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

第144节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1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因为手里也没有漆器,便对他实说了,他失望而去。""你看看这是什么?"
    梅兰妮拿出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漆盒,上面是和式描金画样。
    "咦?"于立清拿起个漆盒里里外外的仔细看,"今年,我们的船这么早就从长崎回来了?"往年的船都要十月才回来。
    "你先别管这些,看看这漆器是不是比往年的好。"于立清又对着光里里外外的看,"好,比往年的只好不差。难到这是福井的漆器?"倭国的漆器以福井的最精美。
    梅兰妮笑了,"为什么只有日本漆器是好的,中国漆器就没好的了?"于立清也笑,他笑梅兰妮一家人说话怪怪的,总是喜欢把中土称为中国。"你不是说,这些漆器是本地的产品?"清代宫廷的漆器主要来自于苏州和扬州。苏州织造还专设漆作坊。这两地的主要是雕漆工艺。而漆器上的绘制的文样等渐渐的不如东洋了。所以,苏州人都喜欢东洋莳绘漆器。为了迎合苏州人的需求,江南的铜商在日本贩铜时,也带回来了大量的漆器。采购量大,并不是都是精品,相当一部分也就一般了。
    "这是闽地漆器。"
    于立清拿看了又看,"真的比那日本漆器要好。""这你就叫好了?"
    "难不成你你还有好的?"
    梅兰妮刚要说话,听的楼下伙计高声报道,"陆先生来哉。"两个人赶紧把漆器收了起来,迎了出来。
    "陆先生,较怪辰光(长久)没有见了,你好伐?"于立清道。
    陆本临一路笑着上来,"于先生,梅娘子,哦,应该叫夫人了。两位今天都在,有啥个好事体?"宾主坐定,伙计奉上茶来。略谈了几句,很快就入了正题。梅兰妮提出要买广济桥东的那块空地。
    陆本临从窗子往下看了,那是块空地,"格地方造房子不大合适,要费许多工夫。"梅兰妮道,"你且别说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只说能不能买下。"陆本临沈吟了一会,"这块地是吴县的地界,让我找人去问一问。"又下了楼,梅兰妮等人跟去看了四至。
    看完四至后,于立清邀他再上楼坐些。他推辞道,"如今,我就往吴县衙去问问。有了音信就来告诉你等。"梅兰妮说,"如此慌张做什么?"
    陆本临道,"现今,停云阁在讲,晚去了都没有位置。"梅兰妮笑道,"你只管放心,我这就叫人留了你的坐位。""那敢情好,这地买成的可能又大了,你让人留两个位与我。"说完,上了小船,自去了。
    明显,他为了听,把工作都压缩到了半天。梅兰妮想,燕云山真了不起,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回到了楼上,梅兰妮和于立清又谈起了漆器。
    于立清说,"这样的漆器不怕卖不掉。"梅兰妮道,"方才杨家的人来问你有没有漆器,过两天,你就把这漆器卖与他。不用说出这漆器的出处,只作日本漆器卖。"于立清想想也对,本地漆器的价高不过日本漆器。其实,有些日本漆器还不如本地漆器好,但是,一但成了流行,众人都赶风向。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于立清道,"你说还有好的。"
    梅兰妮拿出了一个描金黑漆大盖碗,里面是朱红色的漆,黑漆上游走着细丝一般的金线,画着山川树木,线条游龙走蛇,行云流水。让人看的摒住了呼吸。
    过了好久,于立清才说,"真真是巧夺天工。"说完,用手去捧这碗,才一捧,轻如鸿毛,碗壁如纸般厚薄。
    于立清大惊,"这是什么漆器?"
    梅兰妮得意道,"这是夹紵漆器。原来古代中国就有的。"于立清道,"这样的漆器可以去和内务府做生意了。"梅兰妮说,"这种漆器卖给皇家,肯定能赚大钱。但是,当皇商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家有时很无赖,和他们做生意最担心就是他们利用权势赖帐。""那你的意思是?"
    梅兰妮说,"我们不当皇商,我们只把东西卖给愿意当皇商的人。比方说,那个杨家。""你就不怕杨家赖帐?"
