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197节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197节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有不因气动而内有所成病者,如留饮宿食,喜怒想慕之类。有不因气动外有所成病 
者,如瘴气跌扑虫伤之类。六淫者,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则怯寒,此寒水太 
过,别深浅以温之。阳淫热疾,则恶热,此相火太过,须审虚实以凉之。风淫末疾,末 
谓四肢也。必身强直,此风木太过,须和冷热以平治之,在阳则热,热则痿缓不收,在 
阴则寒,寒则筋挛骨痛,雨淫腹疾,则湿气濡泄,此湿土太过,以平渗燥之,兼看冷热 
之候。晦淫惑疾,晦邪所干,精神惑乱,此燥金太过,当滋养之。明淫心疾,心气鼓 
动,狂邪谵妄,此君火太过,当镇以敛之。八要者,虚实冷热邪正内外也。一曰虚,脉 
细皮寒,气少泄泻。饮食不进,此为正虚。二曰实,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 
为五实。三曰冷,阳气衰微,脏腑积冷。四曰热,阴气衰弱,脏腑积热。五曰邪,非脏 
腑正病也。六曰正,非外邪所干也。七曰内,情欲所伤,不在外也。八曰外,外物所 
伤不在内也。学人明此诸要,而治不紊矣。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六总论诸要
五用
属性:汤,煎成清液也。补虚要熟,利不嫌生,去暴病用之,取其易升易散,易行经 
络,故曰汤者荡也。治至高之分加酒煎,去湿加生姜,补元气加大枣,发散风寒加葱 
白,去膈病加蜜煎,止痛加醋。凡补汤,须煎渣滓两汁可服。其发表攻里二者,惟煎头 
汁取效,不必煎渣,盖有生熟缓急之不同耳。 
膏,熬成稠膏也。药分两须多,水煎熬宜久,渣滓复煎数次,绞聚浓汁,共合熬 
成。去久病用之,服其如饴,力大滋补胶固,故曰膏者胶也。复有敷痈疮肿之膏,熬 
法固一,惟可服之膏,则或酒或水随熬;敷痈之膏,必或油或醋煎液耳。 
散,研成细末也。宜旋制合,不勘久留,恐走泄气味,服之无效耳。去急病用 
之,但不循经络,只去胃中及脏腑之积,故曰∶散者,散也。其服法,则气味浓者白汤 
调服,气味薄者煎熟和渣服。 
丸,作成圆粒也。治下焦疾者,如梧桐子大;治中焦疾者,如绿豆大;治上焦疾 
者,如米粒大。因病不能速去,取其舒缓逐渐成功,故曰∶丸者,缓也。然有用水丸 
者,或作稀糊丸者,取其易化,而理以治上焦也。用稠面糊或饭丸者,取略迟化,能达 
中焦也。或酒或醋丸者,取其收散之意也。犯半夏南星,欲去湿痰者,以生姜汁丸,制 
其毒也。神曲糊丸者,取其消食,山药糊丸者取其止涩,炼蜜丸者取其迟化而气循经 
络,蜡丸取其难化,能固护药之气味,势力全备,直过鬲而作效也。 
渍,酒渍煮药酒也。药须细锉,绢袋盛之,人可能留,封如用法。煮熟地埋日 
久,气烈味脓,早晚类吞,经络速达,或攻或补并着奇功。渣漉出晒干,微捣末别渍, 
力虽稍缓,服亦化之,为散亦佳,切勿轻弃。补虚损症,宜少饮,旋取功效;攻风诸 
症,宜多饮,速见奇能。勿令至醉及吐,则大损人也。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六总论诸要
煎丸紧要条例
属性:凡汤内用芒硝、饴糊、阿胶者,须候汤熟,绞净清汁,方纳于内,再上火煎二三 
沸,烊尽乃服。 
凡汤内加酒、醋、童便,竹沥,姜汁者,亦用煎好绞汁冲服。 
凡汤中用沉香、木香、乳香、没药一切香窜药味,须研细末,待汤熟先绞汁,小盖调服讫,然后尽饮。 
凡通大便丸药,或有巴豆硝黄者,必用蜡化为衣,取其过膈不化,能达下焦,脾胃 
免伤。尚人体壮实,毋以此抱。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六总论诸要
服饵先后
属性:凡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血脉四肢 
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调理脾气者,宜食远而徐徐服之,药 
后勿就进食。调补肾元者,宜食前而顿服多服之,药后便可进食,若血食美味者更佳, 
