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

第18节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18节

小说: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节注7及卷十三“苍梧丘”节注2。
  3 郝懿行云:“载亦戴也,古字通。”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1,其木多棕柟荆芑竹箭(上竹下媚)箘2,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3就4。
  1 珂案:文选鹪鹩赋注引此经作景山。
  2 郭璞云:“箘亦筱类,中箭;见禹贡。”
  3 珂案:?音几,即麂。
  4 郭璞云:“就,鵰也;见广雅。”珂案:王念孙于就上校增其鸟多三字。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1,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王雩)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蛫2,是可以御火。
  1 珂案:史记司马相如传云:“螹胡豰蛫。”索隐载姚氏引此经作即山,无公字;作山经,无海字。
  2 郭璞云:“音诡。”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有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藷藇(上艹下朮)。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
  又东二百里1,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榖柞柳杻,其草多荣草2。
  1 珂案:毕沅校本东下有南字。
  2 珂案:荣草已见上文中山经首鼓镫之山。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橿杻?1楮,其兽多¤麝。
  1 珂案:?,山桑也;音掩。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1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2。
  1 珂案:泠石当作?石,已见上文中次四经厘山。
  2 郭璞云:“即螣蛇,乘雾而飞者。”珂案:韩非子十过篇云:“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腾蛇伏地。”谓此也。一作螣蛇,见尔雅释鱼。
  又东二百三十里1,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2多怪蛇怪虫。
  1 珂案:宋本、毛扆本,东下有南字,何焯、黄丕烈、周叔彛M
  2 郝懿行云:“海外南经云,南山人以虫为蛇。”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气刀)1,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2,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3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4,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5。
  1 郭璞云:“(气刀)亦割刺之名。”
  2 郭璞云:“肆,陈之也;陈牲玉而后薶藏之。”
  3 珂案:经文婴毛,江绍原亦以为是婴用之误,已见上文。
  4 郭璞云:“肆竟然后依前薶之也。”
  5 郭璞云:“惠犹饰也;方言也。”郝懿行云:“惠义同藻绘之绘,盖同声假借字也。”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珂案: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此经作名山五千三百五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禹曰:天下名山,经1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2,居地也。言其五臧3,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4。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5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6。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7,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8。
  1 郝懿行云:“经言禹所经过也。”珂案:郝说是也,见海经新释卷一篇首注1。
  2 珂案:刘昭注郡国志引此经作名山五千三百五十,经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3 郝懿行云:“藏,古字作臧,才浪切;汉书云,山海天地之臧,故此经称五臧。”
  4 珂案:刘昭注郡国志引此经作三千六百九,无十字;又上句作出水者八千里,无之山二字。管子地数篇同。
  5 珂案:管子地数篇作刀币。
  6 珂案:刘昭注郡国志作俭则有余,奢则不足。
  7 郭璞云:“管子地数云:『封禅之王,七十二家也。』珂案:此为管仲对齐桓公之言,非禹言也。
  8 毕沅云:“自此天地之分壤树谷者已下,当是周秦人释语,旧本乱入经文。”郝懿行云:“今案自禹曰已下,盖皆周人相传旧语,故管子援入地数篇,而校书者附着五臧山经之末。”
  右五臧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郝懿行云:今二万一千二百六十五字)。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一  山海经1第六2    海外南经3
