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外科外台秘要 >

第101节

外科外台秘要-第101节

小说: 外科外台秘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出第四卷中) 
古今录验生春石榴,将疗热不调,下或滞或水或赤白青黄者方。 
酸石榴(五枚) 
上一味合壳舂绞,取二升汁,分服五合,稍稍服二升尽,即断,小儿以意服二三合佳。 
(千金同出第十卷中) 
又深师无问冷热新旧痢方。 
黄连 黄柏 干姜 甘草(炙) 艾 乌梅肉(熬各八分) 附子(三枚) 腊(一鸡 
子大) 
上八味捣筛,以蜜和腊于铛中熔之,其着蜜须候腊熔尽,如干益蜜丸,空腹以饮服四十 
丸,日二,渐加至五六十丸。 
近效疗痢无问冷热,神验黄连丸方。 
黄连(一两) 茯苓(二两) 阿胶(一两炙) 
上三味,先捣黄连茯苓为末,以少许水熔阿胶,和为丸。众手丸之,曝干,量患轻重, 
空腹以饮下三四十丸,渐渐加至六十丸,不过五六服必瘥,常用之极效。 
又疗苦下,无问冷热,及脓血痢。悉主之方。 
生犀角(屑) 黄柏(各二两) 黄连 苦参(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糯米煮作饮,莫令生,每日空腹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便瘥,勿轻之 
。此方于度支王郎中处得曾用极效肘后有当归云庚侍郎家方产后弥佳 
崔氏治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并疳温。(刘秘监积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 
阿胶(二两一两炙入药一两销作清) 黄连(一两) 干姜(二两) 
入黄无食子(二枚久痢肠滑甚者量加至三四枚) 
上四味捣筛为末,以醋熔胶清,顿和丸如梧子,饮服二十五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 
老小者以意斟酌,禁如常法。(一云若冷剂以酒下热痢以粥饮下出第三卷中) 
文仲治无问冷热及五色痢,入口即定方。 
黄连(四分) 黄柏 当归 黄芩(各一两) 阿胶(二两炙) 熟艾(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以醋二升煮胶烊,下药煮,令可丸如大豆,饮服七八十丸,日二夜一 
服,特宜老人,若产妇痢加蒲黄一两,蜜和为丸神验。(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热毒痢方三首
内容:肘后若下色黄者,协毒热下也,疗之方。 
栀子(十四枚去皮) 
上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再服。(出第二卷中) 
千金疗热毒痢方。 
苦参 橘皮 独活 阿胶(炙) 蓝青 黄连 鬼箭羽(一云鬼臼) 黄柏 甘草 
上九味等分,捣筛,以蜜烊胶和,并手丸如梧子,干以饮服十丸,日三,稍加之。卒下 
疰痢者大良。(出第十五卷中) 
文仲治热痢久不瘥者黄连丸方。 
黄连末以鸡子白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三。 

