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103节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103节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交于心,故健忘也。又曰∶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血并于下,则无以养其 
心,气并于上,则无以充其肾,水下火上,坎离不交,乱其揆度,故善忘也。夫心知将 
来,肾藏已往,故内经之论,健忘俱责之心肾不交。心不下交于肾,浊火乱其神明,肾 
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火居上则因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扰扰纭纭,昏而 
不宁,故补肾而使之时上,养心而使之善下,则神气清明,志意常治,而何健忘之有?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藏者神,神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无所根据,此惊悸怔 
忡之所肇端也。曰惊悸,曰怔忡,岂可无辨乎?郁痰而心虚,则耳闻大声,目击异物, 
遇险临危,触事丧忘,心为之忏,使人有惕惕之状,是为惊悸也。心虚而停水,则胸中 
渗漉,虚气流动,水既上乘,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是为怔忡也。然 
有触而心动曰惊,无惊而自动曰悸,悸者即怔忡也,治法不过调养心血,和平心气,因痰因火因湿, 
随症治之,尤以血虚为主。 
《经》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盖心为君主,神明出焉,肺为相辅, 
主行荣卫,日夜五十度,此营气之所行也。若君主有伤,则十二官相使,各失乃司,使道闭塞而 
不通,由是经营之气脱去,不能灌溉周身百脉,失其天度,形乃大伤矣。尝富后贫,名曰失精, 
谓心有所郁,而气不舒畅也。总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思虑过度,耗其心血,失去向导,则 
神明伤而成心劳,故怔忡健忘也。宜静以养之,使百骸听命,外邪安得而犯?设为七情 
所郁,则六淫得以伤之,外邪与内火交炽,暗中亏损,不待岁月,牢固不可拔矣。故无 
论富贵贫贱,病生于内者难治,伤于外者易合。老子曰,毋劳尔形,毋摇汝精,毋使汝 
思虑营营,是以农夫寒暑耘耨,而无寒暑之疾,相习以忘,而勿伤其君主也。寒热燥 
湿,有形之病,忧愁思虑,无形之疾。有形之病,可以寒热攻之,无形之疾,必须喜以 
胜愁,慰以解忧,然后用药有功,心专神明用事,非他脏可比。谚云∶心病须心药医 
也。古无怔忡之名,曰∶心掣,心悬者是也。 
大抵惊则不自知,而证属阳,从外入也。书曰∶寸口脉动为惊,惊者,其脉止而 
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者是也。悸者,自知如人将捕之状,不能独卧, 
而证属阴,从内出也。悸即怔忡,心中如有物撞,谓之忡,忽然跳跃谓之怔,此血自内虚也。 
凡志由心出,事由心定,当养血以补心,健忘心中若了了,口欲言而忍然中止,甚则随 
语随忘,此平素失意抑郁,而涎饮渗于心窍,更多由肾虚而不能藏已往也。治宜养心 
滋肾,兼开导其痰,亦须补其太阴,盖心肾不交,原于神之失养也。 
又有虚烦者,心中扰乱,郁郁不宁也。 
因津液去多,五内枯燥,荣血不足,阳胜阴微,或肾水下竭,心火上炎,故虚热而烦生 
焉,甚则至于躁也。多由大病之后,精神短少,不能候事而畏烦者亦有之。然人之所生 
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伤,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故圣人重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
方脉不寐合参
属性:夫胆为清静之府,与肝为运,以肾为源,当其阴阳和则开合得所,动静合宜,昼 
得干动之功,夜得坤静之义。若有浊气,如火如痰者扰之,则不眠,无清气,若天若日 
者,举之则多眠,更有肺金魄弱,肝魂无制,寐中而觉神魂飞扬者,更有肝受实邪, 
疏泄用事,不能敛纳,而致魂归于肝者,更有心阴虚而不能寐者,更有胃不和而卧不安 
者,更有肾神下竭,心火上炎,而烦躁不安者,以脉条分,焉有不中病情者乎。 
《经》曰∶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卧。又曰∶胃不 
和,则卧不安,寐从阳而主上,寐从阴而主下,胃气上逆则壅于肺,而息有音,不得从 
其阴降之道,故卧不安也。又曰∶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水病者其本在肾,其末在 
肺,故为不得卧,卧则喘者,标本俱病也。此皆经言因病而致不得卧,未论及不得卧之 
