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铁甲英豪 >

第29节

铁甲英豪-第29节

小说: 铁甲英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苗岩峰看见两行泪水正无声无息地从妻子的脸上滑落。
  “小高好吗?”
  “医生正在给她治疗,她的情绪稳定一点了。”
  “你要多照顾她,把她当自家人。”
  看见妻子点了点头,苗岩峰知道说这些都太多余,他了解自己的女人,这么多年的风雨,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孩子们好吗?”
  “他们都好,他们非要来看你,我没让他们来,爸爸在家看着他们。”
  “爸的身体好吗?”
  “还是老样子。”夫妻俩互相凝望着。
  这时薛丽和魏可凡走了进来。
  “岩峰,你看!”魏可凡从包里拿出一大本记录本,递给苗岩峰。
  “火炮曲线变化记录!太好了,我正想请人把它带来呢。可凡,谢谢你。”
  “苗工,我还在继续观察火炮情况,你放心,试验不会停下来的。”薛丽急切地说。在这个处境奇异的豁口,苗岩峰似乎一下子读懂了这个姑娘,那不仅仅是处于一种同事的关心和下属的交代,还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探视的时间到了,无情的铁门将暂时隔断他们,玉娟抓着丈夫的手,硬咽着说不出话来。
  魏可凡希望苗岩峰能安下心,就宽慰他:“杜院长这些天正在部里开会,他让我告诉你,让你一定要相信党,组织上会实事求是的。他为你的事儿已经亲自给上面写了报告。”
  苗岩峰望着妻子点了点头,似乎也要将这信心带给她。
  “经审查,苗岩峰作为试验组长,对于该组在试验中发生的亡人事故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但没有直接的刑事责任,现予释放。”
  苗岩峰获得了自由。拘留所外的阳光有点晃眼,苗岩峰眯缝着眼睛,慢慢看清了站在门口来接自己的人,杜延信、魏可凡、孙明建、薛丽,众人一拥而上,—一和苗岩峰握手。
  “玉娟呢?玉娟在哪儿?”
  杜延信回答说:“玉娟在家陪着小高,我没让她来接你。”
  “李安民的追悼会开了没有?”苗岩峰问。
  魏可凡摇摇头:“还没有。”
  “为什么到现在追悼会还没有开?”苗岩峰有点不理解了,自己在拘留里受审查,也不应该耽误开李安民的追悼会啊。
  魏可凡连忙解释:“小高说,李安民跟你工作了20年,你最了解他,你不出席追悼会,李安民是不会瞑目的。”
  苗岩峰点了点头,他的眼眶湿润了。
  “追悼会明天就开。”孙明建补充道。
  “大家先回去,我直接去追悼会会场,我想看看准备得怎么样。”苗岩峰说。
  杜延信和魏可凡异口同声地说:“走,一起去。”
  李安民的追悼会现场,面对着李安民的大幅遗像人们整齐地站着,被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笼罩着。旁边停放着一辆坦克,这辆坦克将伴随着李安民的魂灵升入天国。
  苗岩峰激动地跃上坦克,致着悼词:“同志们,我和李安民同志共事20年了。我初识他是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那时他在野外试验中偷了老乡的豆子。老乡找到部队,我看他饿得黄皮瓜瘦的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一时间,他几乎难以继续。
  停顿了一会儿,才接着说:“我对老乡说,他是个好兵,他实在是饿得受不了。李安民是个有错就改的好同志,就是这些同志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代坦克,中国的第一代自行火炮,中国的第一代装甲车。这里面都有李安民同志的汗水,每一辆坦克都带走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今天我带来了两样东西,大家都熟悉这些东西,这根竹竿我们用它当测量杆,这个秒表就是我们的测量仪器,20年来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们习惯了这些,甚至把这种因陋就简说成是我们的传统。李安民同志就是拿着秒表牺牲在竹竿旁边的。李安民同志在牺牲前问过我:”我们用竹竿秒表能搞现代化吗?‘当时我没有勇气回答他。现在,我要说,不,现在是该结束竹竿加秒表的时代了。我发誓一定要拿出我们自己的现代化仪器来,我们一定要让中国的坦克研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对李安民同志最好的告慰。“
  全场寂静无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毅然的表情。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悼词了,这是中国一代坦克科研人员发出的呼喊!
