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15节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15节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 
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强痛,时弦。盖太阴司 
天之岁,土克水,故病如是。)太溪绝,死不治。(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应手,肾之气也。 
土邪胜水而肾气内绝。)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 
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 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 
甚则鼽衄,病本乎肺。(谓寅审岁也。火来用事,则金气受邪,故曰金政不平也。火炎于上,金 
肺受邪,客热内燔,水无能救,盖少阳司天之岁,火克金,故病如是。)天府绝,死不治。(天府,在肘 
后内侧上腋下,同身寸之二寸,动脉应手,肺之气也。火胜而金肺绝,故死。)阳明司天,燥淫 
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 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 
中鸣,注泻 溏,名木敛,生宛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咽干面尘腰痛,丈夫 疝, 
妇人少腹痛,目昧 ,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谓卯酉岁也。金胜,故草木晚荣也。配 
于人身,则筋骨内应而不用也。大凉之气,变易时候,则人寒清发于中,内感寒气,则为 疟也。 
大肠居右,肺气通之,今肺气内淫,肝居于左,故左 胁痛如刺割也。其岁民自注泄,则无淫胜之疾也。 
大凉,次寒也。大凉且甚,阳气不行,故木容收敛,草容悉晚。生气已升,阳不布令,故行积生 
气而 于下也。在人之应,则少腹之内,痛气居之,疮疡痤痈,腰痛不可俯仰,丈夫 疝,妇人 
少腹痛,甚则咽干面尘,胸满洞泄,为肝病。又心胁痛不能反侧,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 
马刀,振寒疟,为胆病。盖阳明司天之岁,金克木,故病如是也。)太冲绝,死不治。(太冲在足大 
指本节后二寸,脉动应手,肝之气也。金来代木,肝气内绝,正不胜邪,其死宜也。)太阳司天,寒淫 
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 
运大炎烈,雨暴乃雹,胸腹病,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 
甚则色 ,渴而欲饮,病本于心。(谓辰戌岁也。太阳司天,寒气布化,故水且冰,而血凝皮肤之间, 
卫气结聚,故为痈也。若乘火运而火炎烈,与水交战,故豪雨半珠形雹也。是岁民病积于心胁之中 
也。阳气内郁,湿气下蒸,故心厥痛而呕血,血泄鼽衄,面赤目黄,善噫手热,肘挛腋肿咽干, 
甚则寒气胜阳,水行凌火,火气内郁,故渴而欲饮也。病始心生,为阴凌犯,故云病本于心也。盖 
太阳司天之岁,水克火,故病如是。)神门绝,死不治。(神门在手之掌后锐骨之端,动脉应手, 
真心气也。水行胜火,而心气内绝,神气已亡,不死何待?)所谓动气,知其脏也。(所以 
诊视而知死者何?以皆是脏之经脉动气,知神藏之存亡尔。)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 
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 
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 
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 
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之,(此言六气之司天淫胜为病者,各有治之之法 
也。)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 
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净,则病气衰去,归其 
所宗,此治之大体也。(太阳气寒,少阴少阳气热、厥阴气温,阳明气清,太阴气湿,有胜复则各 
倍其气以调之,故可使平也。宗,属也。调不失理,则余之气自归其所属,少阴之气自安其所居。 
胜复衰已,则各补养而平定之,必清必净,无妄扰之,则六气循环,五神安泰,若运气之寒热, 
治之平之,亦各归司天地气也。此总结言治胜复之大体也。) 
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也,地之分也,地气 
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身之半,正谓脐中也。或以腰为 
身半,当伸臂指天,舒足指地,以绳量之,中正当脐也,故又曰半,所谓天枢也。司天者其气三, 
司地者其气三,故身半以上三气,身半以下三气也。以名言其气,以气言其处,以气处寒热, 
而言其病之形证也。欲知病诊,尝随气所在以言之,当阴之分,冷病归之,当阳之分,热病归 
之,故胜复之作,先言病生寒热者,必根据此物理也。《六微旨大论》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 
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 
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其胜气,安其屈 
伏,无问其数,以平其期,此其道也。(随,谓随之,安之。制,谓止制。平,谓平调。 
夺,谓夺其胜气也。治此者,不以数之多少,但以气平和为准度耳。此言复之,所以反病而有治之 
之法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折之,不足者补之,佐以所利,或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 
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高者抑之,制其盛也。下者举之,济其落也。有余者折之, 
屈其类也。不足者补之,全其气也。虽制胜扶弱,而客主须安,一其失所、内淫外并,而危败之由 
作矣。同。谓寒热温清,气相比和者,异,谓木火土金水,不比和者,气相得者,则逆所胜之 
气以治之。不相得者,则顺所不胜气以治之。此其治主客之大体也。)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 
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脏位有高下,腑气有远近,病症有表里。药用有轻重, 
调其多少,和其紧慢,令药气至病所为故,勿太过不及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 
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奇,谓古之单方。偶,谓古之复 
方。单复一制,皆有大小,故奇方云∶君一臣二,君二臣三。偶方云∶君二臣四,君三臣六也。病 
有大小,气有远近,制有轻重所宜,故云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 
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锾则气味薄,适其所至,此之 
