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93节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93节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经》曰∶浊中浊者,坚强骨髓;又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非地黄性禀地道之至 
阴,重浊味浓者,其能补阴乎?但色黄而得土之正气,故走心脾。蒸晒至黑,则减寒性 
而专温补肝肾矣。但肾阴既亏,则木失所养,而肝血定难有余,故虚则补其母,使母 
能生子,即熟地是也。更虚则复补其子,恐子虚而窍母气,故用山茱以益肝,且精欲固 
而畏脱,茱味酸涩,更可为收固精髓之用,以助肾家闭藏之职也。山药甘咸,既补脾而 
入肾,从化源也。茯苓淡渗,搬运下趋,精华既可入肾,而无泽泻久服伤阴之弊,但肾 
最居下,非牛膝之猛力下行者,其能达之乎?况同杜仲,则坚强筋骨,以为熟地之佐 
使。然万物生于阳,而不生于阴,如春夏发生长养而秋冬肃杀闭藏,故用地茱一队阴 
药,更兼肉桂之甘辛,以补命门之真火,附子之健悍,以嘘既槁之阳和,使阴从阳长, 
盖无阳则阴无以生也。但虑草木无情,更借异类,与精血有情之品。其鹿茸乎,鹿禀纯 
阳之质,茸含生发之气,助草木而峻补,令无情而俱变有情。然补此火也,而得安其 
位,则木也,便得归其源,乃成一阳,陷于二阴之坎象,万病俱无,长生之兆,奈人 
在气交之中,多动少静,动则化火,诚恐辛温之药,乘势僭越于上,再入酸以敛之,咸 
以降之,之五味子乎?况敛肺金而滋水,生津液而强阴,功专纳气藏源之用。《经》曰∶ 
五脏者,神明之脏,故脏无泻法。至于肾者,藏精之所,至阴之处,有虚无实,有补 
无泻,书曰∶十补勿一泻之,此方之谓欤。 
(张)常用。无鹿茸者,以治大人小儿肾元不足,脾胃虚弱者,较之八味获效尤胜。)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锦囊固本十补丸方按
固本十补丸方
属性:熟地(八两,铜刀切块,酒水各半,煮烂捣烂入药) 山茱萸肉(五两,酒拌蒸,晒 
干,炒) 怀山药(六两,炒黄) 白茯苓(四两,人乳拌,晒干,焙) 雄牛膝(四两,淡 
盐酒拌,晒干,炒) 浓杜仲(三两,淡盐酒拌,晒干,炒) 鹿茄茸(一具,拣饱满紫润 
者,去毛骨,锯浓片,切小框,酥,拌炒松黄) 北五味子(一两二钱,每个打扁,蜜 
酒拌,蒸,晒干,炒) 制附子(一两五钱,切片,微火焙燥) 上肉桂(一两五钱,临 
磨刮尽粗皮,不见火,不出气) 上各制度,共为细末,用熟地捣烂入药,加炼蜜, 
杵好为丸,每早空心淡盐汤送服五六钱,随进饮食压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锦囊固本十补丸方按
养荣益卫补心清肺育脾和肝滋肾膏子丸方
属性:(锦囊新制) 
人参(三两,切片,隔纸焙) 熟地(八两,切块,焙) 枣仁(三两,炒熟) 当归(身 
二两,酒拌,晒干炒) 鸡腿白术(四两,人乳拌,晒干炒) 白芍(二两,蜜酒拌,晒 
干,炒) 白茯神(二两四钱,焙) 远志肉(去心,甘草汁煮透,晒干,一两五钱,焙) 
雄牛膝(二两,酒拌,晒干,炒) 麦门冬(去心,二两,拌老米,炒燥,去米用) 
五味子(一两二钱,打扁,蜜酒拌,蒸,炒) 肉桂(临磨刮尽粗皮,八钱) 上各制 
度,共为细末,入后膏子为丸,每晚食远,圆眼汤送服四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锦囊固本十补丸方按
煎膏子方
属性:熟地(六两,切块) 酸枣仁(三两,捣碎,炒熟) 当归身(二两,酒拌,晒干, 
炒) 鸡腿白术(四两,人乳拌,晒干,炒黄) 白芍(一两五钱,蜜酒拌,晒干,炒) 
白茯神(二两四钱) 远志肉(去心,甘草煮透,晒干,一两五钱) 怀牛膝(二两,酒拌, 
晒干) 五味子(一两,捣碎) 麦门冬(去心,二两,用老米同拌,炒黄) 肉桂(临 
煎去尽粗皮,八钱) 上先用建莲子,去心、衣,二斤,入清水煎取头汁,二汁,去 
莲子,入前药,煎取头汁,二汁,滤去渣,慢火炼成极浓膏滋,入前药细末为丸。 
此方上补君火,以生阳明胃土,下补相火,以补太阴脾土,既补火以生土,复补水 
以滋土,则土自得化育之功。盖土为湿润之土,此土有用,若成燥裂之土,则为无用之 
土。在人为病,即燥涩膈噎是也。况心气既能下降,则肾阴自能上交,肺得清肃下输, 
金水相生不竭,肝血既充,肾阴愈足,木既向荣,土不受克脏腑相生,精神自长,龙火 
既已下藏,阴精自能上奉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却病十法
属性:心如木石,观四大假合,一也。烦恼现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 
宽慰,三也。造物劳我以生,遇病却闲,反生庆幸,四也。痛苦不适,宿业难逃,惟欢 
喜领受,五也。家室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常自观察克治,七也。 
风露严防,嗜欲淡薄,八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务适毋强,九也。高人良友,讲开 
