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2005年第17期 >

第1节

2005年第17期-第1节

小说: 2005年第17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目  录 :::。。。
[卷首语]
  不灭的诗心..............................朱铁志
[好诗共享]
  与诗有关...............................冰 心
  深秋.................................沈天鸿
[开卷]
  回忆一个难忘的年代(组诗)......................李 瑛
  9月3日,记忆的穿透力(二首)....................雷抒雁
[方阵]
  风起自内心的寂静(组诗).......................马新朝
  果园与果核(组诗)..........................池凌云
  内心的声音(组诗)..........................姜庆乙
  汪家村(组诗)............................汪 峰
  优质的煤(组诗)...........................吕海潮
[每月诗星]
  风中的事情(组诗)..........................叶丽隽
  山..................................叶丽隽
  在时光中低飞.............................大 卫
[大地]
  悯农(二首).............................王明韵
  又见江南(三首)...........................李 浔
  春天(外一首)............................孙大顺
  乡村章节(二首)...........................赵 源
  老水牛和李大叔都默不作声.......................彭 敏
  万马奔腾的琴弦(外二首).......................唐 宋
  雪乡.................................洋 滔
  山兰架................................冯麟煌
[当代诗人群像]
  当代诗人群像............................聂 索等
[晚霞与晨星]
  八十初度(组诗)...........................沙 白
  耕种之歌(组诗)...........................黄金明
  诗三首................................宫 玺
  石林(外二首)............................洪三泰
  人啊,人(二首)...........................高 平
  诗二首................................苍 耳
  回 家(三首)............................虫 儿
  “让我们荡起双桨……”........................叶文福
  竹篱上那只红蜻蜓(外二首)......................戚伟明
  旁观者(二首)............................俞昌雄
  心灵与爱歌(二首)..........................王耀东
  大地的温度(组诗)..........................东方浩
[闪电花环]
  放飞心情(三首)等.........................王振平等
[诗歌演讲厅·在《诗刊》听讲座之二十]
  诗歌内容的两个基本元素........................雪 潇
[旧体诗]
  旧体诗...............................李旦初等
[评论·百家诗论]
  认识姚学礼..............................谢 冕
  灵魂之醉...............................王辽生
[著名作家严文井逝世]
  人间天上任驰骋............................屠 岸
  自度曲................................严文井
[中国新诗选刊]
  诗人自选诗(六首)..........................宋 琳
  朵渔的诗(八首)...........................朵 渔
  灯下翻书..............................陈 超等
  发现:报刊佳作选......................于 坚 大 解等
不灭的诗心
■ 朱铁志
  在我们这个以华夏命名的诗国,每个文学之子当他二十岁的时候,也许都是一位忧郁的行吟诗人。
  回忆起自己久违的诗的时代,博雅塔下,我把青春的热情荡漾在未名湖里;十里长街,我把燃烧的诗心托付给浩浩长风。于是,在静得只能听见“静”的声音的图书馆里,我把李白、杜甫一同揽入怀中;在圆明园哗哗作响的白杨树下,我把手抄的《园丁集》和《飞鸟集》一遍又一遍吟诵。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终结在鸟雀的啁啾之中,而我敏感悸动的心,总是捧出几句深情的诗行;多少个秋虫鸣唱的午后,伴着海顿、莫扎特绵绵不绝的情丝,我的泪水在感动中流淌。
  即便告别了美丽的燕园,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学友诗伴,我依然是缪斯的子民,在凡庸中发现诗情,在琐细中寻找灵感。于是青灯黄卷也变得富有生命,化作诗的羽翼飞向大江南北;按部就班也显得意味深长,沉淀为诗的溪流涓涓流淌。
  谁能理解一个孤独灵魂对诗的期待!谁能体会一个热血青年对诗的渴望!
  无数的日子悄然走过,青春的激情化作中年的沉稳,诗的浪漫让位于杂感的冷峻。然而那颗不灭的诗心真的远行了么?那个易感而忧郁的灵魂真的迟钝了么?
  只有无尽苍穹群星闪烁,只有浩瀚大海波涛汹涌。
  而街市上正响亮地叫卖着彩电、冰箱,以及廉价的“良心”和“希望”。
  我沉浸于自己的回忆之中,迎面走来雪莱、拜伦,海涅、歌德;紧随其后的,是普希金、屠格涅夫;是惠特曼、聂鲁达;是秦戈尔、纪伯伦;还有我国的屈原、李白、杜甫……
  请允许我不再一一说出那些白发飘飘的中国古代诗仙吧,在我们民族光荣与梦想的文化底子上,结实地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啊!
  或许,网络时代的新新人类不需要一颗柔软的诗心为伴。而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不能不经过诗的浸淫,就像一个真正的文明人不能不经过贝多芬和肖邦的洗礼。
  你可以面对世事淡定从容,你可以神游八极超凡脱俗,但你永远不能泯灭那颗敏感的诗心。
  那年深秋,我和缠绵病榻的父亲不无沉痛地讨论安乐死的问题。慈祥的父亲满眼超然,丝毫没有死亡的恐惧。而我的心中忽然涌出泰戈尔的诗句:“让生如夏花之绚烂,让死如秋叶之静美。”不知为什么,仿佛一语成偈,那一刻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这就是诗的力量!这就是那颗永远不灭的诗心!


