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 >

第3节

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第3节

小说: 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到1949年之间写的论著500多篇。
  欧美学者对日本学者收集整理的这些有关毛泽东的文献资料极为重视,并且给予高度评价。施拉姆曾说:欧美所有以毛泽东1949年以前的文章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作者,都把这个东京版本作为自己的引证来源。一些日本学者还把我国非正式出版的毛泽东的论文和讲话汇编本《毛泽东思想万岁》译成日文,也引起了欧美学者的高度重视。
  韩国学者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起始于60年代,80年代形成高潮。其研究领域主要是这样四个方面:一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研究;二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三是对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关系的研究;四是对毛泽东个人历史的研究。1963年知文阁出版、金相侠所著的《毛泽东思想》;1977年2月出版的河映爱所著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之研究》;1983年出版的柳济麟所著的《毛泽东理论与共产主义中国化》;1980年太阳文化社出版的罗昌柱的专著《毛泽东的生平与斗争》等,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体现了韩国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水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80年代以来,韩国各大学关于中国问题的硕士、博士论文有10%是以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为题的。
  从国外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总的情况来看,现在世界上有数十个国家、几百个研究机构和成千上万的人员,在研究中共党史的同时,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由政府组织设有专门机构研究毛泽东的,就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高等学校设置了研究中共党史的机构,把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其中,美国、日本等国在研究机构、人员、资料及出版物的数量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其次是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国家仅出版有关毛泽东的专著就多达1000多种。从70年代开始的由日本毛泽东文献资料研究所编辑、竹内实教授主编的《毛泽东集》10卷和《毛泽东集·补卷》9卷及别卷,共20卷本,已成为国外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必读资料。现在美国正计划出版《毛泽东全集》(英文版),其规模要比日本竹内实主编的20卷《毛泽东集》大得多,可以有50卷到60卷之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家同样重视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为此专门设置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并且出版了许多大部头的专著。
  总之,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致力研究毛泽东,大量出版有关毛泽东的图书,说明毛泽东的影响巨大,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国内外出版的毛泽东图书中,也有许多令人感到不安的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有些著作,热衷于记述“秘闻”、“内幕”、“隐秘”、“野史”,随意选用道听途说的传闻,甚至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捏造事实,胡编乱造,内容严重失实。《毛泽东之子——毛岸龙》一书,就是明显的典型。此书涉及的党和国家许多高层领导人的情况,都纯属子虚乌有。所谓“毛岸龙”也是冒充的。199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之谜》一书,借释谜之名,大量叙述没有任何根据的迷信传闻,不仅失实处甚多,而且有严重的政治错误。1993年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晚年生活》一书,违反国家出版管理规定,书中的记述严重损害毛泽东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毛泽东的长儿媳刘思齐对这种严重违反出版管理规定,无中生有,随意编造事实,歪曲丑化毛泽东形象的行为非常气愤。她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谈话说:“我从1938年与主席相识,直到70年代初离开他老人家,作为主席家庭成员,对一些所谓‘纪实’闻所未闻,甚感惊诧。有的作者甚至大段编造主席的所谓内心独白,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文学的角度,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在民间必然会有一些传说。这些传说,作为一种“口述的历史”,表达了一定历史阶段人民对领袖的爱戴和赞美。例如“朱德的扁担”、“周恩来的睡衣”等,就是既有事实根据,又寄托了人民美好感情具有积极意义的传说。毛泽东也有许多类似的传说,如“浏阳遇险”、“瓦窑堡巧设空城计”等,而且从革命战争年代流传至今。河南人民出版社将这些传说编为故事结为一集,推出了《毛泽东的传说》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有的著作,违背历史真实,大肆宣扬封建迷信,通过“算命先生”之口,以生辰“八字”,来证明毛泽东是“真龙天子”。甚至说毛泽东打仗取胜全靠《周易》,因精通“奇门”而使北平和平解放。1993年3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巨人之谜——神秘的毛泽东与中国古代智慧》一书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此书记述说,按照精心研究《周易》的人得出的结论,南京在周易中属于“死门”,是“溃败枯竭之地”,因此不能居住和前往。毛泽东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一生从未去过南京。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毛泽东早在1920年四五月间,就曾到南京游览。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先后10多次到南京,怎能说他深受《周易》的影响一生从未去过南京呢!
  阅读有关毛泽东的家世、轶事和人际关系的图书,可明显看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在抄袭中,不仅重现原书中的差错,而且还抄出了新的差错。
  特别是一些不法书商见利忘义,为了牟取暴利大肆盗印出版物。更为恶劣的是,还擅自编印一些胡乱编造的,以讹传讹的图书,因而造成很坏的影响。
  国外出版的毛泽东图书存在问题更多,性质更严重。因为国外的专家学者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目的和出发点非常复杂。有的采取敌视的态度,极力歪曲毛泽东思想;有的出于政治和外交上的需要,才去进行研究的;有的则是把毛泽东思想当做一种学派去研究。除此,由于他们对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内的情况不甚了解,对毛泽东的生平和伟大革命实践情况知之不多,掌握的情况非常有限,所以其评述必然有许多失当之处,史料有误的情况更加严重。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对书稿中说法不一的情况进行探究,本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多方面考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材料将其整理成文。就这样,从1982年至今,历时18年,将所写的有关文章汇编成本书。
  特别应当说明,为了撰写本书,曾拜读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如果不学习参考他们的这些著作,不从他们的科研成果中受到启迪获得教益,显然难以完成本书的写作。为此,特向他们致以衷心感谢!
  从内容方面来说,本书的论述,除了纠正对毛泽东生平事迹及其思想的评述有误之处,还对其他许多问题进行了论证。这些问题,表面看来与毛泽东无关,不属于毛泽东生平事迹的内容范围,其实与毛泽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本书中也作为一个专题加以论述。
  还有一点应当特别说明,纠正国内外出版的毛泽东图书中的错误,对毛泽东有关的人和事说法不一的问题做出准确可靠的结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其内容涉及的范围甚广,其时间跨度较长。其中有的问题,曾是专家、学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至今仍有争议。而本人由于常识水平不高,对其掌握的史料有限,区区管见,肯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田 树 德
  1999年9月
  于长沙望月湖寓所

