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一部让大学生少奋斗10年的成功宝典 >

第4节

一部让大学生少奋斗10年的成功宝典-第4节

小说: 一部让大学生少奋斗10年的成功宝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了啊!你就算真想被撞死,至少也得瞅个机会逮着一辆倒霉的劳斯莱斯或者加长林肯。
”朋友一阵无奈的苦笑。 
可是,他的苦笑在不久以后变成了最灿烂的欢笑。他的一个客户一次性订购了他400万的
产品,而老板付给他的提成亦有20万。局外人或许会说是因为他时来运转了,可是我作为
一个目睹了他整个奋斗过程的朋友,我知道这个结果是多么来之不易并且理所当然。或许
这中间确实有运气的因素,毕竟这已经不是一个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年代。用娱乐天王吴宗
宪的话来说:努力就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是好结果。然而,我这位朋友的成功更多的应该
归因于他从一个不适合也不善于经商的人转变成为了一个商业精英。 
商场不忌讳任何神话。只要你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并且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相信你也完
全可能成为下一个传奇。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在商界大展身手,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可
以为此做准备了。不管你是什么专业,都有必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经济、经营和市场等方
面的知识,并通过《中国经营报》、《南风窗》、《南方周末》之类的大众报刊杂志大致
了解目前中国各个行业的情况,还需要对身边的经济现象勤于思考,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
商业思维。 
商机无限,而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不管你现在是大学几年级,请从现在开始准备吧
。我期待着你用睿智和毅力缔造商业时代的奇迹! 

