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

第44节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44节

小说: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的尝试,都因飞机失灵被迫返回。
    读到这些,希特勒的头脑该受到何等沉重的一击!包登夏茨正在给戈林打电话。这位帝国元帅暴躁地问为什么要他到伯格霍夫去。希特勒抓起电话,喊起来,“戈林,你要马上来!”把话机啪地放下。赫维尔大使打电话找里宾特洛甫,这位外长正同达尔朗海军上将会谈。会谈提早结束了。赫斯的副官,这位倒霉的带来噩耗的人被逮捕,领走了。
    一阵歇斯底里的推测浪潮控制了伯格霍夫。大概赫斯本来就是英国间谍?实际上他可能去俄国了?施蒙特的夫人在日记里写到,“对于赫斯作出了种种可能的解释。”
    希特勒不愿意相信赫斯会不忠实于他,他在书房里踱米踱去,对尤利乌斯夏勃道出了他心里的忧虑。“别管他说什么。如果赫斯真的到了英国,你想啊:赫斯就在丘吉尔的手心里了!赫斯有多么糊涂……人们会给他用上一种什么药,使他站在麦克风前,播送丘吉尔想播的玩艺。我有什么办法呢,那是赫斯的声音,人人都熟悉的声音。”
    包登夏茨立刻从技术方面下手开始追查。发现威利·麦塞施米特本人曾提供过先进的麦塞施米特战斗机给赫斯用,赫斯曾使用过轰炸机中队的Y射线导航系统,恩斯特·乌德特接到命令要立刻到伯格霍夫来:大概赫斯可能已在途中坠毁,或者遇上恶劣天气?但进一步调查披露出,从8月以来,一直供给赫斯关于英国的常规天气报告,他还以某种幼稚借口,约定好在特定时间同两个无线电台联系,以便确定自己的位置。
    海军上将达尔朗——贝当的代总理,外交部长,海军部长,内务部长——午饭后同里宾特洛甫一起到来。自从蒙部瓦以来,德法关系仍然悬而未决,既然希特勒已决定了“巴巴罗沙”,他对地中海的兴趣淡薄了,对法国那种生来的不信任以及对戴高乐的担心还难以克服。在贝尔格莱德缴获的南斯拉夫档案中,有一份文件强有力地表明,魏刚将军正准备转而向戴高乐效忠,美国大使曾对维希说过,如果那样,美国愿意给他提供装备和军火。意大利当然和希特勒—样也有不信任情绪。齐亚诺伯爵对里宾特洛甫的翻译俏皮地说,“巴黎人民说,英国会打赢这场战争。维希的人民说,英国人能赢那些猪。差别就在于此!”卡纳里斯在这次同凯特尔会见之后写到:
    “……当我将话题转到谍报局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颠覆活动时,这位陆军元帅解释说,元首对于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怀疑的,正如他对法国同德国合作全都表示怀疑一样。他,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总是称自己为超级怀疑家,可是冯·里宾特洛甫对这个问题则持中间派的观点。这位最高统帅部长官还通报了元首同里宾特洛甫先生关于戴高乐问题的讨论情况,他说在讨论过程中,里宾特洛甫说了一句贬低戴高乐的话,这时元首打断他的话,说:“喂,喂,我亲爱的里宾特洛甫,假如你处在同样的环境里,你会第—个变成戴高乐主义者的!”
