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

第45节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45节

小说: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本能的,毫无保留的温柔;在儿童方面,则是祟拜与信赖:这是正常状态。在此我们当
插叙父母在儿童的似乎无关重要的时期最容易犯的若干错误。最普通的是养成娇养的儿童,
使儿童惯于自以为具有无上的权威,而实际上,他表面的势力只是父母的弱点所造成的。这
是最危险不过的事。一个人的性格在生命之初便形成了。有无纪律这一回事,在一岁以上的
儿童,你已替他铸定了。我常听见人家说(我自己也常常说):
  ——大人对于儿童的影响是极微妙的;生就的性格是无法可想的。
  但在多数情形中,大人颇可用初期的教育以改造儿童性格,这是人们难得想到的事。对
于儿童,开始便当使他有有规律的习惯,因为凡是不懂得规律的人是注定要受苦的。人生和
社会自有它们的无可动摇的铁律。疾病与工作决不会造成娇养的儿童。每个人用他的犁锄,
用他的耐性和毅力,开辟出他自己的路。可是娇养的儿童,生活在一个神怪的虚伪的世界之
中,他至死相信,一颦一笑,一怒一哀,可以激起别人的同情或温柔。他要无条件地被爱,
如他的过于懦弱的父母一样爱他。我们大家都识得这种娇养的老小孩。如那些因为有天才爬
到了威权的最高峰的人,末了终于由一种极幼稚的举动把一切都失掉了。又如那些在六十岁
时还以为眉目之间足以表现胸中块垒的女子。要补救这些,做母亲的必得在儿童开始对于世
界有潜默的主要的概念时,教他懂得规律。
  阿特莱医生曾述及若干母亲因为手段拙劣之故,在好几个孩子中间不能抱着大公无私的
态度,以致对于儿童发生极大的恶影响及神经刺激。在多数家庭中,兄弟姊妹的关系是友爱
的模型。但假若以为这是天然的,就未免冒失了。仇敌般的兄弟,是自有文明以来早就被描
写且是最悲惨的局面之一,这悲剧且亦永无穷尽。儿童诞生时的次序,在他性格的形成上颇
有重大作用。第一个孩子
几乎常是娇养的。他的微笑,他的姿态,对于一对新婚的、爱情还极浓厚的夫妇,显得是新
奇的魅人的现象。家庭的注意都集中于他。不要以为儿童自已是不觉得的;正是相反,他竟
会把这种注意,这种中心地位,认作是人家对他应尽的义务。
  第二个诞生了。第一个所受的父母的温情,必得要和这敌手分享,他甚至觉得自己为了
新生的一个而被忽视,他感到痛苦。做母亲的呢,她感到最幼弱的一个最需要她,这亦是很
自然的情操。她看着第一个孩子渐惭长大,未免惆怅;把大部分的爱抚灌注到新生的身上去
了。而对于那刚
在成形的幼稚的长子,这确是剧烈的变动,深刻的悲哀,留下久难磨灭的痛苦的痕迹。儿童
的情操甚至到悲剧化的程度。他们会诅咒不识趣的闯入者,祝祷他早死,因为他把他们所有
的权威都剥夺了。有的想以怨艾的办法去重博父母的怜借。疾病往往是弱者取胜的一种方法。
女人用使人垂怜的法子,使自己成为她生活圈内的人群的中心,已是人尽皆知的事,但儿童
也会扮演这种无意识的喜剧。许多孩子,一闭很乖的,到了兄弟诞生的时候,会变得恶劣不
堪,做出各式各种的丑事,使父母又是出惊又是愤怒;实在他们是努力要大人去重视他们。
阿特莱医生确言(我亦相信如此),长子(或长女)的心理型,其终生都是可以辨识的。第一个
生的常留恋以往;他是保守的,有时是悲哀的;他爱谈起他的幼年,因为那是他最幸福的时
期,次子(或次女)却倾向于未来的追求,因为在未来他可以超越长兄(或长姊)。他常是破坏
主义者,常是善于嘲弄的人。
  最幼的季子,亦是一个娇养的孩子,尤其当他和长兄们年纪差得很远的时候,他更幸福,
因为他所享的优遇永没有别的幼弟妹去夺掉他的了。他亦被长兄们优遇,他们此时抱着和父
母差不多的长辈的态度。他是被“溺爱”的。这种孩子长大时,往往在人生中开始便顺利。
能够有所成就,因为他有自信力;以后,和长兄长姊们一起生活时,他受着他们的陶冶而努
