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 >

第32节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定位置。经过三天艰苦追击,华野完成了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12月3日对杜聿明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天。如果杜聿明坚持要走,解放军追赶他们是不容易的,毕竟国民党军有汽车,四个轮子总比两条腿跑得快。那天上午,杜聿明在孟集正准备出发,突然接到飞机空投的蒋介石亲笔信。信中说:“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杜聿明读后,感到蒋介石又改变了决心。他想:如果不听蒋的命令,继续向淮河前进,再解黄维之围,尚可将功补过。如果沿途遭共军截击,损失惨重,又不能解黄维之围,失败的责任就大了。杜聿明不敢违抗蒋介石的命令,要部队停止前进,召各兵团司令来孟集开会。大家看了蒋的命令,多数沉默不语,只有邱清泉狂妄地说:“总座,可以照命令打。今天晚上调整部署,明天起第2兵团担任攻击,13、16兵团在东、西、北三面掩护。”杜聿明说:“大家再把信看看,考虑一下,我们敢于负责就走,不敢负责就打。这是全军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重。”大家都不敢抗命。于是杜聿明决定按照邱清泉的意见,调整部署,向南攻击。这一下,杜聿明集团就陷入华野的重围,再也爬不出来了。'1'当12月4日杜聿明准备向濉溪口前进时,华野各路大军已云集萧县、永城、砀山三角地带,对杜聿明集团形成包围。在追击过程中,解放军抓住国民党军的尾巴猛打,造成国民党军的混乱,汽车和物资被遗弃得遍地皆是。但是解放军追得太急太快,对许多突发情况来不及应付。道路窄、部队多,也发生了拥挤堵塞的现象。因为是轻装急进,火炮都在后面,遭遇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不敢轻易发起攻击。2日拂晓,一纵在萧县以东和国民党军接触。当时如能大胆猛插,可能会有大的战果。但听到汽车、坦克马达声音隆隆,又见其部队太多,情况把握不住,一纵未下决心投入战斗。待情况查明,国民党军已退过萧县。'1'12月4、5两日,华野一纵由袁圩向西南的王白楼、孟集攻击;四纵向李石林、陈阁方向攻击;九纵向芒砀山、山城集、倪小楼方向攻击,三纵向刘楼、杨小乔方向攻击,十纵攻占大回村后,将阵地移交给二纵,转移到青龙集东南地区。各纵队努力向前压缩,收紧包围圈。杜聿明集团陷入重围后,邱清泉兵团打了两天才前进到青龙集以西的陈官庄一带。李弥、孙元良的阵地多处被解放军突破,纷纷向杜聿明告急。12月6日,杜聿明的指挥部转移到李石林,邱清泉、孙元良来找杜聿明,请他重新考虑行动方案。他们一起来到李弥的兵团司令部开会,孙元良说:“我们攻击进展迟缓,掩护阵地又处处被突破,再战下去前途不乐观,现在突围尚有可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当机立断,才能拯救大军。”杜聿明心情沉重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三天前大家按这句话办,就可以全师而归,对得起老头子了,今天做恐怕晚了。敌人重重包围,能杀出一条血路还有希望,否则重武器丢光,分头突围,既违抗命令,又不能全师,有何面目见老头子呢?”邱清泉、孙元良仍然主张突围。李弥沉默不表态。杜聿明最后只好说:“只要大家一致认为突围可以成功,我就下命令。各兵团要侦察好突破点,重武器、车辆非到不得已时,不能丢掉,笨重物资可以先破坏。”十五时散会,各兵团准备突围。李弥召集军、师长开会,布置各军在黄昏时分三个方向突围,到阜阳集合。与会的各军、师长都表示时间过于仓促,部队现在都在一线,不要说突围,就是脱离阵地也不容易,最快也要在7日拂晓才能开始行动。邱清泉、孙元良要走,就让他们先走。李弥本来就信心不足,见部下都这样说,表示同意。邱清泉向各军长部署时,大家情绪消沉,突围要抛弃重武器,这个兵团等于就完了。