  1 珂案:山海经之“经”,乃“经历”之“经”,意谓山海之所经,初非有“经典”之义。书君姡В骸案タ司!弊ⅲ骸安荒芫美丁!贝恕熬绷闹钤缯咭病C献泳⌒南缕骸熬虏换亍!弊ⅲ骸熬幸病!庇逃搿熬敝逦V劣谟伞俺!薄ⅰ胺ā敝熬币甓熬洹敝熬蹦私贤硪印J芳谴笸鸫啤坝肀炯汀⑸胶>泄治铮嗖桓已灾保胶>谠丶呤即恕R院闷嫒缢韭砬ㄕ撸幸源耸橛胗肀炯停ㄒ沿┩卸健安桓已灾保湓诒搜酃庵形诨墓种榭芍T蛏胶>似涔逃兄呛笕艘喾鞘饭云渲匾刈鹬熬币病?枷惹氐浼凭呶沂椋犹煜缕骸翱嗷瘛⒁殉荨⒌肆曜又剑闼心!笔瞧渲ぁ=衲悠恐杏芯刖担橹凭怯杏梢印H凰镖比媚酉汹涛酱耸罢焦保冶鸫В痪∧又緪d”。管子书前九篇亦称“经言”,以下各篇,称“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等,似已具经传并收之体例,然犹未径以“经”名。儒家书如诗、书、易、礼、春秋等,虽后世均特尊之为“经”,而在称引山海经之太史公书中,则尚未着“经”字(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庄子天运篇虽有“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语,然说者多谓是后人所羼,殆不足凭信。观乎此,则山海经尤以其中成书较早之五臧(藏)山经(约成于战国时代)之称“经”,其非“经典”而只是“经历”之意,亦可以明矣。求其内证,可得而言者凡四:
  一、古山经于每篇末尾,但云“右西经之山,凡若干山、若千里”,或“东经之山,凡若干山、若干里”,所谓“西经”、“东经”者,决当是“经历”之义而非“经典”之义,本甚明白。迨经刘秀校录整理,于每篇之首加“西山经”、“东山经”等标题,后人不明古谊,遂因刘秀之题,妄于“山”下加“志”字,成为“东经之山志,凡若干山、若干里”等等,遂模胡而不甚可解,“经历”之义始晦而“经典”之义转着。幸西山经末有“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一条,偶遗落未加“志”字,尚得略窥古书本貌。郝懿行于下注云:“案山下脱志字。”其实原无“志”字,非“脱”也。
  二、“南山经之首曰鹊山”,文选头陀寺碑文注引此无“经”字,无“经”字是也。“南山经之首”云云,非著书人应有之语而系尊经者之语,文亦杆格难通。若“南山之首”则明白晓畅而立言得体矣。推而论之,已下“南次二经”、“南次三经”等,均当是“南次二山”、“南次三山”等。改“山”为“经”,自当是刘秀校录此书时所为。亦有改而未尽者,如“中次一十一山经”,于刘秀体例本当作“中次一十一经”,此“山”字即系删改而未尽者。
  三、山经末有“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云云,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引此经则作“名山五千三百五十,经六万四千五十六里”,“经”为“经历”之“经”,其义尚显,迨移上成为“名山经”,“经典”之义遂着而“经历”之义则晦矣。清郝懿行着山海经笺疏,于“名山经”下特加注云:“经,言禹所经过也”,以其卓识,犹知此“经”之义为“经历”,恐人误解为“经典”,故注以阐明之,可知以此为“经历”而不以为“经典”者盖鲜矣。
  四、海外南经、海外西经等原来篇首标题,亦均仅作“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云“自某所至某所”,犹均是“经历”之义,迨校录者题以“海外南经”、“海外西经”等字样,“经历”之义始晦而“经典”之义着矣。
  2 珂案:山海经共分十八卷:即第一,南山经;第二,西山经;第三,北山经;第四,东山经;第五,中山经;第六,海外南经;第七,海外西经;第八,海外北经;第九,海外东经;第十,海内南经;第十一,海内西经;第十二,海内北经;第十三,海内东经;第十四,大荒东经;第十五,大荒南经;第十六,大荒西经;第十七,大荒北经;第十八,海内经。前五篇称五臧(藏)山经,又简称山经;后十三篇无专名,以其以海外、海内各经为主,当名之为海经(毕沅说)。此篇为海经首篇,于全书之次,则居第六,故标题为“山海经第六”。
  3 毕沅云:“此秀(刘秀--珂)所题也,下同。”
  地之所载,六合之闲1,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2,神灵所生,其物异形3,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4。
  1 郭璞云:“四方上下为六合也。”
  2 珂案:已上淮南子墬形篇用此文,唯“四海”作“四极”,“照之”作“昭之”。高诱注“要之以太岁”云:“要,正也,以太岁所在,正天时也。”案太岁有年太岁、月太岁、旬中太岁之别。年太岁亦名岁阴、太阴,亦曰青龙、天一,昔时所称以纪岁者。此所谓太岁,即年太岁。
  3 毕沅云:“列子汤问篇『夏革曰大禹曰六合之闲』云云凡四十七字,正用此文。”又云:“此无者,盖此文承上卷『禹曰天下名山』云云,刘秀分为二卷耳。”珂案:毕说是也。又汤问篇“其物异形”作“其物其形”,与下文“或夭或寿”对,正是。
  4 郭璞云:“言自非穷理尽性者,则不能原极其情状。”珂案: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尤袤刻本(以下简称宋本)、明藏经本、清汪绂本、吴任臣本、百子全书本、毕沅校本“情状”均作“情变”,作“情变”是也。
  海外自西南陬1至东南陬者2。
  1 郭璞云:“陬犹隅也,音驺。”
  2 珂案:山海经海外各经已下文字,意皆是因图以为文,先有图画,后有文字,文字仅乃图画之说明。故郭璞注此,屡云“画似仙人也”(海外南经),“画亦似仙人也”(海外南经),“画四面各乘云车,驾二龙”(海内北经),“亦在畏兽画中”(大荒北经),等等;陶潜读山海经诗,亦有“流观山海图”之语,知本以图为主而以文字为辅。故此标题亦从图画之顺序而曰“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或“海内东南陬以西者”(海内南经)。已下各篇均同此。
  结匈国1在其2西南,其为人结匈3。
  1 毕沅云:“淮南子墬形训有结胸民,作『胸』,非。”珂案:淮南子墬形篇云:“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自西南至东南方,结胸民、羽民、讙头国民、裸国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凿齿民、三头民、修臂民;自东南至东北方,有大人国、君子国、黑齿民、玄股民、毛民、劳民;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婴民、深目民、无肠民、柔利民、一目民、无继民。”俱本此经文为说。唯自西北至西南方,多天民,无巫咸国、轩辕国;自西南至东南方,多裸国民、豕喙民、凿齿民,无厌火国、殴⒅苋墓蛔远现炼狈剑耷嗲鸸⒂晔︽春M舛怯晔︽萝残形绞枪旮媒谧ⅲ蛔远敝廖鞅狈剑弈舳⒖涓腹ā翱洹弊趾M獗本鳌安保牵旮媒谧ⅲ菏瞧湟臁
  2 珂案:此“其”字指邻近结匈国“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海外西经)之灭蒙鸟;所谓“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者是也。
  3 郭璞云:“臆前茫С觯缛私岷硪病!焙萝残性疲骸八滴模ㄋ模┰疲骸好',骨差也,读与跌同。』郭注尔雅(释畜)『犦牛』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