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尚洪洲-中国式房奴 >

第30节

尚洪洲-中国式房奴-第30节

小说: 尚洪洲-中国式房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我要感谢为本书作序的高海燕先生,是他给我在对房奴理解上的肯定,感谢悦读时代图书公司总编柳雁阳先生,是他对我作品的认可,还要感谢搜房网、天涯社区等网络平台以及文字圈刘大钟、叶倾城、连谏、南在南方、王麒麟等所有支持我的好友。

  是生活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鲜活的素材,并让理想激励我去把它牢牢抓住,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我将用心去把最精彩的文字呈现给大家,用情去定格属于我心中的赵小娅。

  根据本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将在明年开拍,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尚洪晓与赵小娅的故事重新开始吧。

  2006年12月28日 夜


房奴滴泪痣


  “我们经历的苦难比梵高多得多”,有房奴朋友这样慨叹。也许欧美人听到这样的话会“一口可乐喷了出来”,要是“山姆大叔”或者“约翰牛”生于现代中国,长期处于按年代增长的紧张状态;害怕银行莫名其妙的借WTO、人民币升值涨息;听到老板咳嗽就心里发冷担心大难临头;半夜梦到因为无法供房而被法院封房子;天天狂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时。他们就会明白:“中国房奴的苦难就算超越了梵高+尼采”也不为过。 

  最可怕的生活不是“流浪汉”式的生活,最痛苦的生活是房奴的“恐惧式”生存。即使钥匙到手,还不敢以为这个房子就是自己的,哪一天失业了照样被“银行”给赶出来。搞到最后只是弄懂了一句名言:原来自己不是房子的主人,只是这房子的囚徒而已。 

  中国的地产商除了会炒作高价还会炮制理念,“帮凶”炒房团除了能勾结银行还能拉拢媒体。一个“欺天谎言”被《读者》这样的杂志转载后更是举世皆知,什么“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后,一个刚把房贷还清一个刚攒满钱买了房子”,这个笑话的“画外音”就是传统中国人的“观念太落伍”,好像不成为“房奴”就是“封建余孽”,借贷买房才跟得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更有时髦的青年学者在那里迷迷糊糊地帮腔,另有公共学者觉得“中国人民”都能够买上房子那才是怪事。这些“听起来很锐”的言论的确非常打眼。只是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身处“东方神州”的这一代人将来父母还得我们来赡养,而自己的子女正从天价的幼儿园走向更昂贵的象牙塔。 

  而这不仅仅只是少数,据《中国青年报》消息:购房已经成为不能承受之重,超过三成房贷族成“房奴”。生活质量大为下降天天泡着萝卜啃着白菜不算,更可怕的是精神压力,“银行月供”这“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娱乐、旅游、品位、个人爱好都成了“不良嗜好”,生病、失业、降薪任何一样都会要了房奴半条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式房奴》出炉。80后的一对爱侣,在一个以“50多平方米”为圆心的圈圈里演绎着时代的“辛酸与无奈”。还有那个为了四居室背叛了爱情,最后割腕自杀的朋友沈畅同样让人唏嘘。堕落、罪恶、苦难、挣扎、踯躅、退缩、咬紧牙根……小说很生活化地再现了刺入骨髓的爱恋,令人辛酸的离恨。 

  这就是时代的真实写照,本来爱情已经稀缺,“商品房”的介入让爱情更加脆弱。这个身在武汉的爱情故事,让人想起“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那令人扼腕的窒息。苦涩,悲情,徘徊,抉择;网恋,奇情,艳遇、冷酷,莫不让人悸动。 

  尽管很多人恨极了这个“物质化”的大背景。对房产大佬任志强说的“商品房就是卖给中高收入者的”嗤之以鼻,对另一个大佬说“房奴那是活该”的大佬冯仑更恨不得千刀万剐,但这都是意气用事或者是被无情楼市抛弃之后的叹息。当又一个学者在吹嘘“房价还要涨三倍”时,许多为了“爱情·婚姻·家庭”一族又不得不“随房价起舞”,在历尽人世沧桑尝尽红尘艰辛后,最后只留下《中国式房奴》这一颗滴泪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