力要迅速地追出他们;他本是落后的,必得要往前力追。
  父母在好几个孩于中间,应得把母爱和父爱极力维持平等。即使事实上不是如此,(因
为各个孩子的性格,其可爱的程度,总不免有所差别,)也得要维持表面上的平等。且当避
免使儿童猜着父母间的不和。你们得想一想,在儿童脑海中,父母的世界不啻神仙的世界,
一旦在这世界中发现神仙会得战争时,不将令儿童大大难堪么?先是他们感到痛苦,继而是
失去尊敬之心。凡是那些在生活中对任何事物都要表示反抗的男人或女子,往往在幼年时看
到极端的矛盾,即父母们一面告诫他不要做某种某种事,一面他们自己便做这种事。一个轻
视她的母亲的女孩子,以后将轻视一切女人。一个专横的父亲,使他的儿女们,尤其是女儿,
把婚姻看作一件可怕的苦役。
            “真能享受家庭之乐的父亲,能令儿女尊敬他,他亦尊敬儿女,
尽量限令他们遵守纪律,可不过分。这种父母,永不会遇到儿女们要求自由独立的可怕的时
间。”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得因了这种父母,为了这种父母,而以最小限度的痛苦度过。
他们比着专暴的父母快乐多了。“没有丝毫专制而经温柔澄清了的爱;比任何情绪更能产生
甘美的乐趣。
     ”
  以上所述,是应当避免的障碍。以下我们再来讨论世代的正常关系。
  母子这一个社会,在人生中永为最美满的集团之一。我们曾描写女人如何钟爱幼龄的小
上帝。在中年时,尤其当父亲亡故以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十分美满了,因为一方面是儿子对
于母亲的尊敬,另一方面是母亲对于这新家长的尊重和对儿子天然的爱护。在古代社会或农
业社会中,在母亲继续管理着农庄的情形中,上述那种美妙的混合情操更为明显。新家庭与
旧家庭之冲突有时固亦不免。一个爱用高压手段的母亲,不懂得爱她的儿子,不能了解儿子
以后的幸福在于和另一个女子保持着美满的协调:这是小说家们常爱采用的题材。洛朗斯,
我们说过,传达此种情境最为真切。例如 Genitrix 那种典型的母亲,(在实生活中,罗斯金
夫人便是一个好例,)能够相信她加于儿子的爱是毫无性欲成分的,实际上可不然。
                                    “当罗斯
金夫人说她的丈夫早应娶她的母亲时,她的确说得很对。”而洛朗斯之所以能描写此种冲突
如是有力,因为他亦是其中的一员之故。
  母女之间,情形便略有不同了。有时能结成永久的友谊:女儿们,即是结了婚,亦离不
开她们的母亲,天天继续去看她,和她一起过生活。有时是相反,母女之间发生了一种女人
与女人的竞争,或是因为一个年轻而美貌的母亲嫉妒她的娇艳的女儿长大成人,或是那个尚
未形成的女儿嫉妒她的母亲。在这等情形中,自然应由两人中较长的一个,母亲,去防范这
种情操的发生。
  父爱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情操。在此,天然关系固然存在,但不十分坚强。不错,父亲
之中也有如葛里奥型的人物,但正因为我们容受母亲的最极端的表象,故我们把葛里奥型的
父亲,认为几乎是病态的了。我们知这在多数原始社会中,儿童都由舅父教养长大,以致父
亲简直无关重要。即在文明的族长制社会中,幼儿教育亦由女人们负责。对于幼龄的儿童,
父亲只是战士,猎人,或在今日是企业家,政治家,只在晚餐时分回家,且还满怀着不可思
议的烦虑、计划、幻想、故事。
  在杜哈曼的一部题作《哈佛书吏》的小说中,你可看到一个安分守己如蜜蜂似的母亲,
和一个理想家如黄蜂似的父亲之间的对照。因为父亲代表外界,故使儿童想着工作。他是苛
求的,因为他自己抱着大计划而几乎从未实现,故他希望儿子们能比他有更完满的成就。如
果他自己有很好的成功,他将极力压榨他的孩子,期望他们十全十美;然而他们既是人类,
终不能如他预期的那样,于是他因了热情过甚而变得太严了。他要把自己的梦想传授他们,
而终觉得他们在反抗。以后,有时如母女之间的那种情形,我们看到父与子的竞争;父亲不
