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

第24节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24节

小说: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大利大使在这里拜见了他,希特勒暗示,德国的“重大新任务”刚刚开始,这话再明确不过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决定该转向哪一条路。他对施蒙特说过,他在反复考虑要不要打俄国。这位德军副官后来和贝罗在细雨蒙蒙的森林里闷闷不乐地散步时,把这事告诉了他。(这次交谈的情景在这位空军副官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次交谈又为确定希特勒当年夏天在历史的急流中,什么时候说了预示性的话起了帮助作用。)希特勒还好象和他的外交部长讨论过这种可能性,而且约德尔作战局的一个成员——是否按希特勒的直接命令,现在搞不清楚一一开始秘密草拟一项最高统帅部攻打俄国的计划。(此人是伯思哈德.冯,洛斯堡上校,关于他的计划(“弗里茨行动”)见下文。)
        到1940年6月末,希特勒开始怀疑英国有没有屈服的意向;到7月的第一个周末,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是否定的了。
    不仅德国通过瑞典的非官方试探被拒绝了,希特勒的情报机关还监听到,英国对教皇要居间调停的提议作了正式答复。7月3日,丘吉尔的海军向在米尔斯克比尔的法国舰队残余开了火,打死一千一百五十名法国水兵,足以表现出英国决心之大;希特勒也是这种性格,这消息响亮清楚地传到了他那里。同时,在法国缴获的同盟国文件:清楚明白地证明了英国正准备用何种方式进行战争:在最高军事会议的记录中有关于1939年11月的一次会议,会上张伯伦曾透露了英国空军部制出了一个使用远程轰炸机炸毁鲁尔的计划,估计百分之六十的德国工业集中在那里。进行了空中拍照;做了整个地区的石膏模型。计划中的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攻势将要持续了几个月,而且张伯伦承认将不可避免地使德国居民生活遭受惨重损失,从世界舆论观点看,这是个缺点。法国作战部长达拉第担心,德国的报复会最为严重地落在法国身上,曾请求英国三思而后行。
    希特勒的情报人员曾从法国外交部正在窗外焚毁的档案中,发现了6月16日丘吉尔和英国空军元帅们访问巴黎期间,达拉第所作的记录。“……丘吉尔认为,(德国的)凸形地带可以象1918年那样用警戒线围住。我向他解释,这两次战争不可同日而语。与他的将军们就技术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他们向我断言,用轰炸鲁尔的方法,可以延缓德国对法国的入侵。我反驳说,确信这种观点是荒唐的。德国人感兴趣的只是加紧进入法国,然后干掉英国。他们毫不在乎鲁尔的损失,现在他们才不会让战利品从他们的指缝中溜掉……必须在这里保卫伦敦。空军元帅朱伯特·德,拉·弗蒂和丘吉尔加以反驳,他们指出保卫英国兵工厂的重要性……”雷诺打给丘吉尔的最后一封紧急电报,呼吁英国皇家空军停止对鲁尔的无益轰炸,而派飞机直接援助现在正孤立无援地与德国人作战的法国步兵。这份文件在6月底也到了希特勒手里。
    于是,英国打算打下去——凭借保卫他们诸岛并对德国后方进行战略攻击的空军。这一招儿使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局大吃一惊,他们谁也没料到。如约德尔的一个军官后来写道:“事实上,对于这种较量,我们连想也没想过。我们的担心仅仅集小于远在东方的不断增长的布尔什维克的威胁,没有一个自然的边界保护我们抵御这种威胁。因此,我们以高昂的代价建立了军火工业。”6月30日,约德尔草拟了一份最初评论继续与英国作战的文章。之所以打下去,是因为受英国的复活并有能力攻打德国的军火工业而产生的无法摆脱的忧惧的支配——实质上它和用瓦解英国的意志,在空中击败她的轰炸机或击毁飞机工厂本身的办法,以此防御本土和先发制人的战略有关。