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

第37节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37节

小说: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次将欲行而见其错之后,希特勒向弗劳莱因.沃尔夫口述了—封重要的信,让土耳其总统伊斯梅特·伊瑙努相信,他看不出“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德国和土耳其有互为敌人的理由。”他向伊瑙努保证,德国军队将在土耳其边境数英里外安营扎寨——当然除非土耳其采取的措施强迫他改变这种态度。(参谋总部和最高统帅部都制定出了与保加利亚结成同盟,对欧洲土耳其进行坦克战役的临时计划。)伊瑙努镇静地回答说,土耳其的唯一愿望是保卫她的领土完整,他还热情地回顾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和德国的友谊。希特勒非常满意。
    3月1日希特勒到了维也纳,在那里,讲德浯的鲍里斯国王在保加利亚正式进入“三国公约”的文件上签字。谁能在那时就预见到这个文件竟成为这位国王的死亡许可证呢?他于1943年被毒死,凶手始终未查获。谁又能预见弗劳莱因·沃尔夫的附有写给伊瑙努的那封信的速记便笺簿会被美国士兵于1945年搜索伯格霍夫的废墟时发现呢?不管怎样,到目前为止,希特勒的所有预测和分析再次被证明是正确的,一周之内,即到1941年3月7日,首批德国士兵将在希腊边境安营扎寨,如同1918年一样,面对英国和希腊的部队。但又今非昔比:土耳其和俄国谁也动弹不得。什么也救不了希腊。

                              永远的千年帝国—元首与战争—第二部—幕後
幕  後

    1941年盛夏的一个事件必须在这里仔细考查一下,以免淹没在希特勒攻打俄国的更喧闹的事件中。这事件可以用来说明那一年里的许多有争议的决定,是在怎样的环境气氛中被采纳的。
    在希特勒的联合部队入侵俄国几天之后,作为保护国的瑞典,给了德国搜查苏联驻巴黎使馆楼的审慎的许可。大使馆人员拒绝警察部队入内,于是一个德国警察局的少将和海德里希的保安处的一批善于雄辩的专家强行进入大使馆。如果现在人们相信呈给希特勒的报告——公认为出自纳粹党之手,因而很可能加以渲染,那么,苏联国家政治保安部(苏联秘密警察局)搞恐怖活动的证据就找到了。海德里希在给里宾特洛甫的总结报告中写道:“大使馆里有二十六个苏联人。其中五个(四男一女)把自己锁在特别用厚厚的装甲钢板门保护的牢固房间里,他们正忙着把文件和其他材料在四个特殊安置在那里的炉子里焚毁。无法阻止他们这样做,因为即便使用特殊的技术装备,也得花几个小时才能强行将这些房间打开。材料烧尽以后,这些房间被占用者从里边打开了。”给海德里希的军官留下的印象是,用不体面的方法弄来的无线电装置飞导火线飞雷管和炸药,但印象更深的是,在外面使馆大楼的特别侧厅里发现的苏联国家政治保安部的实验室型熔炉。调查证明,这些熔炉曾被用来焚烧过尸体。
    里宾特洛甫把这份报告带给了希特勒,但是希特勒已经从卡纳里斯海军上将那里直接听到了详细情况,卡纳里斯情报部门的一个头子曾亲自检验了巴黎使馆楼。他曾留下记录:“检验极端有趣,洞悉到了苏联国家政治保安部的活动。其中设有苏联国家政治保安部的办公室和行刑室的完全孤立的使馆侧厅,只能被描绘成是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起来的罪犯和凶手的实验室:隔音墙壁,沉重的有电器开关的铁门,隐秘的窥测孔和供枪炮从一个房间向另一个房间射击的狭缝,一个能分解尸体的浴缸,这一切构成了这些房间的以死亡为主题的财物清单,此外还有凿通房屋的工具,胶囊毒药等物。由此看来,很有可能,米勒将军,可能还有库提波夫将军,同许多难对付的白俄逃亡者,或者在法国的苏维埃反对者,就这样一道化为乌有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化为烟雾升腾了。’”
    希特勒命令打开封闭的苏联驻柏林使馆楼,立即搜索。起初瑞典人拒绝将保险柜炸开,但是最后同意用别的方法试试。在里森堡大街2号的苏联贸易代表团的总部里也发现了设有同样熔炉的装甲保险库,那里也贮存着枪炮和弹药。
