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教你看懂唐宋传奇故事 >

第7节

教你看懂唐宋传奇故事-第7节

小说: 教你看懂唐宋传奇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奴仆来报答您。”老太太就认他作女婿,他们又畅饮了一会才散席。等到天亮,公子把他的行李全部搬来,就住在李家了。从此他不再和亲友通消息,每天和倡伎优伶之类的人物聚会,吃喝玩乐。钱用完了,他便卖掉马匹车辆,后来又卖了家僮。过了一年多,钱财仆人马匹全都没了。慢慢地老太太对他越来越冷淡,李娃对他的感情却越来越浓厚。   
  李娃传(2)   
  【注释】①【鼓声响了四下】表示夜禁开始。顺天门先击鼓四百槌,击罢闭门。再击六百槌,坊与坊之间的门关闭,不能通行。见《唐律疏义》卷二十六《杂律》。 
  有一天,李娃对公子说:“我和你相爱已经一年,却还没有怀孕。我听说有间竹林神庙,很灵验,我打算去向神灵祈求,你觉得怎么样?”公子不知道这是她们的计谋,心里还很高兴。他把衣服押在当铺里换钱,准备了牛羊猪三牲和酒等祭品,和李娃一起去竹林祠祷告,他们在那里住了两晚才回来。公子骑驴跟在李娃的车子后面,到了宣阳里北门,李娃对他说:“从这里向东转到一个小巷,我姨妈住在那里,我们去休息一下,顺便探望姨妈好不好?”公子也同意。他们向前走不到一百步,果然看见一个可通车马的大门。往里面张望,房子很宽敞。李娃跟公子说:“到了。”公子就下了驴,刚好有一个人出来,问道:“是谁呀?”李娃回答说:“是我。”那人就进去禀告。一会儿,有一个妇人从里面出来,年纪约四十多岁,一见公子就问说:“我外甥女来了吗?”李娃下车,妇人迎上来说:“为什么这么久没来看我呢?”说完她们相视而笑。李娃介绍公子拜见姨妈,就一起走进西戟门①的偏院里。院中有凉亭,草木青翠,池塘水榭的景色幽雅。公子问李娃说:“这是姨妈的私人住宅吗?”李娃含笑不答,用其他的话应付过去了,仆人端上茶点水果,都很珍贵稀有。才经过大概一顿饭的时间,有个人骑着快马,满身大汗飞驰而来,对李娃说:“你妈妈得了急病,很严重,都不认得谁是谁了。你最好马上回去。”李娃对姨妈说:“我实在很担心。我先回去,然后派马车回来接,你就和郎君一起来。”公子打算跟她回去,她姨妈和婢女说了几句话后,就跟公子说:“老太婆快要死了,你应该和我商量一下怎么办理丧事,以帮李娃解决之后的问题,怎么可以跟着回去呢?”公子只好留下,计算丧礼和斋戒祭祀的费用。但天色要晚了,马车还没到,姨妈说:“到现在还没有消息,是怎么回事呢?你赶快去看看她们,我马上就赶来。”公子赶回去,到了李氏老宅,见门窗紧紧地锁着,还用泥封起来。公子大吃一惊,问邻居。邻居说:“李家这里的房子本来就是租的,期限到了,房东收回了房子。老太太已经搬走两天了。”公子问:“搬到哪里去了?”邻居答道:“不太清楚。”公子打算赶回宣阳里,去问姨妈,但时间已经太晚了,他只好拿衣服去换钱吃顿饭,租张床住了一夜。 
  【注释】①【西戟门】西边悬挂着木戟的门。唐代规定高官可私门立戟,以示尊显。 
  公子愤怒到极点,从夜晚到天亮,一直没合过眼,天刚亮,他便骑着驴子上路了。到了李娃姨妈家门口,一直敲门,很久没有人应声。公子又大喊了好几声,有一个人慢慢出来,公子急忙问他:“姨妈在吗?”对方答道:“这里没有什么姨妈。”公子说:“昨天傍晚还在这里,为什么把她藏起来了?”又问这是谁家的房子,那人答道:“这是崔尚书的住宅。昨天有人租了这个庭院,说是等候她远道而来的表亲,大约傍晚就走了。”公子发现自己被骗,简直快气疯了,但又不知该怎么办,只好回去寻找布政里的旧宅。房东可怜他,拿饭菜来给他吃。公子又怨又恨,三天没吃东西,结果就病了,等病情更加严重了,房东怕他一病不起,就把他搬到办丧事的店铺里去。他奄奄一息地过了一天又一天,整个店铺里的人都很同情他,他们轮流喂他吃东西。后来公子病情略微好转了一些,可以拿着拐仗站起来了。丧事店铺每天让他做点事,管管账,赚点报酬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几个月后,他渐渐地康复了。每当听到人家唱挽歌,就自叹怎么不死掉算了。他呜咽流泪,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后来就开始学唱挽歌。公子本来就是个聪敏的人,不用多久,挽歌就唱得特别好。整个长安城没有人可以比得上他。 