自为病也。《经》又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 
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行阳则寤,行阴则寐,此其常也失其常,则不 
得静而藏魂,所以目不得瞑也。此经概言卫气不得入于阴而不得卧,尚未能尽心肾神 
交,而入阴之至理也。若心主血而藏神,若元阴不足,则不能生血,血少则神无所根据 
矣。夫人之神,寤则栖心,寐则归肾,故寐者,心神栖归于肾舍也,心虚则神不能归 
舍于肾,故不能成寐,然肾虚,则不能藏纳心神于舍,故寐而不能沉,并不能久,是以 
壮年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微而短。且有形之阴水既亏,则 
无形之相火流烁,以致神魂散越,睡卧不宁,故不寐健忘两症,虽似心病,实多由乎 
肾虚也。此张心求之理,并及以补所遗。 
《灵枢》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所以夜半之时, 
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盖斯时卫气已尽,营气方盛故耳,寐至夜半之后,则阴气已尽, 
阳气方盛,故多寤者,老人阴虚,尤多犯此,是以少阴之病,但欲寐嗜卧耳。 
大抵卫独行阳,则阳盛阴虚为不卧,卫久陷阴,则阴盛阳虚为多卧,此定论也。故 
人久坐夜宴,及劳神过度,反不得眠,是卫气久留于阳,则阳气满而阳主动,其理可见 
矣。然有因劳心过度,或房劳所伤、乃使神思间无形之阴不足,以致虚火乘心,患经月 
昼夜不寐,虽寐而恍惚不宁者,须澄心息虑,内观养神。如用补阴药而反梦遗者,此 
神中之火已降,诚佳兆也。不必疑于此而另更别药,人有形体壮盛,而病飞走狂越,似 
乎痰火有余之症,用栀、柏、芩、连、知母寒凉之剂,而火愈作者,此正是神思间之火 
动,而真水不足以配之,用药者不求其属,故无效也。当救肾水其火自降,即内经所言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天王补心丹
属性: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治思虑过度,心血不足,怔忡健忘。 
人参(隔纸焙) 山药(炒黄) 麦冬(去心、炒) 当归(酒洗,各一两,焙) 
生地(酒洗、炒) 天冬(去心,各二两,三钱三分,炒) 丹参(八钱,酒拌炒) 百 
部(焙) 茯神(焙) 甘草(炙) 柏子仁(去油,另研) 菖蒲(去毛,蜜酒拌 
炒) 北五味(蜜酒拌、炒) 杜仲(各六钱六分,酒炒) 远志肉(三钱三分,甘草汁 
煮,晒干,焙) 茯苓(一两五钱四分,焙) 
为末,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临卧含化,或灯芯汤化服。 
一方无茯苓、山药、百部、且分两不同。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加味定志丸
属性:治痰迷心膈,惊悸怔忡。 
远志(二两) 人参(一两) 菖蒲(二两) 白茯苓(三两) 玻珀 郁金 为末,蜜丸,朱砂 
为衣,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益营汤
属性:治思虑耗伤,心血怔忡恍惚。 
当归(酒浸) 黄 小草 酸枣仁(去壳炒) 柏子仁(炒) 麦冬(去心) 
茯神 白芍 紫石英(各一两,炒) 木香(不见火,五钱) 人参(五钱) 甘草(炙,五 
钱) 每服四钱,姜枣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许学士珍珠母丸
属性:治肝虚内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收,状若惊悸。 
珍珠母(另研末,三钱) 当归 熟地(各一两五钱) 人参 茯神 酸枣仁 柏子仁 
犀角(各一两) 沉香 龙齿(各五钱) 为末,枣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 
银薄荷汤下,日午及夜服。 
一方多虎睛一对,麝香一钱。 
古有一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无寐,医 
皆以为心病而治之不效。一曰此以脉言之,乃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气因虚邪气袭之, 
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邢,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 
归,是以卧则魂飞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处此二方服一月而病悉除。此 
方用珍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珍珠母入肝经为第一,龙齿与肝同类也,龙齿、虎睛今人 
例以为镇心药,殊不知龙齿安魂,虎睛定魄,各言其类也。盖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而 
