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当代-2004年第5期 >

第18节

当代-2004年第5期-第18节

小说: 当代-2004年第5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年,ZPEB都要在苏丹雇员中,选拔优秀人才送到中原基地进行技术学习培训。 
  Awad Jazz部长对这一立场特别表示感激…… 
  这正是ZPEB涉外工作的主导思想。ZPEB的工程人员,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以及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看作企业合作发展的首要条件。李春第局长以及分管涉外工程的副局长孙清德,每次到前线视察工作,都会专门去看望在ZPEB队伍里工作的苏丹雇员,嘘寒问暖,并向他们赠送当地人喜欢的中国纪念品。 
  ZPEB的石油队伍里,有许多苏丹当地雇员,在多年的工作配合中,中苏两方人员都成了朋友,用苏丹话说,就是“沙迪格”。 
  在中原物探项目以及2068、2069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苏丹雇员,其他工程项目中的当地雇员也都在百分之四十五以上;这些当地雇员,之中的大部分是穆斯林信徒。斋月期间,队里管理人员根据情况,把穆斯林信徒安排在夜间值班,而苏丹南部非穆斯林教的部落黑人安排白班的工作。因为穆斯林教徒白天不吃不喝,既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又要保证他们在当班的时候有足够的体力,队里的生活管理人员按照经理的安排,将他们的生活费提高一倍,特意买来奶粉、橘子汁、可乐、芒果汁等等黑人日常喜欢的食品饮品。后来有了些经验,在招聘雇员时特意吸纳一些苏丹南部的部落黑人。这些苏丹雇员,同中国工程人员之间的关系处得十分融洽,逐渐培养起了一种荣誉感和“团队感”。 
  在原始的环境里施工,“沙迪格”的友好合作,显得尤为重要。ZPEB工程的苏丹雇员,大部分是黑人(黑人占苏丹总人口的58%)“沙迪格”,他们热情友好,尤其是对为苏丹石油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中国工程人员。在参加石油工程施工之前,他们大都是来自于苏丹各地的游牧部落,平时最高的生活目标,就是“摩亚非”、“孟加里亚非”、“马达里亚非”(苏丹语为有水、有食品、有媳妇)。有一次,这位黑人“沙迪格”同中方工作人员闲聊天,说苏丹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中方人员说,中国和苏丹都是发展中国家;苏丹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在世界上算不上“最大的国家”。这黑人“沙迪格”不相信,说:“我们有三千多万人口!”这位ZPEB的工作人员就用阿拉伯数字在地上写下两国的人口对比,看着“13”后面的那一大串“0”,这位黑人“沙迪格”显得十分吃惊,始知外面世界之大…… 
  这位黑人朋友,在2003年的时候,来中国参加ZPEB中原石油基地的技术培训,他到处打听曾同他争论过“孰大孰小”的32767钻井队的平台经理——“沙迪格”翟群林,说在翟群林领导的钻井队里,有他在苏丹丛林里结下的不少“好哥们儿”…… 
  作为丛林游牧部落,许多的黑人“沙迪格”终年骑驴骑驼生活在原始丛林里,有的活到四十几岁还未离开过原始丛林。进入ZPEB施工队伍之后,这些黑人朋友逐渐改变了游牧者自由散漫的习性,积极参与石油工程的各项施工,为ZPEB的工作,也为发展苏丹国家的石油事业做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 
  中原的物探项目,因为大量的野外施工需要,在他们的队伍里,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苏丹本地雇员工作。开始进入石油队伍的时候,对于必要的工作制度、安全纪律等等,他们都很生疏。外出乘车时,不喜欢坐在位子上,而是喜欢坐在高处险处,相互勾肩搭背,腿脚架在车窗外面乱晃,甚至有的喜欢站在驾驶楼外的踏板上或是骑在工程车的吊臂上。经过几年的磨合,大部分苏丹雇员的工作和技术素质大为提高,成为工程的骨干力量。对苏丹雇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当地习俗,不歧视黑人,这是ZPEB的一项工作方针。他们喜欢使用一部战争大片主人公的话来形容合作关系:今日共同浴血的,都是我的弟兄。对参与他们工作的黑人雇员,信仰上给以尊重,生活上给以照顾。 