  这里有两家办丧事的店铺,互相竞争比较高下。东边店铺里的车轿都特别华丽,没有其他店比得上的,只有挽歌唱得不好。东面店铺主人知道公子挽歌唱得精妙绝伦,就凑集了两万钱来雇用他。同伙中的老前辈又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传授给公子,并秘密教公子新的唱法,都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这两家店铺的主人约好说:“我们各自在承天门街展示办丧事的用具,比个高下。输的人罚钱五万,拿来准备酒食请客,好吗?”双方都答应了。然后双方立下契约,签名划押作保证,展出用具,男女老少都来参观,聚集了好几万人。地保报告捕贼官,捕贼官报告京兆尹,四面八方的人都到了这里,整个城里街巷空无一人。两家店铺从早开始展出,直到中午,依次摆出车、轿、仪仗之类的东西,西面店铺都赢不了,西边店铺主人觉得很没有面子,便在场子南边角落搭了个高台。有个长胡子的人,抱着一个大铃走来,簇拥在他身边的有好几人。他胡须一抖眉毛一扬,握住手腕,登上高台,唱起了《白马》这首挽歌,这个人一向都靠它取胜,也博得了大家齐声赞扬,因此他自认为独一无二,没有对手能赢过他。过了一会,东面店铺主人在场子北角上也设了个台子,有个戴黑头巾的少年,身边跟着五六个人,手拿长柄羽毛扇走上台来,这就是公子。他整整衣服,动作慢慢的,清了一下喉咙便开始发声,一副悲伤的样子。他唱的是《薤露》①挽歌,歌声清朗,声音似乎可以振动林木。挽歌还没唱完,听歌的人已经哀叹悲伤掩面哭泣了。西面店铺的主人被众人讥笑,更觉得惭愧,他偷偷地把罚钱留在前面,便溜走了。四周观众惊讶地瞪着眼睛望着公子,他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注释】①【薤露】古代挽歌。 
  歌词比喻人的生命如同薤叶上的露珠一样。薤是一种像韭菜而中空的植物。 
  在这天之前,天子下诏书,命令外地的长官每年要到京城报告。当时碰巧公子的父亲在京城,他和同僚们换了便装悄悄去看。有个老仆,就是公子奶妈的丈夫,看到公子的举止言谈,想去认他又不敢,就伤心地流下泪来,公子的父亲觉得非常惊奇就问怎么回事。老仆说:“唱歌人的相貌,酷似老爷的亡子。”荣阳公说:“我儿子因为多带了钱财被强盗谋害,怎么会在这里呢?”说完,也哭了。等荣阳公回去后,仆人找了个机会又赶回那里,慢慢过去,走近了仔细看那年轻人。公子看见老仆就变了脸色,转身打算躲进人群中,仆人便抓住他的衣袖说:“您不是公子吗?”两人抱头痛哭。老仆用车把他载了回去。回到住处,荣阳公责备他说:“你竟然堕落到这种地步,污辱了我的家门!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父子二人走到外面,到了曲江①的杏园②,父亲气得用马鞭打了他好几百下,公子痛的受不了,昏过去了。父亲把他丢下自己走了。当公子被人带走时,公子的师傅叫人暗中跟着,这时,跟的人回来把公子的遭遇告诉了同伙,大家都觉得很伤心。师傅让两个人拿芦席去埋葬他的尸体。他们赶到那里时,却觉得公子心口仍有点温度。二人忙把他扶起来,过了很久,公子稍微能够呼吸了,他们便抬他回去。用芦苇管子灌汤水喂他喝。一个多月后,他的手脚还是举不起来,那些被鞭打的地方都溃烂了,弄得很脏,同伴们都开始讨厌他了。一天晚上,他们把他丢在路边,是过路人可怜他,常常丢些吃剩的食物给他,他才没有饿死。约一百天后,公子才能拄着拐杖站起来。他穿着布棉袄,棉袄上有上百个补丁,破烂得不成样了。他手里拿着一个破罐子,在里巷间来来去去,靠讨饭过日子。从秋天到冬天,夜晚钻进厕所、地窖中,白天就在市场、店铺间漫游。 
