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

第11节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11节

小说: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鴈门之山1,无草木。
  1 珂案:海内西经云:“鴈门山,鴈出其闲。在高柳北。”即此山也。见海经新释卷六“鴈门山”节注1。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1,其风如(风劦)2。西望幽都之山3,浴水出焉4。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1 郝懿行云:“说文、玉篇引此经并作惟号之山。”
  2 郭璞云:“(风劦),急风貌也;音戾。或云,飘风也。”
  3 珂案:幽都之山在北海之内,见海经新释卷十三“幽都山”节注1。
  4 郭璞云:“浴(水)即黑水也。”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茞瘗之1。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2玉。其祠之,皆玉,不瘗3。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4。
  1 郭璞云:“藻,聚藻;茞,香草,兰之类,音昌代反。”珂案:经文藻茞,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10谓疑是藻珪之误,其说近是,可供参考;古祠神皆以玉瘗,未闻以聚藻香草瘗者。参见中山首经篇末注2。
  2 郝懿行云:“载亦戴也,古字通。”
  3 郭璞云:“不薶所用玉也。”
  4 郝懿行云:“皆生食不火之物。”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山海经山经柬释卷四  山海经第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蟊(矛改朱)1之山,北临干昧2。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之鱼,其状如犁牛3,其音如彘鸣4。
  1 郭璞云:“速株二音。”
  2 郭璞云:“亦山名也;音妹。”
  3 郭璞云:“牛似虎文者。”
  4 珂案:太平御览卷九三九引此经止作其音如彘,无鸣字,是也。
  又南三百里,曰藟1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2。
  1 郭璞云:“音诔。”
  2 郭璞云:“科斗也,尔雅谓之活东。”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1,其名曰(上此下虫)2鼠,见则其邑大旱。3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儵4,其喙如箴5,食之无疫疾。
  1 郝懿行云:“毛,说文作尾。”
  2 郭璞云:“音咨。”
  3 郭璞云:“音枳。”
  4 郝懿行云:“儵即鯈字。”
  5 郭璞云:“出东海;今江东水中亦有之。”
  又南三百里,曰勃?1之山,无草木,无水。
  1 汪绂云:“?,古齐字。”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減水1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魚2。
  1 郭璞云:“音同减损之减。”郝懿行云:“减即减损之字,何须用音,知经文必不作减,未审何字之讹。”
  2 郭璞云:“一名黄颊;音感。”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姑兒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魚。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1。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1 郭璞云:“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者。”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泺1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1 珂案:泺音落。
  又南三百里,曰柟山1,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2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1 郝懿行云:“柟即豺别字。”
  2 郭璞云:“未详;音序。”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其中多鯈(鱼改虫)(虫庸)1,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1 郭璞云:“条容二音。”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1,其上多玉2,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3,其鸣自?。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4,其中多水玉。
  1 郭璞云:“即东岳岱宗也。今在泰山奉高县西北,从山下至顶四十八里三百步也。”珂案: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北。
  2 珂案: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此经玉作石。
  3 珂案:狪音通。
  4 郭璞云:“一作海。”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1,无草木,多瑶碧。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2。
  1 郭璞云:“一作涯。”
  2 郝懿行云:“羸当为蠃,字之讹;茈蠃,紫色蠃也。”珂案:吴任臣、何焯、毕沅校同;汪绂本正作蠃。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蟊(矛改朱)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耳申)用鱼1。
  1 郭璞云:“以血涂祭为(耳申)也。公羊传云:『盖叩其鼻以(耳申)社。』音钓饵之饵。”珂案:经文及注文之(耳申),汪绂本、毕沅本均作衈,郝懿行亦校作衈,谓衈者衅也,将刲割牲以衅、先灭耳旁毛荐之;又谓郭引公羊传乃谷梁传之误。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1,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愍2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3,其名曰軨軨4,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
  1 郭璞云:“此山出琴瑟材,见周礼也。”珂案:淮南子本经篇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高诱注云:“空桑,地名,在鲁也。”又文选思玄赋旧注云:“少皞金天氏居穷桑,在鲁北。”均即此。
