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哈佛经济学笔记 >

第32节

哈佛经济学笔记-第32节

小说: 哈佛经济学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里丈夫的年收入是妻子年收入的很多倍,丈夫PIA的50%也比妻子自己挣的PIA要多,所以她会选择丈夫PIA的50%。这个待遇和她本人从不参加工作的待遇是一样的。所以,高收入家庭的妻子如果从领取社保基金的角度说,她会选择不工作。低收入家庭一般都是双职工家庭。
 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的平均寿命要高。如果她活得比她丈夫长,她可以领取她丈夫100%的PIA。如果丈夫比妻子活得长,他可以从妻子的PIA和他自己的PIA当中选择最高的。
 如果有人选择62岁退休,提前3年,那么他领取的PIA,就比他如果在65岁退休领取全额退休金少。如果有人选择在65岁到72岁之间退休,那么他的PIA每年仍然增长。如果有人72岁还没有退休,他的PIA不再增长。社保基金不鼓励人们在72岁后继续工作。
 社会保障基金对劳动力的供给有什么影响呢?一般来说,它对年富力强的人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边界人群,体制如何的设计会很有影响力,比如,那些已婚妇女、濒临退休年龄的人、那些进入青春期但还没有成熟的人,他们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
 费尔德斯坦认为,社保基金很“奇怪”,因为它不鼓励已婚妇女工作,除非丈夫的收入很低,妻子不得不工作。而且,社保基金的存在减少了储蓄的必要性,取代了一部分储蓄。
 为什么储蓄对整体经济来说很重要呢?在费尔德斯坦的思维框架下,只有年轻人的储蓄(savings)大于老年人的支出(dissavings),富余的部分用于有效的投资,一个经济体才能增长,否则经济就不能增长。
 另外一位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理查德·库珀(Richard N。 Cooper)曾经撰文,从根本上反对这种思维框架。首先这种思维框架是建立在封闭经济体系上的(closed economy),不适合今天的开放经济体系。
 在开放经济体系里,一个国家如果储蓄小于支出,还可以从国际资本市场“借贷”。描述同一个现象的另一种说法(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是外国投资者看好这个国家,愿意在这个国家投资,使得这个国家的投资不受低储蓄的影响,经济继续增长。
 其次,库珀教授认为,21世纪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与17世纪和18世纪有根本的不同。现代化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与其说是储蓄以及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不如说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和一个激励人们发明创造,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制。如果他的世界观更确切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事不是提高储蓄,而是维护好这个机制和那些外国投资者看好这个国家的理由,包括产权明晰、法律健全、市场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等等。
 目前,由借贷过剩,金融衍生品复杂混乱导致的美国经济危机,是否说明库珀教授的见解不再成立了呢?■
 