约德尔认为入侵英国,只是在其他任何方法都不能使英国明白过来时,才采取的一个极端措施,在此期间,通过封锁或轰炸能使她放弃反德战争。希特勒命令他的后勤部队的司令们着手准备入侵事宜,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这种需要。但是,一想到向“在国外”的一种敌对行动调遣三十多个精良师,一定又使元首深感忧虑。他同意允许继续准备入侵,但显然只是为了这些准备工作对英国和俄国产生转移注意力(一份不曾发麦的洛斯堡——他当然知道现在很可能发生一场俄国战役——于6月28日签署的最高统帅部的指示,   曾命令情报机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诱使英国相信,“假使英国决心打下去,德国正在从速准备对英国大陆和在国外的殖民地的战争。”   要诱使英国相信,他们的封锁和轰炸攻势也不能收到多大成效,德国空军一旦喘过气来,就将开始空中攻击,到9月底将生产出新的秘密武器(超级大炮,坦克),此外,德、意,俄将很快展开反对英国在中东地位的战役一一这是对五个装甲师和步兵师正从法国撤回帝国的“真正”解释。(这些师正进入反对俄国的战斗区。)
)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1940年7月6日,即希特勒前往攻打法国的两个月后,他回到了柏林。首都宣布放假一天,中午店铺关门,通往总理府的街道排满了人群,百万面纳粹党旗帜在街道上随风飘扬,玫瑰花撒满了道路,等待希特勒的车辆来碾碎。下午3时,军乐队奏起《巴登韦勒》进行曲,戈培尔博士通过广播联播公司亲自报道欢迎实况,这时希特勒的专车开进了安霍尔特车站。
    希特勒面对一个可怕的重大无比的战略抉择。以前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凭着一时冲动,经过一宿间的短暂推敲斟酌,在本能支配下,心血来潮,断然定下来。但是在攻打英国还是俄国的抉择上,却使他冥思苦想地忙到7月末,到了秋天这种精神压力才有所缓和。他没有料到,现在他面对着两个敌人,可是枪膛里却只剩下一粒子弹,他自己后来曾这样描绘。英国的危险不那么紧迫;尽管丘吉尔可能向他的人民隐瞒自己在敦刻尔克的重大失败,但是军队逃跑时遗弃在法国北部海滩上的废墟却具体地证明了,英国在未来几年内没有能力直接从陆地上介入。英国皇家空军有可能轰炸德国工业区,但对希特勒来说,远不及英国在巴尔干半岛各国——希特勒的石油来源地——制造麻烦引起的危害更可怕,丘吉尔可能在那里让一个有妒忌心的国家卡住它的邻国的咽喉,对英国又没什么大危险。
    在法国最近缴获的同盟国计划文件,使人大开眼界。从这些文件可以看出,土耳其、希腊、特别是南斯拉大对同盟国要采取的各种行动表示赞同态度。希腊作战部长曾秘密宣布,他的国家时刻准备允许同盟国部队在萨洛尼卡登陆,土耳其曾同意法国飞机从叙利亚起飞,穿越其领空,轰炸在高加索的俄国油田。总之,巴尔干半岛国家有可能成为希特勒毁灭的祸根,他在返回柏林之后的那天,对意大利外交部长也是这样说的。意大利人希望现在入侵南斯拉夫,但是希特勒强烈要求他们不要这样做,因为这将导致匈牙利入侵罗马尼亚,巴尔干半岛将燃起烈火,俄国就可能越过多瑙河进入保加利亚,那里共产主义和泛斯拉大主义影响广泛,王室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希特勒说,“因此俄国人就肯定朝他们古老的拜占庭目标一—达达尼尔和君士坦丁堡前进。”他又明确地补充:“只要与英国的冲突不得到胜利的结果,   巴尔干的冲突将给我们带来极大困难。事情可能变得不可收拾,以致英、俄在种种事件的压力下,发现共同的兴趣。”
    到1940年7月1日,冯·勃劳希契将军和约德尔的参谋冯洛斯堡上校都已意识到,希特勒在筹划对俄战役。勃劳希契请陆军总司令部对此“做一些作战方面的考虑”,哈尔德也请汉斯·冯·格雷芬堡在参谋总部的作战局里进行准备。此外,谍报局的“东方外籍军队”分局接到指示,去调查他们面对的苏联部队的分布情况。洛斯堡的最高统帅部对俄国战役的研究(例如,7月5日前。对于洛斯堡灵感,原始资料不一致。战后,他本人私下宣称是根据自己的首创精神偶然草拟了那项计划,而不是根据约德尔的指示。但是审问他的表兄时却说,“大约在8月”,   洛斯堡告诉他,元首曾委托他做这个初步的计划。)有三十来页,还有一些附录和地图,   7月初,在最高统帅部指挥车“阿特拉斯”停在柏林的格吕内瓦尔德车站的侧线期间,洛斯堡指示他的助手冯·特罗塔上尉弄到俄国地图。洛斯堡计划的定稿——其代号用他儿子的名字,命名为“弗里茨”——与1941年夏天真正开始的战役一模一样。