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魄,龙能变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而有 
守,凡治魄不宁者,宜以虎睛治魂飞扬者,宜以龙齿,万物有成,理而不失在夫人达之而已。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生枣汤
属性:治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为末,茶姜汁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熟枣汤
属性:治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炒为末,竹叶汤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远志汤
属性:治心虚烦热,夜卧不宁,及病后虚烦。 
远志(去心) 黄 当归 麦冬 石斛 酸枣仁(炒,各一钱二分) 人参 茯神 
(各七分) 甘草(五分)水煎。烦甚者,加竹叶、知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归脾汤
属性: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 
身痛盗汗,月经不调。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龙眼肉(去核) 酸枣仁(炒,各二钱) 远志去骨 
归身(各一钱) 木香(生用) 甘草(炙,各五分) 黄 (炙,一钱五分) 姜水煎服。 
心藏神而生血,脾藏意而统血,思虑太过则两脏受伤,而血不归经,心血不足则健 
忘、怔忡,惊悸不寐,脾血不足则嗜队少食,体倦肢痛,不能统血遂致妄行,甚则气 
郁而心脾作痛,在女人则带下而月经不调,兹取参、苓、 、术、炙草,甘温可以补 
脾,龙眼、枣仁、归身、远志,濡润可以养心,佐以木香者,盖思虑所伤三焦气阻,藉 
其宣畅调气舒脾,则气和而血和,且平肝可以实脾,而血之散于外者,悉归中州而听太 
阴所摄矣,故命之曰归脾汤。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孔子大圣枕中汤
属性:常服令人聪明。 
龟甲 龙骨 远志 菖蒲(等分) 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也,借二物之阴阳, 
以补吾身之阴阳,假二物之灵气,以助吾心之灵气也。又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 
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远志苦泄热而辛散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菖蒲辛散肝而 
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龟能补肾,龙能镇肝,使痰火散而心肝宁,则 
聪明开而记忆强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状元丸
属性:教子第一方。 
菖蒲(去毛)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各一两) 白茯神 巴戟天(水煮去心,各五 
钱) 人参 地骨皮(各三钱) 为末,用白茯苓二两,糯米二两,共为粉,用石菖蒲三 
钱,煎浓汤去渣,打糊为丸,每食后午时临睡,各服三五十丸。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方脉不寐合参
二丹丸
属性:安神定志,和血治健忘。 
熟地 天冬 丹参(各一两五钱) 茯苓 甘草(各一两) 远志 人参(各五钱) 麦冬(二两) 
为末,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疟疾大小总论合参
属性:疟者,《内经》谓 疟;《灵枢》名岁露。有寒疟、温疟、瘅疟,种种不同。《经》 
曰∶ 疟皆生于风,不过言其一端耳。然风寒暑湿,邪自外来,饮食居处,邪由内作, 
始发也,毫毛伸欠,身体拘急,寒栗鼓颔,寒去未几,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 
冷,《经》所谓阴阳相移也。有因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舍于荣气之中,因得 
秋气,汗出遇风,暑热既伏于荣,风寒又居于卫,遂闭其汗,而不得出。然荣专在内, 
无自而发,卫行于外,二邪随之以出入焉。卫气昼行于阳,邪气得而外出,此疟之所以 
发也。夜行于阴,邪气得而内入,此疟之所以蓄也。凡阴阳不可相离,惟有病者,阳气 
上行,阴气下行,行极则返,则阴阳遇而相争,故《经》曰∶阴阳上下交争此也。疟 
之始发,阳并于阴,阴实则三阳虚,阳虚则外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