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阅读-中国电影百年史 >

第22节

阅读-中国电影百年史-第22节

小说: 阅读-中国电影百年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嗓子”唱红上海滩
  1934年,上海《大晚报》举办“播音歌星竞选”,已经“跳槽”到新华歌舞团的周璇参加了竞选,结果名列第二,电台称誉她的嗓子“如金笛沁入人心”,获得了“金嗓子”的称号。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上海艺华公司拍摄了一部“软性歌舞片”《三星伴月》,由周璇担纲主演,并演唱了该片的主题歌《何日君再来》。此曲随着影片的上映以及唱片的播放不胫而走,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1941年,日本歌星李香兰(山口淑子)也将此曲灌制成唱片。就在同一个时期,周璇还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演唱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歌流传至今,成为不朽的经典名曲。
  1945年5月,周璇还曾在上海金都大戏院举行过三场独唱音乐会,演唱了“银海三部曲”(《渔家女》、《鸾凤和鸣》、《凤凰于飞》三部影片的插曲),虽然票价高达3000元(旧币),仍然被歌迷抢购一空。
  只有一部《马路天使》
  周璇的银幕“处女作”是《美人恩》,这部影片是“天一”公司出品,由陆丽霞主演,周璇只是在片中串演歌舞节目并非主要演员,所以她说自己的处女作是《花烛之夜》。抗战胜利后,赵丹与周璇在上海相遇,问周璇这些年拍了些什么片子?周璇不无伤感地说:“不要提了,没有一部是我喜欢的戏,我这一生中只有一部《马路天使》……”
  1947年,上海出版的《电影杂志》记者曾经访问周璇:“很想知道你对过去所演的影片觉得哪一部最满意?”周璇谦虚地回答:“我都觉得不满意,不过……《马路天使》最值得我怀念,因为许多朋友都喜欢它。”虽然在“孤岛”时期周璇也出演过十几部影片,但是缺乏深度,她的表演也如过眼烟云,很快被人淡忘。1995年,在“中国电影九十年”庆典活动中,《马路天使》被评选为“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之一,周璇本人也因此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知音人儿在何方?”
  周璇的丈夫严华也是歌舞演员出身,1938年结的婚,1941年就因为他人的挑拨发生了婚变,这成为上海“孤岛”的“特大新闻”。当时的媒体比较一致地谴责严华,同情周璇,其实她和严华都是受害者。
  周璇和严华分手后不久,结识了一名绸布商朱怀德。周璇禁不住他的花言巧语,在香港和他同居,怀孕之后,周璇想返回上海和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夫妻,但当她回到上海后,终于发觉朱怀德骗了她。周璇和朱怀德脱离关系后,应大光明影片公司之邀,在上海拍摄《和平鸽》一片,并结识了该片的美工人员唐棣。1952年5月,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日子即将来到,而唐棣却被指控为犯有“诈骗罪和强奸罪”,判刑三年。一年后,法院又撤销原判,予以释放,当他回到家里,才知道周璇早已发病住进医院去了。
  周璇的三次婚恋都以失败而告终,正像她在歌曲里所唱的:天地苍苍,人海茫茫,知音的人儿在何方?叫人费思量……
  不疯魔,不成活
  50年代初,周璇从香港回到上海,在香港时,她便有精神病的发病征兆,到了上海严重起来。其实早年周璇就有精神衰弱的痼疾,在上海拍戏时就在虹桥疗养院住过。后来她被送进医院治疗了6年,本来是已经好转了,但是1957年的夏天很热,她因为突发性脑炎被送进医院,病发得很厉害,没能救过来,就此去世。
  周璇病逝后,香港导演屠光启等人筹拍《周璇传》(未拍成),周璇生前的朋友、作曲家李厚襄提供了珍藏的周璇回到上海后写的9封信。在第一封信里,周璇这样表达了回家的喜悦:“上海的确很安静呢!一切都没变,仍有很好的西乐唱片听,都是最新的;衣服也随便穿,很是自由的;为什么那些人喜欢瞎说呢?真奇怪!”谁曾想到回家生活的喜悦与死亡之间离得那么近,而理想的自由生活又离周璇那么远。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白求恩大夫》剧照


