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正说三国 >

第8节

正说三国-第8节

小说: 正说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教关、张这些人服气,在刘备军中树立诸葛亮的威信。但在历史上,诸葛亮出山之后,并没有马上指挥打什么胜仗。他出山不久,只是遇上曹操大举进兵攻打荆州,旋即刘表卒,刘琮代立,遣使请降,刘备顿时失去立足之地,只好在曹兵的追赶下仓皇南逃。这一事件当然也可做某些虚构(如火烧新野之类),但这一仗总的溃败趋势不便改动。事实上,仓促之间,大兵卒至,刘备又兵微将寡,诸葛亮也无能为力。怎么办呢?人们只有把眼光往前看。这便很容易地发现了刘备不久前指挥的博望一战。人们还惊奇地发现,这一战让诸葛亮打真是太合适了:诸葛亮好设伏兵,这一仗恰恰用了埋伏之计;诸葛亮喜欢把敌人引到道狭树密之处用火攻,而这一仗敌兵恰好走进一条狭窄林杂之路,也有“火”。时间相隔不久,地点就在新野一带。这已分不清是有意的改动,偶尔的巧合,还是说故事人一时误记而张冠李戴,总之人们是很自然地把诸葛亮和这一仗看作一体了。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正说三国>正文回目录
第16节:诸葛亮长于奇谋吗
作者: 卢盛江

  于是,《平话》里,当夏侯惇率兵取新野时,随着张飞一声大叫:“俺武艺粗钝,看军师应当,诸葛亮便出场调遣兵将了。在诸葛亮的算计下,夏侯惇四处挨打:到山坡下,坡上炮石垒木雨点般打下,那边又被劫了寨;正待休息造饭,四面伏兵又起;到半夜方依水扎营住下,没等缓过气来,诸葛亮又派人放水来淹,夏侯惇狼狈而逃,又被张飞截住杀了一阵。 

  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则写诸葛亮派赵云诈败诱敌,刘封筛锣擂鼓迷惑敌兵,麋竺兄弟放火,关羽白河放水,而张飞则在许昌路拦截败逃的夏侯惇。 

  于是也就有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写法。 

  后来的读者大约也会欢迎这么写,人们总是希望心目中理想的诸葛亮,有这样的“初出茅庐第一功”。 

  第35讲火烧新野从何而来(略) 

  第36讲刘备何时变得仁厚有余智勇不足(略) 

  第37讲诸葛亮长于奇谋吗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出山,就作为刘备的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奇谋妙策,层出不穷,从博望烧屯、火烧新野到巧夺荆州、智取汉中,他简直用兵如神,计无不成。空城计、八阵图,都成了诸葛亮的用兵绝招。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不是这样呢?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中曾说:“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按这个说法,历史上的诸葛亮便并不以奇谋将略而著称。陈寿的说法是否恰当后来当然有不少争议。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陈寿的生活和诸葛亮有密切的关系。据《晋书·陈寿传》,陈寿的父亲原是马谡手下的参军,失街亭马谡被斩,陈寿的父亲也被诸葛亮处以“髡”刑(即削去头发)。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瞧不起陈寿。因此有人认为陈寿的这个评价带有个人恩怨。二是陈寿处在司马氏高压统治之下,蜀汉是魏晋的敌国,因此有人认为陈寿不得不有意回避这类问题,说诸葛亮将略非长,实有其难言之隐。 

  不过,更多的人根据一些事实,认为陈寿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 

  从《三国志》本身说,陈寿写《诸葛亮传》,总的来说,对诸葛亮是极为推崇敬佩,因而评价是公正的,从写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三顾草庐出山,到写他治蜀“科教严明,赏罚必信”,至于“风化肃然”,到写他病死后“黎民追思,以为口实”,都说明这一点。对涉及当朝皇帝先人的一些事他有所回避,有些却也如实直写,像诸葛亮《前出师表》说要“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这里说的要“攘除”的“奸凶”显然是指包括司马氏在内的曹魏集团。 

