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张居正2-水龙吟 >

第30节

张居正2-水龙吟-第30节

小说: 张居正2-水龙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想如何?”玉娘说着,习惯地又把手放在胸前。张居正瞅着她,越发产生了好感。他慢慢呷下一口酒,说道:“玉娘,我知道你此时心境,你放心,我不会把你怎样,请坐下说话。”玉娘犹豫了一会儿,又摸到桌边坐了下来。张居正往她盘子里夹了一些菜,温和地说:“我们边吃边聊,好吗?”
  玉娘未置可否,低头不语。张居正语重心长地说道:“玉娘啊,你一个弱女子,哪里真正懂得什么叫尔虞我诈,又哪里见过真正的铁马金戈!方才,你说我抢了高阁老的首辅之位,焉知这堂堂宰辅,上有皇上的把握,下有百官的监督,是抢得来的么?”停顿了一会儿,张居正又接着问,“玉娘,你家中还有一些什么人?”玉娘摇摇头,打从九岁被卖进青楼,她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张居正接着说:“如果你有一位弟弟,今年才十岁,他老担心受别人的欺负,你作姐姐的,该如何办理?”
  玉娘想了想,答道:“把弟弟保护好,不要让人欺负他。”“这就对了,”张居正话锋一转,说道,“当今皇上才十岁,他老担心受高阁老欺负,这才是高阁老下台的真正原因。”“哦?”
  玉娘抬起头来,怔怔地“望”着张居正。
  张居正接着说:“高阁老与我共事多年,他既是我的良师,也是益友,我何曾有半点心思加害于他。那一天在京南驿,你突然出现,我很是为高阁老高兴,挂冠南下,有你这样的红颜知己相伴,纵然是终老林泉,又有何憾?遗憾的是,高阁老视男女私情为不道,竟然辜负了你的一片痴情。”“别,别说了。”
  玉娘轻轻摆了摆手,由于戳到了痛处,她低头嘤嘤地哭泣了起来。“玉娘,我把你请来这里,是想帮助你。”
  “帮助我?”玉娘抬起头。
  看着她满脸泪痕,张居正更是动了恻隐之心,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古哲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无情未必真豪杰,这一点,正是我与高阁老的不同之处。昔年在翰林院,同事们曾笑言,男欢女爱之事,应有四个层次:皇上之欢,当是游龙戏凤;君子之欢,应当怜香惜玉;文人之欢,属于寻花问柳;市井小民之欢,大多是偷鸡摸狗。我张居正虽然不才,但毕竟怀有一颗怜香惜玉之心。”“大人!”玉娘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
  “不要喊我大人,喊我先生即可。”
  “先——生。”
  玉娘涩涩地喊了一句,满脸羞赧。
  这一变化被张居正看在眼里,他起身踱至窗前,撩开帐幔,推窗而望,只见中天已挂了一弯明月,山水亭榭显出淡淡的朦胧之美。张居正感叹道:“今夜月光很美,可惜你……唉!”
  玉娘摸索着也走到窗前,听窗外凉风习习,秋虫唧唧,回想过去见过的淡云秋月,顿时悲从中来,不由得双手捂脸,再次抽泣起来。
  张居正近在咫尺,闻到玉娘身上散发出的幽兰般的体香,直感到身上热烘烘的难以自持,他伸手轻轻地抚了抚玉娘瘦削的双肩,温情地问:“玉娘,听说你想离开京城?”玉娘点点头。
  “方才说过,我可以帮你。”张居正盯着玉娘挂着泪痕的脸庞,声音越发柔和了,“不管你是回南京还是想去河南新郑找高阁老,我都可以派专人护送。”“不,我不去河南。”