  【注释】①【曲江】池名,位处长安东南。唐时著名的游览胜地。 
  ②【杏园】曲江西南方的一处名胜。 
  有一天下着大雪,公子因为又冷又饿,只好冒雪出去乞讨,乞讨的声音非常凄惨,听到的人都觉得很心酸。当时雪下得正大,大部分人家的大门都不开,公子到安邑里东门,沿着墙向北走,过了七八家,有一户人家大门恰好开着左半边,这就是李娃的住宅。可是公子不知道,连声疾呼:“饿死啦!冻死啦!”声音凄切,令人不忍心听下去。李娃在房中听到,对婢女说:“这一定是公子。我听得出他的声音。”赶快跑了出来。只见公子骨瘦如柴,满身疥疮,已经不像人样了。李娃心里很激动,对他说:“您是郑郎吧?”公子听到李娃的声音,气愤得几乎昏了过去,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点点头。李娃上前抱住他,用绣花短袄裹住,扶着他回到西厢房,失声恸哭道:“害你今天落到这个地步,是我的罪过啊!”她哭得差点昏过去,老太婆吓了一跳,过来问:“怎么啦?”李娃说:“这是公子。”老太婆说:“应该把他赶走。怎么让他进来?”李娃严肃地回头瞟了她一眼说:“怎么可以这样!他也是好人家的子弟。当初他驾着华丽的大车,带着装满财宝的行李,来到我这里,不到一年钱就花光了。我们联合起来设下诡计,抛弃了他,简直不是人做得出来的!让他失去理想,被亲戚朋友看不起;父子之情是天性,我们却害他与父亲恩情断绝,打伤他又抛弃了他。公子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世上的人都知道是为了我。公子的亲戚满朝廷都是,万一哪一天当权的亲戚要追查原因,我们就逃不掉了。何况欺天负人,鬼神也不保佑,还是多积些阴德吧。我做您女儿,到现在也二十年了。算起您为我花的钱,已不止千金。现在您六十多了,我愿用您往后二十年生活的费用来赎身,我会和他另找住处,我们不会住得离您太远,这样早晚还能够来问安侍候您,您如答应,我就满足了。”老太婆料想她已经下定决心,只得答应了。李娃给了老太婆赎金之后,还剩下百金。她就在相隔四五家的地方租了空房子。她替公子洗了澡,换了衣服,只喂他吃些流质食物。十多天后,才开始给公子吃些山珍海味;头巾鞋袜服饰,都拿贵重的让他穿戴,几个月后,公子肌肤丰满了些,过了一年,公子已经康复得像当年一样了。 
  过几天,李娃对公子说:“你的身体已经康复了,应该要有所振作,你默想从前的学业,可以重新复习吗?”公子想了想,说:“只记得大约十分之二三了。”李娃驾车出门,公子骑马跟在后面,到专门卖书的店铺里,让公子挑一些书买下来,然后他们把书全都装上车运了回来。李娃叫公子抛弃杂念一心用功,不分黑夜白天,孜孜不倦。李娃经常坐在一旁陪伴公子,直到深夜才睡;看到他念得疲倦了,就劝他练习诗赋来调剂。过了两年,学业有很大的进步,天下的书籍,几乎通通读过。公子对李娃说:“可以报名应考了。”李娃说:“不行,还应该让学业更加精通熟悉,才可以应付各种考试。”又过了一年,李娃说:“可以应考了。”公子去报考就一举考上了甲科,名声传遍了礼部。即使是老前辈看到他的文章,也都肃然起敬,想把女儿嫁给他。李娃说:“你现在不能自以为得意。现在的秀才,假如得了一次科名,就觉得自己可以得到朝廷的要职,名扬天下。你以前行为不端、品德又卑下,跟其他文人不同,应当再多磨炼,若能再战再胜,才能结交众多文人,在名士中称雄。”公子从此更加勤奋刻苦学习,声望越来越高。 
  那一年,正赶上科举考试的大比之年,朝廷诏令四方的才子应考,公子报考直言极谏科,名列第一,被授予成都府参军的职位。三公以下的官员,都跟他有交情。公子要去上任时,李娃对他说:“如今恢复了你本来的面目,我不算辜负你了。我希望以我剩下的年岁,回去赡养老妈妈。你应当和名门望族的小姐结婚,让她主持家政。千万不要糟塌自己,要努力自珍自爱。”公子哭着说:“你如果抛下我,我就自刎而死。”李娃坚决不肯留下,公子苦苦请求,越来越恳切。李娃只好说:“我送你渡过江,到达剑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