  2 郭璞云:“音旻。”
  3 郭璞云:“或作吟。”
  4 郭璞云:“音灵。”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谷1而无水,多鸟兽。
  1 珂案:谷当作榖,诸本皆误,唯吴任臣本作榖,是也。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1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2,其中多蜃珧3。
  1 郭璞云:“音亦。”
  2 郝懿行云:“尔雅疏引此经作激汝之水,玉篇同。”
  3 郭璞云:“蜃,蚌也;珧,玉珧,亦蚌属;肾遥两音。”郝懿行云:“尔雅云:『蜃小者珧。』即小蚌也。”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鱼1,其状如胏2而有目3,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4。
  1 郭璞云:“音鳖。”珂案:文选江赋注、太平御览卷九三九引此经鱼上有之字;御览珠蟞作珠鳖,吕氏春秋本味篇作朱鳖,郝懿行云,珠朱、蟞鳖并古字通用。
  2 珂案:经文胏,宋本、汪绂本、吴任臣本、毕沅校本并作肺,作肺是也。
  3 郝懿行云:“此物图作四目;初学记八卷引南越志云:『海中多珠鳖,状如胏(珂案:蕴石斋本初学记作肺),有四眼六足而吐珠。』正与图合,疑此经有目当作四目,字之讹也。”珂案:郝说是也,王念孙校同郝注。
  4 郭璞云:“无时气病也。吕氏春秋曰:『澧水之鱼,名曰朱蟞,六足有珠,鱼之美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柟,其下多荆芑1。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2,名曰犰狳3,其鸣自?,见则螽蝗为败4。
  1 郝懿行云:“南山经虖勺之山下多荆杞,此经作芑,同声假借字也;下文并同。”
  2 郭璞云:“言佯死也。”
  3 珂案:经文犰狳,王念孙、毕沅、郝懿行并校作(犬几)狳,音几余。
  4 珂案:说文十三云:“螽,蝗也;蝗,螽也。”螽蝗只是一物。经文螽蝗为败,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作虫蝗为败,于义为长。“为败”者,郭璞注云“言伤败田苗”,是也。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1,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2,其鸣自?,见则其国有恐。
  1 郭璞云:“亦水玉类。”
  2 郭璞云:“音儒。”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1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鵹鹕2,其状如鸳鸯而人足3,其鸣自?,见则其国多土功。
  1 郝懿行云:“太平御览九百二十五卷引此经卢其作宪期。”
  2 郭璞云:“音黎。”
  3 郭璞云:“今鹈鹕足颇有似人脚形状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1,无草木,多水。
  1 珂案:海内北经有列姑射,有姑射国,即此姑射之山之国也;见海经新释卷七“列姑射”节注1。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大蛇,多碧、水玉。
  又南五百里,曰缑氏之山1,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1 郭璞云:“一曰侠氏之山。”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鴈,其名曰獙獙1,见则天下大旱。
  1 郭璞云:“音毙。”
  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1,名曰蠪侄2,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1 郝懿行云:“广韵说蠪蛭无九首二字,余并同。”
  2 郭璞云:“龙蛭二音。”珂案:经文蠪侄、注文龙蛭,王念孙、郝懿行并校作蠪蛭、龙侄。
  又南五百里,曰(石垔)山1,南临(石垔)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2、四角、牛尾,其音如?狗,其名曰(上山下攸)(上山下攸)3,见则其国多狡客4。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1 王崇庆云:“(石垔)音真。”
  2 郝懿行云:“藏经本目作首。”
  3 郭璞云:“音攸。”郝懿行云:“说文、玉篇无(上山下攸)字,疑(上山下攸)当为,古从艹之字或从屮,屮亦艹也,海内经有(上山下囷)狗,即菌狗,亦其例。”
  4 郭璞云:“狡,狡猾也。”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石垔)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1。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璧瘗。
  1 郭璞云:“麋鹿(属)角为觡;音格。”
  又东次三经之首1,曰尸胡之山,北望(歹羊)2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3胡,其鸣自?。
  1 珂案:汪绂本东次三经上无又字,是也。
  2 郭璞云:“音详。”
  3 郭璞云:“音婉。”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诸钩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广员百里,多寐鱼1。
  1 郭璞云:“即鮇鱼;音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无草木,多沙。
  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无草木,多沙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1,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蒲2,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鲔3。
  1 珂案:毕沅本作孟于之山,云据藏经本。
  2 郭璞云:“未详。”
  3 郭璞云:“鮪即?也,似鱣而長鼻,體無鳎Ъ祝瑒e名(魚亙),一名(魚黃)也。”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1,有山焉,曰跂2踵之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3,其名曰深泽,其中多蠵龟4。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曰鮯鮯5之鱼,其名自叫6。
  1 珂案:疑经文本作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五百里,曰、行二字衍;有北次二经洹山、东次二经葛山之尾及北姑射之山相同句式可证。
  2 郭璞云:“跂音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