    "我们和杨家的生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如何赖帐?"于立清想了想,说道,"杨家原来负责江南铜局,现在被刷了下来,他家原本销的漆器也没了来源,如今我们提供他漆器他求之不得。"梅兰妮说,"最重要的是,他不会把他的货源说出去,我们就在幕后低调赚钱,风险还小,如果他和我们翻毛腔,我们就停止供货,再寻一家就是。想和内务府做生意的,不只他一家。我们并不损失什么。"两人商量定了。于立清清点,收藏了漆器。
    梅兰妮另外又拿出一件黑色描金圆盒,圆盒口径如官帽大小,有上下两层,里面也是朱红色,两层各放了几个不同大小形状的小漆盒,也是内里红漆外面黑漆描金。这是一个妆奁盒,小漆盒即可用来放脂粉,也可用来放首饰。
    梅兰妮说,"今天过来,正好去拜访一下嫂夫人。"于立清道,"春天的时候你已经送过了几件漆器,这件如此贵重,就算了。"梅兰妮道,"这原本是我替嫂夫人挑的。"于立清的妻子沈氏早听说了梅兰妮过来了,在家里准备了午饭,正打发伙计来请。梅兰妮也不客气,跟着于立清过去了。
    193 火柴
    梅兰妮一直到了晚饭时分才见到了席羽绢。羽绢素面,一根长辫子拖在背后,上了一天的班,人有些憔悴。她是一大早从胥口赶过来,回到苏州后,直接就去了停云阁。
    华家成了席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交易量在不断递增。席三爷很是奇怪华家购买了这许多的丝绸,到底去了何方,并未看见他们在苏州销售丝绸。
    问了羽绢。这年来的商业管理,羽绢骨子里那天生的精明都一一发挥出来,也知道要保守企业的秘密。只说,华家在北方有店。席三爷相信了。
    华记贸易行又向席家订购了大量的丝绸。羽绢这次回去,一是探望父母,二是下定单的。这个女儿,成为了席家的半个财神。
    过去,为了做淑女,羽绢学着做闺秀们应该做的事。许多地方需要学会忍声吞气。当命运让她最终做不成闺秀,甚至于忍耐也成不了正果,她无法再走她祖母,母亲她们走过的路。最终她被边缘化了,她衡量过,以后的各种道路。最后选定和华家一起生活。在华家时,她就看出,华家的与众不同,加上华家主母的寡妇身份,更加不会引起什么口舌是非。能在不利的条件下,为自己谋一个较可靠的出路,这就是羽绢的聪明。
    晚饭后,梅兰妮和她坐在起居室里,谈论着茶馆的经营。
    梅兰妮说,"半个苏州城都在谈论,看来你准备的很充分。"一般来说,新开张的店铺,一开始会赔。如果,不赔不赚,就算是上好了,象她们这样,大赚的,是少有的。
    但是,羽绢说,"听上去是赚了。如果,考虑到买店,装修的本钱。要把本捞回来,还要好几年的时间。而且,生意中还是有些损失的。""什么样的损失?"
    "我们的茶具就损失了些。"
    "总有失手的时候。"梅兰妮安慰道。
    "不是店中伙计们打坏的!是被人偷去了。这种淡雅的瓷器最受苏州人的喜爱。不如在茶馆里卖茶具。"羽绢提议道。
    梅兰妮听说过法国人偷瓷器,没想到瓷器之国的苏州,也有人偷瓷器。她想,外销瓷器的价格是内销瓷的三倍多。同样的瓷当然卖到价高的地方去。所以,暂时她不会在苏州卖瓷器。她现在已经习惯于奸商的思维方法,唯利是图。
    "茶馆店卖茶具好是好,但是,要占用一块地方。现在,我们的地方不够。如果真想要在茶馆里卖东西,不如卖些轻巧的。又不占地方的东西。"‘那会是什么东西?"羽绢思索着。
    梅兰妮拿出了火柴,划亮了。
    羽绢的眼睛立刻就亮起来。她接过去,划了一根,没有亮。
    "划重点,火柴头斜一点。速度快一点。"梅兰妮示范。
    羽绢再划了一下,火柴燃了起来,她的脸也照亮了。她又划了一根。也亮了。
    "这东西好,比火镰容易,我打不好火镰,所以,我点不好火。用这个简单多了,火焰还大。"羽绢兴奋的,"这火柴卖多少文一盒?""五文。"
    "五文?"