三、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既然是概率,就存在不止一种可能性……如果是选择学术,冷门专业比热门专业更容易获
得成就……跨专业几乎早已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大学之间的实力之争到了考研考场
和人才市场原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四、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在这个现实的社会,
蓝领还是白领其实跟面子毫无关系……要想知道需要学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
息……很多专业因为不具备专长的有效性,所以成为了屠龙之术……专业技能好比是鸟的
身体,而专业以外的特长就是鸟的翅膀……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无法逃离这样一个问题的拷问:社会需要的究竟是专才还是通才?十
个百分之十和一个百分之百,究竟哪一个在社会上更受欢迎? 
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前,很多大学已经为学生做出了选择。继上海交大、深圳大学等少数高
校率先开始实行通才教育以来,通才教育正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找到知音,只按院系不按专
业招生的做法变得越来越普及。甚至有很多学校将自己的优势学科强加给完全不相关专业
的学生,譬如铁道学院让外语系的学铁路交通,地质大学让法学院的学地质构造,似乎这
样一来自己的学生就全部是通才了。 
可是,什么才是通才呢?要通晓多少个领域算得上是通才呢?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做到通
晓一切,尽管李敖自称“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但他肯定有很多不太
明白的地方。所以,通才的“通”肯定是有个限度的。但这个限度是什么呢?任何一所实
行通才教育的大学都没有给出答案。 
事实上很多大学在做出实施通才教育这一决定的时候未必经过了审慎的考虑,也可能他们
考虑的出发点不一定是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很多大学决策层的人根本没有过校园围墙以外
的工作经历,对于别人的这种经历又未必感兴趣,所以他们其实并不知道社会真正需要什
么样的人才,只是突然发现“通才教育”这个词语非常流行也非常适合用来捞取政绩,于
是争先恐后地出台了通才教育的相关措施。至于什么是通才、学生能不能成为通才,这是
他们来不及去考虑的。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大学生究竟应该按部就班地等着被学校培养成所谓的通才,还是应该
自主地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呢?如果是选择后者,那又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
路呢? 
几乎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入“专才”和“通才”这两个关键词,都能找出一大堆论述二
者关系的文章,很多场大学生辩论赛也曾将这个命题作为辩论的主题。可是,这一切都并
不能给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生具体性的指导和建议。辩论赛基本上都是一个极端的错误对
垒另一个极端的错误,无甚指导意义自不待言。而很多专门论述二者关系的文章却过于中
庸,容易犯“各打五十大板”的毛病,说一大堆专才和通才各有什么优势又各有什么劣势
,长篇累牍却只能让人云里雾里,看到最后发现什么具体性的结论都没有。 
我不是身怀多年招聘经验的人事经理,更不是博学多才的专家学者,所以我无法动用五花
八门的理论来长篇大论,我只能基于我有限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提出提出一点建议,难
免浅薄,但也明确。 
术业必有专攻 
一个萝卜一个坑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也因此而越来越“退化”成一个工具。工厂
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都不过是在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对于流水线上的其它环节,他
无从可知。一个鞋厂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十年或许也不知道一双鞋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如果说工厂是一台大机器,每个工人就只是这台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至于其它零件是
如何运转的,他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写字楼里的白领虽然看上去并不是在机器轰鸣的流水线上工作,但他们却照样被精细的社
会分工定格在非常有限的工作领域里。做产品的往往没有机会接触市场,做市场的则很难
知道产品的策划和推广,做技术的更难有机会接触到技术以外的工作。在部门内部仍然存
在细致的分工,做产品的可能只局限于某一类产品,并且只负责前期策划、品牌包装或其
它某一个环节。 
我原来曾经在一家外资企业任职。这家公司采取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每个事业部独立负责
一块业务范围。我当时在其中一个事业部担任产品经理,负责几个省份产品的开发和维护
。我的团队只有几个人,包括产品策划、文案、美工、音乐制作人等。这几个人都独当一
面,每个人的工作相互关联却又彼此独立,分工非常清楚。文案不可能为美工设计图片,
美工也不可能去为音乐制作人编几曲手机铃声。而我同样受到了分工的制约,不清楚其它
部门开发的产品,也不知道自己产品的市场推广细节,因为这已经是市场部的事情了。对
于公司的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事情,除非公开,否则更是无从可知。 
在这样一个跟流水线毫无区别的工作环境中,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最首要的只可能是
他能否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美工就算没有任何文字功底,而且对于音律一窍
不通,只要他能够做出非常精美的设计方案,他就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美工。相反,就算一
个美工既能帮文案写点文章,又能帮音乐制作人编些铃声,但如果他设计的图片不够专业
,那他就只能收拾东西走人。 
任何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是按照职位来招人的,决定一个应聘者是否能够被聘用的也只是他
能否胜任这个职位。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必须先明确你要填的是哪一
个坑,用人单位再来考核你是否适合这个坑。如果你不适合,就算除此之外有很多个坑适
合你,你也照样只能被拒之门外。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美术系的毕业生,她应聘的职位是美工。因为她有过同行业的工作经验
,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可爱的女孩子(当时我们部门的几条汉子早就给了我“最后通牒”
:下次招聘一定要优先考虑美女),所以我在跟她交谈不到5分钟的时候就准备聘用她了
。但出于招聘的起码原则,我要求看她的作品。她给了我一个U盘,里面有很多非常精美
的设计作品。但是,尽管我是外行,我还是能感觉出那些作品风格不大统一,于是我让她
当场给我设计一个宣传单张。本来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万无一失,但她的表现却让我非常失
望。她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并且设计的作品比较粗糙,距离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还有一
段距离。 
我向她表示了我的遗憾。她难过地对我说:“我承认我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美工,但是我
有过同行业工作经验,除了做美工,我还可以参与产品的策划,而且我文笔也不错,适当
分担文案的工作也没有问题。”我问道:“那你能够胜任产品策划或者文案的工作吗?”
她看着我,摇了摇头。我能感觉到,迷茫和怅惘正从她的眼中轻轻地拂过,尽管她的双眼
是那么迷人。如果她有任何一个方面的专长,我都会聘用她。如果她成为我这个团队的一
员,大部分时候她的中餐将是免费。可是,我拿着她这个萝卜实在不知道该放进哪一个坑
。 
所以说,在用人单位的眼中,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有一位上司曾跟我强调过这样一句话: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时过两年
之后再来回味,堪知上司用心之良苦。这位上司曾从事过很多个行业,干过的职位他自己
恐怕都数不上来了。一转眼10年光阴就在频繁的跳槽之中悄然流逝,而自己仍然不精通任
何一个行业,当别人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自己也答不上来。干过那么多行业那么多职业,
没有一个是自己精通的。在深圳,如果你不在某个行业认真地连续干上一年以上,别人是
不会承认你有这个行业的工作经验的。 
在频繁跳槽的这10来个年头当中,无数个机会与我这位上司擦肩而过。他曾经是方太厨具
的“开国元老”,可惜没干多久就辞职了。当年他的同事当中一直留在方太的如今早已成
为公司的高管,每年的分红用来带着全家老小去国外潇洒一回绝对绰绰有余。后来我这位
上司又进入了一家房地产策划代理公司。当时专业的房地产策划代理行业才刚刚在深圳兴
起,而他当时工作的那家公司拥有多方面的资源,很多进入那家公司的人都在几年后自立
门户并迅速发展,有的甚至后来居上“学生”超过了“老师”。所以很多行业内的人都把
那家公司称为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行业的“黄埔军校”。可是,我的那位上司还来不及毕
业就退学了。这是他后来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他应该也早已拥有自己
的产业了吧。 
后来,他终于决定回到地产行业安定下来长期发展,并再三叮咛我不要重蹈覆辙。可惜的
是,我让他失望了。我很快就离开了那家公司并离开了地产行业,紧接着的是接二连三的
跳槽,我从深圳的一个商务区到另一个商务区,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似乎经历了很
多,可其实什么也没学到。一转眼两年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虽然我现在终于安定下
来并有了自己的公司,但如果这两年安分一点,或许我现在创业就要轻松很多了吧。 
营销产品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核心竞争力”,也称作“品牌核心价值”。而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
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专
长。顾名思义,有效专长包括“有效”和“专长”两层意思。专长不限于所学的专业,只
要是能够让自己胜任一份工作的专门知识或者特长都属于此处所说的专长。至于以本专业
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一个跨专业就业的问题。这一点在上一个专
题有了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真要将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一定要在这
个领域比科班出身的更加专业。在两个都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求职者中,如果一个是英语
专业而另一个不是,那用人单位应该只会考虑英语专业的了。但如果非英语专业的过了专
业八级,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招聘会最大的资本便是文字功底,而这本来应该是文学院毕业生的
专长。因为我最初应聘的大多是文案、编辑之类的工作,所以我曾经在多个应聘场合跟中
文专业的毕业生“狭路相逢”。如果仅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我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我在每一次角逐中都胜出了,因为我有足够的理由让面试官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