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8 >

第2节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8-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解决,第二道难题又来了。这第二道题是什么呢? 

      “五难婚使”的第二道难题是赫赫有名的“穿孔引线”的故事。我们前 

面说过,唐王朝是不大愿意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因此,他们见只有吐蕃 

使团解决了这一难题,觉得就这样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太丢大唐朝的面子 

了,于是,他们便又想出了一个难题想难倒吐蕃使团。 

     唐王朝送给吐蕃使团一个九曲明珠,并且送来一条柔软的毛线,让吐蕃 

使团把这条毛线穿过九曲明珠的一个中间拐了九道弯的很细的孔。这一道难 

题,真可谓挖空心思,还真把吐蕃使团难住了,三天的期限已经过去了二天, 

大家都很紧张,也都十分着急。禄·东赞也很着急,但他并没有慌,而是绞 

尽脑汁地想办法。忽然,他看见桌子上有一只蚂蚁,心里不禁一亮,问题解 

决了,禄·东赞激动地对大家说,请大家放心,他已经想出解决这一难题的 

办法了。 

     禄·东赞让人在附近捉了一些蚂蚁,然后从这些蚂蚁中选了一只最健壮 

的。先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部,然后又把毛线拴在马尾鬃上,拴好之 

后,就把蚂蚁放进孔内,然后,对着孔慢慢地吹气,赶着蚂蚁向小孔的另一 

端爬去,不一会儿,蚂蚁便拖着马尾从另一端爬了出来。这样,毛线便成功 

地穿过了小孔。吐蕃使团不禁松了一口气,但是,他们知道,唐王朝肯定还 

会给他们出难题的。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问题刚解决,唐王朝又出了一道难题,这就是“三 

难婚使”。这次难题的解决者,不是禄·东赞,而是禄·东赞的一位随从。 

唐太宗命令侍从抬出许多根大小、粗细一样的圆木,让各使团的人分出哪头 

是树根,哪头是树梢。其他使团都一筹莫展,就是聪明超群的禄·东赞一时 

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正在禄·东赞着急之时,忽然,他的一名随从趁人不注意,偷偷地碰了 

他的胳膊,禄·东赞会意,赶忙和那位随从走到一旁。那位随从小声地告诉 

了禄·东赞分辨圆木树根和树梢的方法。 

     这位随从提供的方法叫“顾流放本法”。具体地做法是,把两头一样粗 

细的圆木,顺着水流放入水中。这样,是树根的那一段比较结实,就会先顺 

流向下漂去,暴露在前面,后面的那一部分就是树梢,这样,吐蕃使团又成 

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虽然唐太宗每次都许诺说,哪一国的使团先解决了难题,就把文成公主 

嫁给哪团。可是,令人气恼的是,每次都是吐蕃使团取得了胜利,唐太宗心 

里很是不服。于是,他又心生一计。 

     有一天晚上,正当各使团的人正在酣睡之时,唐朝宫内忽然响起了钟 

声,多数人都被惊醒了。不一会儿,各国使团都收到了唐太宗的命令,说是 

唐太宗要召见各位使者,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议,请各位马上到皇宫去。于是, 

各国使团都赶忙跟着送信的人走了。 


… Page 5…

     只有禄·东赞很警惕,他觉得很奇怪,这肯定是唐太宗的一个计谋。于 

是,他在他经过的路上,在经过的每一处住室的门槛上边,都用笔做了记号。 

到了皇宫之后,发现这果然是唐太宗耍的手段。唐太宗又给各国使团出了一 

道难题:“如果哪国的使团能够顺利地返回自己的住处,哪国就可以娶走公 

主。”结果,只有吐蕃使团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其他各国的使团一直 

转到天亮,也没能回到自己的住处。 

     事到如今,唐太宗只好答应让文成公主出嫁。但是,到了最后,唐太宗 

还没有忘了难一难各国使团。唐太宗传下话来,说:“明天将在广场上集中 

300名年轻漂亮的女子,到时候,谁能从中认出文成公主,就将公主嫁给他 

们的国王”。这真谓到了关键时刻,各国使团纷纷活动起来,而吐蕃使团很 

巧妙地从一名宫妇的口中,问清楚了文成公主的相貌。这样,吐蕃使团就做 

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天,300名年轻漂亮的女子都集中到了广场上,一个个都穿得花枝 