卷第二十五
热毒血痢方六首
内容:广济疗热毒痢血,其痢行数甚数,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热痢。宜生犀角散方。 
生犀角(末) 酸石榴皮(熬) 枳实(熬令黄各三两) 
上三味各异捣筛为散,以饮服两三寸匕,日再差,停热食物。 
又疗热毒痢血片,脐下绞刺痛方。 
升麻 地榆 茜根 黄芩(各六分) 犀角(四分) 生地黄(八分) 栀子(七枚擘) 
薤白 
(八分) 香豉(二合)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日再。(并出第四卷中) 
千金大热毒纯血痢,疗不可瘥者方。 
黄连(六两) 
上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着星月下,旦空腹顿服之,卧将息,不瘥,加 
黄连二两,更作服之,仍不瘥者,以疳痢法疗之佳。忌如常。 
又疗热毒下黑血,五内搅切痛,日夜百行,气绝欲死方。 
黄连(一升) 龙骨 白术(各二两) 阿胶(炙) 干姜 当归 赤石脂(各三两) 附 
子( 
一两炮)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为五服,余以正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痢,至 
于五日将绝,处此药入口即定。(并出第十五卷中) 
古今录验疗热毒下血及豆汁。犀角煎方。 
犀角(屑) 人参 当归(各三两) 黄连(四两) 蜜(一合)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三沸,分为三服,日三。忌同。(出第十 
卷中) 
文仲治热毒痢痢血。犀角散方。 
生犀(三两) 石榴皮(三两烧) 黄连(三两) 干蓝(二两) 地榆(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散,以米饮服三方寸匕,日二服。(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赤痢方四首
内容:病源此由肠胃虚弱,为风邪所伤,则成痢挟热,热乘于血,则血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 
。故为赤痢也。(出第十七卷中) 
集验疗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 鲫鱼酢(二脔细切) 薤白(一虎口细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古今录验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疗赤带下方。 
成煎猪膏(三合) 清酒(五合) 
上二味以缓火煎十沸,适寒温,顿服之。取瘥止。 
又论曰∶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食。所食诸食 
,皆 
五卷 
必效疗赤痢方。 
香淡豉(半升)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滤取汁,碎黄连薄绵裹,豉汁中煎,取强半升,空腹顿 
服即上,桑泉蒋尉云效。(出第二卷中) 
崔氏治赤痢。黄连丸方。 
陈仓米(四分) 黄连(四分) 干姜(四分) 
上三味捣筛为末,缓火炒令色变,以纳二颗鸡子白中,熟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十丸 
,以好无灰酒温一盏下之,至晚间,痢赤色当变白,明旦即瘥。(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赤痢方二首
内容:病源久赤痢者,由体虚,热乘于血,血渗肠间,故痢赤。肠胃虚,不平复,其热不退, 
故经久不瘥,胃气逆则变为呕哕也,胃虚谷气衰,虫动侵食,则变为 也。(出第十七卷中) 
千金疗下赤连年方。 
地榆 鼠尾草(各一两) 
上二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为二服,如不瘥,取屋尘水尽去滓,服一升,日二 
服,古今录验服屋尘汁一小杯,余同此,是徐平方,疗下血二十年者。若不止,重服即愈。 
(肘后同) 
又方 
鼠尾草 蔷薇根 秦皮(用槲皮亦得) 
上三味等分,水淹煎,去滓,以铜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服五六丸,日三,稍增瘥止 
,亦可浓汁服半升。(出第十五卷中) 

卷第二十五
卒下血方七首
内容:深师治卒下血,昼夜七八行方。 
黄连 黄柏(各四两) 
上二味切,以淳苦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二服,亦疗下痢。 
又疗卒下血。蒲黄散方。 
蒲黄(三合) 当归(一两) 鹿茸(一枚烧) 
上三味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并出第一十六卷中) 
集验疗卒下血不止方。 
草龙胆(一握)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瘥更服。(出第四卷中) 
葛氏疗卒下血方。 
小豆(二升) 
上一味捣碎,水三升和,绞取汁饮之,姚云立止。 
又方 
黄连(半两) 黄柏(二两) 栀子(二七枚) 
上三味切,以酒二升渍一宿,去滓,煮三沸顿服之。(并出第十六卷中) 
崔氏治卒下血不止方。 
灶突中尘(一升) 黄连(五两) 地榆(三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粥饮服方寸匕,日再服,重者夜一。 
近效治卒下血,不问丈夫妇人立效。牛角 灰散方。 
黄牛角 (一具烧赤色出火即青碧) 
上一味为细散,食前浓煮豉汁和二钱匕,重者日三,神验。 

