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古代电子书 > 元秀公主 作者:繁朵(纵横2012.8.1完结) >

第233节

元秀公主 作者:繁朵(纵横2012.8.1完结)-第233节

小说: 元秀公主 作者:繁朵(纵横2012.8.1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因为贵主未曾救出,担心六郎不喜?但贵主是女郎,在长安未必会有凶险,此事六郎也是明白的。”

贺之方冷笑道:“你看到了么?带出徐王是那位贵主的主意,原本丰淳担心诸王惹人眼目,何况代王、齐王还有琼王这几人未必肯与他同心,杜、邱联手发动宫变,废弃了丰淳,却未必会取代李家,如今宗室里面有资格登基的那就那么几人,丰淳膝下三子俱年幼,又都是深宫里面娇惯着长大的,恐怕丰淳既怕杜青棠震慑诸镇的名声太过响亮,单单一封血诏不足以让诸镇问鼎长安,又怕膝下三子难以承受逃亡之苦,夭折路上,所以托了易道长只带并无承位之权、却与六郎有渊源的元秀公主为佐证,同来魏州!哼!六郎对这位贵主那般记挂着,李十七娘那样的女郎都是百般的瞧不入眼,甚至连妙娘都是毫不留情的打发了……丰淳倒也是知道这一条美人计加上血诏,不怕我河北能够坐视!”

“只是……”贺之方说到此处,却叹了口气,“这位贵主却硬生生的将这个逃出长安的机会让给了徐王——徐王今年十岁,这位宪宗皇帝的幼子虽然如今尚且年幼,却比丰淳膝下年纪最长的韩王足足长了四岁,听闻他身子强健,比起韩王来可耐得住奔波之苦多了!而且他的身份是丰淳幼弟,并非丰淳之子,所以当他执丰淳之诏明示天下时,那么就算杜青棠与邱逢祥打算以代王、齐王、琼王这三位同为丰淳兄弟中的一位继位时,这三位恐怕也要有所迟疑,毕竟徐王与他们同辈,他们若是坐上了那个位置,天下相信血诏的人必然会骂他们与杜、邱联手,谋夺弟弟之位!再者徐王与丰淳同辈,为宪宗皇帝所宠爱的幼子不说,其生母盛才人贤德之名天下皆知,当初盛才人在宪宗皇帝自愿随殉时,满朝文武莫不交口称赞,就是杜青棠也随着场面说过几句赞誉之言的,生母如此贤名远播,徐王执诏,比起年纪更加幼小、还不为天下所详知的韩王三人可要有分量的多了!”

“当然,所谓贤名、所谓正统,在大军面前,这些道理统统不及一道虎符更为响亮,只是这位贵主舍得放弃自己三个亲侄儿,选择异母弟弟,这份决断……”贺之方望向了纱窗之外的星空,悠悠的道,“若是徐王被易道长顺利带到魏州来,到时候若是能够夺回长安,就算丰淳父子都活着,恐怕也依旧只能做太上皇了,毕竟三镇讨伐长安,打的必然是奉血诏的名头,但因携诏而来的是徐王,与我等相处的也是他,况且他又那样年少,我等既然打下了长安,岂会让那如今已经被软禁蓬莱殿上的丰淳继位?到那时候,若是换了我来做主,那定然是明着尊丰淳为太上皇,大肆封赏其三子……暗地里过几天一碗鸩酒送他们四人该驾崩的驾崩,该甍的甍!这个后果这位贵主未必想不到,她却依然这么做了,只因她也知道,贵主究竟是女郎,哪怕携诏而出,也不及一位皇子来得效果好,况且国不可一日无君,国却可一直无太上皇,丰淳就是现在也不安全,单单一封血诏还以继续毒死了他推说是伪诏,但有一位皇弟佐证,那么丰淳反而不易死……”

贺之方眯起了眼:“贵主这是在赌!”

“即使贵主之计一一应验,丰淳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孙朴常沉吟道,“难道届时贵主是打算以自身下降六郎,然后通过六郎来保丰淳父子性命么?但此事极大,就是节帅愿意成全六郎,幽州、成德两镇也未必会答应的!”

贺之方摇了摇头,冷哂道:“金枝玉叶们固然都是锦绣堆里长大,但宫闱里又何尝是只有花团锦簇?这位贵主若是这般相信六郎,她也不必劝说易道长改带了徐王出长安投奔我河北了,她只管自己前来——贵主这么走,一是她清醒的认识到了大局面前,即使她再怎么如花似玉,六郎再怎么对她爱得极了,也断然不会或者说不足过于纵容她……何况六郎如今的身份地位,也不过是因为是我独子罢了,咱们河北三镇素来只看兵权,她金枝玉叶的身份在河北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二是,嘿!鸽信上面说的不清楚,但这位贵主想来定有后手!”

