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

第5节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5节

小说: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纳上校在第二天写给妻子说:“昨天非常有趣。晚上希姆莱在可布林斯向总司令讲话。关于讲话的事,   以后当面告诉你……” )两个星期之后,希姆莱在鲁尔市讲了话。他的笔记是这样的:“元首交给党卫军头子的使命:确保德国人种的质量。血统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新的领土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人种学的问题。”

     这个关于人种学的任务交给了海德里希。如同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样,德国军队洪水般地涌去,警察象大网一样尾随于后。在目前的波兰战役中,他的特遣队直接隶属于将军们。每个军团有特别行动队,每个军有由一百名军官组成的特遣队,穿着武装党卫军制服,袖子上佩带着SD(党卫军保安处)的标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从事谍报工作——(夺取敌人的文件)和从事反游击队工作,换成军队中的通常说法是,“与后方的任何反帝国或反日耳曼分子战斗”。据海德里希十个月后所写的指导特遣队从事“在这些新的领土上从政治思想意识出发的保安活动”的特殊命令,是希特勒亲自颁发的。但是,这个命令的真正解释人——包括海德里希从容不迫地提到的对波兰领导人的清洗“达几千人”——显然是海德里希。9月7日,他向他的下属下达简要命令
(一点儿也没提及元首命令)如下:“要把波兰的上层统治阶级转移到尽可能远的安全地方。其余的中下层阶级不能受到专门教育,但要以某种方式使他们慑服。”对于海德里希,他的特遣队所肩负的防范任务是根本使命—一对黑名单上的上千名波兰首要人物穷追到底,直至捕获,不等他们团结起来进行反抗,就把他们肃清。
    与隶属于军队的党卫军特遣队平行,还有一个机构独立的‘特别任务”特遣队。它由傲慢而残忍的党卫军尤多·冯·沃伊施将军指挥,他们在波兰为所欲为。大部分早期的反波兰人和犹太人的暴行都是沃伊施干的。当他最后根据德国军令被踢出波兰时,他曾大声抗议,说他是通过希姆莱得到过元首的若干指示,叫他制造“恐怖气氛”,借以达到阻止波兰人进行暴力行动的目的,这种说法似乎不合逻辑。(希姆莱给沃伊施的命令仍在,日期是9月
3日;让他负责彻底镇压在上西里西亚新占领地区的新出现的波兰暴动,没有提及希特勒。)沃伊施被撵走了,海德里希为此而恼怒,后来他说军队出来干涉,是因为他们对希姆莱交给特遣队的“政治任务”一无所知,海德希声称希姆莱在奉元首和戈林的指示行动;他抱怨说,军队把特遣队的行动看成是“随意的野蛮行为”是错误的。
    波兰战役中,海德里希是否与希特勒商议过,在什么时候商议的,没有残存的记录。但是,德国陆军关于希特勒简令的记录是很多的,这些记录提供了一幅光怪陆离、令人望而生厌的图画。简言之,希特勒的许多将军们从他那里得知,他的确打算想方设法消灭波兰知识分子,于是他们或者公开支持,或者彼此约定,对此缄默不语。
    直到1939年10月:才在波兰大规模地进行“肃清”“潜在的持异议者”。显然这是由于军队的要求才拖延至今的,尽管海德里希迫不急待要进行这项工作。对于军事法庭在审判波兰游击队员时的繁琐而缓慢的法律程序,希特勒怒火中烧——他希望把他们立即处决,但是,海德里希的眼睛却盯着一个更大的猎物。引他的话说:“我们将放掉这小人物,但是那些贵族,罗马天主教徒以及犹太人必须斩尽杀绝。”他提议和军队共同商讨,在德国人进入华沙后消灭敌人的各种方法。9月7日,希特勒在他的私人车厢里会见了勃劳希契,就波兰的政治前景问题,他谈了两个小时。他指示军方,放弃对党卫军行动的干涉。