谓也。(汗药不以偶方,气不可以外发泄,下药不以奇制,药毒攻而致过。治上补上,方迅急则 
止不住而迫下。治下补下,方缓慢则湿道路而力又微。制急方而气味薄,则力与缓等。制缓方 
而气味浓,则势与急同。如是谓为缓不能缓,急不能急,浓而不浓,薄而不薄,大小非制,轻重 
无度,则虚实寒热,脏腑纷挠,无由致理,岂神灵而可望安哉!)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 
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汤丸多少,凡如此也。近远, 
谓腑脏之位也。心肺为近,肝肾为远,脾胃居中。三阳胞 胆亦有远近,身三分之上为 
近,下为远也。若识见高远,权以合宜,方奇而分两偶,方偶而分两奇,如是者近而偶制,多数服之, 
远而奇制,少数服之,故曰小则数多,大则数少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 
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方与其重也宁轻,与其毒也宁善,与其大也宁小,是 
以奇方不去,偶方病在,则反其一佐,以同病之气而取之也。夫热与寒背,寒与热违。微小之热, 
为寒所折,微小之冷,为热所消。甚大寒热,则必能与违性者争雄,能与异气者相格,声不同 
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如是则且惮而不敢攻之,攻之则病气与药气杭衡,而自为寒热以开闭固守矣。 
是以圣人反其以同其气,令声气应合,复令寒热参合,使其终异 同,凌润而败坚, 
刚强必折,柔脆同消尔。此言约方之法,不越奇偶,而必当曲尽其制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下内经纂要
至真要大论篇
属性:大 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少则二 
之。肾肝位远,服汤散不厌频而多。 
小 君一臣二,制之小也。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心肺位近,服 
汤散不厌频而少。 
缓 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治主以缓,缓则治其本。 
急 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治客以急,急则治其标。 
奇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阳数奇。 
偶 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阴数偶。 
复 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为重方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标本者,有取本而得者,有 
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反佐 
取之,是为逆取。奇偶取之,是为从取。寒病治以寒,热病治以热,是为逆取。从,顺也。) 
逆,正顺也。若顺,逆也。(寒盛格阳,治热以热,热盛格阴,治寒以寒之类,皆时谓之逆, 
外虽用逆,中乃顺也。此逆乃正顺也。若寒格阳,而治以寒,热格寒而治以热,外则虽顺, 
中气乃道,故方若顺,是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不知是 
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殆,同气异形,迷诊乱 
经。(六气之用,粗之与工,得其半也。厥阴之化,粗以为寒,其乃是温、太阳之化, 
粗以为热,其乃是寒。由此参互,用失其道,故学问识用,不达工之道半矣。夫一经之标本, 
寒热既殊,言本当究其标,论标合寻其本。言气不穷其标本,论病未辨其阴阳,心既迷正理, 
治益乱经,呼曰粗工。)夫标本之道,要而搏,小 
而大,可以言一而知而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 
万民式。(此言六气各有所从之标本,而百病皆当知标本也。) 
愿闻病机何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性动,木气同之。)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谓敛 
也。引,谓急也。寒物收缩,水气同也。)诸气 郁皆属于肺。(高秋气凉,露气烟集,凉 
至则气热,复甚则气殚,征其物象,属可知也。 谓 满。郁,谓奔迫也。气之为用,金气同之。) 
诸湿肿病,皆属于脾。(土薄则水浅,土浓则水深,土平则干,土高则湿,湿气之有,土气同之。) 
诸热瞀螈,皆属于火。(火象征。)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寂则病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 
心生,痛痒疡疮,生于心也。)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下,谓下焦肝肾也。夫守司于下,肾之气也。 
门户束要,肝之气也。故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也。厥力气逆。固,谓禁固。诸有气逆上行、及固不禁,出入 
无度,燥湿不恒,皆由下焦之主守也。)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上,谓上焦心肺气也。炎热薄灼, 
心之气也。承热分化,肺之气也。热郁于上,故病上焦。此皆五脏之疾病机,由于内动者也。)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热之内作。)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太阳伤湿。)诸逆冲上,皆属于 
火。(炎上之性用也。)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热郁于内,肺胀所生。)诸燥狂越,皆属于 
火。(热盛于胃及四末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阳内郁而阴行于外。)诸病有声,鼓之如鼓, 
皆属于热。(谓有声也。)诸病 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诸气多也。)诸转反戾,水液混浊, 
皆属于热。(反戾,筋转也。水液,小便也。)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上下所出,及吐出尿 
出也。)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酸,酸水及沫也。此皆十二经络之邪,病机由于外入者也。)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 
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至和平,此之谓也。(深乎圣人之言,有无求之,虚盛责之,如大寒而甚,热之 
不热,是无火也;热去复来,昼见夜伏,夜发昼止,时节而动,是无火也,当助其火。又如大热而甚,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攸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水。内格呕逆,食不得 
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入反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