  “啊?”张居正眼眶中露出兴奋,“你不想见高阁老了?”“奴家眼睛雪亮时,他尚且不要,如今,奴家已是两眼一摸黑,他更不会搭理了。”说罢,玉娘珠泪滚滚,抽泣着说,“我要回,只能回南京。”“南京可有亲人?”
  “没有,只有一个邵大侠算是恩人,是他花银钱把奴家从青楼中赎了出来。”“邵大侠?”张居正一愣,对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这些时,他来找过你没有?”“没有,”玉娘苦笑了笑,“他还以为奴家随高阁老回了河南老家呢。”你想回哪儿,是将来的事,现在,你不能走。”“为何?”
  “为你的眼睛。”
  “眼睛,我的眼睛?”玉娘神经质地用手按了按双眼,痛苦地说,“我的眼睛还能怎么样?”“下午,是否有郎中来过?”“有,是那个王大人领来的,那位郎中看了我的眼睛。”“是啊,那是太医,是我让他来的。”张居正把玉娘扶回到餐桌边重新坐下,继续说道,“太医说,你的眼睛有救。”
  “真的?”玉娘不敢相信。
  “太医说,你的眼睛失明,是心火上蹿和头上瘀血交杂而至,只要平静下来,吃他的汤药,将息调养,或可重现光明。”“先生……”
  喊了一句,玉娘已是哽咽无语。同为首辅,两相比较,她觉得高拱过于绝情,而眼前这位张居正——诚如他自己所言,有着怜香惜玉的君子之心。“玉娘,你知道你目下住在何处吗?”
  “知道,在积香庐。”玉娘掏出罗帕,揩了揩泪痕,问,“为何要叫积香庐?”“这是严嵩投世宗皇帝所好,世宗晚年以焚香炼药为乐事。所以,这积香庐之香,是斋醮之香,而非妆奁之香。”张居正这句话稍稍有点挑逗,玉娘并没有往心里去,而是担心地问:“奴家住在这里,会不会给先生带来不便?”“没有什么不便,你只管尽心养病。”
  “多谢先生,”玉娘欲起身敛衽行礼,不知是由于激动还是看不见,竟三次没有站起来,她只好自嘲地说,“看看,我都像个老太婆了。”“你想干什么?”张居正问。
  “奴家想执壶,为先生斟酒。”
  “啊,这个不必。”张居正劝阻道,“如果玉娘你还有精神,就请再唱一曲《木兰歌》吧。”玉娘摇摇头,说:“伤心事,还提它做甚。奴家再也不唱它了。先生若要听曲子,奴家唱别的。”“好哇。”张居正立即朝门外喊道,“来人。”刘朴应声而入,张居正吩咐他去把玉娘的琵琶拿来。刘朴出去一会儿拿了琵琶回来,递到玉娘手上,又退了出去。玉娘调了调弦,问道:“先生想听什么?”
  “随你的意。”张居正自斟自饮。
  “你出个题儿吧,试试奴家应景儿的本事。”“也好,”张居正一扭头,看到窗外远处河边上,有人提着一盏灯笼走过,便道,“你就唱个灯笼如何?”“灯笼?”
  “对,灯笼!”
  玉娘怀抱琵琶,敛眉沉思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转动纤纤玉指,往那四根弦上轻轻一拨,立刻,屋子里漾起柔曼如玉的乐声,玉娘慢启朱唇,婉转唱了起来:
  灯笼儿,你生得玲珑剔透,
  好一个热心肠爱护风流。
  行动时能照顾前和后。
  多亏那竹丝儿缠得紧,
  心火上又添油。
  白日里角落里枯坐守寂寞,
  到夜来方把那青衫红袖,
  送过长桥,听鼓打谯楼……
  玉娘声音甜美,虽是即兴唱来,仍不失她天生的凄婉本色。张居正手执酒壶,却忘了斟酒,闭着眼睛,已是听得痴了。忽然,听得门外有嘈杂之声传进来,玉娘首先停了唱。张居正睁开眼睛,生气地斥道:“外面何人喧哗?”
  “老爷,是我?”一个声音急切地回答。
  “游七?”张居正一惊,立忙坐直身子,喊道,“进来。”游七推门进来,也不敢看玉娘一眼,只朝张居正一揖到地,禀道:“老爷,冯公公派徐爵给你送来急信。”
  “信呢?”
  “是口信。”
  看游七满脸惊恐的样子,张居正心一沉,暗忖:“宫中又出了何等大事?”便把游七领到外头的花厅。
  