    自从2月份以来,里宾特洛甫对同法国合作的想法真的感起兴趣来,大概他希望为希特勒打败英国提供一个和“巴巴罗沙”对等的可靠的选择。当月月末,他曾把大使对一份秘密调查表的答复交给希特勒看,在这份调查表中,他询问能否诱使法国将来的政府”对英宣战,用法国舰队来对付英国,允计我们在法属非洲拥有基地”,奥托阿伯茨大使答复说,虽然法国不大可能断然宣战,但是如果有魏刚无条件跟随贝当这种特定条件,实际上的战争状态也许会形成。尽管如此,希特勒对达尔朗仍持怀疑和冷漠的态度。5点20分休息,用茶点,可是赫维尔注意到元首心不在焉。这十几个人之间的做作的谈话令人不快。(第二天仅有里宾特洛甫继续同达尔朗会谈,以迫使法国对英宣战。)希特勒心里想着赫斯。
    帝国元帅晚上9点到来,向包登夏茨投去疑惑的目光,虽然后者曾发誓恪守秘密。现在希特勒把怨恨移到他的空军司令身上了。(当夜赫维尔记载道:“据包登夏茨所说(戈林)也同样焦虑不安,同元首在楼下大厅讨论很长时间,外长和鲍曼也参加了。非常急躁,做了很多推测,”英国还没发表什么声明,当天及次日,伯格霍夫在反复激烈讨论赫斯是到了英国,还是早就死了。“这一天真让人心烦意乱,”赫维尔12日写道,“调查赫斯的飞行……戈林和乌德特认为赫斯不能完成通往格拉斯哥的困难飞行,那需要高超的飞行技巧,需要有操纵最现化的设备的能力。然而希特勒认为赫斯能做到。”
    里宾特洛甫一本正经地指出,是否可以多等一些时候,英国可能随时向世界公布这条消息——的确,他们可能宣称,赫斯带来一份德英之间单独媾和的官方提议。这正好可以把整个轴心国体系弄得四分五裂。希特勒惊呆了。他命里宾特洛甫给齐亚诺打电话,而且立刻口述一份给德国人民的公告的正文。与此同时,调查证明赫斯患胆汁病已经好长时间了,并受通过祈祷和信仰治病的人和星相家的支配。这就便于德国发表声明,当赫斯在理想主义支配下去办他的事情时,事实上已经完全疯颠了。“元首决定发表这样一个声明,”赫维尔写道,“他坚持加进一段话,说这不过是疯人之举。”那天下午晚些时候,完成了公告的第十次修订稿,希特勒也通过了。由于极度害怕英国仍然可能首先开始一个宣传运动,所以打开了收音机,希特勒设想赫斯已经安全到达了。下午8时德国播出公报:“纳粹党正式声明,赫斯在‘幻觉状态’乘飞机从奥格斯堡起飞,下落不明。我们担心党的要人赫斯坠毁或在什么地方发生意外。”赫维尔记录里说,“这时希特勒紧张情绪稍有缓减,精神提起一些。”几小时过去,英国广播公司终于有消息传出;鲁道夫·赫斯两夜前用降落伞在苏格兰着陆。伯格霍夫的紧张情绪缓和了,真正出现了欢乐情绪。“元首打算等到明天再说,”赫维尔结束了那天的重大记录项目,“元首呆在柏格霍夫。”
    纳粹党继续对副元首脱党的问题进行痛苦的调查。关于英国人的心理状态,赫斯靠的是奥尔布雷克特·豪肖费尔这位柏林地缘政治学教授的意见,这位地缘学家是慕尼黑著名的卡尔豪肖费尔教授的儿子。很早以前赫斯同年轻的豪肖费尔交上了朋友。在赫斯的庇护下,他得以免受因其妻子有一半犹太血统而可能受到的污辱,他在父亲办的《政治地理杂志》月刊上曾对英德关系发表过直言不讳的评论,同国家社会主义观点完全相反,引起过纳粹党的敌意。(他早在1938年6月份左右,就曾提醒要对英美逐渐发展的军事联盟予以重视,并且预言德国要赢得经济自足是徒劳之举。)5月12日奥尔布雷克特·豪肖费尔被传唤到上萨尔斯堡,让他说明自己的行为。他承认曾多次试图通过里斯本及瑞士与哈密尔顿公爵通信,可是他说没有得到答复(在关于赫斯的英国政府档案中,对这个问题有奇怪的反应。哈密尔顿公爵从赫斯那儿才第一次听说豪肖费尔写信的事,他还向政府抱怨说和平试探者从未到他那儿去。这个秘密机关要求他不要让事态进一步给国家带来影响)。虽然让豪肖费尔回家了,可是调查局在他的电话上接了窃听线,住宅也受到了监视。