  毛泽东的先祖(1)

  《韶山毛氏族谱·卷首》(第二次修订)记载:“我族始祖太华公,元至正时人也,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
  “澜沧卫”是古代地名,现今是什么地方呢?
  中央文献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传》写道:
  明朝开国时,始祖毛太华随军远征云南澜沧(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页。
  解放军出版社于1996年1月出版的《东方巨人毛泽东》一书,同样记载毛泽东的始祖太华“从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省吉水县内)迁徙云南澜沧(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李捷、李俊道主编:《东方巨人毛泽东》,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3页。
  查阅《云南简史》、《滇考》、《永北府志》、《明会典》、《读史方舆纪要》、《云南图经志》、《永北直隶厅志》、《明史·列传》、云南《永胜县志》等著作,根据其记载,由此可知上述记述把毛泽东的先祖毛太华由江西迁徙到云南之“澜沧卫”,解释为是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有误的。
  现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地区的西南部,东和东北隔澜沧江与思茅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相望,东南与勐海为邻,西和西南与西盟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相接,南部和西北部与缅甸毗邻。县城距昆明市745公里,距思茅镇173公里。
  论历史沿革,该县在西汉时为哀牢地。东汉至隋属水昌郡。唐南诏时属水昌节度地,大理政权时期属永昌府。元属木连路。明清时为孟连长官司(后改称宣抚司)管辖,上隶顺宁府。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于圈糯置镇边直隶厅,隶属迤南道,此为澜沧设治之始。镇边之名,即镇摄边境之意。十七年(1891年),厅治迁勐朗坝,时镇边直隶厅全境包括今澜沧、西盟、孟连三县全部及双江县一部分。二十九年(1903年),厅治复迁回圈糯。1913年,废行,改为镇边县。1915年,因与贵州省镇边同名,乃以其地滨于澜沧江而易名为澜沧县,隶属普洱道。后废道,隶属云南省第二镇边督办公署。1928年,将其划归双江县。1935年,在所辖岩帅、勐角、勐董等地置设沧源设治局。至此,澜沧县辖今澜沧、西盟、孟连县全境,隶云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4月成立澜沧专员公署,其下分设澜沧、东朗、孟连、上允、溯涛(即宁江县,当时纪念解放宁江时牺牲的尹溯涛而得名)五县。同年12月,撤销澜沧专员公署,宁江县划出,另四县复并为澜沧县。1953年4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隶属思茅专区。1954年、1956年,孟连、西盟先后划出分别设县。1955年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区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沿袭至今。
  从上述历史沿革来看,澜沧县在历史上没有建置卫所。因此,在该县不可能有“澜沧卫”之说。
  而实际上,古代之“澜沧卫”,是在滇西北的北胜州(今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县),而不是滇西南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永胜县志》记载,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西江地区的南部,东接华坪县,东南接大姚县,南邻宾川县,西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鹤庆县一衣带水,北连宁蒗彝族自治县。至丽江行署所在地大研镇102公里,距昆明市516公里。
  从历史沿革来说,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开发西南,在今川西南及滇黔地区设立郡县,当时永胜为遂久县地,属越嶲郡,首府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七俘孟获后,增置郡县,将遂久、姑复(今永胜、华坪)等县划归云南郡。
  唐贞元十年(794年),在今永胜区域设北方赕,后改成倡赕属铁桥节度。宋代称善巨郡,首府设在今永胜县城北5公里处的大树坪,名为“城纪镇”。
  《云南简史》载:元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率元军从甘肃出发,经川西北过大渡河,兵分三路进攻大理,其中一路到达善巨郡。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将永胜东部改为施州,西部改为顺州,属云南行中书省(简称云南省)。施州和顺州的来历,是根据唐代从昆弥河移来的“施顺部落”(即今彝、傈僳、白等族之先民)人口而命名的。
  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朝又改施州为北胜州。北胜的来历,据冯苏《滇考》载,元兵自北南来,进攻大理,“首捷此土”,故名“北胜”。“北胜”一名,历元、明、清三朝,沿用了418年。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置北胜府,属丽江路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北胜府降为州,属鹤庆府;正统六年(1441年),升北胜为直隶州,属云南省布政使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征南大军进云南。十七年(1384年),改北胜府为北胜州。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北胜州置澜沧卫。二十九年(1396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