕是高拱时代已经提请获批,现在落实下去,也会招致轩然大波。然而因为之前冯保一区区阉竖,险些矫诏罢龘免了首辅,令朝野无不震惊。所以这两条政令,便被视为是对冯保事件的痛定思痛,防止司礼监再次作乱而设。
  
  沈默利用了对宦官干政声讨的浪潮,将司礼监的权柄收归内阁,待到浪潮退去,人们冷静下来,也只能苦笑着接受了……毕竟,皇帝这么小,权力操之于内阁,总好过在死太监的手里。
  
  至此,帝国最高行政机构,终于完成了权力的转移,内阁独揽大权,再无司礼监掣肘……至少在皇帝勤政以前,位于皇城东南角的文渊阁,就成了大明朝真正的权力核心。
  
  ~~~~~~~~~~~~~~~~~~~~~~~~~~~~~~~~~~
  
  落实《陈五事疏》以后,另一件事情也刻不容缓了。那就是高拱去后留下的权力空白,需要马上填补。
  
  首先,高拱原先除首辅外,还兼任吏部尚书。现在天官出缺,经由廷推之后,朝中最负重望的大臣杨博,接任了这个职位。
  
  这时候,久病的大学士高仪去世了,加上张居正病休,内阁中只剩下沈默与张四维两个。增补大学士刻不容缓,经过廷推之后,吏部左侍郎魏学曾、礼部左侍郎诸大绶、右都御史陆树声入阁。
  
  高仪还空出了礼部尚书,由南京礼部尚书孙铤接任。
  
  在这一系列人事变动中,沈默始终谨守着廷推的原则,并未干涉过人选的确定,并且通过圣旨明确规定,今后凡是四品官员的任命,必须由吏部尚书主持会推,三品以上官员,必须经由内阁大臣和部院长官廷推方可任命,其他方式无效。
  
  这本就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沈默只是以圣旨的形式,将其法令化和确定化。而且沈默凸显了吏部尚书的职权,并未使内阁一家独大,而是实行中枢机构的二元制,即天官和受辅分权制衡,这让杨博十分的满意,也堵住了说他要独裁的悠悠众口。
  
  在入阁人选上,除了诸大绶之外,魏学曾和陆树声,都不算沈默的亲信,这又让人看到了首辅大人的一颗公心。然而实际上,魏学曾号称大炮,陆树声是嘉靖二十年的会元,都是出了名的道德之士,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私党,也不会结党。
  
  一个月后,刑部尚书马自强致仕,由本部左侍郎孙鑨接任。诸人以外,工部尚书朱衡、左都御史葛守礼留任。至此,京中内阁、六部和都察院的大僚确定下来,沈默便适时推行他的‘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规定但凡军国大事、国策制定等朝廷重大事项,必须经由廷议,如果无法议出结果,则以投票决策。像廷推一样,廷议自来就有。至于投票决策,这也不是新鲜玩意儿了,当年‘封贡议和’之时,高拱便玩过这手,当时便十分顺利的推行,现在沈默将其固定下来,自然也没什么阻力。
  
  最初百官担心,沈默将司礼监手中的权力收归内阁,会不会展开前无古人的独裁,那样不管他沈阁老多么德高望重,百官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