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第2节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第2节

小说: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专有明目之功也。开心益智。人参气盛而不滞,补而兼通,故能入心孔而益神明也。久 
服,轻身延年。补气之功。 
人参得天地精英纯粹之气以生,与人之气体相似,故于人身无所不补。非若他药有偏长 
而治 
病各有其能也。凡补气之药皆属阳,惟人参能补气,而体质属阴,故无刚燥之病,而又能入 
于 
阴分,最为可贵。然力大而峻,用之失宜,其害亦甚于他药也。今医家之用参救人者少,杀 
人者多。盖人之死于虚者,十之一二,死于病者,十之八九。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 
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必用参。一则过为谨慎,一则借以 
塞责,而病家亦以用参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气不充,而病根遂固, 
诸药罔效,终无愈期。故曰杀人者多也。 
或曰仲景伤寒方中病未去而用参者不少,如小柴胡、新加汤之类,何也?曰∶此则以补 
为泻 
古人曲审病情至精至密,知病有分有合。合者邪正并 
居,当专于攻散;分者邪正相离,有虚有实。实处宜泻,虚处宜补。一方之中,兼用无碍, 
且能相济,则用人参以建中生津,托出邪气,更为有力。若邪气尚盛而未分,必从专治,无 
用参之法也。况用之亦皆入疏散药中,从无与熟地、萸肉等药同入感证方中者。明乎此,而 
后能不以生人者杀人矣。人参亦草根耳,与人殊体,何以能骤益人之精血。盖人参乃升提元 
气之药,元气下陷,不能与精血流贯,人参能提之使起,如火药藏于炮内不能升发,则以火 
发之。若炮中本无火药,虽以炮投火中不发也,此补之义也。 

上品
甘草
内容: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甘能补中气,中气旺则脏腑之精皆能四布,而驱其不 
正之气也。坚筋骨,长肌肉,倍力,形不足者补之以味,甘草之甘为土之正味,而有最浓, 
故其功如此。金疮 ,脾主肌肉,补脾则能填满肌肉也。解毒。甘为味中之至正味,正则气 
性宜正,故能除毒。久服,轻身延年。补后天之功。 
此以味为治也,味之甘,至甘草而极。甘属土,故其效皆在于脾。脾为后天之主,五脏 
六腑皆受气焉。脾气盛,则五脏皆循环受益也。 

上品
干地黄
内容: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行血之功。填骨髓,血足能化精,而色黑归 
肾也。长肌肉。脾统血,血充则肌肉亦满矣。作汤,除寒热积聚,血充足则邪气散,血流动 
则凝滞消。除痹。血和利则经脉畅。生者尤良。血贵流行,不贵滋腻,故中古以前用熟地者 
甚少。久服,轻身不老。补血之功。 
地黄色与质皆类血,故入人身则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疾矣。古 
方只 
有干地黄、生地黄,从无用熟地黄者。熟地黄乃唐以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中药颇为得 
宜。若于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 
失其本性矣。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 
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 
,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上品

内容: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气浓而兼卒散,故能除邪而利筋脉肌肤也。痉,平肝风。 
疸,去湿。止汗,固肌肤。除热,益脾阴。消食。健脾气。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脾胃充则体强健而不易饥也。 
术者,土之精也。色黄,气香,味苦而带甘,性温,皆属于土,故能补益脾土。又其气 
甚烈,而芳香四达,故又能达于筋脉肌肤,而不专于建中宫也。 

上品
菟丝子
内容:味辛平。主续绝伤,子中有丝不断,故能补续筋骨。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滑润有 
脂膏,自能生精益气而长肌肉也。汁去面 。亦滑泽之功。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生精则 
目明而强且寿也。 
子中之最有脂膏者,莫如菟丝。且炒熟则芳香又润而不滑,故能补益肝脾也。凡药性有 
专长 
,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之去面 ,亦其一端也。以其辛 
散邪,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泽耶,则滑泽之物亦甚多,何以他药皆不能去而独菟丝能之 
?盖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气,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显于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 
知其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种药治一病而得奇 
中。及视其方,皆不若经方之必有经络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药之专能也。 
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 