    洛斯堡后来曾指出,希特勒决定先对付俄国是因为一种心理因素,无疑他是说对了。并不是元首意识到了无视英国海军的压倒优势,冒险从海上入侵英国,第一天就会使他丧失一万名土兵,这些土兵将来在实现他的远大目标(国家社会主义妄想获得的天然黑金块,即征服苏联)时会用得着。他只意识到,在法国的胜利,使他的指挥人员和德国人民产生一种沾沾自喜和心满意足的情绪,甚至沉浸在对即将到来的和平享受之中,所有这一切发展下去,都将不利于他发动非凡的东征布尔什维克的战争。勿失良机:德国永远不会再产生一个如此有权威和众多追随者的领导入。1941年他说:
    “当然人们不会看出这次新战役的要点。人们总是不善于抓紧在优越条件下该做的事情,而是爱被牵着鼻子走进伊甸园。今天我们武装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这种军备水平我们保持不了多久。我永远不能用别的方法实现我的和平时期的真正抱负。因此我们现在不得不使用手头的为真正战役所准备的武器,这场战役关系重大,因为总有一天俄国人——数不清的斯拉夫人——要闯进来。也许是八、九年之后,也许是一百年之后,但是他们总是要闯进来的。”
    尽管这么说,整个1940年的夏天,希特勒却一直同意继续进行入侵英国的准备工作,希望通过这种威胁,再辅之以宣传,封锁,必要时还要进行空中轰炸,使英国人清醒过来。雷德尔海军上将认为,形象地说,英国人不先尝尝鞭子的滋味是不会媾和的,他恳求希特勒首先下令猛烈空袭利物浦这样的大城市,然后在帝国国会提出他的“和平提议”,入侵必须被视为最后的手段。希特勒原则上同意,但是拒绝对英国使用空军,因为这可能挑起将来无法消除的仇恨。
    各种迹象实际上是抵牾的。谣传驻莫斯科新任英国大使斯坦福克里普斯爵士曾预言,德国的入侵如果成功,便强迫政府迁移到加拿大,被流放国外的温莎公爵——此人曾同法国军事使团在巴黎附近服务过,但现在通过西班牙逃往葡萄牙——猛烈抨击丘吉尔对战争的不必要拖延,明确指出,‘长期的猛烈轰炸会迫使英国同意媾和。”他认为,他返回英国会是对那里的和平派强有力的支持,正因如此,丘吉尔才打发他去管理巴哈马群岛。但是到7月11日,已经清楚,丘吉尔的强硬路线占了上风。
    英国的毫不妥协的立场使希特勒不知所措。他揣测丘吉尔曾故意给自己的幕僚们一些假情报,因为听克里普斯在莫斯科解释说,英国之所以不能媾和,是“因为德国将来一定要求英国把全部舰队移交给她”,这是在德国的文件中找不到一点儿实证的指责。然而,希特勒还作出这样的推论:难道英国人民竟没有意识到丘吉尔的机会主义战争,将意味着他们的帝国末日吗?哈尔德在13日写道:“元首……承认,他可能不得不逼迫英国媾和;但是他不愿意这样做。如果我们真地在战场上打败英国,英帝国就要崩溃,而德国又不能从那里获得利益。我们以德国人民的鲜血所换取的就会是只有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从中获利的东西。”希特勒现在也和陆军有同样的猜疑:丘吉尔的立场只能解释为,通过科里普斯,他正和莫斯科达成某种协议。斯大林已从提供给他的缴获的法国文件副本中,得知1940年4月轰炸高加索油田的法英计划,他能无视这一切而去和英国寻求共同的目标吗?
    希特勒延期召开帝国国会,在7月8日离开了柏林。在以后的十天里,他毫无目的地呆在巴伐利亚和奥地利——出席在鲍曼剧场为慕尼黑艺术家举行的招待会,劝说匈牙利领导人减少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然后回到上萨尔斯堡,对未来的事情专心致志地思考了一个星期。7月10日,匈牙利首相保罗·特莱基伯爵把他的摄政者米克洛斯霍尔蒂海军上将的一封信带给了希特勒,在布达佩斯档案里现在只存留霍尔蒂的手稿,但是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