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

第26节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手枪和一些子弹了。”
    梅兰妮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们想用这种‘宝石‘买军火。“既然,猫眼石这么值钱,为什么不多做些,我们拿去换钱?”
    楚源答道,“我们是做了一些。但还要后期加工。”
    边峰问,“我一直在观察对面的那间教堂,我觉的很奇怪,这个教堂从没有搞过什么宗教活动。这是怎么一回事?”
    齐逸说,“康熙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传教的。而雍正曾明令,不许他们在中国传教。关闭所有的教堂。外国人可以来中国,但,不能搞宗教活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所以,这家教堂已是失业状态了。”
    梅朵说,“不知安托尼是不是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几年后,在回苏州?”
    楚源道,“我觉的可能性很大。这时的中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文明程度最高。到中国来,是很多欧洲人向往的。而且,他的修会在欧洲正遭到迫害。他在欧洲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回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他不回来了。依照他的信仰,他答应的事情多半也会想办法完成,比方,托人带来。但肯定是要几年之后。”
    梅朵说,“那我也让他带些欧洲的植物种子来。”
    梅兰妮问齐逸,“让你画的双面绣的稿画好了没有?”
    齐逸拿出了两份画稿,花鸟册页似的。一幅是桂花盛开,桂叶上爬了一只黄底黑点的瓢虫。旁边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的满山香。诗的下方还有两方小印---‘不易居收藏‘和‘梅氏女红‘。
    另一幅是紫薇花。红紫的紫薇开的很茂盛。旁边有一只蜻蜓在飞。画面上也有一首诗。就是杜牧的那首‘紫薇花‘。也是两方印。
    齐逸说,“画是没什么复杂,要把这种国画的效果绣出来,就要讲功力了。看了你的绣像,我觉的你能行的。”
    梅兰妮没有作声,只是细细的看那绣稿。心里琢磨着。她抬起头,“那些屏架弄好了?”
    “还没完全好,只打了一次蜡。还要再打两次蜡。不过,木理纹路已经很清楚了。”他把一个屏架递了过来。
    梅兰妮接过来,比起开始时,这幅屏架已有一层温柔的褐色光泽。密密的像羽毛一样的纹理清晰。屏架看上去漂亮,文雅。
    “干得好!”梅兰妮由衷的赞道。
    边峰突然问道,“是不是我最没用?各位都能为这个家庭添砖加瓦。我好像什么贡献都没有。”
    梅兰妮马上接话,“不是啊,相反,我觉的你的用处最大。用大的来比方,每个国家都要有军队。军队肯定是不赚钱的,而且,军费开支都是一个天文数。但一个国家没有军队是万万不能的。”
    边峰腼腆道,“我哪里可以和军队相比。”
    齐逸说,“二哥,老子说,‘治大国者若烹小鲜‘。治国与治家的原理是一样的。”
    秦炼也说,“那天,我们在外和人争执的时候,你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感到有了底气。”
    边峰说,“讲到那次吵架,那个姓余的,名叫余勇。不是海保的家奴,他进苏州织造是在李煦倒台之后。至今,约有十年了。如今他当了个管事,专管着些织机工户。他们的工钱,米粮由他发放。他经常从中剋扣。以饱私囊。所以,有些民愤。”
    梅朵说,“你看,你的情报多有用。现在,我们至少知道,我们得罪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你,我们就像是瞎子,聋子。”
    楚濂说,“大道无形。就象空气,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一旦,没了空气,你说会有发生什么?”
    边峰像孩子一样裂开了嘴,“你们把我说得太好了。”
    楚源说,“你本来就好。”
    035 赠别礼品
    更新时间2013…11…14 1:18:01  字数:3420
    第二天一大早,梅兰妮找出了一块小零头面料,黑底红花的织锦缎。做了一个小口袋,这时的人把它叫作荷包。
    梅兰妮用黑色的缎带收口。用丝绳打了个如意结。一个漂亮的小荷包就做好了。梅朵是第一次看到梅兰妮做这些小东西。在一旁好奇的看了一阵子。
    齐逸告诉她,那时梅兰妮替人做荷包,扇袋赚钱。
    梅朵感叹道,“原本这是小女孩的玩意儿,想不到,这里竟然成了养家糊口的技艺。”
    梅兰妮自豪地,“我也能让八口之家无饥寒。”
    梅朵说,“也?那还有谁做到了?”