  苏丹人中有许多是信奉穆斯林教的,每天要祷告五次,工程项目部特意在营地里建起了祈祷处,供他们祈祷时使用。斋月期间,穆斯林教徒白天不能进食,物探项目的领导就相应地减短野外施工时间,并且特意把晚饭搞得丰盛一些,为了让他们保持体力,还特别提供奶粉和糖茶。因为物探多是季节性施工,雇员时居时散。每次工程开始,一旦张贴出招聘布告,人们就一传十、十传百,骑着毛驴或骆驼赶来报名。这些人大都是先后几次与ZPEB的物探项目合作,与ZPEB建立起了很深的感情和友谊。他们到处打听ZPEB的消息,等待施工季节的到来。有时上午贴出布告,他们下午就都赶来报名;原始丛林没有电信业务,不知是使用何种联络方式得知的信息? 
  在苏丹南部的石油6区和1/2/4区的当地人中,能被招聘参加ZPEB的物探项目工作,已成为一种荣耀。每次季节性停工,大家都依依不舍;每次得到开工消息,都高兴的到处传诵。许多当地的年轻人,放弃其他招聘机会,专门等待ZPEB的物探项目开工,理由就是ZPEB的人,“沙迪格”! 
  一位黑人司钻“哈米德”,本来自己经营着一个规模不算小的面粉加工厂,并且效益也不错。可一听到ZPEB物探项目开工的消息,就把面粉厂一关,来ZPEB工作,说,在这里干起来愉快! 
  有一个叫阿巴斯(音译)的雇员,自物探项目进入苏丹以来就跟了施工队工作,积极肯干又十分认真负责。他负责看管的那台测量仪器车,除去直接对这辆车负责的高级工程师唐沙,别人乱摸乱动,他一概不答应,坚决不允许打开仪器车的门。他那股认真又有点固执的劲儿,让人觉得十分可爱。测量组另一位年龄较大的苏丹雇员(在苏丹,50余岁已是高龄人),是推土机手,名字叫法拉拉(音译)。法拉拉工作细心,对设备保养得十分认真,生活中从来不提任何要求,很得中方人员信任尊重。2001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169物探队的一位项目人员在穆格莱德见到了法拉拉。那时,法拉拉因为生病不能工作,又生活无着,正在这南部小城的街道上流浪度日。项目部的人员回来说,法拉拉因生病“玛非”了(苏丹语:失业)。项目部的人听了,心里都很难过,马上采取行动,为法拉拉自愿捐款一百四十多万苏丹镑(三千多元人民币),让他去医院里把病治好,并且又在队里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谈起在ZPEB的工作阅历和结识的中国朋友,法拉拉很动感情。他过去曾为美国雪佛莱石油公司工作,他说还是“中国人好”,中国人不歧视他们。这个法拉拉,只要遇到中国人,无论相识与否,都会竖起拇指,说:“沙迪格,沙迪格!”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在ZPEB做工的不少当地年轻黑人,“请假”回家参与部落仇杀,往往一去不再回头…… 
  值得一提的是,ZPEB还制定了苏丹雇员来中国石油基地培训的计划。2004年春天,第一批二十余名来自非洲丛林的黑人弟兄,乘国际航班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而后来到中原石油管理局的濮阳基地接受业务培训。在这里,他们受到了HSE知识、井控技术、现场安全管理、H2S防护、消防急救等基础项目培训。中原局培训中心专门为他们配备了业务能力强的英语教师,并且专门翻译了部分适用教材。这些来自苏丹的青年学员,十分珍视ZPEB提供的学习机会,经过考核与现场实习,都获得了国际石油商务协会颁发的结业证书。作为苏丹石油业的骨干力量,他们将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在原始丛林里的巴里拉部落小镇,还传颂着一个“朋友村”的故事。苏丹的旱季严重缺水,丛林里的游牧部落生活十分困难,一般都是逐水而居。而从巴里拉往南,就进入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经常交火的地带,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1998年的年底,项目经理马峰在巴里拉营地见到几个苏丹当地居民,说村落里有3000名居民,准备往南部迁移。在苏丹的原始丛林地带,3000名居民,已经是很大的部落了。他们请求ZPEB的工程人员帮村里挖一个储水坑。马峰去那个叫“廓连廓”的部落看了居民的生活状况之后,心里感到十分沉重,不但为部落挖掘了储水池,还用120万苏丹镑为部落的小学校提供了学习用具以及学生桌椅。后来他们又听说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办公用的桌椅,就专门从苏丹首都喀土穆订做了桌椅配给老师使用。此后每年,中原物探项目部在南部施工的队伍,经常派人去“廓连廓”部落村看望那个小学校的师生,并提供一定的帮助…… 