    希特勒是个现实主义者。这些发现并不能使他震惊,而且也没证据表明他把这些看作只不过是达到宣传目的(他也不能为外交目的利用它们)。他期望在苏联的战争残酷无情,不受任何传统规则的限制。二十年来他一直同布尔什维主义作斗争,虽然布尔什维主义的威信曾有过改变,但这二十年没什么变化。布尔什维克那一套他是熟悉的,而且不管怎样,它们曾给那些短时期尝过布尔什维主义果实的欧洲国家(在戈培尔未曾发表的1941年8月的冷嘲热讽的日记里,他写道;“搜查驻巴黎和柏林的苏联大使馆已把令人震惊的恐怖武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些苏联使馆实际上是罪犯的避难所。这是必然的。如果一帮罪犯掌权,那么他们就使用犯罪的手段实施他们的政策。现在正从我们东方的战役中把布尔什维主义永远摆脱掉,这真是件好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毕竟没有我们两国并存欧洲的余地。)留下了印象。契卡的恐怖虽然是历史的一部分,但是布尔什维在西班牙内战,在斯大林的那半个波兰,以及最近在不幸的波罗的海国家(按里宾特洛甫一莫洛托夫条约被苏联于1940年春占领)的暴行表明,这将是他们永久的品质。在法国战役中,德国部队发现他们的十个步兵同志,手脚被捆绑着,眼睛被挖掉,还有一个高射炮射手的双脚被锯掉;罪犯原来是西班牙红卫兵(都被处决了)。在波罗的海国家,斯大林曾任命了政治委员,他们监管在几周之内驱逐和清除全部知识分子的工作(如同已经在波兰干的一样);这些政治委员一据说是犹太人——后来又都被干掉了他们的俄国人代替。
    在西线的战役中,希特勒曾指示德军战斗时要纪律严明。在随后的停战期间,他曾明确命令,在被占领的国土上的所有部队和文职人员要“尽善尽美地”执行任务,并对以前持敌视态度的居民要小心从事,酗酒和暴力要受到严惩——如果有必要,将处以“死刑和蒙受耻辱。”根据停战期间的需要,他没有坚持引渡敌人“战犯”,以受德国法庭的审训。   1941年3月,他的驻巴黎大使建议处决前总理雷诺和内政部长乔治斯.曼德尔,罪名是在“黄色方案”中组织不穿军装的法国游击队匪帮向德国伞兵开枪,希特勒对此没有采取行动。
    然而,在东线战役中,双方都没有节度。约德尔作战局的一个人后来写道:“对于希特勒来说:俄国敌人有两个嘴脸,其中之一是布尔什维主义,即他的思想意识上的死敌,希特勒作为欧洲的得胜者,决心把它消灭掉并‘毫不留情地予以根除’——你得听希特勒本人说这话,他把每一个‘r’都说得嗡嗡响,非常刺耳。对于希特勒,布尔什维主义不是那种你可以用骑士气慨与之交锋的敌人。在他看来,我们必须预料到各种欺诈和残酷。因此,希特勒建议一开始就用针锋相对的战斗方法对付他。他声明‘不是我们消灭他们就是他们消灭我们’将是这场交锋中无情的座右铭。”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正式放弃了沙皇时代的包括有关战争准则的各种协定,并拒绝在1929年的有关处理战俘的日内瓦协定上签字,他们这样做,就在某种程度上自己为这种发展铺平了道路。他们可以对在他们手中的德国俘虏为所欲为,但是,他们也别想得到希特勒的饶恕。
    关于迅速除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戈林原先曾给托马斯将军以恰到好处的暗示,现在——根据希特勒给约德尔的直接指示一—要把它确定为颁发给武装部队进行“巴巴罗沙”的特殊纲领中的一项原则:
     “即将到来的战役不仅仅是一场武器交锋。它将归结于两种思想的冲突。如果这个国家幅员辽阔,要结束战争,只消灭敌人的武装部队是不够的。整个地区必须分成若干州,有他们自己政府的州,我们可以和每个政府签订和平协定……任何规模的任何革命都会造成不可消灭的事实。单是痴心妄想不会铲除观代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因此单单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设置新的州和政府的国内政治基础。作为目前的人民的“征服者”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必须除掉。前资产阶级贵族(迄今为止在国外幸存下来的)也毫无用处——他们已被俄国人民抛弃,而且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反德的……此外我们一定要尽力避免让国家主义的俄国取代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历史已证明,它将永远是反德的。我们的工作是以最少的军事努力尽快地建立起依附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小国。这些任务将是非常艰巨的,不能交给陆军去干。”