    “芸娘。”
    梅朵意味深长地,“哦。原来是沈三白的老婆啊。”
    梅兰妮说,“你不喜欢芸娘啊?林语堂曾说她是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梅朵讽刺地,“男人当然最爱这样的女人了,主动为丈夫纳妾,没成功还气死了。还帮公公纳妾,最后为婆婆所不容。”
    齐逸在一旁听的嘿嘿笑。
    下午,梅兰妮带着物品和孩子来到教堂的时候,安托尼正坐在树阴下喝茶。
    见到梅兰妮,他热情的招呼。林永青和乔制为他们端来了一些凳椅。安托尼请她坐下,为她倒了一杯茶。
    安托尼的下午茶,和英国下午茶没得比。即没牛奶,也没糖和小点心,就是纯喝茶。而且还不是什么好茶。
    梅兰妮把绣像和油画一起递给了他。安托尼接过来,先看了绣像,一时,他就不知用什么语言了。穷他一身,他尚未见到过如此精品。对照着原作,更是无话。他听说过东方世界的奇技,来到苏州,他也见到过一些刺绣。和欧洲的刺绣相比,那就是天工,而这件是天工中的天工。
    他只是喃喃的说,“Parfeite!Parfeite!”(太精彩了。)
    梅兰妮趁机问他的行期。
    他说,“现在有商船在广州,我原来还担心你绣不完,既然,你绣好了,那我过两天就可以动身去广州了。年底可以搭船回欧洲了。”
    梅兰妮说,“听京城里的洋人说要在船上好几个月。”
    “可不是。冬天的风朝欧洲吹,所以要快些。”
    梅兰妮拿出蓝花的包。“这件东西,是在京城琉璃厂购得,我们全家送你作为临别礼物。希望你能喜欢。”
    安托尼接过去,打开蓝花包,取出木匣子,他看见木匣外画的棋盘,“棋子?”
    梅兰妮点点头。
    他打开一看。顿时无语了。这是今天的第二次惊喜。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琉璃的国家。他们为了保密,把工匠们迁移到一个小岛上工作。而在他面前的琉璃象棋是他的国家目前都无法制造的。比他国家的琉璃器要好上很多很多。他见识过东方的瓷器,丝绸,今天,他又见识了东方的琉璃。
    这里面有个误会,梅兰妮说琉璃厂是指那条街,而安托尼理解为一个做琉璃器的地方。
    安托尼只是说,“谢谢!谢谢!”
    梅兰妮微笑了,“我还有一件事相求。”
    安托尼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做到。”
    梅兰妮说,“听说欧洲有一种火器,只这么大。”她比划了一下,“很厉害的。”
    安托尼说,“夫人是想买枪吧?”
    梅兰妮赶紧点头,“你也知道,我家孤儿寡母的,想弄两把防身。”
    安托尼沉吟着,“买枪是件简单的事,只是要送过来,恐怕,要等待机会了。”
    “等几年,也不要紧,那枪原本是用来防备的。”说着,梅兰妮拿出小荷包。“我知道,短枪是很昂贵的物件。大清朝的银票,你们那里也不好用。我这里有几颗宝石,你拿去做枪资。”
    安托尼倒出荷包里的宝石,他又惊呆了。他看过红宝石,蓝宝石,可是他是第一次看见猫眼石。
    梅朵,边峰他们和安托尼也谈了一会,就不一一叙说了。
    次日的下午,安托尼带着礼品来回访了。
    华家的人正准备吃下午点心。见他带着一个大包,和两本书。知道他是回礼来了,便热情的邀请他坐下,一起用点心。
    安托尼很少被邀请到本地人家中。所以,下午点心,对他来说也是第一次体验。他欣然入坐。
    梅兰妮给每个人一小碗绿豆百合汤,每人前面放着一个小碟。放了两块绿豆糕。
    安托尼对苏州人的生活雅致是有所耳闻的。眼前的这家人,就是例子。食品虽然简单,铺排很完整。碗,碟,瓷匙,虽不是官窑的产品,但也很精致。
    其实,平时,梅兰妮并没有这么复杂,今天,正好,歇工,有了时间折腾。
    安托尼第一次吃这样的食品,觉得很好吃,便问,这是什么东西。
    梅朵取了一把绿豆给他看。又和他说了这种植物的种植方法。对于爱好植物的人士,还有什么话题比这更有趣。谈了好一会儿,他方想起了他来的目的。