    第二天,希特勒颁发了一套方案,其中的重点是指派党的官员担任政府委员——从事肮脏的工作,他们的任务与陆军在波兰的军政府的任务一样。希特勒和勃劳希契谈话的详情人们所知甚少。爱德华·瓦格纳在9日与弗朗兹·哈尔德将军谈话之后,在日记中写道;“灭绝波兰民族是元首和戈林的旨意。”“至于比这更多的情况,”瓦格纳上校在日记中接着写道,“即使用文字暗示也不行。”同一天,希特勒大本营的一个成员——冯·伏尔曼上校写道:“波兰的战争结束了……元首不断地讨论关于波兰前途的计划——很有趣,但殊不宜记录下来。”然而,哈尔德参谋部的又一位上校几天之后也加入了这个不唱歌的合唱队。“发生了许多事情,而且面临的种种问题大大值得研究,最重要的是关于波兰命运的计划……这些建议是最机密的,对此连一个字也不能写。”只有西普鲁土新任军事总督瓦尔特·海茨将军9月10日在追记他和勃劳希契商谈情况的时候,才使罩在这机密上的面纱揭开一角:“还有一件事,我要用武力统治这个地区。但是战斗部队太讲究那种有害的中世纪的骑土气概。”
    把党卫军特遣队的实际行动告诉给勃劳希契这件事,两天之后得到了证实,当时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提醒凯特尔“大量处决”波兰教土和贵族的计划会损害武装部队的名誉。凯特尔反驳说,这是元首早就作出的决策,元首曾对勃劳希契讲得很清楚——勃劳希契那天早上和戈林一起去拜见元首——“假如武装部队不想参与此事,那么只需他们做到一点,他们容忍党卫军和盖世太保与他们同时出现。”于是在波兰产生了与军政府并行的行政当局。他们将担负起凯特尔所说的(卡纳里斯记录下的)“人口学上的灭绝”工作。实际上,海德里希意识到时间由他支配,他时刻留心军队的急切要求,以拖延真正的流血事情,直到军队离开波兰。因此当拇德里希通知哈尔德的一位参谋瓦格纳上校说计划中的“扫荡”要包括“犹太人、知识分子,教士和贵族”在内时,这位军官只请求不让军队受连累——换句话说,就是屠杀的命令要直接从海德里希那里下达到他的陆军的特遣队。在军队把全面控制占领区的权力移交给党和它的政府委员们之前,这类事最好也不发生。
    但是,事实上海德里希没有把希特勒批准清洗犹太人的文件弄到手。9月14日,他向他的下属们报告了他对特遣队的巡视。缜密的会议记录写道;“首领(海德里希)详述了波兰犹太人问题,而且表明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将向元首提出某些建议,这些建议只有元首能决定.因为这些建议将产生相当广泛的外国反响。”然而,希特勒只赞同对波兰人的驱逐,当勃劳希契和希姆莱于9月20日在索波特分别与希特勒商议时,他们对此更加清楚了。对勃劳希契,希特勒只谈了犹太人区域计划(引起哈尔德注意,决不能做出任何事情,以致为外国“宣传德国暴行”提供借口)。希特勒下达给希姆莱的比较审慎的指令,可能就是海德里希第二天在柏林对他的特遣队指挥官们所再次提到的:波兰从前的德国各省要合并到帝国、邻近的由讲波兰语的居民构成的Gau,或叫地区,将把科拉克夫作为它的首府,‘可能由奥地利的阿图尔·赛斯一英夸特博士管辖。这个地区——后来的‘波兰总督辖区”——将是计划中的东壁之外的一种无人控制地带:它将接纳波兰的犹太人。希特勒还授权海德里希把犹太人尽可能赶到俄国区域。为推进这一驱逐运动,首先把犹太人集中到各大城市。德国犹太人和残留于德国的三万吉卜赛人,将和他们一起集中到那里。海德里希说,大约百分之三的前波兰统治阶级留下来,他们将被送到集中营。教师,教士,贵族以及复员军官这些受过教育的阶级,将集中起来并抛到残存的波兰地区。工人阶级将为帝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劳动力。希特勒让希姆莱全权指挥这次重新定居行动。
    至于冯·勃劳希契将军,他给他的陆军指挥官们发了这样的通知:“警察特遣队已由元首指挥,并受命在占领的国土上担负某种民族学的任务。”指挥官们不能加以干涉,别人也不能认为指挥官们该负什么责任。勃劳希契在9月22日会见海德里希时只订了一条规定,就是;驱逐行动一定不能干涉军队的活动和德国的经济需要。海德里希欣然同意。