“这位贵主我虽然不曾见过,但易道长的为人你我都很清楚,他是道门中人,行踪素来飘忽,做事一向古怪,当初他倏至魏州救下了六郎,让我对他感激不尽,可是回头走的也是莫名其妙,起初我还当是哪里惹了他不快,后来几年才知道这位道长本就是这样古怪的性情,只是一件,他所决定的事情很少改变……丰淳请他送贵主与血诏到长安来,他答应了,但贵主却又说服他将自己改成了徐王,杜青棠与邱逢祥何等老谋深算?他们焉能不料到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徐王年幼,如今还住在了宫里,不似代王等人已经成婚开府,在宫外还方便些,单单是从刚刚宫变过的宫里带出徐王,便要多费一番手脚。”

贺之方微哂着道,“何况还能舍弃自己与三个侄儿,以异母弟弟代替……可见口才与聪慧之外,更见狠心!朴常你想,六郎偏偏爱她爱得极了,这样一个儿妇,却叫我如何放心?!”

“一个不仔细,恐怕我那六郎,也要被她卖了!”

^^^^^^^^^^^^^^^^^^^^^^^^^^^^^^^^^^^^^^^^^^^^^^^^^^^^^^^^^^

擦汗,我说为什么大家问我名字呢

真是糊涂了

原来这一章里打错了名字

谢谢看书的女孩和汐啊

真是不好意思

昨天糊涂了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国(九)
'更新时间' 2012…07…08 22:16:23 '字数' 4988

一道紫电掠过天幕,原本的深靛转为墨黑,雨声渐渐大起来,铁马的铮铮声悠长入殿。

元秀吩咐采绿:“去把冰盆撤了。”

她从主位上站起了身,看向了尚未来得及关闭的殿门外,远处的宫灯在雨幕里只剩了荧火般的光点,但铁与血的气息仍旧在整个大明宫里弥漫着。

这一场雨浩浩荡荡,倒仿佛是为了邱逢祥而下的一样,将宫变的血腥与痕迹洗了个干净。

“此殿气闷,十二郎若不介意,不如与本宫登高阁一晤。”元秀舒展广袖,看着雨幕良久,忽然道。

杜拂日衣袂翩然,拱手为礼:“敢不从命?”

从高处俯瞰下去远处的灯火仿佛格外遥远,这骤雨的夏夜里,珠镜殿俨然是海面孤独的小舟,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景遇,阁中还残留着白日的炎热,打开窗后,急卷而入的携着潮湿水气的风却将那点炎热赶了个干净。

“那回在观澜楼得十二郎赠诗,妙笔生花,本宫当场不能回复,结果翌日还得宫来,也是这样一场大雨,便在这阁里写了还诗。”元秀仰了仰面庞,阁子的四角俱放了宫灯,烛火外面是藕丝纱罩,那火光里便带进了一点浅紫的颜色,照在她脸上俨然冰冷又俨然沉郁,但阁外的急风一阵又一阵的吹进来,几缕挽得不牢的鬓发散在肩头,却又显出少女的娇俏来,元秀随手将这几缕鬓发掠至耳后,慢条斯理道,“那时候本宫是怎么也想不到,因着那场骤雨,黄河沿岸就会生出决口的谣言来,就算想到,也断然料不到这谣言会引出换田之事,最后又害了本宫的五哥。”

她悠悠的道,“那一回在观澜楼看到本宫,不知道十二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是惊讶抑制或是早有预料?只是本宫却想不明白,那回你们做什么一定要本宫过去?”

杜拂日站在窗前静静的听着,一直到元秀住了声,他才开口:“玄鸿元君让贵主去观澜楼,确实有让贵主与我结识的意思,不过昨晚之事,元君并不知晓,实际上,若非太上皇一意要将换田之事压下,邱监的理由也难成立。”

“昭贤太后去岁甍逝,本宫为此很是难过了一段时间,后来因着五哥哀毁不深,还为此与五哥争吵过。”元秀慢慢的道,“隔了段时间方从三姑那里听说了早年后宫里面的一些事情,方知道五哥素来是疑心着昭贤太后谋害过母后的,但本宫却相信先帝的英明,既然将当时才三岁的本宫交给了她抚养,必然是因为昭贤太后未行此事。不过不管怎么说,昭贤太后已经去了,她的性情宁静,所以在世之时,本宫也多是被她养在了宫中,鲜少出门,她去后,本宫身边最信任的人,非大娘莫属,大娘的性情,长安各家年长些的人个个皆知,再加上了每年秋冬都有皇家狩猎,本宫又正是年少好事的时候,自然会在秋狩前抓着时间练习。”