  高萍萍要走了,她将带着伤痛离去,没有什么可期待。不过这一次,她不是一个人走,和她在一起离开的,还有一个狭小、冰冷的盒子。
  “小高,组织上已经给你安排了工作,你还是留下吧。”魏可凡劝她。
  “安民在的时候,最不愿意给组织上添麻烦,我还是回去,我自己能养活自己,你们放心吧。”高萍萍轻轻地说着。
  “小高,有什么困难,你来个信,记住了吗?”苗岩峰难过地嘱咐她。
  高萍萍点了点头,正在这个时候,一辆轿车赶到了,杜延信从车上下来,他来到高萍萍跟前说:“小高,来坐我的车走。”高萍萍犹豫着,苗岩峰赶紧说:“小高,上车吧。”
  看着高萍萍捧着骨灰盒坐进车里,大家挥手和她道别。高萍萍伏下身去,把脸庞紧紧地贴在骨灰盒上,用别人听不见的声音哺哺自语着:“亲爱的安民,你看看,这么多人都来送我们,回家,我们回家。”
  送走了高萍萍,苗岩峰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似乎稍一停息,就会觉得对不起去世的李安民。
  “我和我的助手李安民同志在试验中,偶然发现炮管的曲线变化,当我们观察的数据达到几百组的时候,我们整理出了这个炮管曲线变化表,我们认为,坦克炮管犹如一棵向日葵,每天围绕着太阳转。太阳落山以后,炮管完成一个循环运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请各位专家、老师看这个图表。”苗岩峰面对那张《炮管弯曲曲线表》,将自己的观点解释给几个专家听。
  杜延信在一边说了一句:“各位都是冶金、数学、计算机、空气动力方面的专家,请大家给予指教,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火炮瞄准,对我们军人来说,是个大问题呀。”
  韩天柱说:“你们的试验报告我认真读了。说实话,我开始也是不相信你们的结论,那么大的炮管怎么可能晒晒就变形呢?但是在事实面前,我承认你们的结论是对的。世界上的事真有想不到的,你们真是有心人。各位,我们一起来给他们一些帮助吧。”
  很长一段时间,苗岩峰完全沉浸在对“火炮温度变化曲线”“的研究中,即使不在工作,思维也始终索绕着这个主题。
  这天,正巧战士业余演出队慰问军事科研人员,苗岩峰陪着玉娟一起看节目。“你忘了,今天是咱们的结婚纪念日。”她终于忍不住提醒他。
  苗岩峰愣了一下,对妻子说:“对不起。”他又低下头迅速地在节目单上画着什么,玉娟心想:“他终于有反应了。”
  谁知道他画出来的却是——火炮温度变化曲线,他悄悄地把节目单递给魏可凡。两个人一来一往,竟然又讨论起他们的炮管来,井时不时地会心点头。玉娟无可奈何地苦笑了一下,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苗岩峰、魏可凡的研究成果终于有了结果。在国庆35周年前夕,中国的新一代中型坦克终于定型,它被命名为79式坦克。
  十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35周年这一天,苗家的客厅里,苗苗和小军姐弟俩对着电视屏幕,大声争论起来炮管护罩的问题,苗岩峰坐在一边不动声色,听着两个孩子的争论。
  电话铃响起来,是魏可凡从解放军观礼代表团的新闻中心打来的:“火炮轻金属护罩刚一露面,就成了各新闻媒体关注的中心。”
  大家激动万分,玉娟说要包饺子庆贺,让魏可凡一定要来。苗岩峰起先不明白妻子这么说的缘故,一听说徐秋萍也要来,马上明白了玉娟想利用这次机会,试图缓和一下这两口子之间的恩怨。
  徐秋萍来了,带来了魏秀峰和魏秀琴。两家的四个孩子,两龙两凤,站在一起像是挺拔的四棵小青葱,一下子使整个苗家显得生气勃勃。
  魏秀峰和苗苗年纪相仿,都是十六七,两个孩子青梅竹马长大,从小在一起,总有很多的话说不完。那边,魏秀琴和苗小军两人凑在一起,开心地在玩一辆电动玩具汽车。
  秀峰要到美国去念书,手续都办得差不多了。苗苗一时有点接受不了,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苗苗,你将来也去美国读书吧。”
  苗苗低下头:“我们家在那边没亲戚,没那么多钱。”她知道秀峰有个舅舅在美国。
  玉娟和秋萍在外屋一边做菜,一边说着话。秋萍说,带秀峰来是想也让魏可凡见一眼儿子,因为儿子马上就要出国了。