    这样一来,希特勒透露给约德尔的战争目的和他一心要开拓东方殖民地的目的可就大相径庭了。1943年7月他把自己的目的搞清楚了。“我认为,如果我们采取微小的一步骤,便有人对自己说:‘我们最终要离开这里;我们不打算留下;将来这里要建立民族国家,因此,我们不得不离开。’这样的话是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错误将导致最严重的后果。”一个士兵需要有为他的国家全心全意战斗的‘明确的战争目的。’什么样的战争目的能比得上帝国主义的征服领土的战争?希特勒1943年7月里的坦率的哲理是这样的:“人们主要靠泥土生活,泥土象酒杯,从一张嘴传到另一张嘴,上帝总是让这酒杯在为自己民族奋斗的那个国家里多停留一会儿。”
    1941年3月期间,约德尔的作战局按照希特勒的要求,重新起草了“巴巴罗沙”的特殊纲领。陆军的实际作战地区将是个非常狭窄的地带,而在后方,希姆莱的党卫军和各种“帝国专员”将负责新国家政府的建立。最高统帅部的档案闪烁其词地谈到了处理掉“所有布尔什维克头目和人民委员”的必要,档案引述了希特勒的话,说已经作了规定,政治机关要尽快开始行动,“以使思想意识之间的斗争可能同武器间的交锋同时进行。”希姆莱受希特勒之命,去全权执行“某种特殊任务”,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敌对政治制度间的一场斗争预期出现的任务。陆军档案把希特勒的目的描绘得更明白了。哈尔德记下了元首对他说的话:“我们必须建立非斯大林化的共和国。必须消灭由斯大林指派的知识分子。必须砸碎俄帝国的指挥机器。在整个俄国将有必要毫不掩饰地使用暴力。把俄国人民系在一起的思想上的带子还不那么结实。一旦官员被干掉,国家就会分崩离析。”现在还没发现参谋总部批驳这个粗略看法的证据。
    哈尔德的军需总监(一向负责陆军占领方针)出席了那次会议,在和海德里希讨论了警察局问题以后,过了几天,他起草了一项陆军命令,授予党卫军“特遣队”放手执行陆军作战行动区内的某种残酷任务的权力。希特勒在本月末向陆军和空军将军们作的一次冗长讲演中——下文还要提到,还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俄国战役的不同性质有所准备。共产主义思想被看作合法化的犯罪行为。“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清除军人似的同志关系的观点,”他对将军们说。“共产主义者决不是同志,而且永远不会是。”他再次明确提到“消灭布尔什维克政治委员和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强调,“政治委员和苏联国家政治保安局官员都是罪犯,也必须同样对待。”在结束语里,希特勒指出:“我不期望我的将军们透彻理解命令的大意。但是我要求他们服从命令。”
    1941年3月初,英国海军对挪威的罗弗敦群岛进行了闪电式袭击,炮轰了斯瓦威尔城,击沉了海港里的几艘船,俘虏了大约二百名德国商船上的海员。从军事上看,这次袭击没什么意义,但是希特勒却把它看作是对德国威信的沉重打击,引起了他对挪威的安全的过分担心。挪威将是未来几十年里的德国海上优势的关键——他已经授权艾伯特·斯佩尔在特隆姆建设一座新重镇和海军船坞,而且托特的劳工营已经在修筑通向大北方的超级公路,挪威还从未有过这种类型的公路。
    伯格霍夫突然降了一场雪,给这里早到的春天添上了冬意,此时,希特勒颁发了命令,立即调查罗弗敦袭击,并把曾帮助过敌人的所有挪威人处以死刑。陆军立即沿挪威海岸布置一百六十个炮兵连,赫尔曼。包姆海军上将(指挥挪威的海军上将)被召到伯格霍夫。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决定从挪威为“巴巴罗沙”抽出百分之四十的(非常可观的)事军力量不会再有可能了,实际上他命令增援纳尔维克和基尔克内斯地区。后来的三年时间,他一直担心英国会发动对挪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