上品
牛膝
内容:味苦酸。此止言味而不言性,疑阙文也。后凡不言性者仿此。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 
,膝痛不可屈伸,皆舒筋行血之功。逐血气,破瘀血也。伤热火烂,清热也。堕胎。降血气 
也。久服,轻身耐老。血和之功。 
此乃以其形而知其性也。凡物之根皆横生,而牛膝独直下,其长细而韧,酷似人筋,所 
以能舒筋通脉,下血降气,为诸下达药之先导也。筋属肝,肝藏血,凡能舒筋之药,俱能治 
血,故又为通利血脉之品。 

上品
柴胡
内容: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轻扬之体,能疏肠胃之滞气。饮气积聚,疏肠胃之 
滞物。寒热邪气,驱经络之外邪。推陈致新。总上三者言之,邪去则正复也。久服,轻身, 
明目益精。诸邪不能容,则正气流通,故有此效。 
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 
故其 
功如此。天下惟木能疏土,前人皆指为少阳之药,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张仲景小柴胡 
汤专治少阳,以此为主药何也?按伤寒传经次第,先太阳,次阳明,次少阳。然则少阳虽在 
太阳、阳明之间,而传经乃居阳明之后,过阳明而后入少阳,则少阳反在阳明之内也。盖以 
所居之位言,则少阳在太阳、阳明之间,以从入之道言,则少阳在太阳、阳明之内,故治少 
阳与太阳,绝不相干,而与阳明为近,如小柴胡汤之半夏、甘草,皆阳明之药也。惟其然, 
故气味须轻清疏达,而后邪能透土以出,知此则仲景用柴胡之义明,而柴胡为肠胃之药亦明 
矣。 

上品
麦门冬
内容:味甘平。主心腹结气,解枯燥之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补续胃中之阴气。羸 
瘦短气。补胃则生肌,清火则益气。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后天足则体健而能耐饥也。 
麦冬甘平滋润,为纯补胃阴之药。后人以为肺药者,盖土能生金,肺气全恃胃阴以生。胃 
气 

上品
车前子
内容: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专利下焦气分。除湿痹。湿必由膀胱出,下 
焦利则湿气除。久服,轻身耐老。气顺湿除,则肢体康强也。 
凡多子之药皆属肾,故古方用入补肾药中。盖肾者,人之子宫也。车前多子,亦肾经 
之药。 
然以其质滑而气薄,不能全补,则为肾府膀胱之药。膀胱乃肾气输泄之道路也。 

上品
木香
内容:味辛。主邪气,辟毒疫温鬼,气极芳烈,能除邪秽不祥也。强志,香气通于心主淋露 
。心与小肠为表里,心气下交与小肠,则便得调矣。久服,不梦寐、魇寐。心气通则神魂定 
。 
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 
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上品
薏苡仁
内容: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专除阳明之湿热。下气。直达下焦。 
久服,轻身益气。阳明气利则体强而气充也。其根下三虫。除阳明湿热所生之虫。 
薏苡仁甘淡冲和,质类米谷,又体重力浓,故能补益胃气,舒筋除湿中虚,故又能通降 
湿热使下行。盖凡筋急痹痛等疾,皆痿证之类。《内经》治痿,独取阳明。薏苡为阳明之药, 
故能已诸疾也。 

