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本尊阿弥陀佛 >

第3节

本尊阿弥陀佛-第3节

小说: 本尊阿弥陀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诸佛称名赞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无量诸佛,悉皆称扬赞叹我的名号功德,如果此愿不兑现,我终不成佛。
此愿亦是阿弥陀佛摄法身愿之一,是实施普度众生操作过程的重要一环。阿弥陀佛以大愿大行,成就了超胜诸佛的净土。西方净土就像优质产品,如果缺乏宣传营销善巧,十方众生未闻不知,那么,西方净土再庄严胜妙,念佛法门再方便究竟,也等同虚设。阿弥陀佛深知广而告之的重要性,在因地便预启此愿,发动十方诸佛来弘传净宗念佛法门,使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名播法界,普令十方众生信愿持名,往生彼刹,究竟成佛。阿弥陀佛因地之愿,在果地充分显彰。诸多净宗经典记载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干大干世界,说诚实言,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劝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土。由于十方诸佛过去己称叹,现在正称叹,尽未来际还继续称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弥陀净土在法界中的知名度最高,阿弥陀佛名号在十方众生内心的积淀也最深厚。社会生活中的男女老幼各色人等,无论信佛与否,于欢喜时、忧悲时、恐惧时、赞美时,常会冲口而出阿弥陀佛名号,而对娑婆本土教主释迦牟尼佛,所知者反而不多;他方刹土的佛名,更鲜为人知。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正是阿弥陀佛诸佛称名赞叹愿的不可思议的愿力所致。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名称由大悲愿心所缘起,故能开悟众生的心性,觉动滋培众生的信根。十方众生有缘听闻安乐净土弥陀名号,便种下了永不磨灭的菩提善根,直至时节因缘成熟,信愿称名,往生成佛。天亲菩萨偈赞云:“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吾辈净业行人得闻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名号,既有多生多劫善根福德之因,亦端赖释迦本师多次慈悲宣说为增上缘,究实全仗阿弥陀佛此愿之恩德。我们应珍惜这一闻名生信之殊胜机缘,深体佛心,自尊自肯,撩衣便行,成办净业。

四、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安乐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便生起至诚至信之心,欢喜踊跃,愿生我国,所念佛号乃至只有十声,即得往生。若信愿持名十声者不得往生的话,我终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诽谤正法的众生,不为此愿所摄。
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被尊为大愿之王。阿弥陀佛大愿肇立西方妙净刹土,欲令九法界众生悉得往生,获致成佛之真实大利。然十方众生种类繁多,根机各别,如何能令所有众生悉皆成就往生净土呢?这实在是一件煞费周章的大难题。阿弥陀佛因地五劫的思维酝酿,终于从悲智愿心中流现出这胜异方便的十念皆生我国愿。十方众生若圣若凡,若利根若钝根,只要信愿持念弥陀名号十声,阿弥陀佛即以威神愿力予以摄受,接引往生净土。此愿是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九界众生的至极悲智的结晶,是阿弥陀佛无条件拯救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体现出净宗念佛法门不共之胜妙。吾辈净业行人如能突破小我情见,站在阿弥陀佛的同体大慈悲心与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的层面,如实领解接纳认同此愿的真实义,将会当下获得大安心、大安乐,即得往生。念佛法门自古以来素称安乐法门,如果我们修持净业若干年,尚未获得安心之乐,种种忧虑自卑憧憧于胸,实则是信根未植、慧根浅陋所致。须知往生西方净土,全仗弥陀愿力,无须计较自己修行的功夫、烦恼业障的厚薄。当知阿弥陀佛为接引我等众生,令离生死苦海,于无量劫中已立大愿,预垂救度。为度我故,种种善巧方便。垂臂待我,已历十劫,念念不舍,过于慈亲。我若回心向佛,如子忆母,则不逾当念,便得往生。善导大师勖勉我们常作得生想,昙鸾大师自肯业事成办,可谓深契弥陀愿心。
此愿摄受的对象将造作五逆重罪同时又诽谤正法的复罪众生排除在外。《观经》下品下生章中五逆十恶众生,临终地狱相现前,遇善知识开示阿弥陀佛光明名号威神功德,生起信心,忏悔念佛十声,仗佛威神慈力,变地狱火为净土莲华,华中有化佛前来接引,成就往生。证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然既造五逆重罪又诽谤正法的众生,却不能往生。何以故?若诽谤正法,否认佛菩萨的存在与佛法的真理性,具有如此邪见的众生,对超情离见的念佛法门决难生信,由是阿弥陀佛十念必生我国的慈悲愿力,这类复罪众生无缘纳受。证知造作五逆加谤法二罪,是一切罪业中最深重的罪业,直入阿鼻地狱,长劫苦报,无由得出。释尊但恐众生造斯二罪,乃从抑止预防处建言,不得往生;并不是说阿弥陀佛厌舍此类众生。如果此等复罪众生万一能忏悔念佛求生,阿弥陀佛亦平等摄受往生(如囚父害母的阿阇世王子,临终忏悔,得无根信,上品中生)。
由此可见,十念必生我国愿凝聚着阿弥陀佛普度九法界众生的无尽悲心,尤其对常没罪苦众生,心偏愍念: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吾辈罪恶生死凡夫唯一橫渡生死急流的舟筏。伏冀净业行人深体佛愿,死尽偷心,绝诸戏论,紧系佛号,如溺水之人紧紧抓牢救生圈,如是方不负弥陀古佛为我等末法下劣凡夫所施设的究竟方便。

