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01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

第11节

01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第11节

小说: 01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所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此章言道之不可量。難以測度者也。一氣圓通。謂之道。道者。天地之包。萬物之奧。天無道不清。地無道不寧。天有道。不言而高。地有道不動而卑。萬物無道不生。萬物有道。所以化育。乾坤內外。無不有道。故為道之奧。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天地萬物。無不稟氣而生。無不隨氣而化。人乃天地中之天地。可不以道為寶乎。捨氣安能生乎。寶氣安能死乎。噫道者氣也。無陰陽之氣。豈能化育而為天地為萬物者乎。道之寶也。即氣為之寶。捨其氣。又有何求。善人者。惜精惜氣之人也。生死捨於腹外。形身之生死不足惜。化身之生死實可寶。善人之所寶者此也。不善之人。從其實。就其有。隨欲之生化。保目前之傀儡。美言可以市。市者。欲念也。欲念一起。便成幻境。如開市然無欲不縱。謂之美言可以市。行者。貪心也。貪心一起。如火之上然。莫能滅。日縱一日。無有底止。人人可以縱之為不善。就如求有之人。禍發而已莫能知。日貪其有以為美。何能棄之。謂之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天子者。神也。存其神。養其性。以置三公。三公者。性也。性之樞動。感一氣貫通。秉陰陽之升降。合天地之生育。得乾坤之正氣。四大部洲。皆為一箇。無有隔礙。雖有拱璧之障礙。以先駟馬之周流。貫通之後。不如坐進性守之道。聽其反覆陰陽。輪轉日月。合乾坤周天之度。秉天地清濁之分。不言不動。無聽無視。惟善以為寶。古之所以貴此道者如此。又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言其靜也。凝也。無求於動功到處。性現處。慧生處。內外虛白。自有天然之味以得。有罪者。貪也。妄也。去其貪。除其妄。以免外邪之侵。諸障之蔽。魔鬼之害。總而言之。去其心。斷其欲。捨其貪。忘其意。滅其情。種種業債。不能侵犯。故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所寶如此。以為天下貴。                    
為無為章第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拢私K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拢霜q難之。故終無難矣。   
 此章動靜合一。虛實並生。為者。不動而靜。此上為字。為無為。是箇空字。不動而靜入於空。空中自有。謂之為無為。事者。不有而無。此上事字。事無事。虛中不作。入於玄。不有而無。入於玄。謂之事無事。味者空中動而我知其味。此上味字。味無味。動而復寂。空中動而復寂。謂之味無味。道之大者。充而塞乎天地。道之小者。歛而入於微渺。道之多者。無物不有。道之小者。無可聞。無可見。亦無可言。言其道不能測度。大小多少。亦難衡量。修道者。歛於內。不現於外。此人人鬼神不能知。歛於內之小者。不見其大。歛於內之少者。不見其多。為道不彰。雖有加害。我不理之。若是乎報怨以德。圖充塞天地。大之多之。先以清之靜之。安我之神。定我之性。還我之命歛於內。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必先於其易。為其無物不備之大者。必先於其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而歛於內之細者。天下之難事。事者道也。必先於其清之靜之易。天下之大者道也。必先於其湛之寂之之細。由此觀之。是以拢私K不為大。故能成其充塞天地。貫滿乾坤。與我合一之大。而道體是以成之。故輕言道者易諾。得道者必寡信。殊不知道在何處。多易得者。始勤而終怠。終無一成。故多難是以拢耸冀K如一。不易不細。若是乎挾泰山而超北海。如此猶難之。常存固心為無為。而無不為。事無事。而無事不事。味無味。而無不味。若是底拢恕9式K無難成其大而塞乎天地。小而入於微渺。多而無物不備少而不見不聞。無可言之道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帧F浯嘁灼啤F湮⒁咨ⅰ橹恫挥小V沃段磥y。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拢藷o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拢擞挥2毁F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此章混合陰陽。收歛天地萬物。合周天之度數。滿卦內之爻象。返之於未有。與混元合抱底意思。念無念。心無心。情無情。欲無欲。物無物。我無我。如此纔能安。一毫著安而不持。萬緣不有。謂之安而能持。持字。不要看易了。要先難於安。纔能易持。兆者。了然明白。常常昏默。而若不明。其未兆明而不默。因其思也。思動則籌於心。言其太了然明白。而不若愚。故忠咨4嗾摺H找共环拧4嫘囊忪哆用。日耗其思則心不下。謂之脆。脆則魔生。至於我之真。崩而裂之。其形易壞。微者。稍有心神。使我不下。此皆道之病也。無心則無病。學玄者可勉之。如此病多。將何修之。默而為。斩亍o念而行。為之於不有。寂然無我。冥然無人。治之於未亂之先。無為心不亂。無作意不馳。無功情不種。如此始可以言道矣。道乃何為。金也。木也。金生於水。木生於火。得水火而交併於土。交併者。不為不作。聽彼之天然隨氣之哂谩2恢蛔R。湛若天之清。冥若地之寧。聽生於毫末之初。發萌於無始之前。慎篤於我。謂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者。