上品
泽泻
内容:味甘寒。主风寒湿痹,凡挟水气之疾,皆能除之。乳难,乳亦水,利故能通乳也。 
消水,使水归于膀胱。养五脏,益气力,水气除则脏安而气生也。肥健。脾恶湿,脾气 
燥,则肌肉充而肥健也。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皆涤水除湿之功。能 
行水上。水气尽,则身轻而入水不没矣。 
泽泻乃通利脾胃之药,以其淡渗能利土中之水,水去则土燥而气充,脾恶湿故也。但气 
湿必自膀胱而出,泽泻能下达膀胱,故又为膀胱之药。 
味苦温。主咳逆,气滞之咳。伤中,补不足,心主荣,荣气顺则中焦自足。除邪气, 
利九窍,辛香疏达,则能辟秽通窍也。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心气通则精足神全 
矣。倍力。心气盛则脾气亦强,而力生也。久服,轻身不老。气和之效。 
远志气味苦辛,而芳香清烈,无微不达,故为心家气分之药。心火能生脾土,心气盛, 
则脾气亦和,故又能益中焦之气也。 

上品
龙胆
内容: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治肝邪犯肾之寒热。惊痫邪气,肝火犯心之邪。续绝伤,敛筋 
骨之气。定五脏,敛脏中之气。杀蛊毒。除热结之气。久服,益智不忘,收敛心中之神气。 
轻身耐老。热邪去而正气归,故有此效。 
药之味涩者绝少,龙胆之功皆在于涩,此以味为主也。涩者,酸辛之变味,兼金木之性 
者也,故能清敛肝家之邪火。人身惟肝火最横,能下挟肾中之游火,上引包络之相火,相持 
为害。肝火清,则诸火渐息,而百体清宁矣。 

上品
细辛
内容:味辛温。主咳逆,散肺经之风。头痛脑动,散头风。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散 
筋骨肌肉之风。久服,明目,利九窍,散诸窍之风。轻身长年。风气除,则身健而寿矣。 
此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 
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 
无处不到也。 

上品
石斛
内容:石斛其说不一,出卢江六安者色青,长三二寸,如钗股,世谓之金钗石斛,折之有肉 
而实,咀之有腻涎粘齿,味甘淡,此为最佳。如市中长而黄色及枯槁无味者,皆木斛也。因 
近日无不误用,故附记于此。味甘平。主伤中,培脾土。除痹,治肉痹。下气,使中气不失 
守。补五脏虚劳,后天得养,则五脏皆补也。羸瘦,长肌肉。强阴。补脾阴。久服,浓肠胃 
,肠胃为中脏之府。轻身延年。补益后天之效。 
凡五味各有所属,甘味属土,然土实无味也。故洪范论五行之味,润下作咸,炎上作苦, 
曲 
直作酸,从革作辛,皆即其物言之。惟于土则曰稼穑作甘,不指土,而指土之所生者,可知 
土本无味也,无味即为淡,淡者五味之所从出,即土之正味也,故味之淡者,皆属土。石斛 
味甘而实淡,得土味之全,故其功专补脾胃,而又和平不偏也。 

上品
蓍实
内容:味苦平。主益气,充肌肤,得天地之和气以生,故亦能益人之正气而强健也。明目, 
聪慧先知。蓍草神物,揲之能前知。盖得天地之灵气以生,故亦能益人之神明也。久服,不 
饥,不老轻身。气足神全,故有此效。 
此因其物之所能以益人之能也。昔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此草中之神物也。服之则补 
人之神,自能聪慧前知,食肉者鄙,不益信夫。 

上品
黄连
内容:味苦寒。主热气,除热在气分者。目痛, 伤泪出,明目,除湿热在上之病。肠 , 
腹痛下痢,除湿热在中之病。妇人阴中肿痛。除湿热在下之病。久服,令人不忘。苦入心能 
补心也。 
苦味属火,其性皆热,此固常理。黄连至苦,而反至寒,则得火之味,与水之性者也, 
故能除水火相乱之病。水火相乱者,湿热是也。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 
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心属火,寒胜则火,黄连宜为 
泻心之药,而反能补心何也?盖苦为火之正味,乃以味补之也。若心家有邪火,则此亦能 
泻之,而真火反得宁,是泻之即所以补之也。苦之极者,其性反寒,即《内经》亢害承制之 
义。所谓火盛 

上品

内容: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除肌肉中之热毒。大风癞疾,去肌肉中之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