怀出世之谈,十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病有十不治
属性:恣纵 淫,不自珍重,骄恣背理,不遵医戒,一也。窘苦拘囚,无萧洒趣,轻听 
妄言,过求速效,二也。怨天尤人,广生懊恼,忧思想慕,处事乖戾,三也。今日预愁 
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家聒噪,动成荆棘,但索药方,妄为加减,药材滥恶, 
五也。听信祷赛,广行杀戮,奉侍匪人,煎丸失法,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诊视 
不勤,药不对病,七也。讳疾忌病,攻补妄投,不明药理,旦暮更医,八也。过服汤 
药,荡涤肠胃,九也。以死为苦,难割难舍,十也。 
淳干意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轻身重财,二不治;衣食不 
适,三不治;阴阳脏气不定,四不治;形嬴不能服药,五不治;信巫不信医,六不治。 
六者,有一则难治也。又有六失,失于不 
审;失于不信;失于过时;失于不择医;失于不识病。六失有一,即为难治。 
夫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劳役过度,耗散元气,思虑无穷,损伤心血,房欲过度, 
耗伤肾水,此四者,人常犯之,虽智者慎之,亦难免无一伤也。伤之甚者,则内成痨 
瘵,诸虚百病生焉。良工未遇,峻剂复攻,则轻病变重,重病变危,可胜叹哉!预为调 
摄者,晚服保合太和丸,以培元气,脾胃之亏,可以壮气而增力,任劳而用事,助困而 
不倦,御寒而耐饥,早服坎离既济丸,以补心血肾水之损,由是添精而养神,升水而降 
火,却病而除根,延年而益寿,王道平和之剂,能收万全之功,卫生之君子,禀赋薄弱 
者,不可一日无此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病有十不治
保合太和丸
属性:白术(炒黄) 当归(酒洗,各四两) 茯苓 白芍(酒炒,各二两) 人参 山药 
陈皮(带白) 莲肉 半夏(姜制) 枳实(面炒) 神曲(炒) 麦芽(炒) 山楂 
肉香附(童便炒) 黄连(姜汁炒) 龙眼(取肉,各一两) 白蔻(去壳,三钱) 甘 
草(炙,五钱) 为细末,荷叶煎汤,入大米,煮稀粥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 
食后临卧,米汤送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病有十不治
坎离既济丸
属性:熟地黄(酒蒸,姜汁浸,焙,四两) 生地黄(酒浸) 天冬(去心) 麦冬(去 
心) 怀山药 山茱萸(酒蒸,去核) 甘枸杞 肉苁蓉(酒洗,蒸)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当归(酒洗) 白芍药(酒炒,各二两) 白茯苓 丹皮(各一两五钱) 
泽泻 五味子 拣参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各二两) 上忌铁器,为细末,蜜丸, 
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黄酒任下,忌三白。凡人年过四十以后,气血渐衰,可 
加斑龙胶四两。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病有十不治
制斑龙胶法
属性:此胶能生精养血,益智宁神,畅三焦,培五脏,补心肾,美颜色,却病延年,虚损 
中之圣药也。鹿角连脑盖者,佳,去盖,净,五十两,(自解者,不用),截作三寸 
段,新汲井泉水净洗去垢,及角内血腥秽水,同人参、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 
心),川牛膝各五两,甘枸杞子八两,五味药,同鹿角入净坛内,注水至坛肩,用箬壳 
油纸,对固坛口,大锅内注水,大甑蒸之,文武火密煮三昼夜,时常加入沸汤于锅内, 
以补干耗,取出滤去渣,将汁复入砂锅内,熬成胶听用,和药,其角粗渣,名鹿角霜也。 
张按∶以上二方,立意甚佳,盖晨补先天,暮调后天。但太和丸中消补居半,而半 
夏、枳实、麦芽、山楂、黄连、香附、豆蔻、陈皮,岂堪长饵?既济丸中,生地、天 
冬、黄柏、知母宁可久需,何如朝用地黄丸,晚用归脾汤料作丸,工稳极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附呼吸静功要诀
属性: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心肾相 
去八寸四分,此肾是内肾,脐下一寸三分是也。中有一脉,以通元息之浮沉,息总百 
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脉皆阖,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夫呼吸常 