二土成圭也。還九之數。起於水。降於火。抱合而為圭。臺。即圭也。二氣交泰。累於中土。合成太極。從太極中。返於無始。即此物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譬言道之不驟。行則易敗。遲則難來要不閒。常常溫故。時時在念刻刻在心。不可須臾離也。臨物不著。臨事不染。亦不要死。死坐定。為者易敗。執者易失。全在著而不著於外。清心靜意於內。是以為作者。執著者。避陽就陰之病也。拢藷o為亦無敗。無執亦無失。何也。因其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空空洞洞。二箇氣象。有有無無。兩段景象。拢藢W道如此。民之者。氣也。若有則敗。若無成矣。從事。是有了。民之從事常於幾。故敗之。慎終如始。言其先靜而後靜中。雖有景象。從靜中而來。亦從靜中而返。本來面目。庶乎不失。拢藢W道。全在於心。心靜故無敗事。心靜欲纔不欲。毫髮不生。謂之欲不欲。故不貴難得之貨。心靜故愚。愚故不學。謂之學不學。道從何學。亦從何傳。心靜似愚。即道也。將何學焉。故學不學。學不學。復我本來。與眾不同。故復眾人之過。生兮動兮。長兮滅兮。隨陰陽之氣。聽其自然之始。天地萬物。總不過二氣化育。故輔萬物之自然。因有敗有失。聽天然而不敢為。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佟2灰灾侵螄!D苤藘烧摺R嗫健D苤健J侵^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   
 此章渾然自得而得在。寂然自守而守成。窈窈冥冥。默默常存。與混沌符合。非以明民。民者氣也。為道之士非以明氣之往來升降之理。要混然不動。萬象皆空。自有一番景象。何必求明民之說耳。明中若愚故將以愚之。如今修道之士。只求於說。不務無為。為氣之樞轉。自難主持。故民之難治可知矣。智者。明白了然謂之智。俗語有云。聰明反被聰明铡W道者。愚而能篤。斩苁亍R灾侵螄鴦t國失。國者身也。太明為國之佟K朴薹怯蕖H舨缓V而照摺J遣灰灾侵螄恕I硇慰到 H葚儨睾汀H龑殐裙潭恍埂I硐硖健o魔侵害。如天地皆春。長生不死。皆因湛寂窈然。空洞無為之道也。謂之不以智治國。為國之福。古之善為道者。故能知此俅烁V畠烧摺>涂搅恕?秸摺G屐o而安。高明而和。不言不動。無有無無湛然常寂。非白非青。真常堅固之體。金剛不壞之身。謂之楷式。與道同體然。如是能知楷式者。是謂玄德之道。玄德者。仰之彌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致中和之道。莫見乎耄@乎微。故古之善為道者。必慎其獨也。如此可謂深矣遠矣。天地萬物。俱從順生。惟道逆之。謂之與物反矣。如是乃至於大順。從逆而順。從順而生。復返於逆。歸於太玄。入於上清。保合太和混沌之體也。謂之乃至於大順。嗟夫。善為道者。難矣哉。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拢擞厦瘛1匾匝韵轮S让瘛1匾陨磲嶂J且月}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此章以退以弱以柔以和為主。江海者。水之聚也。言其水善下之。故百谷者。天地萬物也。水為天地之茫槿f物之滋。是以借水而譬之。水之最退最弱最柔最和。天地萬物。不能強之。不能遠之。言其道與水同體。似退似弱似柔似和。故水為百谷王。道亦然之。何也。水之善下故耳。道之能逆故耳。水之體。柔而不絶。道之體。柔而長生。總而言之。清之靜之足矣。水能川流不息。故以水譬之。水之勢故然。是以拢嗽谏衔欢或湣m樅趺袂椤W道而不驕。順乎一氣。拢斯视厦瘛O纫韵轮9视樏瘛O纫院椭9什恢夭缓Α>由弦酝艘匀跻匀嵋院汀t民無變。道以退以弱以柔以和。則氣不驟。故無重無害。無重無害。則民不爭。則氣不散。以清以靜。居上之體。守道之要。譬言天地萬。道莫如水。道莫如氣。氣莫如心。心死道存。心默道守。安和泰山。穩如磐石。萬緣不罣。毫髮不染。莫如靜。靜則無爭。除水之外。道之外。莫能如是無爭。故莫能無爭。不爭則不害。不害則不重。不重則不前。而先後之不前則不下。不下則居上不驕。不驕則能為百谷王。能為百谷王者無他。言其善下也。善下者。為水為道。故以江海言之。是以拢四芘c爭。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此章言道之微末。世人罕知。皆謂之大。大不足以進道。微足以進之。天下指眾而言也。天下皆謂我大。故似不肖。不肖者。言我大而不微。殊不知正所謂道。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字。指道而言。細字。言道之莫見乎耄АD@乎微。修道者。篤慎謹守。無不合道。何為道。我有三寶。篤慎之人。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者。惇厚也。儉者。素風也。不敢為天下先退守也。仁厚和順清靜無心者。能之忘物忘形者。能之。捨己從人者。亦能之。慈雖敦厚。內有勇存。儉有素風。其量含洪。後常退守。自廣自大。人莫能知。慈故能勇。無勇空柔。故不成。儉有素風。常素不強。空溫不成。退而不先。空守無益。若圖勇廣而不柔和。若圖先而不後。如是者。其器不長。器者。中宮也。勇廣而加乎先。死矣夫。豈不嗟乎。和柔退守而固。剛柔相當陰陽合宜。乾坤有序。夫妻和合。子母不離。全在乎不肖。天可保也。以慈恆存。總不過退守灰心。柔和絶意。慈儉斷情。故六俨磺帧H瑹o害。我以空防之。不假門戶。從何入來。故曰清而慈靜而儉。忘形物而不先。嗟夫。道之大矣。微矣。人不知其微而皆曰大。故不肖。不肖久矣。總皆謂之慈也。空虛若有。實中還無故器成。器成不死而曰道。惟守慈可以長生。慈者。謹慎篤厚。內和其光。外歛其形。內外貞白。是謂慈眾皆曰。大而不肖。道成者。不肖久矣。                    
善為士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此章以清更靜。以弱更柔底意思。善為士者。士字。作道字看。善能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