  


第二十回 绕内阁宫中传圣谕 出命案夜半又惊心
  在花厅里,游七向张居正叙述了一切:
  大约一个时辰前,徐爵派人把游七约了出去会面,告诉他乾清宫内刚刚发生的事情。却说李太后去昭宁寺礼佛回到宫中,已接近酉时,尽管疲惫不堪,她还是留下了冯保,并把正在玩耍的小皇上找到东阁来,向他备细讲了武清伯以及英国公张溶和驸马都尉许从成告状的事。朱翊钧听了,惶惑地问:“外公真的要把花园平了种菜?”
  “但愿他不会,不过,也很难说,你不知道你外公的脾气,逼急了,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李太后说着长叹一口气,“张溶和许从成也都说了狠话,说这个月若再胡椒苏木折俸,他们就上街摆摊儿。钧儿,你说,如果他们都这样做了,会丢谁的丑?”“丢他们自己的。”朱翊钧气呼呼地说道,“我就不信,他们会这么穷。”“这不是穷不穷的问题。钧儿,你就不想想,你登极还不到三个月,就有这么多王侯闹嚷找你要饭吃,如果真的闹到外头去,天下人会怎么看你?”“这……”
  “常言道众口铄金,这事儿,咱们不能不管了。”“怎么管?”朱翊钧眉头蹙得紧紧的,“要不,传旨请张先生来,一同商议办法?”李太后摇摇头,说:“不用找他来了,钧儿,依咱看,你直接下旨户部,凡王侯勋戚,一体取消胡椒苏木折俸,月俸仍以银钞支付。”“太仓银不是告罄吗?”
  “让户部想办法。”
  “那,余下京官怎么办,王侯勋戚都拿了月俸银,他们依然胡椒苏木折俸,岂不要闹事?”
  “钧儿,你是皇上!”李太后秀眉一竖,加重语气说道,“王侯勋戚的事,得皇上亲自来管,文武百官那头,还有内阁哪。”“内阁,内阁,”朱翊钧不停地嘟哝着,不无焦虑地说,“张先生恐怕也不好处置。”“如果朝廷中尽是顺心的事,还要内阁首辅干什么?”李太后重重地拍了拍绣椅的扶手,断然说道,“疾风知劲草,张先生如果真是匡时救弊之才,就一定能想出办法,把事情摆平。”“哦,儿知道母后的意思……”朱翊钧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态,正欲说下去,李太后伸手阻拦了他,又道:“内阁就张先生一个首辅,也真亏累了他,我看,得给他找个助手了。”一直噤若寒蝉不敢出声的冯保,这时插话道:“张先生自己也好像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
  李太后严厉的目光扫过来,冯保吓得一哆嗦,赶紧垂首答道:“张先生今儿个送了折子进来,请万岁爷增补阁臣。”“啊,他都提了哪些人选?”
  “提了杨博、葛守礼、吕调阳三人。”是朱翊钧回答。“钧儿看过折子了?”
  “看过,母后去昭宁寺敬香,儿在东阁看了一上午折子。”“很好,”李太后冷冰冰的脸色稍有缓解,“钧儿,这三位大臣,你看哪位合适?”朱翊钧又恢复他那小大人的神态,扳着指头说:“折子上摆在第一的,是杨博。”“这个不能用。”李太后干脆地否决。
  “为何?”朱翊钧问。
  “既是摆在第一,就肯定与张先生私交深厚。内阁大臣,还是互相牵制一点好。”朱翊钧虽是孩子,但心性灵活,经母后这么一点拨,他立刻就明白个中奥妙,于是一拍巴掌,笑道:
  “母后,我就用吕调阳。”
  “有何理由?”
  “这吕调阳在折子上头摆在第三。”
  “还有呢?”
  “儿还是太子的时候,吕调阳是詹事府詹事,是儿的老师,他在经筵上讲课最好。”“还有呢?”
  “还有,还有,还……没有了。”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咱听说吕调阳这个人一身学究气,从不拉帮结派。”“那,母后同意用他?”
  李太后咬着嘴唇思忖了一会儿,才字斟句酌地说:“选拔吕调阳入阁任次辅,从目下情势来看,或许是最佳选择。冯公公!”“奴才在。”
  冯保屁股离了凳子,欠身应答。作为大内主管,听了太后与小皇上母子之间这一场对话,可谓是风狂雨骤,惊心动魄,他感到前胸后背粘乎乎地都湿透了。也许是他回答的声音有些异样,李太后又瞟了他一眼,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