五、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修持六度万行种种功德,以此功德至诚回向发愿欲生我国,此人临寿终时,我即与净土圣众,环绕此念佛人前,接引往生。如果此愿不兑现,我终不成佛。
此愿亦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之一,表达着阿弥陀佛对众生如慈母般的护佑。具缚凡夫临命终时,第六意识不行,第八阿赖耶识中烦恼习气乱发,一生所作善恶,乃至多生多劫的善恶业种,俱时顿现。尔时业障凡夫多有颠倒,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系念妻儿财物,或迷闷发狂,种种恶相,障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因地愍念凡夫临终颠倒散乱之苦,特发临终接引愿,慈悲摄受众生。净业行人临终蒙佛光注照,净土圣众莲台接引,心神安隐,如入禅定,神识离体之际,顿现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莲台接引的景相,垂终自见坐金莲华身已是净土生阴。所谓文成(净土莲华化生身成)印坏(娑婆五蕴业报身坏),临终在定之心,即是西方净土七宝池受生之时,何其直捷稳当!吾辈下劣凡夫若无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靠自力决定难出生死业力网。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临终关怀,可谓慈悲周全之至。由对死亡的恐惧转化为对法身慧命往生的欢欣,乃是一切众生最胜妙的临终关怀。勤修我皆接引愿昭示:吾辈众生平素信愿持名乃至只有一昼夜的功夫,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前来接引。换言之,我们只要信愿持名,阿弥陀佛已将临终救度我等的办法预先准备好了。无论我们临终的状况如何,阿弥陀佛决定能拔济吾辈安立西方净土。万修万人去,信非虚语。



第四章  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梵语须摩提,亦名安乐、安养、清泰、妙意等;极乐即是至极之乐,是超越世间苦乐对待的绝待之乐,是妙明自性本具的无漏、无为、清净的法乐。含摄涅槃常乐我净四德,乃当人自性体相用之彰显。具言之,离生死逼恼众苦,得第一安隐,即名安乐;资生用具应念而至,不假经营造作,即名安养;灾难不至,政清民泰,即名清泰;六尘妙境称心如意,即名妙意。


一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净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却甚为透辟的陈述,为我们了解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为净业行人严土利生的菩萨行提供良深的启迪。
《无量寿经》云: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座下,起发无上殊胜大愿,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拔除一切众生生死勤苦之本。无央数劫,积功累德圆成大愿,自致作佛。尊者阿难启问:法藏菩萨圆满大愿,圆证菩提。法藏菩萨是过去佛呢?未来佛呢?还是他方世界的现在佛呢?释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意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空间打破),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一如,时间打破),只是为了酬报因地所发的誓愿,广度十方世界众生,从法身流现出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万亿佛刹之遥。
这段经文义理深邃,点示出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即由真空缘生妙有,打破时空局囿的如来即是真空,极乐世界即为妙有。真空与妙有的媒介是愿力。真空—愿力—妙有三大要素的因缘和合,构成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无量寿经》中有一段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菩萨的开示亦谈及这点:“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又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表证着空性—愿力—妙刹三者的内在关联。
真空不是断空,而是即有之空。从静中蕴动的真空中,藉助某种中介力,即能变现出森罗万象的差别法。真如实相(空性)是一浩博无涯的空能,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时,即悟证到空性,深知空性可以成就广度众生的大用。于是,法藏菩萨以五劫的时间,思维利用空能广作佛事的方法,从真实慧中流现出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即是阿弥陀佛从真如实相缘起西方净土的中介力量。善导大师曾云:“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又云:“相好庄严无殊异,皆是弥陀愿力成,光能变现希奇事,尽是弥陀愿力作。”可见,心性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由之显现的境界亦不可思议,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称性庄严功德妙不可言。
以法相宗的理念来诠解,西方净土的成立,一者是法尔无漏清净种子(一切种智),由法藏菩萨显发法尔本具的不可思议功能,摄取清净庄严的依正二报,一一皆是不可思议。二者是智所熏新生种子,即愿力不可思议。法藏菩萨以般若智慧,称性发出四十八大愿,依愿起行,所熏染的一切出世善根功德,成就清净庄严的佛土。法尔清净种子是本具(本觉),智所熏种子是新生(始觉),本具清净种子是因,愿力是增上缘,所熏染功德为助缘,因缘和合,故有西方净土的成立。西方净土是由无漏清净种子经由愿力而缘起的无漏胜相。七宝树、黄金地、金刚幢等亦是无漏之体,宝树亦无须萌芽渐长的过程,而是同时顿起,量数等齐,行行有序,彰显自性无漏的功德。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昭示:愿力是从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真空妙有二谛圆融,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而种种般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故,净业行人以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为先决前提。小乘行人不发菩提愿,即趋证偏真涅槃,不能从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故被释尊呵斥为焦芽败种,我们当引为深刻之警觉。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


二  指方立相的时空坐标

时空坐标是十方众生认知环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尽管爱因斯坦敏锐地洞见“时间空间是人的错觉”,并渐次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受业力网制限的凡夫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亦只能在错觉的背景下,把握这似真而幻的世界。阿弥陀佛因地睹见十方众生在虚妄的时空羁束下,受生死轮转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发愿建立一个安乐世界,用以救度十方众生。由是,阿弥陀佛由无为法性中,衍生出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以便十方众生的身心得以皈托,信愿由斯坚固。
净土经典记载:西方极乐世界的空间方位——从娑婆世界西过十万亿佛刹,时间系数——法藏菩萨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