  这个时候响起了敲门声。秋萍赶紧收拾一下自己的头发,即便她已经不爱这个男人了,也依然注重自己在他面前的形象,她不想在他的眼中成为一个邋遢的老妇人。
  进门的魏可凡首先看见的是自己的女儿,小姑娘正蹲在地上专注地玩一辆玩具小轿车。当她抬眼看自己时,眼光又是那么的陌生,甚至带着一丝拘谨。魏可凡有些难受,他上前抱起女儿。站在一边的秋萍,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
  端着菜的玉娟看见了魏可凡,赶忙大声地把魏秀峰叫出来见父亲。
  两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桌边,苗岩峰举起酒杯,提议敬酒3 杯。
  “第一杯,为了我们的火炮护罩第一次公开亮相,干杯!第二杯酒,是为秀峰送行。出了国,要为咱中国人争气。干杯!第三杯,我可是敬给可凡和秋萍的,我说过去的事情过去就算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们都念着多年夫妻的情分,有什么事儿掰扯不开?玉娟,给秋萍倒上酒。咱们干了这杯。”
  魏可凡没有拿杯子,他不愿意喝这杯劝和酒,徐秋萍却下不来台夺门而出。
  “岩峰,玉娟,要说的话我都说过了,谢谢你们。秀峰,秀琴,你们别怪爸爸。秀峰,你走之前,和爸爸一起吃顿饭,咱爷儿俩好好聊聊。”
  秀峰点点头,走到可凡的身边,搂着他的脖子说:“爸,我爱你。”
  毕竟,父子之情是不会改变的。
  华灯初上,晚风中,魏秀峰和苗苗并肩走着。苗苗微微皱了皱眉头,看了看旁边同样表情严肃的魏秀峰问:“秀峰,到美国去就那么好吗?”
  在秀峰出国这件事情上,苗苗基本上是持反对意见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苗苗对美国这个国家的反感。要不是美国,也用不着抗美援朝,牺牲了多少中国战士,多少孩子失去了父亲。当时听爷爷说起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事迹的时候,每一次自己总会哭。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难舍多年的情谊,那份超出友谊的情谊。
  魏秀峰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妈让我去的。”看到苗苗脸上露出的异样表情,魏秀峰知道她在想什么。没错,自己平时是有些懦弱,没有主见,但是在出国这件事情上,也不全是母亲的主意。他自己也有一番打算。说起来,出国这个念头,可以说是他从小的志愿和理想。启蒙者是他的父亲和苗叔叔。父辈们早年留学苏联,在当时是家里无上的荣光。而今,苏联与中国邦交恶化,去美国也就成了惟一的选择。但不管怎样,男儿志在四方,趁着年轻就应该到外面闯荡闯荡。何况,中国在许多方面确实是不如美国,尤其是在科技上。不过,现在最困扰他的倒不是应不应该出去,而是出去后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社会生存下去,说起来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此时的他,才第一次开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成长的辛酸和对未来人生的迷茫。
  两人路过一家饭馆,苗苗突然觉得肚子饿了,才想起来两人走了很长的路,就建议到馆子里吃点东西,然后再去舞厅跳跳舞。
  “我看还是找个安静的地方说说话吧!”魏秀峰回答她。
  苗苗用哀求的目光看着魏秀峰。“那,进去吧!”临别在即,何必拂了她的意,魏秀峰心软了,两人走进餐厅。
  一大早,研究所就召集开会,人们面面相觑不知要发生什么事。杜延信郑重地宣布:“根据军委和总参的命令,我调到装甲兵学院,周政委调到工程兵部,苗岩峰同志接任总工程师,魏可凡同志任政治部副主任。”
  坐在一旁的周政委连忙补上一句:“所里很快要召开大会,向全体人员宣布命令,你们先有个思想准备。”
  杜延信点点头说:“这下,咱们所领导班子年轻了不少。哎,苗岩峰,你有什么想法?”杜延信目光炯炯地看着苗岩峰。从杜延信的目光中,苗岩峰读出的是信任和期盼。
  “怎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