盖助精血发生尤捷耳。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在下者不厌频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六总论诸要
谨慎煎制
属性:凡煎汤液丸散,必托诚慎亲信之人,而隐微不可不慎也。煎药器皿洗涤洁净,清新 
甜水,慢火煎熬,按分滤净,投服自效。每有煎药托之婢仆,或用烈火速干,而药汁未 
出;或有沸溢,真汁而添人茶汤。制丸作散,灰土杂乱;炮炙失宜,水酒妄渍。则方 
药虽当,而功效难求矣。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七草部上
人参
属性:得土中清阳之气,禀春生少阳之令而生。味甘微寒,无毒。气味均齐,不浓不 
薄,生多于降。又曰∶微温者,言其功用也∶云微寒者,言其所禀也。有采来入沸 
汤,略沸即取起,焙干或生,置无风处阴干。凡带生而采者,有皮力大;过熟而采 
者,无皮力驯。临用切薄片,银石器中慢火熬汁。如入丸散,隔纸微火焙燥。如欲久 
藏,和炒米拌匀,同纳瓶中封固,则久藏不坏,且得谷气也。 
人参味甘,合五行之正;性温,得四气之和。受天春升生发之气,禀地清阳至和之 
精,状类人形,上应瑶光;故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功魁群草,力等珍丹。 
入脾、肺二经,诸虚皆调,五脏均补。虚人服之,如阳春一至,万物发生,犹饥得食。 
渴之得饮。至如肥白人任多服。苍黑人宜少投,亦言其概耳。益五脏真元不足,理肺金 
虚促短气,泻心肺脾胃火邪,治劳伤虚火上逆,健脉理中,生津止渴,开心益智,滋补 
元阳,却惊悸。除梦邪、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破坚积,宣壅滞,除健忘, 
兴阳道,益精神,安魂魄。气壮而胃自开,气和而食自化,退虚火之圣药也。功专补 
中,然有虚寒虚热之宜忌。今古议论,纷纭不一,总寒热不拘,而虚实须别。如止虚 
弱,单服何疑?倘有寒热偏症,便兼药用,寒温热凉,配制得法,则寒热皆所相宜,但 
贵审虚实之的确耳。气虚者固不可遗,血虚者亦不可缺,无阳则阴无以生,而血脱者补 
气,气为水母也。诚能挽功垂绝,从无形生出有形。多服宣通,少服壅滞。同苓术则燥 
湿,同熟地则滋补,同麦冬则清润,所佐异而功效便殊矣。至若肺脉洪实,火气方逆, 
血热妄行,气尚未虚,痧症初发,斑点未形,伤寒始作,邪热方炽,用之殆害,咎在 
人而不在药耳。至于醒酒之功,以酒能大伤元气,故培精力,以胜酒毒也。及久溃痈 
疽,外科掺药中用之,久患目疾,眼科净药中用之,咸获其效,则其内服补虚培元之 
功,更可见矣。无神之肌肉皮毛受伤,皆假此而保全,何况有神有情之脏腑!气血阴阳 
危困,能不藉此以挽救乎!?若炼膏投服,功力更优,韩飞霞曰∶人参炼膏回元气 
于无何有之乡。一切产后病后,及痈疽出脓后,元气未复者大获奇效。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之圣药也。戒用于三日之前,补元气而和中,生津液而止 
渴,安神健脉,托里排脓,气虚痘疹必用,既可补中以杜内陷,复能固表以免外剥,使 
正胜于邪,驱毒出外,俾毒假浆成毒,从浆 
化,虽有强邪,勿能为害。盖无形之元气,能生发而不穷,则有形之疾病。渐可消弭于 
无事也。但热毒盛时禁用;血热痘初禁用;痰壅症禁用∶肺热咳甚者禁用。必不得已, 
以苦茶汤浸过用无妨,此权宜之术耳。有同陈皮煎服者,反能盗泄元气。故补太虚之 
证,所不宜并服也。古人消导药中用之,使气壮而营运自健,助其脾之所能也。发散药 
中用之,乃养正而驱邪得力,令邪无可留之地也。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七草部上

属性:禀天之阳气,地之冲气以生,故味甘微温,无毒。气浓于味,可升可降阳也,入手 
阳明太阴经。甘乃土之正味,故能解毒;阳能达表,故能运毒走表。甘能益血,脾主肌 
肉,主久败疮疡排脓止痛,定择绵软色嫩者佳。生用则托表排脓,蜜炙则调补虚损。 
黄 ,生治痈疽,炙补虚损,五劳七伤气耗血虚,益元阳泻阴火,温肉分充皮肤, 
密腠理,固盗汗自汗,排脓托毒止痛。长肉生肌,外行皮毛,中补脾胃,功专实表,性 
畏防风,得之其功愈大,盖相畏而相使也。但阳盛阴虚者,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病 