1938—1940年 特殊时期特殊创作
    “延安电影团”的创建与拍摄
    今天我们常常能够听到在遥远的战乱地区,有战地记者孤身涉险报道第一手新闻的英勇传说,事实上如此再现真实的热血激情和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在抗战时期的“延安电影团”早就身体力行,为了拍下最激烈真实的画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正是这样一种献身精神,铸就了“延安电影团”纪录片的特有风格——“延安风格”。
  电影大历史:走在时代前面的人们
  1938年的那个秋天,延河水还相当清澈。根据地以异常的热情欢迎艺术家和昂贵器材的到来,一个专门的电影摄制与放映团体“电影团”以最快的速度筹建起来。名为“团”,这个机构的级别应该远比“团”高,八路军总政治部的主任亲任团长,袁牧之和吴印咸分别担任创作和摄影的负责人。电影团成立后的某个夜晚,革命领袖亲自设宴款待,寄语新人:“也许你们现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将来总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英雄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在电影团存续的那几年里,拍摄反映根据地军民面貌和领导人活动的纪录片是电影团力所能及的工作,袁牧之、吴印咸、钱筱璋这几位当年《马路天使》的主创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等纪录片。在1949年以后的一些故事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不同于上海传统的风格的影响。
  电影团的另一大贡献应该是培养了一批根据地的电影人才,这批人日后成了政府纪录片创作的主力,从各届重要大会,到解放战争、开国大典、核爆试验,记录这些重大事件的镜头背后都是电影团成员的身影。而对于有些人来说,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最终成了人生的转折点。在延安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之后,袁牧之就被送往苏联考察学习,一去就是6年,在这6年里,没有人留下任何文字记载说明学习的内容。回国后,他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局等机构的负责人,只是终其一生,也没再拍摄一部电影,一位电影艺术家成功转型为一位电影活动家。
  直到1978年袁牧之过世之后,他的一部名为《小小环球》的电影剧本才被人发现,这部剧本构思于客居苏联时期,成稿于十年浩劫,据说拍摄这部电影是他晚年最大的心愿。据研究者介绍,这部剧本借助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概括总结了人类社会从有阶级到消灭阶级的整部历史。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1941年 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生根于民族传统的动画事业开端
    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万籁鸣曾经总结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大师一语道破了当代中国动画片在创作上久久不能突破的瓶颈,中国动画片的症结是没有随着飞速变化的时代共同前进,而观众却早已经大踏步地向前了。
  电影大历史:“铁扇”与“魔镜”的伟大映射
  任何事物的出生都是值得铭记的,比如电影的诞生。当我们翻看世界电影史料时,吃惊地发现,法国的电影史界把1887年8月30日定为动画的诞生日,因为那一天是法国光学家兼画家E·雷诺的光学影视机获专利的日子,而这比起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的圣诞夜放映《火车进站》却是早了8年多的时间。动画以技术成就宣告了它的诞生,比起以放映活动标志诞生的电影来说,它始终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创作姿态,更被看做是挑战人类想象力的一种奇特的存在。
  上世纪20年代,中国诞生了自己的动画片,万氏兄弟创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大闹画室》,它宣告了中国美术电影的诞生。万氏兄弟的真正伟大之作当属他们在1941年完成的80分钟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抗战初期的他们怀着“以动画为武器”的信念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中制”绘制了多部《抗战标语卡通》和《抗战歌辑》,但是到了1940年国民党消极抗战政策出台,一切抗战内容的影片都排斥停拍,无事可做的万氏兄弟回到“孤岛”上海,此时美国的卡通片《白雪公主》正在上海放映,国人竞相观看,上座历久不衰。就在这个坐标系上,大洋彼岸的一座动画王国正在蓬勃地建设着,正是1937年的一次赌注换来了它的辉煌。
  迪斯尼在1928年和1932年分别推出了世界第一部有声卡通片和彩色卡通片后,拥有更大的梦想:拍摄一部完全是动画的电影。而《白雪公主》的成功与否是迪斯尼的一场豪赌,因为迪斯尼对画面求好心切,所以制作费用节节攀升,甚至把片场都抵押给银行贷款。此举被当时的美国媒体称为“迪斯尼的傻劲”,美国影评人认为没有人会花钱看一部都是卡通的电影,没想到《白雪公主》获得了观众们的青睐,还获得了奥斯卡特别成就奖的肯定,它改变了电影史。
  我们再回过头来,《白雪公主》在上海的热映对万氏兄弟触动很大,他们决心拍一部高质量的动画长片扬眉吐气。因为风险大,《铁扇公主》险些夭折,但是万籁鸣拍着胸脯担保不亏本才使得本片没有半途而废。结果100多人经过一年半的苦干,最终完成的这80分钟的动画长片再次震惊了上海滩,它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上映的所有故事片,而《铁扇公主》也成为当时比肩世界动画电影的一出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万氏兄弟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片段,颇有深意。而片中“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抗日斗争的话,放映时遭遇了电检机关的剪刀更说明了问题。比起《铁扇公主》,《白雪公主》的出发点单纯许多,迪斯尼选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在西方家喻户晓的童话作为开山之作,旨在对真、善、美的追问。熄灭熊熊火焰的“铁扇”与映射真相的“魔镜”,两者或许在无意中预言了中国、美国截然不同的动画发展道路。
  独特且寓意深刻的孙悟空形象
  也许并非巧合,万籁鸣最具风格特点的两部作品《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都是以塑造孙悟空这个独特形象为核心的。充分理解孙悟空在万籁鸣动画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代表的意义,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万籁鸣动画创作的意图和终极艺术追求。《铁扇公主》在当时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孙悟空这个深入人心的抗争形象无疑很恰当地传达了作者反抗侵略的意图。在一部动画片中注入符合时代需求的精神,这说明万籁鸣的创作格局早已超越了一般动画片的界限。
  更难得的是,孙悟空这个形象在万籁鸣的创作中获得了延续和成长。从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小打小闹一番,到上至天庭大大搅和一场,而且万籁鸣将《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被收复的下场改为孙悟空最终获得胜利的结局,也表现出万籁鸣作为一位艺术家追求自由表达的自觉性。
  万籁鸣在回顾《大闹天宫》创作过程时曾说:“孙悟空的外形和内在品质方面包含了他所具有的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万籁鸣运用他独特的动画创作,赋予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十分熟悉的“孙悟空”充满人性化的诠释和全新的命运,因此获得了几代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
  手塚治虫受《铁扇公主》影响决定从事动画
  手塚治虫被视为“日本动漫之父”,是现今仍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动漫业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几乎也陪伴着一代中国读者长大,但谁能想到影响手塚治虫走上动画创作道路的竟然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呢?
  虽然《铁扇公主》因为暗含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讽刺和抗争之意,所以在日本上映时受到了一定的抵制,但这并没有影响银幕下的手塚治虫被当时看来还很神奇的动画所震撼,从此揭开了日本动画事业的全新篇章,这也充分说明了艺术的力量完全可以跨越民族及国家的界限。
  时隔40年之后,手塚治虫特地来到中国,拜见了当时已年近古稀的万籁鸣,两位大师合作了一幅漫画:阿童木和孙悟空握手言欢。两个对日中两国人民均含义丰富的经典动画角色,在大师笔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