招展的。其他各国使团的人,都认为文成公主肯定是穿得最漂亮最华贵的一 

个女子,因此,他们便专门挑穿戴得特别艳丽的。而吐蕃使者呢?他们则是 

有备而来,顺利地领走了文成公主。到此,唐太宗只好为文文成公主打点嫁 

奁,准备让她远嫁吐蕃。 

     以上的故事,就是有名的“五难使者”的故事。据传说,除了这五件难 

题之外,还有其他难题,例如如何辨认母鸡和它的雏鸡等等。这些故事在民 

间流传,并不一定实有其事,但的确生动地反映了吐蕃人民的聪明才智,反 

映了汉藏人民亲密的往来。 

     从吐蕃使者第一次来唐求婚,到最终聘得文成公主,前后一共四次,几 

经周折,终于由禄·东赞完成了使命。吐蕃使者频繁地出入唐朝,为唐王朝 

和吐蕃的交往做出了贡献。 

     吐蕃使者的长安之行,使他们在长安停留了差不多有五个月。在长安期 

间,他们尽情领略了中原风光,亲眼看到了唐朝的繁荣强大。他们发现唐朝 

物产丰富,军队强大,人民安居乐业,而且深为中原文化所感动。他们在长 

安的所见所闻,使他们有了改革西藏的要求,对西藏后来的改革产生了积极 

影响。 

     对于唐王朝来说,他们对吐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惊叹于 

禄·东赞的机智聪明。吐蕃使团在长安逗留期间,禄·东赞多次受到唐太宗 

的召见,唐太宗见禄·东赞机敏善变,聪明过人,而且行为得体,为人不卑 

不亢,心中不禁产生了爱才之心。因此,唐太宗便决定授给禄·东赞大将军 

的官职,并且要许配给他一位漂亮的女子。而禄·东赞则委婉地谢绝了唐太 

宗的好意。禄·东赞说他来唐朝的目的是为赞普迎亲的,到现在赞普还没有 

见到文成公主,自己怎么可以先娶呢?再者,他在吐蕃已经有妻子了,怎么 

可以喜新厌旧呢?禄·东赞这一番话,使唐太宗大受感动,更坚定了他远嫁 

文成公主的决心。 

     在文成公主正式远嫁之前,唐王朝为文成公主的远嫁做了一年多的精心 

准备。在这一年当中,文成公主多次召见吐蕃使者,详细耐心地向他们询问 

有关吐蕃的情况。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她已经对吐蕃的风土人情有了相当 

的了解了,她感到她有责任为汉藏人民的友谊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文成 

公主积极要求唐朝为她准备好吐蕃所没有的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为的是把 

它们带到吐蕃,帮助吐蕃发展经济。 


… Page 6…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李道宗的持节护送下,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远 

嫁吐蕃的道路。出发前,唐太宗亲自设宴送别。于是,一队队的马匹骆驼运 

载着珍宝、饰物等贵重物品,还有各种谷物的种子,以及有关佛经、医药、 

历法、农艺的许多书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装备精锐的卫队为文成公主护 

驾,随同文成公主入藏的还有许多侍女和众多的能工巧匠。 

     而禄·东赞则因为别人的谄言,却被唐太宗留在了长安。有人对唐太宗 

说:“只有把多才多艺的禄·东赞留下来,唐朝和吐蕃才有可能长期友好。” 