  另一所小学校,在离巴里拉营地三十公里的丛林里,平时趴在地上学习的黑人子女也用上了正规的桌椅。那天,我离开巴里拉的石油营地,在去机场的石油路边,见到一群快乐的黑孩子聚集在路边的水塘戏耍;我撂下车窗玻璃向他们招手,他们仰着黑黝黝的灿烂的小脸,欢快地高声喊着: 
  “沙迪格,沙迪格!” 
  喊声一直追下很远。 
  我心里不由一阵感动。友谊就像一粒种子,今日种下了,明天一定会有灿烂的收获! 
  …… 
  应该顺便交代一下的是,我在动笔写这部书稿之前,决心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前期采访,尽可能全面地掌握ZPEB国外石油工程人员的第一手资料。殊不知这想法实在有些天真:就如人们所已经熟知的那样,因为石油工作性质的居无定所,“时而天南、时而地北”绝非夸张之词!采访的过程中,以为在中原的石油基地未能采访到的,在国外的施工地或许仍有机会。有些拟定要采访的对象,原本已经约好某日会面,到时一问,却已在飞往某国的航程中。及至我随后到达那里的时候,他们又已经飞往另外一个国家…… 
  现在,ZPEB的石油工程队伍,已经扩展到非洲、中东地区以及南部美洲等十几个国家。像中华故事里那个“逐日”的夸父一样,这支英雄的石油铁血军团,正为中国的强大而赴汤蹈火!有人认为,ZPEB在非洲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近几年,仅在苏丹的中国石油合作项目中,中国的石油工人每年为祖国赢回的五百多万吨的份额石油,相当于奉献给祖国一个中型油田! 
  中国石油项目在苏丹的成功运转,不仅为中国的海外石油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合作经验,使中国在非洲的石油资源中获得了利益,而且促进了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据说,近几年,苏丹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增长指数在两位数之上。ZPEB的许多石油工程人员,在苏丹工作八年之久。他们评价说:苏丹在变化,一天一个样! 
  这是中国石油人国际能源合作中一个互惠互利的成功典范。 
  当初参与工程竞标落选的法国道达尔公司总裁感叹地评价说:“只有中国人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好!” 
  苏丹总统巴希尔一再表示:“是中国石油公司帮我们开发了油田,感谢中国对苏丹的支持和援助!” 
  就在采访期间,ZPEB的石油工程队伍,又肩负着祖国光荣又沉重的使命,分别踏上进入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中东以及南部美洲大地施工。我终于意识到,要先按照拟定的表格如期采访,那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你或许永远无法追得上石油人的步伐——我们还在盘算这支队伍刚刚走过的历程时,在哪方的险山恶水之间,他们已经又在创造着新的业绩! 
  现在见诸文字的这些,只是ZPEB非洲石油工程的一个缩影。 
  再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要离开这片太阳灼伤的土地了,在登上回国航班的时候才忽然想到,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到了! 
  不知在丛林里施工的ZPEB的朋友们怎样度过节日? 
  也不知道,今年的春节,是否依如往常?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家乡雪花飞舞时,也同是你们的祥瑞…… 
  2004年1月初稿 5月修改 


幸福的荒漠
林 因 寒 鸣 李 晓 
  翻开新世纪的页码,人们吃惊地发现:战争、颠覆、恐怖袭击、人头落地、石油价格暴起暴落……地球上到处沸腾着血腥的热点!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会感受到时代的剧烈震颤…… 
  ——人类射出的每一粒子弹,几乎都和石油关联。 
  ——题记 
   
  第一章行之嘱 
   
  卡塔尔的诱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