与诗有关
■ 冰 心
  年轻的时候
  会写点东西的都是诗人
  是不是真正的诗人
  要看他到老年的时候
  1986.9.6
  赵恺解读:这是冰心老人写在我宣纸册页上的一首短诗。
  简洁得博大,明彻得深邃,诗中珍藏着十分丰富的潜台词。我常常阅读它,常常思考它,因为它具有金属一般的延展性。可以与人生同步,并包容以经历和体验对它的印证和补充。这种品质,不正是文学艺术可贵难能的再生之美?
  比如我们常说写诗是青年的专利,其实并不尽然。青春不等同生理时段,而是精神风貌。它是想象力、是创造力、是热情、是藐视平庸的大气和抛弃安逸的勇气。这样的精神风貌才配叫作青春。一个诗人的成熟,意味着他作为一个人的完备。具备与时间同步的思想情感,而且和体察往日一样新鲜强烈。用不同的视角发现,他的艺术就不断更新。如果—个诗人到了老年仍有心得可以述说,而且说得和以往一样美好率真,这里面就有不可思议的神秘。这样的诗人才是出类拔萃,才是伟大和不朽。他才是冰心老人所说的“真正的诗人”。
  不必急于成功,不可急于成名。大师甚至如杜甫的诗,不是就没有被他的时代赏识吗?更不可为急于成名而急于创新。我们之所以行色匆匆心绪不宁不就是因为身后总追赶着一条创新之狗吗?对于创新,我们强化了终极目的,忽略了历史过程。不懂得发现自己、规划自己、巩固自己、拓展自己,从而牢固确立自己。不懂得只有牢固确立才能发展变化。好比狗熊掰棒子,一面获取,一面遗弃,诗歌之树上多是青涩之果。太阳坚持传统照耀,海洋坚持传统汹涌,夜莺坚持传统歌唱,禾苗抽穗和母亲生孩子也都坚持自己的传统方式。当你坚持,世界就围着你转,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本身就是创新。齐白石不是说“变则生,不变则死”吗?变法、创新完成了诸多大师,包括我们熟悉的齐白石和黄宾虹。值得深思的是,他们的变法恰恰都是曾经沧海、除却巫山式的“衰年变法”。“是不是真正的诗人/得看他到老年的时候”——老人嘱咐我们终生工作,因为工作着是美丽的。
  冰心(1900—1999),女,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出版的诗集有《繁星》、《春水》、《冰心诗集》等。
  栏目主持人:周所同


深秋
■ 沈天鸿
  微凉的气息,秋天
  进入万物的深处
  庄稼依旧青枝绿叶
  一对夫妻在摘那些
  处于根部因而早熟的棉花
  它们不时弯下腰去
  像是对卑微的泥土致敬
  而不让我看见
  
  水保持流淌的耐心
  几棵长在高地上的树
  叶子先黄了
  这是代价,它们将率先凋落
  留下树干和那些
  多余却必要的树枝
  如一个个发黑的梦
  其中有被压缩的生命
  以及可能的思想
  
  池塘里的藕仍在开花
  红色的,在深绿的荷叶之间
  它们在夜里
  能看见稀疏的星星
  洒下
  足够覆盖整个世界的寒霜
  木叶解读:秋天是什么?是大地上的欢乐、仪典与收藏吗?显然是,但又不全是。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询问,时光是什么?
  诗人工作在一座结构枯燥、叫作“安庆”的城市里,但在考入大学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望江县乡下的一个小渔村里,经历过许多单调却生动的秋天。作为背景,这些可能并不重要。“秋天”,会是诗人从城市的某座高楼的阳台上眺望出的景色吗?显然不是。那么,它会是诗人隐秘的童年“时光”,或某次回乡经历的呈现吗?可能也不是。那它是什么呢?是秋天。“深秋”的一次通过诗人的“自我唤醒”:大地敞开,“秋天”恢复了人们对于“时光”的记忆,包括被遮蔽的棉花地、高地上的树、以及藕花,显像为苍绿之下的白、黄、红。秋天在本诗里,通过语词,也许指向的是——“家”,梦幻摇曳的深秋的但却不属于“城市”的“家”;由无瑕的大地担保的、诗人得以完成自己命运,然而也许不过是诗人自身设定的“精神家园”。
  这多么让人惊异!澄明的秋天(包括天空、大地和世界)可以贫贱、卑微、深邃如此?
  沈天鸿,1955年生,安徽省望江县人。少年时期在家乡务渔。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82届毕业生,诗人、诗歌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散文集及诗歌理论专著等数种。
  栏目主持人:孙文涛


回忆一个难忘的年代(组诗)
■ 李 瑛
  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回忆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一天
  
  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这一天终于来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