  五十八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与出路(下)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退休保障基金带来了巨大挑战。费尔德斯坦教授讲解应对之道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退休保障基金带来了巨大挑战。1950年,16。5个工作的人养一个退休的人;现在,三个工作的人养一个退休的人。30年以后,两个工作的人就必须养一个退休的人。
 如果现行的法律不变,即老年人的福利不减少,工作人群交纳的工资税税率不增加,美国社会退休保障基金(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的总资产预计在2017年达到峰值。也就是说,八年以后,社保基金的支出会大于收入,使总资产逐年减少。预计在2041年,社保基金总资产会成为负数。届时,政府只能用其他税收填补这个无底洞,加剧财政赤字。
 现在是三人养一人,每个人的工资税是12。4%,如果将来两个人养一人,相应地每个人就要上缴19。6%。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税率要增长58%(=(19。6%-12。4%)/12。4%),引起巨大的福利损失。让工作的人多缴税,加重他们的负担不得人心。税率越高,福利损失越大,越低效。
 减少老年人退休金也不得人心,哪一波人赶上了,哪一波人倒霉,而且这样做也不符合社会公德。目前,基本保险金(primary insurance amount或PIA)的中间值(median)是每年1。8万美元。如果减少三分之一,就变成了1。2万美元。每个月1000美元的养老金可以保障基本生活质量吗?
 另外,还有两个比较隐秘的做法。一个是取消“通胀代数”(indexed to inflation)。目前,社会退休金随每年的通胀而自动增长。如果停止随通胀增长而自动增长,虽然退休金数目不减少,但真实退休福利减少了。这种做法和减少退休金一样不得人心,不可行。
 另一个办法是延长退休年龄。以前,凡是65岁以上的人就可以享受社保福利,现在不行了。只有那些出生在1937年和1937年以前的人可以如此,以后每晚一年出生的人就要多工作两个月,才能享受这个待遇。例如你出生于1940年,你要到65岁零个6月才有资格;出生在1943年到1954年的人要到66岁才有资格。所有出生在1960年和这之后的人都要工作到67岁才有资格享受社会退休金。
 经济学家普遍支持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社保基金的长期萎缩趋势。但是几乎每次社会普查都显示,大多数人反对这种办法,也许是大多数人没有经济学家那样有意思的工作,都希望早退休,早享受晚年。国会也只能悄悄地缓慢地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到67岁。国会还能继续延长退休年龄吗?谁也不知道。
 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不采取行动就意味着以后的选择更加困难,负面影响更大。如何既不继续延长退休年龄,又不取消退休金随通胀而增长的规定,又不减少退休人员社会福利,又不增加年轻人的税务负担,还能保障社会退休保障基金不进入负数,这可真是一个难题?
 社保基金的出路
 费尔德斯坦和他的学生Andrew Samwick(现在达特茅斯学院的经济系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在2002年的《税收政策和经济》(Tax Policy and the Economy)共同发表论文《社会保障改革的可能途径》(“Potential Paths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
 现收现付制的社会退休保障基金长期每年平均真实回报率是3%,投资性质的基金长期平均每年真实回报率是6%-7%。费尔德斯坦的基本思路是把社会保障基金转变成真正投资性质的基金,通过高回报率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难题。他和Samwick合写的论文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如何设置社保基金的转变过程;2)长期投资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他们的建议是,每年从社会退休保障基金的来源,即12。4%的工资税中拿出1。5%,另外每个人从自己的工资中再拿出1。5%,这样每个人就有3%的工资用于真正的投资(investment… based personal retirement account),享受资本市场长期每年的平均回报率6%。其中60%的资金投资于代表整个股市的股指基金(例如,S&P500或Russell5000),40%投资于债券。
 虽然,社会退休保障基金每年的流入就剩下10。9%(=12。4%…1。5%),但流出也在减少,因为退休人员享有的从社会退休保障基金发出来的退休金也在减少,缺少的部分由个人退休投资账户补上。经过演算,90%以上的可能性,退休人员的总收入(社保基金加上个人退休投资账户)都比不改革社保基金要强。但是有小于10%的几率,股市长期低迷不振,退休人员的总收入不如社保基金保持现状发出的钱多。如果这样的现象发生了,怎么办呢?
 一种解决办法是由政府保底:如果个人退休投资账户的收入小于一定的限度,政府出资保障最低生活水准。但是这种办法很难通过国会,政府不愿意为任何风险投资承担任何义务。另一种办法是把个人退休投资账户收入最高的时候的利润,例如有10%的可能性股市的年均回报率是15%甚至更高,留出一部分以弥补股市低迷时收入的短缺。这样做需要更加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机制设计。
 有学生问,如果五年以前,小布什政府采纳了费尔德斯坦的建议,实施个人退休投资账户,现在正赶上70年不遇的经济衰退,那些退休人员会从他的建议中得到好处还是损失呢?费尔德斯坦称赞这个问题问得好,但他的解答仍然回到他对股市长期回报率的几率分析。他认为,总的来说,他的办法是成立的,目前的经济危机是发生几率很小的事件。
 失业金的利与弊
 费尔德斯坦最后概述了失业保险的运作和对经济的影响。美国的失业保险是“联邦政府搭台,州政府唱戏”。联邦政府出台总体性框架,州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具体的政策。例如,失业金的上限各个州的区别很大。路易斯安那州的上限是每人每周不超过300美元,而马萨诸塞州的上限是900美元。如果有孩子和配偶,失业金的上限和计算公式更加复杂,州与州的区别也更大。
 美国目前(4月8日以前的数据)有1160万人失业,但只有540万人领取失业金。领取失业金是有条件的。从来没有工作过的人没有资格;主动辞职的人没有资格;那些离开劳动力市场几年以后又重新找工作的人没有资格(例如,因生孩子,带孩子辞职,孩子大了以后又想工作的妇女)等等。
 任何保险都有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它的好处是在坏事情发生的情况下给买保险的人提供经济保障(protection effect)。而且失业保险是经济周期的“自动平衡器”( automatic stabilizer)之一。当经济衰退时,国家失业金支出自然增加。失业金与一个人的收入没有关系(not mean tested),而是与某一个事件的发生(失业)有关系(event tested)。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很低,国家失业金的支出自然减少。
 有保险的坏处是扭曲了纯粹的市场行为(distortion effect)。主要有两种原因造成这种扭曲。
 一种是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因为有保险而过分消费。例如,因为有医疗保险,人们可以动不动就去看医生,感冒咳嗽也可以是看医生的理由。同样,如果有失业保险,人们可以不那么担心被解雇,即使被解雇,也可以不那么努力找下一份工作;即使找到工作,还可以挑三拣四,不满意。
 费尔德斯坦计算,一个每周毛收入500美元的人如果被解雇,可以收到相当于他失去工作以前70%的税后收入,那么他对下一个工作就可以比较挑剔,稍微不满意还可以再等。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Lawrence Katz的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人在失业后26周左右突然找到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失业金最多只能持续26周。失业保险的存在还可以使人们放心大胆地消费,不必为失业那天预备足够的储蓄。这与费尔德斯坦一贯反对过度消费,主张增加储蓄的观点背道而驰。
 扭曲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是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什么样的人最愿意买保险呢?那些最容易被解雇的人,或身体最不好的人。这种问题在医疗保险中尤其明显。在失业保险中,那些雇佣打季节工的单位,例如,建筑队最喜欢买失业保险。他们在不忙的季节,解雇员工,让他们依靠国家的失业金生活;在繁忙的季节再把他们雇回来(单位付这些人的工资低于他们应有的工资,因为劳工成本的一部分由社会承担了)。
 保险提供的保障越多,对市场的扭曲就越大(一次微分为正),而且是递增的(二次微分也是正)。那么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多少保险才是最佳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一般来说,保守派更相信市场,倾向保障越小越好;自由派更看重市场的不完美(market imperfection),相信失业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得已才失业的(involuntary unemployment),所以倾向保障的覆盖面越大越好,程度越深越好。
 费尔德斯坦的政见明显属于前者。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提出,对失业金也要按个人所得税税率的一半征税。他还主张减少失业金的标准,使领取失业金的条件更加严格。这些都是减少市场扭曲的办法。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工作经验的年限,规定原工资高于一定水平的人不符合条件(mean tested),还可以规定,失业的前一周或两周没有失业金,第三周以后才能领取失业金,这就会迫使人们储蓄。
 最后他说,在选择策略时应该谨慎,尽量选择改变那些提供保障效应小、市场扭曲效应大的政策,而不是保障效应大、市场扭曲效应小的政策,那样会得不偿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