    他对梅兰妮说,他后天动身去广州。这盒子里是一套银制西餐刀叉具。送与梅兰妮作为临别礼品。并感谢华家对他的友好。他告诉梅朵如果想要什么,可以和林永青和乔制说,他已经吩咐过他们了。
    梅兰妮按照欧美人的习惯,当着安托尼的面把礼品拆开。盒子里是十二人套的餐具。每套有大小四个叉,匙勺大大小小六个,刀两把:一把是割肉,一把是切面包的。还有六把大调羹和一把大叉和夹子。意大利的银制品还是很精致的。
    梅兰妮说,她很喜欢。衷心感谢了安托尼。
    书是给梅朵的。梅朵看了书名,也很感谢。
    说了一会话,日头斜了,安托尼告辞而去。
    两日后,安托尼去了广州。
    华家的日子,照旧进行。
    王重已经做了六千个蜂窝煤。秦炼,又买了一千斤的煤碎和炭粉。让王重继续做。现在,在秦炼的改进下,简易的制煤工具,好用多了,王重一天能做五百多个煤饼。
    王重这些日子还要整理园地,草房的附近,杂草已经清理干净了。梅朵让王重翻了一块土地。种下了蚕豆。
    梅兰妮有些奇怪,问梅朵为什么不多种几样过冬的菜。
    梅朵笑道,“你以为,什么土地都能种东西。荒地起马要养上三年才会有出产的。”
    齐逸最能举一反三,“这就是开荒地能三,四年免税的原因。”
    整个九月,基本上没有下雨,可是,到了三十这天,开始下雨了,而且下了很大,整整下了两天,方停。
    地上泥泞,下不去脚。梅兰妮觉得古代吧,人和自然贴的很近,刮风下雨对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卖菜的少了,买菜也不容易。出门很不方便。不象后世有雨鞋。布鞋穿出去马上就泥了。梅兰妮不舍得布鞋,她只好穿草鞋,每次回来,都要洗脚。尽管有雨伞,但衣服也要湿一半。真的很不方便。所以梅兰妮很不喜欢雨天。
    来到这里,并不是没有下过雨。那下的都是阵雨。停了雨,几个时辰,地也干了。像这样的大雨,还是第一次碰上。
    通过了这次雨,梅兰妮开始对雨具注意了。她观察到,金伯出门时穿蓑衣,脚上是草鞋。她知道,这样,两手到能派用处。
    早上,出门买菜时,她看到有的妇人穿一种木制厚底的麻,草编织的鞋,这种鞋子都很大,一看就是套在布鞋外穿的。梅兰妮想起上海人把雨鞋说成套鞋,出处就在这里。她后来知道,这叫草翁鞋。它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苏州城里的草翁鞋,自然是要精致许多。
    梅兰妮知道,江南多雨,特别是春末夏初,还要有雨季。所以雨鞋是必需的。
    由于地上还泥泞,梅兰妮一时无法出门。她在家里一边绣屏面,一边和孩子们闲话。她忧心忡忡地说,“今年的冬天会很冷。”
    所有的人象看神棍似的看着她。
    梅兰妮说,“别看着我。苏州地方有个风俗,叫做,看五风信。就是以十月初的天气来推断本冬的冷暖。如果,天晴,代表暖冬。天雨,代表寒冬。这几天下大雨,按照这个习俗,不是说明,要有一个很冷的冬天?”
    楚源说,“这种民间的传言,不信也罢。”
    梅朵不同意,“当地人对气候的经验,不能轻易否定。这是劳动人民对气象的经验积累。”
    大家都知道,梅朵在研究古代气象。她从金伯那里学了不少,诸如,“月晕午时风”,“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很多有关气象的民谣。
    她还虚心的跟着金伯学看云。她讲,这叫“看云识天气”。农业和气象有紧密的联系是众所周知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现代社会里有气象局二十四小时提供服务。而在古代,这就要靠个人的经验了。
    梅朵曾经玩笑的注解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她说,“这就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高度概括,种地讲究,合适的气象---天时,适当的土地---地利,还要大家伙的齐心协力---人和。”
    话归主题,冬天的寒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