在心肾之间,则气血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病不治自消矣。《内经》曰∶阴气 
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故内养工夫所重,无非一静字也。 
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亦可养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 
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故迦文垂教,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为止观初 
门。王龙溪曰∶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响晦入晏息。晏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 
门,目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先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 
绵,开合自然,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一点灵光,尽为浊气 
所掩,精神困倦,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东垣曰∶夜半收心,静坐片时, 
此生发周身元气之大要也。 
积神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自 
有而之无也。 
夫数息之法,摄心之意也。摄心在数,则勿散乱。(如心息相根据,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 
自然。)每子午卯酉时,或不拘时候,静室中浓褥,铺于榻上,解衣宽带,平直其身,纵 
任其体,不倚不曲,盘脚大坐,瞑目视脐,以绵塞耳,心绝念虑,随意呼吸,一来一 
往,上下于心肾之间,勿极勿徐,任其自然,坐一柱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不粗,渐渐 
和柔。又一柱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似无出入,然后缓缓伸脚,开目去耳塞,下榻行数 
步。又偃仰榻上,少睡片时起来,啜淡粥半碗,勿劳恼怒,以损静功。每日专心根据法行 
之,两月自见功效。 
《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胎息经》云∶气入身来 
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者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气行,神往 
气往,若欲长生,神气须注。丘长春曰∶息有一毫未定,命非已有。《仙经》曰∶人在 
气中,如鱼在水中,鱼一刻无水即死,人一刻无气即亡,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 
自定∶又曰∶阳气一分不尽则不死。东垣曰∶气乃神之祖,神乃气之子,气者,精神 
之根蒂也。桑榆子曰∶精化为气,气化而神集焉。元气充满,神必备矣。忧患动中,则 
知见因而暂亏,气亦权有不至者,气犹母也,犹子也,以神召气,如有母召子。 
《灵枢》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经》所谓,根于中者,命 
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有情无情,皆有四者。)故器者,生化之宇, 
(凡有形者,皆谓之器。)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人之生也有涯,故器散而分则阳气于天, 
阴反于地,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小物大物。)期有远近,(大年小年。) 
四者之有,升降出入有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后天气与先天气同出而异名,先天氤氲于无形,后天有形可见,其实一而已矣。故 
曰∶采先天,练后天,相制化,作神仙。善养气者,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 
而直,声欲低而和,使此身常在太和元中,久久自有圣贤气象。息有四相,呼吸有 
声者,风也,非息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涩滞者,喘也,非息也,守喘则结,不 
声不滞,而往来有迹者,气也,非息也,守气则劳。所谓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