    无疑,希特勒正在尽情地欣赏战场上的胜利。只要有可能他就视察前线,把他自己和随从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前往第八军团司令部时,他的护送队绕着罗兹市兜大圈子,他为此颇为恼火,回去的路上,他命令护送队要直接穿过市中心。(这项命令由倒霉的军事当局完成,在整个路上设置警戒线,清除了邻街的波兰人口,指挥希特勒的护送队以每小时五十英里的速度不问断地行驶,两辆车护送,从城市的一头并行驶到另一头。)他喜欢接见他的部队,而且就我们所知,那无烟火药的气味和斑斑血迹使他振奋。在设在波兰炮火射程内的一所小学校里的师指挥部里,他认识了冯·布里森将军,这人比他高一头。前不久,波兰用四个师和骑兵纵队在勃拉斯科维兹的第八军团侧翼展开殊死的反攻,他率领他的师迎击了波兰人的反击,他失去了一只胳膊,这场战斗还使他失去了八十名军官和一千五百名士兵。现在他正向元首汇报,此地距他父亲——一位普鲁士步兵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杀害地不远。这位高大的军官汇报战场形势时,希特勒只是出神地盯着他。然后他向手下官员们惊叫起来,“这正是我少年时期以来想象中的普鲁士将军的样子!”那天晚上,他把这些话向不同的所众重复了十多遍,而且立即坚决果断地授予布里森骑士勋章。“这就是我为我的党卫军寻找了多年的司令”——对于这样一个纨褥子弟出身的军官作出了如此不切实际的评价。15日,我们看到希特勒在亚罗斯瓦夫观看他的士兵在散河上架桥。
    到1939年9月16日,战役已获得最大的战略上的胜利:满怀信心地调集在波森攻打柏林的波兰军队已被包围,库特诺被第四军团和第八军团俘获。一个从前的下士以一次典范的军事行动——连传奇式人物冯·施利芬元帅也无法加以改进的军事行动,消灭了维斯杜拉河以西的波兰军事力量的最后残余。虽然从将近二百英里以外的军事基地开始的钳形攻势可能遭到撤退中的波兰军队的成功反击而受挫,但是华沙的陷落现在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16日,希特勒就开始和约德尔讨论这座城市的命运了。正如记录中已经提到的,他特别急于在美国国会重新召开的时候把首都拿到手。因为他想避免逐屋争夺战必然造成的重大伤亡,所以寄希望于地面和空中的协调一致的攻击,以此震慑这座城市的司令,使他接受有条件投降。13日,他曾多次给勃拉斯科维兹将军出难题,让他估计一下要把这座城市饿屈服需要多少时间。几天之后,他又把同样的难题出给他自己的联络官。参谋总部错误地认为,驻扎在华沙外面的军队不会因为其他军事目的而马上有所调动,就同意采取一种对波兰首都用不流血的方式进行围困,可是这要花几个星期,而希特勒又拿不出那么多时间。
     16日早晨,一个德国军官把一份写好的最后通牒带到波兰前线,要华沙司令在六个小时之内无条件投降。否则,德国人就要把这座城市当做有设防的要塞,并将用对付有设防城市的一切手段对付它。
    希特勒要轻而易举、不流血地取得胜利的命令遭到了拒绝。波兰司令甚至拒绝接受最后通牒。自从9月9日以来,他的不眠时刻都用在准备抵抗德国对首都的袭击上了。他激励城市居民与武装部队一起参加反对侵略者、保卫城市的战斗,所有的防御工事都已加固,郊区的每座大楼都围上沙袋,砌上水泥,围起带刺铁丝网;大楼的地下室有蜂窝般的地道,联接并沟通各个抵御据点,深深的防坦克战壕直穿华沙主要大街,街上设有用无轨电车,石头子,砖头瓦块堆成的路障,公园和广场重炮林立。投降是难以想象的。
    正如勃拉斯科维兹后来报告的:“使我们久经沙场的士兵震惊的是,这些误入歧途的人们对现代化武器的效力一无所知,在他们军队领导人的煽动下,将怎样为他们自己的首都的毁灭做出贡献。”
    在那以前,希特勒曾把对首都的轰炸限于以俯冲轰炸机和高射炮袭击战略目标。一百万居民和近二百名外交官的存在,可能使他不得不有所克制,可是显而易见,他的时间表迫使他再也按捺不住了。16日下午3点,德国空军飞机在华沙上空撒下几吨的传单,要求城市居民在十二小时之内从两条特定的道路上撤走,希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