74军军长邱维达听说要突围,顿时咆哮如雷:“你们怕死!想突围逃跑,那是办法吗?为什么不集中力量硬打出去?突围有被各个消灭的危险,应该考虑这个不利的后果,我们74军包打第一线!”他这一闹,大家都没有话说了。邱清泉考虑丢了重武器,回去也无法交代,于是改变主意,与杜聿明商量暂缓行动。坚决要跑的只有孙元良。6日下午他开会回来,对各军、师长说:“指挥部已决定离心退却,邱清泉部向南突围,李弥部向东突围,16兵团向西突围。我们集结的地点:第一步到商丘的朱集,第二步到信阳,最后到武汉会合。”(事后大家才知道,杜根本没有下这样的命令)部署完后,他就带领参谋人员赶到黄庄的47军125师,这个师是快速纵队,配备了战车,战斗力也较强。孙元良指示125师师长陈仕俊掩护兵团部突围,同时命令将所有电话线截断,电台停止收发报,特别嘱咐指挥部来的电报一概不收,惟恐杜聿明变卦不准突围。国民党军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真是无所不用其极。'1'6日晚二十时,孙元良兵团开始行动。炮兵先乱轰一通,把炮弹打光,然后开始破坏大炮和重武器。杜聿明与邱清泉在陈官庄密切注视动向。邱清泉本来不想走,让部队象征性地试探了一下,就向杜聿明报告说:“西面、南面敌军阵地重重,无法突围。我仔细考虑了孙元良的主张,简直是自我毁灭,如何对得起老头子!”杜聿明与李弥通话,李弥大骂孙元良破坏武器,准备逃跑,表示他也不走。杜聿明要孙元良兵团的电话,怎么也要不通,于是对邱、李指示:不管孙元良兵团情形如何,邱、李兵团不突围。迅速调邱兵团的预备队来填补孙兵团遗留的阵地空缺。如果孙元良能突出去,他们再跟着走。孙元良自作聪明,实际上被杜聿明等抛出去了。孙兵团突围时根本没有侦察突围路线,也没有选择突破口。几万人分成多路纵队落荒而逃。不久部队互相拥挤,乱作一团。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41军和47军混在一起,建制完全打乱了。大家都朝着人多的地方跑,无所谓方向和道路。在通过第2兵团警戒线时,突然村里枪声大作,密集的火力把16兵团的官兵都打得卧倒在地,死伤不计其数。47军军长汪匣锋派人联络,才知道是5军200师向他们开枪。交涉了半天,5军才停止射击,他们的行动早已惊动了当面的华野八纵。当国民党军来到刘集、郭营八纵阵地前,解放军猛烈开火。16兵团在前后夹击之下,全线溃乱,密集的人群在村庄之间的旷野里四散逃命。孙元良跳下吉普车混入乱军中,兵团副参谋长熊顺义则带领一批人掉头往回跑。八纵全线出击,枪炮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声震天动地。经过两小时战斗,16兵团大部被八纵和友邻部队歼灭,41军军长胡临聪、47军军长汪匣锋等被俘。副参谋长熊顺义收容逃回的官兵7000多人,被杜聿明编入邱清泉兵团的72军。只有孙元良化装成老百姓,与少数人侥幸逃脱。12月18日,孙元良逃到信阳,被张轸部队收容。'1'首次突围没有成功,杜聿明仍然争取在南边突破与黄维兵团会合。他命令邱清泉兵团集中炮火和战车,以一个军向南进攻。李弥兵团坚守李石林、青龙集地区,以“滚筒战术”跟进。邱兵团前进一步,李兵团就接替邱兵团的阵地,巩固后方。他们把十几万部队收缩在陈官庄一带南北十余里,东西二十余里的狭小范围内,防止解放军的突破和分割围歼。华野指挥部察觉到杜聿明集团的意图,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以谭震林、王建安指挥一、四、九纵由北向南积极攻击;以宋时轮、刘培善指挥十、十二纵,以韦国清指挥二、八、十一纵、广纵采取正面阻击和东西两侧夹击,坚决阻敌南逃。激烈的战斗从12月8日起再次展开。邱清泉兵团的主攻方向是鲁楼。鲁楼村位于引河岸边,是国民党军南下的必经之路。粟裕特地向十纵交代:“守住了鲁楼,就等于堵住了引河的口子。”从6日起,邱清泉就派70军两个师轮番猛攻鲁楼。十纵29师顽强防御,以迫击炮、火箭筒向坦克抵近射击,使国民党军伤亡惨重而退缩。邱清泉见鲁楼攻不下,命令70军32师进攻鲁楼东南的窦凹。邱清泉亲自指挥,集中火力猛轰窦凹,支援32师的进攻。