“大部分人乍学一件事情的时候,对擅此道者总是极有好感的,何况十二郎不仅箭技出色,而且才貌俱全。”元秀目光淡淡掠过那个背影,“在今日之前,本宫从来没有想过,杜青棠的手段,连个一向养在深宫的公主,也不放过,也真难为了他,这般年纪,却还要揣测本宫这样少年女郎的心思。”

杜拂日淡然一笑:“贵主身份尊贵,又生长宫闱,贺家六郎虽然爱贵主极深,但他性情同样跋扈飞扬,固然在贵主面前竭力收敛,但傲性难掩,若如今长安振奋,倒也罢了,只是长安疲惫,诸镇心思难言,尤其河北三镇,先前德宗皇帝都被他们折辱得颜面扫地,贵主身为金枝玉叶,自然对贺六的傲性极为敏感。”

“而十二郎性情温文大度,风仪上佳,并且还是先帝最为信任重用过的贤相之侄。”元秀盯着他,冷笑,“若不是因了本宫母后的缘故,恐怕就是五哥为本宫挑选驸马,头一个定然也是点十二郎的。”

“不然。”杜拂日转过头来,微笑着道,“贵主难道当真以为,太上皇打压杜氏全是为了文华太后之事?”

“那是为了什么?”

“怀宗皇帝的嫡母郭太皇太后,亦是文华太后的姑祖,想必贵主是有所耳闻的。”杜拂日伸手将窗半掩,遮住了些许风雨声,走到元秀对面的席上跪坐下来,轻描淡写的说道,“时人都说王太清乱政,又说怀宗皇帝沉迷丹术,因此才纵容王太清如此,却不知道怀宗皇帝沉迷丹术的缘故——怀宗皇帝与宪宗皇帝不同,怀宗皇帝登基时尚且稚龄,大权皆在太皇太后手中,因不是太皇太后的亲生子,且其生母出身卑微,没有得力的外家,所以在太皇太后面前甚是惶恐,而王太清本是侍奉太皇太后之人,后来被太皇太后派到怀宗皇帝身边,怀宗皇帝以为他是太皇太后所遣监督自己之人,对他极为客气,甚至是忍让,王太清察觉这一点,便引诱怀宗皇帝追求道家长生之术,太皇太后去后,更是一手遮天!”

元秀脸色沉了下来:“郭家已亡,你便是说王太清乱政始于太皇太后,如今杜氏将兴,本宫也没什么可说的!”

“太皇太后在时,郭氏兴盛达到颠峰,当时便是宗室也不敢与郭家轻易争锋。”杜拂日摇了摇头,“贵主请继续听下去——太皇太后去后,王太清主政,怀宗皇帝沉迷丹术,但怀宗皇帝长子英王贤能有才,诸臣所望,结果却因此为王太清所忌,暗中下毒将其毒杀,后面几王也是如此,以至于怀宗皇帝的后宫妃嫔虽然一共为怀宗皇帝诞下近十子,但活到了怀宗皇帝驾崩的,却只有宪宗皇帝并如今的鲁王,宪宗皇帝的英明朝野皆知,就是在做太子时,在臣子里面的口碑,也是不差的,所以贵主难道不想知道,宪宗皇帝当时一个劲的往国子监中跑,又与先父、叔父交好,王太清固然狠毒,究竟主政多年,焉能未觉?”

元秀心念一转,张口惊道:“难道是因为母后的缘故?”

“王太清本是郭太皇太后近身之人,奉了太皇太后之命去侍奉怀宗皇帝,这才掌了大权的。”杜拂日淡淡的道,“太皇太后甍时王太清在朝野已经颇有根基,虽然在太皇太后面前依旧恭敬,但以太皇太后之能,如何看不出来他的野心?因此后来宪宗皇帝到了大婚之龄,便听从先父劝说,主动向郭家求娶嫡长女为正妃,这就是文华太后。”

元秀皱眉深思,杜拂日继续说道,“文华太后与宪宗皇帝是少年夫妻,虽然宪宗皇帝当初求娶文华太后确实有借郭家之势自保之意,但文华太后美貌刚烈,且聪慧有能,与宪宗皇帝也算是两情相悦,因此先父死前,才未觉太过愧疚,毕竟当时宪宗皇帝虽然假借蹴鞠为戏,时常与先父约见,共议铲除王太清之事,但次数多了,先父又是杜氏五房嫡长之子,在宗族内也素有才名,王太清自然也生疑虑。而先父为了让宪宗皇帝免遭王太清毒手,建议他求娶文华太后,本就有利用文华太后,并她身后的郭氏之意,至于文华太后是否能与宪宗皇帝琴瑟和谐,先父当时却是未曾考虑的。”

“十二郎这话说的,本宫都快相信已故的杜丹棘,乃是一个心慈手软俨然花甲妇人的郎君了。”元秀淡淡的说道。

“贵主在原上射猎也有段时间,不知可见过母兽与幼兽一起被发现之时的情景么?”杜拂日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