  从当时其他人和诸葛亮自己的评价看,也从未见有人从这方面称赞过诸葛亮。司马懿甚至曾对他弟弟司马孚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这当中当然带有敌意,但他与诸葛亮多次对垒交锋,这样评价应该包含他的切身体会和了解,并非随意褒贬。诸葛亮曾自比管、乐,对自己的政治才干颇为自信,但在军谋上他却常是称许别人。《三国志·法正传》说他“每奇正智术”,赞叹法正的用兵才智谋术。《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他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刘巴字子初)远矣”,甚至觉得不如刘巴,诸葛亮这样说,固然过于谦逊,刘巴的才干显然远不能和诸葛亮相比,但这至少也说明诸葛亮在这方面并不过高自许。 

  现存史籍也没有多少关于诸葛亮指挥打仗巧用奇谋的记载。他出佐刘备之后,到刘备去世之前,甚至没有亲自指挥过什么大战。博望烧屯是刘备打的,赤壁之战是周瑜主要指挥的,刘备平益州的谋士主要是庞统和法正,智取汉中是刘备亲自去的,谋士是法正。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曾亲自指挥过一些大战,但在奇谋方面也不突出。南征是借助军事力量进行政治攻心,北伐采用的主要是稳打稳扎的战术。这与他的谨慎性格当有关系。魏延曾建议派奇兵直捣,但诸葛亮觉得太冒险,不如安从坦道,平取陇右。一些战斗,即使面对很普通的对手,有时反复交战也难取胜,比如第二次北伐围陈仓,攻郝昭,郝昭兵才千人,诸葛亮先用云梯冲车攻城,被郝昭用火箭和绳连石磨所破。又用百尺井阑射城中,用土丸填堑,想直接攀城,郝昭内筑重墙,又使蜀兵未能得手,最后诸葛亮又挖地道,想直接通到城里,郝昭又穿地横截,此法又难奏效,这样昼夜相攻二十余日,也未把陈仓攻下来。如果用奇谋诱敌,结果可能会是另一种,但这似乎不是诸葛亮的特长。 

  因此,陈寿的话可能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当然,诸葛亮仍是一位杰出人物。就军事上而言,他也有卓越才能。他以法治戎带兵,统率的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戎阵整齐,战斗力强。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奇谋不以为然,但对诸葛亮治戎却极为钦佩,在看了他的营垒部署后,禁不住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诸葛亮还有一些可贵的军事思想,流传至今的《心书》、《兵要》两部兵书,据说就出自他之手。 

  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主要是表现在政治方面。他出佐刘备的业绩也主要在这方面。著名的《隆中对》制订的极有远见的战略计划,使刘备从此摆脱长期的困境,一步步走向胜利。出使东吴,出色地促成孙刘联盟,借助东吴的力量打败曹操,使刘备在长期颠沛后第一次有了稳固的根据地。留守荆州,巩固后方,筹集军费和物资,又为刘备入蜀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治蜀,治蜀二十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刘璋时代政治庸乱的局面,巩固了蜀汉政权,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这一大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却为蜀汉人民直接带来了好处。不论对蜀汉政权,还是从历史上看,蜀汉方面都没有谁比得上他的功绩,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是无与伦比的。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正说三国>正文回目录
第17节:揭密历史真实上的张飞
作者: 卢盛江

  第38讲赵子龙的政治眼光和境遇(略) 

  第39讲赵云胆大心细(略) 

  第40讲揭密历史真实上的张飞——文武双全 

  应该说,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粗率。三国时代的很多猛将,在小说戏曲里就不是这样。吕布虽勇而无谋,但并不憨莽。关羽之威猛不亚于张飞,但人们却常看到他于帐内灯下,绰髯凭几,看《春秋》之书,有一副儒雅之士的风度。还有赵云、马超……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曾告诫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后来,他率兵欲会合刘备伐吴,果然被他的部下杀了。好刑杀、鞭挝下士,这可能与粗莽有关,但主要是不爱恤部下。 