自12月10日起,南线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华野战后的总结中记载:“宋刘集团:十纵10日击退敌向窦凹之进攻,11日又击退犯窦凹敌两次猛攻,12日敌70军之96师及32师全部,附坦克8辆,自4时向我窦凹阵地猛攻,激战一天,得失八次,卒为敌占。毙敌副师长以下2000余人,俘百余。13日晨因窦凹阵地失守,鲁楼阵地突出,决同时放弃,上午九时敌占鲁楼阵地。十一时96师两个团附坦克8辆,分三路向我李楼阵地攻击,激战至十四时,我前沿阵地被敌突破,反复争夺至十六时,敌后续跟上,遂为敌占领。次日徐小凹亦为敌占领,我确守张庄、耿庄、后刘园之线阵地。十二纵14日攻入陈阁、王林庄、吴楼,敌四次增援,因我突击部队伤亡过大,即停止进攻,毙伤敌300余,俘20余。”'1'国民党军拼尽全力,只占领了几个村庄,邱清泉手下最能打的96师元气大伤,师长邓军林回忆:“窦凹的战斗,是在邱清泉的顽强压力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宣告结束的。部队的攻击精神,已是一蹶不振,一听到攻击任务,官兵都感到惶恐不安。”十纵六天顽强的防御,堵住了杜聿明集团南下的道路。粟裕、谭震林给十纵的嘉奖令中说:“此次聚歼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匪部,会战初期,你们贯彻了这种坚决顽强英勇奋战的战斗作风,给予妄图夺路南窜之杜聿明、邱清泉匪之70军以连续迎头痛击,毙伤敌数千以上,确保了鲁楼、李楼阵地,对于完成全歼杜聿明集团任务,起着重大作用。”'1'从12月6日到14日,华野在南线坚决地阻挡了邱清泉兵团的突围,在北线不断推进,压缩包围圈。但是部队苦战多日,并未达到分割围歼的目的,双方打成对峙局面。一纵叙述这段时期的作战情况说: 
  在攻击手段上,我仍采取过去一般对村落的攻击办法,先炮击,再爆破,最后是突击,按此三步来攻。其实当时敌人已开始全部转入村落四周之野外,已经不是过去一样集中兵力固守村落的防御,而是散开四周形成蜘蛛网式的防御了。如仍采取过去的攻坚经验,即不能取胜。具体表现:一是炮火使用,过去攻坚多用曲射,集中炮火打一点,可压制敌人,掩护部队前进。但现在敌人全部散开,隐蔽地堡交通壕内,那样打法只有浪费弹药。二是突击与爆破分成两个部分担任,不适合当前攻击。因敌已分散各工事中,几包炸药不能解决问题,如炸后突击队再上去,敌人反会封锁爆破口。三是攻击队形,如仍采取集团队形,爆炸一响后,即将部队向内塞,企图与敌进行纵深战斗,但敌主力不在村子上,这样使用部队结果伤亡反大,到处受敌地堡火力之杀伤,而不能取得胜利。必须采取小组动作,先求肃清地堡交通壕之敌,才能取得胜利,这些经验都是从实战中碰到钉子后体验出来的。'2'杜聿明集团一时吃不掉,总前委又要华野抽调部分兵力协助消灭黄维,粟裕不免心里焦急。12月14日粟陈张给总前委和军委的电报中说:“三日来杜匪对我战法,采取东西北坚守,以主力一部配合第二等部队与我纠缠,而集中其主力向五户张集、固上之间突击。在战术上采取绝对优势兵力(三个团至五个团),在战车(5辆至15辆)与空军和炮火掩护下,用密集队形反复猛扑我一个村落(如窦凹、李楼均经过四次以上之争夺)。在敌人此种攻击手段下,敌虽付出很大代价,我也伤亡消耗颇大,且不便集中更多兵力反击。因此,敌集中攻我一点时,我亦很难守住。我曾对北线采取攻势,因敌均坚工固守,每晚仅能歼敌一个团左右。而每个村守备均成敌之据点,分割不易。”粟裕建议在南边设一袋形阵地,引诱国民党军突围而歼灭之。 

  这时,毛泽东的注意力集中在平津战役上。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傅作义集团南下,将其留在华北战场,12月11日毛泽东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提出:“于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约一半左右)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接到粟陈张14日电报后,毛泽东当即复电:“你们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