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外科外台秘要 >

第32节

外科外台秘要-第32节

小说: 外科外台秘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国英所秘) 
又主心疝方 
灸两足大指甲寅之际、甲寅各半炷,随年壮,良。(通按,寅当作肉) 
又心疝发时,心腹痛欲死方。 
灸足心,及足大指甲后横理节上,及大指岐间白黑肉际百壮则止。足心者,在足下,偏 
近大指本节际,不当足心中央也。(并出第十八卷中。通按,足心在足下近大指本节,即涌 
泉穴也) 

卷第八
痰饮论二首
内容:病源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 
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 
有声,身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是也, 
脉偏弦为饮,浮而滑为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左右 
侧卧,不息十二通,疗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 
左右各十二息。 
疗痰饮。(出第二十卷中) 
千金痰饮论问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一云留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 
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留 
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 
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 
在于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于脾其人少气,身体尽重水在于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于肾,心下悸,夫病患卒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 
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 
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留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饮食,脉沉滑者,留饮 
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盘,咳嗽转甚,(一云辄已)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 
者 
如小儿掣 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 
病患胸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盘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 
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不 
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营卫气不周 
故也。(出第十八卷中通按形不发作谓表无病状也) 

卷第八
痰饮食不消及呕逆不下食方九首
内容:病源夫痰水结聚,在于胸腑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胃恶湿,得水则胀,胀 
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广济疗心头痰积宿水呕逆不下食,前胡丸方。 
前胡 白术 甘草(炙各五分) 旋复花 豆蔻仁(各三分) 人参 麦门冬(去心各 
六分) 枳实(炙) 大黄(各四分) 
上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 
。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热面炙肉鱼蒜粘食生冷等物。 
又疗心胸中痰积,气噎呕逆,食不下方。 
柴胡 橘皮(各六分) 茯苓(十分) 人参 麦门冬(去心) 鸡苏(各八分) 生 
姜(二十 
分) 槟榔仁(四分末汤成下)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七八里,进 
一服,未瘥,三日更服一剂,以利为度。忌酢物生冷油腻粘食。(并出一卷中) 
千金疗痰饮,饮食不消,干呕汤方。 
泽泻 杏仁(去尖皮) 枳实(炙) 白术(各三两) 茯苓 柴胡 生姜 芍药(各 
四两) 
旋复花 人参 橘皮 细辛(各二两) 半夏(四两洗)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为三服。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羊肉饧等物。 
又疗胸中痰饮,腹中水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 
大腹槟榔(四十枚) 生姜(八两) 半夏(半升洗) 杏仁(四两去尖皮) 橘皮(三 
两) 茯 
苓(五两) 白术(四两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饧大酢桃李雀肉等。(古今录 
验同并出第十八卷中) 
范汪姜椒汤,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吐 方。 
半夏(三两洗) 生姜汁(七合) 桂心 附子(炮) 甘草(炙) 茯苓 桔梗(各 
一两) 
蜀椒(二合汗) 橘皮(二两切)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姜汁煎,取四升半,分三服,服三剂佳, 
若欲服大散,并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及进黄 丸辈必佳。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猪肉冷 
水酢物。(千金翼深师同) 
又白术茯苓汤,主胸中结痰饮 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 
白术(五两) 茯苓(三两) 橘皮 当归 附子(炮各二两) 生姜 半夏(各四两 
切) 
桂(四两) 细辛(四两一作人参)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三剂良。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猪肉冷水生葱 
生菜醋物等。(千金翼同) 
又旋复花汤,主胸膈痰结唾如胶,不下食者方。 
乌头(五枚去皮熬) 旋复花 细辛 前胡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半夏(一 
两洗)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酢物猪肉冷水等。 
(并出第十六卷中) 
延年茯苓饮,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 
能食方。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枳实(二两炙) 橘皮 
(一两半切 
)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忌酢物桃 
李雀肉等。(仲景伤寒论同出第十七卷中) 
古今录验疗胸膈痰饮,食啖经日,则并吐出,食皆不消,出如初,空腹一两日,聚食还 
复吐之,极不便,此由痰饮聚下绝不通,服此丸,宣通下气方。 
吴茱萸 泽泻 芍药 白术 汉防己 赤茯苓(各二两) 蜀大黄(二两)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五丸。忌桃李雀肉酢物。(出第十九卷中) 