人多怒;肝气不和及肺脉洪大者,并戒之。 
主治(痘疹合参)专主益肺气,补托排脓,实腠理补气虚,善治脾胃虚弱,疮疡 
血脉不行,阴毒不起,泄利消渴,腹痛虚汗,宜灌浆时用。但血热痘症,外有红紫斑 
点者,并肺热咽痛喘嗽者,及血滞血枯,痘色燥槁不润者,禁用。若浆足后,不可过 
多,恐胖甚难于收靥。过补则生痈毒。且人参、黄 ,皆补气助火之剂,凡痘色白陷者 
最宜,若痘色红紫壮实者,轻用之则血愈热,而毒愈炽,红紫者转为黑枯,不救之症矣。 
按∶黄 为补表要药,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入此二经,得防风其功愈大,为其 
助达表分,有邪气力实者勿用。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七草部上
甘草
属性:味甘气平无毒,入脾经。正禀土中冲和之阳气以生,故称为九土之精。诸毒遇土则 
化,故能解诸百毒也,生寒炙温,梢去尿管涩痛,节消痈痘 肿,子除胸热,身则补 
中,直选壮大横纹者佳。 
甘草解诸毒、利咽痛,健脾胃,补三焦,止泻渴烦,和调药性,却脐腹急疼,脏 
腑邪热,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补脾而和中,润肺而解热。梢止茎中作 
痛,节疗肿毒诸疮,但中满症禁用,虽行下焦,药勿加。 
主治(痘疹合参) 生用泻火解热毒消疮疽,熟用能补三焦元气,健胃和中,解诸 
药毒。凡痘疹常用,宜小者生者。如入补剂,宜大者炙者。若欲解疫疠毒瓦斯,疽症恶 
毒,宜制作人中黄最佳。节生用,消肿导毒。 
按∶甘草外赤内黄,备坤离之色;味甘气平,资戊己之功。调和群品,有元老之 
称,普治百邪,得王道之用。甘味居中,而能兼乎五行,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 
有补有泻,益阴除热,有裨金宫,故咳嗽咽痛,肺痿均治。甘缓中和,专滋脾土,故泻 
利虚热肌肉必需。理中汤用之,恐热药僭上也。承气汤用之,恐峻剂速下也。热药用之 
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甘能满中,故中满者勿用∶甘能缓急,故筋急者宜之。头入 
吐药有功,梢达肾家清火,呕病酒病胀病俱禁用也。(甘草造人中黄法,用竹筒一段,刮去青皮, 
一头开一小孔。将甘草纳入填满,油灰封固其孔,立冬日投于通衢无女人到厕中,至立春日取 
起,清水洗净,置有风无日处,阴干半月后,劈开取出晒干,用之神治一切热毒疫毒。)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七草部上
白术
属性:禀初夏之气以生,味苦气温,从火化也。得土之冲气,益之以甘,昭土德也,故 
无毒。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较之于苍术补多燥减矣。浙术即名云术,由粪 
力滋溉,肥大易油。敛术即俗名狗头术,瘦小燥白,得土气甚充,反胜云术,宜囫囵米 
泔水浸一宿切片晒干,炒深黄。如入滋阴药,人乳拌炒;如入止泻药,东壁土拌炒; 
如入膨胀药,麸皮拌炒。 
白术,暖脾益津,除湿益燥,腱脾进食,消谷补中,除胃虚停饮,理心下急痛, 
补劳倦内伤,祛周身湿痹,驱胃脘食积痰涎,皮毛间风,腰脐间血,手足懒举贪眠。 
在气主气,在血主血,中气不足,脾胃诸虚之圣药也。同枳实能消症,同黄芩能安胎。 
有汗则止,无汗则发,喘症哮症忌用。 
主治(痘疹合参) 健脾止泻,补虚敛汗,发泡浆溢者多加。然在浓时用之,则湿 
润之气不行,而痘难成浆矣。并热盛喘嗽,音哑烦渴,热毒烦躁者,并禁之。惟泻泄虚 
渴者,并水泡多,或胖甚不痂者,及中气大虚者甚宜。 
按∶白术,甘温得中土之冲气,补脾胃之第一品也。术赞云∶味重金浆,芳逾玉 
液,百邪外御,六腑内充,察草木之盛,益于己者,并不及术之多功也。每遇暴病尺 
虚,中气欲脱之症,用此馨香冲和之味,托住中气,真矣奇功,不亚人参。试思古人理 
中术附二汤,咸仗为君,补虚续绝诸方,必兼佐用,但不无少偏于燥性,久服宁免偏 
胜。未若人参纯得阳和之气,可久服单服也。奈俗医往往概嫌其滞,一坐未读本草, 
一坐炮制未精耳,但其间有动气筑筑,及阴虚燥渴,便闭者禁之。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