    梅兰妮点点头。
    羽娟算了算,"这个价位,买的人多。明天,我就开始卖。"梅兰妮提醒道,"卖前先让人家试一下。""那当然。"羽绢答道。
    谈完火柴的事,有谈到了要在广济桥下盖茶室的事来。
    羽绢说,"不瞒你说,那还是我的主意。那地方做茶室肯定有的赚。很快就能把成本收回来。"羽绢知道梅兰妮喜欢收回投资快的生意。
    是啊,茶室走的是高级会馆的路子,不象茶馆,虽然每天来茶馆的人很多,但是每天的营业额也就几两银子的事。
    后来,两人讲到以后给李芸分成的事宜,羽绢有些迟疑了。
    这年头没有稿费的概念,连出书都是自掏腰包。江南闺秀在深闺些弹词,平日里唱唱说说的解闷。谁有稿费?有人替她唱了,那就是抬举了她,给了她名气。这都是化钱买不来的。
    梅兰妮吃憋了。想了一会子,她又说,"其实,写东西也是很辛苦的。写出好的作品尤其难。李芸与我们有交往的好,我也是想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她补贴些。"羽绢道,"那如果日后别人的弹词拿来唱,是不是也这样分成?""如果,听的人多,那也这样分成给作者。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日后,有人些了好作品,就会优先考虑给我们。光靠一部是唱不了多久的。还有话本也是这样。"对于这一条,席羽绢勉强答应再考虑考虑。
    第二日,停云阁里出了新鲜玩意,一种点火的东西,两包火柴在座位之间传递,经大家试划后,店中伙计推销起来。
    有人问,"几钿?"
    "五文一盒。"
    苏州人是会算的。‘一盒多少根?‘
    ‘一百根。‘
    就有人先要了一盒,当场把它倒出来,一五一十的数起来,不只一百,竟有一百零五根。
    这下合算了,旁边的人也买了,也倒了出来,一根根数起来,这次是一百零四根。也不算太差。
    这年头,一壶茶都要十六文,五文一百根的火柴是个很好接受的价位。
    所以,当场就有很多人买了起来。上午卖出近一百盒。
    中午时分,那些拿着火柴回家的人,自然都献宝一番,当家的主母们还要精乖。算下来比用火镰,火石,火绒要合算,还使用方便。
    她们问,这东西停云阁哪里来的?
    被问的,都想不出来,只是摇头。有的猜测,可能是海外来的。
    这么好的东西,价钱又不贵,为什么不多买几包。十盒也不过是三壶茶钱。以后都不一定再能碰上。
    这些话提醒了那些人。吃了午饭,又都去了茶馆,这次买的就多了,有人要买十盒,二十盒,有人还要一百盒。
    不行,茶馆伙计说,我们东家说了,为了让大家都能买到,所以每人限购十盒。
    十盒也行,那些人争先恐后的拿出铜钿。到了说书的辰光,茶馆店里还是闹轰轰的。
    后来,茶馆的伙计在外面摆了摊,才让茶馆里安静了。
    茶馆外面排起了队,一个人限购十盒。苏州人喜欢看热闹,见人家排队,就要问个究竟,生怕有什么好事体将自己拉下。也有那耐心的,一一做了说明。那些人也就排到了队伍里。又有那脑子活络的,想到,一次买十盒,那再排一次队不就可以再买十盒了吗?
    所以那条队伍始终是长的。一直到了黄昏,收摊了,那些人才散了,讲好明天再来买。
    到了晚上,羽绢结算后,那天卖出五百多包,每包十盒。算下来就有二十五两银。这个营业额让人鼓舞。
    梅兰妮这次带来的火柴并不多,讲好是试销,也就是三千多包。没想到第一天就买的这样好,所以,连夜写信,第二日清早就发出信鸽,去琅琦要货。
    很快,停云阁里的火柴就卖空了,卖到的人,当然很得意,又有人趁着火柴没货,把手里的火柴翻倍的卖了出去,倒是小小的赚了一笔。
    别看只有三千多包的火柴在苏州流通,三万多盒,在苏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常见的场景,一人在打火镰火石想用火绒点烟,旁边那个,搽亮了一根火柴送了上前。借机显摆了一番。
    这火柴的叫法也多,有人叫它火柴,也有人叫它番火,洋火,倭火,多数人认为它来自海外,所以,叫它洋火的人多。
    可是这东西从那里来的?
    大家都讲不明白,从海外来的?西洋还是东洋?
    生意人眼里这是商机,偏偏又摸不着门路。让人有点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