卷第二十五
血痢方六首
内容:病源血痢者,热毒乘于血,血渗入大肠故也,血之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当无停积 
,毒热气乘之,遇肠虚者,血渗入于肠,肠虚则泄,故为血痢也,身热者死,身寒者生,诊 
其关上脉芤大,便去血,暴下血数升也。(出第十七卷中) 
广济疗血痢。黄连丸方。 
黄连 白龙骨(炙) 禹余粮 伏龙肝(各八分) 代赭研 干姜(各六分) 
上六味捣筛,蜜和丸,饮服三十丸如梧子,渐加至四十丸,差止。 
又疗痢鲜血方。 
茜根 黄连 地榆(各八分) 栀子(十四枚) 薤白(切) 香豉(各八分) 犀角 
(屑六分)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日再。(出第四卷中) 
必效疗患热血痢方。 
粳米(一升研) 
上一味研碎,令米尽,取汁可一大升,于新瓷瓶中盛,取油绢密闭头,系内着井水中, 
令至明饮之,敷与人无不瘥者。(出第二卷中) 
古今录验疗血痢及脓血方。 
黄连(三两) 
上一味切,以清水三升渍一宿,旦煎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服令须臾尽。(文仲 
同) 
又疗下痢鲜血方。 
干地黄 犀角屑 地榆(各二两) 
上三味捣筛,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温服之。 
又疗下血痢,地肤散方。 
地肤(五两) 地榆根 黄芩(各二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水服方寸匕,日三。(并出第二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血痢方三首
内容:病源此由体虚受热,热折于血,血入肠,故成血痢,热不歇,胃虚不复,故痢血久不瘥 
,多变呕哕及为湿 。(出第十七卷中) 
崔氏疗痢血数十年方。 
锻石(三大升炒令黄) 
上一味以水一斗搅,令澄清,一服一升,三服止。(出第三卷中) 
短剧疗下血连岁不愈方。 
黄连(半斤) 
上一味捣末,以鸡子白和为饼子,微火炙令黄黑,复捣筛,服方寸匕,日三有效,下清 
血痿黄失色,医不能疗者,皆差。(肘后同) 
文仲治七八十老人患积痢不断,兼不能饮食方。 
人参(四分) 鹿角(去皮取白作末炒令黄) 
上二味捣筛为散,平旦以粥清服方寸匕,日再。(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蛊注痢方三首
内容:病源此由岁时寒暑不调,则有湿毒之气伤人,随经脉血气,渐至于脏腑,大肠虚者,毒 
气乘之,毒瓦斯挟热与血相搏,则成血痢也,毒瓦斯侵食于脏腑,如病蛊注之状,痢血杂脓瘀黑 
,有片如鸡肝,与血杂下是也。(出第十七卷中) 
肘后疗苦时岁蛊注毒下者方 
矾石(熬二两) 干姜 附子(炮) 黄连(各二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不止更服。 
又方 
黄连 黄柏(等分) 
上二味捣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四服。(并出第二卷中) 
古今录验疗纯痢血如鹅鸭肝,并协蛊毒方。 
茜根 升麻 犀角 桔梗 黄柏 黄芩(各三两) 地榆 荷根(各四两) 
上八味切,以酒三升渍一伏时,服一升,日一服。(千金同未差更作出第六卷中) 

卷第二十五
肠蛊痢方一首
内容:病源肠蛊痢者,冷热之气入在肠间,先下赤后下白,连年不愈,侵伤于脏腑,下血杂白 
如病蛊之状,名为肠蛊也。(出第十七卷中) 
肘后凡病下,应先下白后下赤,若先下赤后下白,为肠蛊方。 
牛膝三两捣碎,以酒一升渍经宿,每服一两杯,日二三服,姚同。(出第二卷中) 

卷第二十五
脓血痢方七首
内容:病源夫春阳气在表,人运动劳役,腠理则开,血气虚者伤于风,至夏又热气乘之,血性 
得热则流散也,其遇大肠虚,而血渗入焉,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 
泄,故成脓血痢也,所以夏月多苦脓血痢者,肠胃虚也。秋冬诊其脾脉微涩者为内溃,多下 
血脓,又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脉微小者生,实急者死,脉沉细虚迟者生,数疾大而有热 
者死。(出第十七卷中) 
肘后疗热病久下痢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 栀子(二十枚) 黄连(四两) 阿胶(炙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又一方加乌梅二十枚。(文仲同出第二卷 
中) 
文仲治热痢,及下黄赤水及黄脓血,四肢烦,皮上冷者方。 
黄连(八两) 熟艾(一两) 黄柏(四两) 黄芩(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以黄腊二两安一升蜜中煮,令消,及暖和药,白饮服六七十丸如小豆 
,日二夜一,即验。 
又久下痢脓血方。 
赤石脂(一升) 乌梅(二十个) 干姜(四片) 粳米(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令熟药成,服七合,日三。(肘后同并出第三卷中) 
删繁疗下焦热,或痢下脓血。赤石脂汤方。 
赤石脂(八两) 乌梅(二十枚去核) 栀子(十四枚) 白术 蜀椒(汗) 麻(各 
三两) 干姜 
(二两) 粟米(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取七升下诸药,煮取五合服之。(出第四卷中) 
备急葛氏云∶若挟热者多下赤脓杂血方。 
黄连 灶突中尘(各半两) 
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云以枣膏和分作三丸日服一丸姚氏同出第六 
卷中) 
古今录验疗肠 溏便脓血,干姜散方。 
干姜 黄连 桂心(各一分) 
上三味捣筛,服方寸匕,着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