     5月13日纳粹党恢复了镇静,发布了第二号公报:赫斯比任何人都更熟悉元首和平建议的真正意图,他留下的文件表明,他患了幻觉症,以致他认为,如果他个人同他早期熟知的英国人进行私人接触,也许会促成德英的协定。希特勒同他的顾问们讨论万一英国把赫斯放回来该怎样处置,给里宾特洛甫的印象是枪毙他。汉斯·弗朗克——是由鲍曼在传召其他纳粹领导人及地方长官时一起紧急召回柏格霍夫的——后来引证了希特勒对他说的话:“我认为,这个家伙死定了:无论何时何地发现他,都要绞死他。”这位和希特勒历经过种种危机的私人律师,发现希特勒自从他的侄女盖丽.拉包尔死后还没有这么不安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希特勒消气了,可是马丁·鲍曼却嫉恨在心。后来夏勃写道:“在其后的几年里,希特勒很少提起赫斯,而且每次提到他,希特勒总是强调说,他曾多么地尊重他——被引入歧途之前,他一直是个正直诚实的人。”鲍曼一向就象个摇尾巴的小狗——这件事发生后,元首在伯格霍夫也就是在他的领区之内的时候,他的尾巴摇得格外欢快。有许多人认为对赫斯的飞走,鲍曼应该受到道义上的谴责,正是他严重地损害了赫斯的地位,使这位部长迫不得已采取激烈举动来恢复他在希特勒面前失势的地位。希特勒当然对鲍曼病态的野心并非视而不见,可是在危机时刻却动摇起来。戈林这时问他是否提鲍曼为赫斯的继承人,元首摇摇头说,他已特别指定鲍曼继任弗朗兹·夏维埃·施瓦兹任纳粹党的财政大臣了,这位帝国元帅简洁地回答说,如果希特勒认为那样就会满足鲍曼的野心,他可是“大错而特错”了。“我不管他的野心,”希特勒反驳说。鲍曼将继续作纳粹党总理府首领,戈林要找一个合适的年青候选人作“纳粹党部长。”莱伊·罗伯特也率直地提醒希特勒不要任命鲍曼作赫斯的继承人时,得到了类似的答复。所以后来鲍曼转瞬间就飞黄腾达,他们都十分惊讶,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宣传部长戈培尔这时也从柏林来到这里。按戈培尔看法,赫斯的举动是一时心理失常所致,是一个气馁人的行为。同希特勒商量之后,他指示宣传机器尽快把此事忽略过去。“目前不要理睬它。无论如何不久将会出现军事事件,就会把我们的注意力从赫斯引向其他问题上了。”(一定指的是即将来临的伞兵对克里特的突袭。)下午3时,里宾特洛甫出发去罗马安抚墨索里尼去了。
    这时,纳粹党的领袖和地方长官云集在伯格霍夫,都是鲍曼召集来的。从4时至6时30分,鲍曼和希特勒向他们讲赫斯事件:现在人们了解到,赫斯被星相家,预言家、巫师们所迷惑,鬼使神差地飞向英国;此举使帝国与盟国,特别是与意大利和日本的关系笼罩上浓重的阴影。赫维尔后来在日记中描写了这种情景。当时鲍曼读赫斯留下来的信。戈林站在他旁边,脸上表现出诚挚的样子。一次戏剧性的聚会,充满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元首也来了,说了一些通情达理的话,分析赫斯的行为,证实他缺乏逻辑推理而搞乱了心绪:想出了要在他从未看见过的城堡附近着陆,可是他连城堡的主人哈密尔顿在不在那儿都不知道等等,霍尔在马德里。(塞缪尔,霍尔是英国驻马德里大使——希特勒不可能知道,赫斯事实上已在漆黑的夜晚驾机成功地到达了离目标十二英里的地方,然后又安全跳伞(对一个四十七岁的人第一次尝试,这可不是一般技艺),实际上也就过了几小时,他就同哈密尔顿进行了会谈。经盘问,赫斯(他说一口好英语),说这是飞往英国的第四次尝试,当他1940年6月在“黄色方案”期间和元首在一起时,他就有了这种想法。当英国在利比亚获得胜利时,他有意避免作这种尝试,害怕把他的建议理解成是德国软弱的象征。然而现在纳粹在北非和巴尔干取得了胜利,形势发生了变化。他对德国空军的扩大方案及潜艇建设计划都了解,他相信最终德国要胜利。可是希特勒不愿意让英国遭到杀戮和失败:通过对元首早在十八年前在兰德斯堡要塞就开始的长期的私下了解,他可以用信誉担保,元首(和美国人不一样)从未对英帝国怀有叵测之心。也不曾有过统治世界的渴望。然而丘吉尔先生不是人们能接受的谈判对象。赫斯中述说,他手无寸铁而来,出自自由意志,他要求假释。丘古尔却下令将他禁闭到战争结束。)然后希特勒又从外交观点,最后又从国内的反响分析一番。希特勒这番表白令人深深感动,赢得了(地方长官)的同情,他们说,竟有这么多的事麻烦元首。接着又讨论了很长时间。赫维尔最后说,希特勒对不再有正式副手而感到欣慰。
    讲完后,希特勒靠在大厅的宽宽的大理石窗台上,六、七十名地方长官及其他官员紧紧地围在他周围,形成半圆形,鸦雀无声。希特勒一眼看到了地方长官厄恩斯特·博尔这位布拉德湾出生的所有侨居国外的德国人的长官,尖锐地问他,“告诉我,你对此事件了解什么情况。”博尔于心有愧地回答说,10月的一天傍晚,鲁道夫·赫斯曾叫他到威廉街的家里去,让他把一封写给哈密尔顿公爵的信译成英语,命令他保守秘密决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