于是,唐太宗便把禄·东赞强行留在了长安,并且赐给他妇人和住宅。但是, 

过了一段时间,禄·东赞却找了一个机会逃走了,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追上了 

远嫁的队伍。 

     远嫁吐蕃的路是非常艰难的,有时候,竟然没有路可走,因此,只好停 

下来开山筑路,所以,队伍行进的非常缓慢。而文成公主则利用队伍休息的 

间隙,向当地的各族人民传授发展农业的技术,而且还教会了他们使用水磨。 

队伍行进到西宁时,受到吐谷浑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他们不但热情款待文 

成公主等人,还专门为文成公主建造了一座佛堂。整个队伍在这里休整了一 

个多月,随后继续和向吐蕃进发。 

     为了迎接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特地从逻些千里迢迢赶到青海扎陵湖等 

候。松赞干布非常尊重文成公主的队伍,完全根据唐朝礼仪的要求,举行了 

隆重的欢迎盛会。松赞干布亲身经历了汉族的人物风情,深深认识到了本民 

族的落后,对文成公主的学识、风度更是钦佩不已。 

     在松赞干布的陪同下,队伍继续行进。为了迎接公主,松赞干布提前回 

到了逻些,直接负责安排迎接公主的各项事情。终于,文成公主的队伍来到 

了吐蕃的政治、文化中心逻些。文成公主在众多穿着华丽的婢女的陪伴下, 

在各种乐器奏出的音响中,缓步走进了逻些城。吐蕃人民穿上节日的盛装, 

热烈欢庆这一时刻。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建造了华丽的宫室。 

     经过二年多的跋涉,文成公主平安地到达了逻些,成为联结汉藏两族人 

民友好关系的使者,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文成公主入藏以后,积极地为汉藏人民的友好而努力,因而文成公主受 

到藏族人民的热爱。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尽管唐朝和吐蕃正在交战, 

吐蕃还是为文成公主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礼,并且把她和松赞干布合葬在一 

起。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赢得了藏族同胞的爱戴。直到现在,有许多地方的 

藏民每年都要过节日纪念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打开了汉藏两族友好之门。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又嫁到 

了吐蕃,吐蕃立即上书唐朝致谢。自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首次派使者入唐, 

到吐蕃政权瓦解,前后共213年,双方来往达191次之多,光是吐蕃使者入 

唐便有125次。现在,在藏民中间流传着一首歌,歌中唱道: 

                        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 

                        狮子进了大森林 

                        孔雀落在大平原 

                        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 

                        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 



     所有的一切,都在抒写着汉藏人民的不朽的友谊。 


… Page 7…

                                 安史之乱 



     唐朝从唐高祖李渊开朝建国,经过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一度出现了 

 “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到了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更是盛极一时,称雄 

世界,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但是曾经进行过一些改革的唐玄宗,到了后期就不愿过问政事,只想安 

逸享乐。公元744年,唐明皇 (即玄宗)夺他儿子的爱妾,被世人称为我国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太真为贵妃。杨贵妃确实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 

之貌,一时弄得玄宗晕头转向。他纵情声色,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一盘食 

品的价值甚至顶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 

     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奢欲,当时供贵妃院役使的织绣工就达 

700多人,雕刻熔造工达数百人。杨贵妃的姊妹兄弟五家也都靠着杨贵妃在 

唐玄宗面前的得宠住上了豪华的别墅。唐玄宗在用人问题上,也开始由任人 

唯贤转变成了任人唯亲。他听不见反面的意见,对大臣的直言进谏也非常反 

感。如宰相张九龄因事力争,唐玄宗就怒加斥责:“难道一切都听你的吗?” 

而一些善于讨好迎合的人却得到了赏识和重用。公元736年,唐玄宗罢免了 

有名的宰相张九龄,改任李林甫为相,就是他用人政策的转折。李林甫是一 

个狡猾奸诈、善于逢迎的人物,时人称他口蜜腹剑。在李林甫任宰相十几年 

中,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当时有个有名的大将叫王宗嗣,因在一些问题 

上坚持己见,遭到李林甫的忌恨,结果被降职处分。有时唐玄宗想下诏求贤, 

也被李林甫多方阻碍,如公元746年,唐玄宗命令征召天下的有识、有才之 

士,李林甫从中作梗,结果没有一人得选。由于唐玄宗的用人不当,造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