肯退步,不肯放手他经营的事业的管理权,一个儿子在同一行业中比他更能干,使他非常不
快。因此,好似母子形成一美满的小集团般,父亲和女儿的协调倒变得很自然了。在近世托
尔斯泰最幼的女儿,或是若干政治家外交家们的女儿成为她们父亲的秘书和心腹,便是最好
的模型。
  凡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造成悲惨的误解的,常因为成年人要在青年人身上获得只有成年
人才有的反响与情操。做父母的看到青年人第一次接触了实际生活而发生困难时,回想到他
们自己当时所犯的错误,想要保护他们的所爱者,天真地试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儿女。这往
往是危险的举动,因为经验差不多是不能传授的。任何人都得去经历人生的一切阶段;思想
与年龄必得同时演化。有些德性和智慧是与肉体的衰老关连着的,没有一种说辞能够把它教
给青年。玛特里国家美术馆中有一幅美妙的早期弗拉芒画,题作《人生的年龄》,画面上县
儿童,少妇,老妇三个人物。老妇伏在少妇肩上和她谈话,在劝告她。但这些人物都是裸体
的,故我们懂得忠告是一个身体衰老的人向着一个身体如花似玉的人发的,因此是白费的。
  经验的唯一的价值,因为它是痛苦的结果,为了痛苦,经验在肉体上留下了痕迹,由此,
把思想也转变了。这是实际政治家的失眠的长夜,和现实的苦斗;那么试问他怎么能把此种
经验传授给一个以为毫不费力便可改造世界的青年理想家呢?一个成年人又怎么能使青年容
受“爱情是虚幻的”这种说法呢?波罗尼斯的忠告是老生常谈,但我们劝告别人时,我们都
是波罗尼斯啊。这些老生常谈,于我们是充满着意义、回想和形象的。对于我们的儿女,却
是空洞的,可厌的。我们想把一个二十岁的女儿变成淑女,这在生理学上是不可能的。伏佛
那葛曾言:
    “老年人的忠告有如冬天的太阳,虽是光亮,可不足令人温暖。”由此可见,在青
年人是反抗,在老年人是失望。于是两代之间便发生了愤怒与埋怨的空气。最贤明的父母会
把必不可少的稚气来转圜这种愤懑之情。你们知道格罗台译的英国巴脱摩的《玩具》一诗么?
一个父亲把孩子痛责了一顿,晚上,他走进孩子的卧室,看见他睡熟了,但睫毛上的泪水还
没有干。在近床的桌子上,孩子放着一块有红筋的石子,七八只蚌壳,一个瓶里插着几朵蓝
铃花,还有两枚法国铜币,这一切是他最爱的,排列得很有艺术,是他在痛苦之中以之自慰
的玩具。在这种稚气前面看到这动人的弱小的表现,父亲懂得了儿童的灵魂,忏悔了。
  尤其在儿童的青年时代,我们应当回想起我们自己,不要去伤害那个年龄上的思想,情
操,性情。做父母的要有此种清明的头脑是不容易的。在二十岁上,我们中每个人都想:
                                      “如
果有一天我有了孩子,我将和他们亲近;我对于他们,将成为我的父亲对于我不曾做到的父
亲。”五十岁时,我们差不多到了我们的父母的地位,做了父亲或母亲。于是轮到我们的孩
子来希望我们当年所曾热切希望的了,变成了当年的我们以后,当他们到了我们今日的地位
时,又轮到另一代来作同样虚幻的希望。
  你们可以看到,在青年时期,伤害与冲突怎样的形成了所谓“无情义年龄”。在初期的
童年,每人要经过一个可以称为“神话似的”年龄:那时节,饮食、温暖、快乐都是由善意
的神仙们赐与的。外界的发现,必需劳作的条件,对于多数儿童是一种打击。一进学校,生
活中又加添了朋友,因了朋友,儿童们开始批判家庭。他们懂得他们心目中原看作和空气水
分同样重要的人物,在别的儿童的目光中,只是些可怪的或平庸的人。“这是整个热情的交
际的新天地。子女与父母的联系,即不中断,也将松懈下来。这是外界人占胜的时间,外人
闯入了儿童的灵魂。”①这亦是儿童们反抗的时间,做父母的应当爱他们的反抗。
  我们曾指出一切家庭生活所必有的实际色彩与平板,即是宗教与艺术亦无法使它升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