卷第八
悬饮方二首
内容:病源悬饮,谓饮水过多,留在胁下,令胁间悬痛,咳唾引胁痛,故云悬饮。(出第二十 
二卷中) 
范汪大甘遂丸,疗久 留水 饮方。 
芫花(熬) 甘遂 葶苈子(熬) 大黄 苦参 大戟 芒硝 贝母 桂心(各一两) 杏 
仁 
(三十枚)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乌喙(三分炮令折) 
上十二味捣筛,其巴豆杏仁捣如膏,合以蜜和丸,如大豆许。服二丸,日三服,不知稍 
加,以意将息之,大佳,疗大水饮病。忌食芦笋猪肉生葱等。(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疗悬饮十枣汤方。 
芫花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捣筛,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枣十枚,取八合,绞去滓,纳药末,强人取一钱 
匕,羸人半钱匕,顿服之,平旦不下者,益药半钱,下后以糜粥自养。(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出第十八卷中) 

卷第八
溢饮方三首
内容:病源溢饮,谓因大渴而暴饮水,水气溢于肠胃之外,在于皮肤之间,故言溢饮,令人身 
体疼重而多汗,是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心(二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石膏(如鸡子一 
枚) 杏仁 
(四十枚去尖皮) 大枣(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乃纳诸药,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 
服一升,温覆令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出者,勿复服,汗出多亡阳,逆虚恶风, 
烦躁不得眠,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忌海藻菘菜生 
葱。( 
千金溢饮者当发其汗,宜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桂心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 
(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乃纳余药煮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忌海藻 
菘菜羊肉饧生菜生葱。(此仲景伤寒论小青龙汤也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翼大五饮丸,主五种饮,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 饮,水 在两胁下,三曰 
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夫五饮者, 
由 
远志(去心) 苦参 乌贼鱼骨 藜芦 白术 甘遂 五味子 大黄 石膏 桔梗 半 
夏 
(洗) 紫菀 前胡 芒硝 栝蒌 桂心 苁蓉 贝母 芫花 当归 人参 茯苓 芍药 
大 
戟葶苈 黄芩(各一两) 常山 甘草(炙) 山药 浓朴 细辛(各三分) 附子(三 
分炮) 
巴豆(三 
上三十三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之。忌狸肉桃李雀肉猪 
肉羊肉饧生葱酢物生菜野猪肉芦笋等。(胡洽同出第十九卷中) 

卷第八
支饮方九首
内容:病源支饮,谓水饮停于胸膈之间支乘于心,故云支饮,其病令人咳逆喘息,身体如肿之 
状谓之支饮。(出第二十卷中) 
深师疗心下有支饮,其人喜眩,(一作苦冒)泽泻汤方。 
白术(二两) 泽泻(五两) 
上二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又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合此二汁,分为再服。忌桃 
李雀肉等。(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千金疗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子(熬令紫色捣为丸如弹丸大) 大枣(十二枚) 
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煮大枣,得汁二升,纳葶苈,煎取一升,顿服三日一剂,可服三四 
剂。(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又呕家不渴者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加茯苓者是也 
,先渴却呕,此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目眩悸,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二斗)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忌羊肉饧大醋。(仲景伤寒论茯苓三两 
余并同) 
又假令瘦人脐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癫眩,水也,五苓散主之方。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三分) 桂心(去皮二分) 泽泻(五分) 
上五味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水汗出愈。忌桃李雀肉生葱醋物等。(此本仲景 
伤寒论方) 
又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甘草汤主之方。 
甘草(二两炙) 桂心 白术(各三两) 茯苓(四两) 
上四味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盒饭利。忌海藻菘菜生葱 
桃李醋物等。(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以极饮过多所致也,其脉虚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饮在 
胸中也,支饮胸满,浓朴大黄汤主之方。 
浓朴(一两炙) 大黄(六两) 枳实(四两炙) 
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之。(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又夫上气汗出而咳者,此为饮也,干枣汤主之,若下后不可与也,干枣汤主肿,及支满 
饮方。 
大黄 大戟(各一两) 芫花(炒) 荛花(各半两) 甘草(炙) 甘遂 黄芩(各 
一两) 干 
枣(十枚)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为佳。忌海藻菘菜。 
又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 
木防己汤主之方。 
木防己(三两) 石膏(鸡子大三枚) 桂心(二两) 人参(四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则复与,不 
愈者,宜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己(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 茯苓(各四两)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分温再服,取微下利则愈。忌生葱 
。(此本仲景伤寒论方深师同并出第十八卷中) 

卷第八
留饮方二首
内容:病源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不宣散,乃令人胁下痛,短气 
而渴,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海藻丸,疗腹中留饮方。 
海藻 木防己 甘遂 苁蓉 蜀椒(去汗) 芫花(熬) 葶苈子(熬各一两)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服十丸,不瘥,当增之。(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疗病者脉伏,其人欲自痢,痢者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 
半夏汤主之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