  邓拓《燕山夜话》有一篇《由张飞的书画谈起》,说相传张飞擅长书法,还会画画,北京出版社印行的一本《标准习字帖》的《编后》,就把张飞作为武将中的书法家。邓拓找了很多材料说明这一问题。比如,南北朝时代梁陶宏景的《刀剑录》说张飞初拜新亭侯,命匠人炼赤朱山铁为一刀,刀上铭刻“新亭侯蜀大将也”几个字,有人说,这《新亭侯刀铭》就是张飞自己写的。还有,明代有一部《丹铅总录》,说涪陵有张飞刁斗铭,文字极工,是张飞自撰自写的。更让人惊异的,当是相传张飞在八濛山大破张郃之后,留下的《张飞立马铭》,又叫《八濛摩崖》。这段铭文是明代在四川流江县八濛山(一说在渠县)山崖上发现的,写着:“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据说,现在虽然壁裂字毁,无法再找到这个摩崖石刻的残迹,但还能看到清代光绪年间的一个拓本,上面有清末胡升猷的题识。另外,明代卓尔昌编的《画髓元铨》也记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 

  还可以找到一些材料说明这一点。比如,元代吴镇有一首题为《张益德祠》的诗便写道:“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车骑便是张飞,他于章武元年(221)拜车骑将军。照吴镇的说法,张飞的书法很有造诣,连三国时著名书法家——魏的钟繇、吴的皇像也恐怕比不上。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历史上的张飞虽然骁勇威猛,却不一定粗率横莽,至少,他应该有一些文士的素养和气质。 

  但是,我们现在从《三国演义》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却是一个猛而莽的张飞,丝毫没有文士的风度和素养。 

  他的长相打扮就十分粗莽: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脸是黑的,满脸胡子是黑的,头巾、衣服,甚至坐下马都是乌黑乌黑的。 

  在唐代时,张飞大约就是以这副模样特征而招人喜爱的。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应该是个证明。这里所谓“张飞胡”,既应是长得胡里胡气,更应是性格的胡莽粗率。 

  在后来艺人笔下,莽张飞的这一性格更鲜明突出了。 

  《三国演义》里,“怒鞭督邮”使我们第一次领略到这一点。这在历史上倒实有其事,不过“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那是刘备因平黄巾有功升安喜县尉,听说督邮到了县上,奉诏要免去他的职务。刘备想见督邮说个明白,督邮称病不肯相见。刘备这才大怒,带了吏卒闯进传舍,谎说奉州官之命捉拿督邮。把督邮从床上捆起来,拖出县城,解下系印的绶带系住督邮的颈脖子,绑在树上,着实用鞭杖打了百余下,还要杀掉他,督邮求饶,这才作罢。刘备也因此而弃官亡命。这在《三国志·先主传》及注引《典略》都有记载。刘备这时血气方刚,颇有战功却只得一个小小的县尉,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偏又遇上小小的督邮欺人太甚,当然火上浇油,要发作一通。这本来很正常,只是演义家把刘备写作仁厚的典型,这类事便不宜算在他的名下,恰好这类事符合人们心目中张飞的莽爆性格,移花接木便很自然了。 

  《演义》写此事还算有分寸。这之前的《三国志平话》,便不只是用鞭子打几下了事。刘备加官赴任之前,张飞还打了向刘备索要钱物的十常侍之一,打下两个牙,满口流血。刘备得补县尉,定州太守有意刁难,张飞又把太守和太守夫人、衙内兵卒一应人都杀了。待督邮到县,张飞不仅当胸一百大棒,当即把督邮打死,还将他分尸六段,将头挂在北门,脚吊在四隅角上,尔后和刘、关一起领众往太行山落草去了。 

  《三国志平话》里,张飞还活活摔死了袁襄。袁襄是袁术的太子,刘备占了徐州,袁术却派袁襄引兵来取徐州。张飞奉刘备之命作为接伴往南迎袁襄。行三十里到得石亭驿,迎着袁襄,相见礼毕,举杯饮酒,因话不投机,两人对骂起来,尔后袁襄要打张飞,张飞恼起,一把拿住袁襄,用手举起,一下便把袁襄摔死在石亭上。元杂剧也有这个剧目,题目便叫《摔袁祥》(袁祥即袁襄)。 

  张飞的粗莽表现在嫉恶如仇、直率干脆、胸无宿物上,让人觉得可爱。他也用智,不过他的智也总带着莽直之气。《三国演义》和其他民间创作传说还有很多这类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