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陈氏家族全传 >

第9节

陈氏家族全传-第9节

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时购阅各种杂志报章。如有一事不了解,则在有意无意之中询问别人,总以求得
了解为止。凡属问到留学回来的亲友,他们在外国所学的,只要在书坊中有这一类
书,总要翻阅,其有重要意义的买来。这样的过了若干时间,自觉长进不少。可惜
中文翻译的书籍太少,像我这样不能直接看外国书的,知识总不易扩大。我在陆军
小学时,对于各课的教科书,因为比较容易,往往不加注意,却翻读我从前没有读
过的中国书,如五经、诸子书之类。有一年回家,看到二叔从日本带回来的警监学
校讲义,大半属于法律、政治、卫生的书籍,我也带到学校里去看了。最不值得的
是一部很厚的《战时国际公法》,费了我两个多月的光阴才看完,可是至今没有应
用过。二叔在日本,不断的寄来宣传革命的书刊报纸。我自己又拿学校给我的津贴
向书坊购阅各种书报。这都是使我常识进步的源泉。民7(注:原文如此)以后,因
为种种关系,进入钱庄及交易所做事,于是关于经济及金融的智识,就成为我所需
求的对象。后来为黄埔军校招兵,又不能不讲求社会智识了。接着办党务及参与政
治工作,都是随学随做。例如办水利,我本来可以说是外行,及做了相当时间,亦
就明了。我曾办过教育,经过情形大致相同,接着办人事,亦无例外。固然我没有
一件事办得很有成绩,但也总不致于办不像。我以为任何学问,只要肯用心切实去
学,没有学不会的。而且只要学,在眼前的和在几千万里之外的,一样有价值,有
时也许更为适合现实环境。因此,凡是眼前有可学的机会,我们切勿轻易放过才好。
一个人做到老,学不了。能够到外国去一趟,求一点学问回来,自然是好的,但留
学是留学,总不能为留学而老死外国。因此,我的留学机会…一的消失了,我的读书
兴趣却并没有因此减低。我自己相信:只要这样继续不断的学,活着一天,就学一
天,比那远涉重洋,耗费大量金钱,在外国大学求得一纸文凭,或加上一个外国博
士头衔,要实际得多。有名无实与有实无名比起来,我总想后者胜于前者。我很希
望有些没有得到留学机会的人能自求进步。我又看到有些人,年轻时文字很好,到
了老年,甚至写一张便条,都写不像样。也有大学毕了业,过了若干年,他的知识
还不及一个中等学校毕业生的。因此,我想,如果大学毕业后,五年或十年,不温
故知新,向上进步,一定会遇到和中学毕业生的知识差不多了;再有五年或十年不
向前进,也许会和小学生相等了。照这样看来,虽然保留着一张文凭,又有何用呢?
换一句话说,虽然没有受过高等学校教育的人,只要学问不断的上进,人家不见得
不承认他已经具有高深学识,比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生或留学生也不见得不敬重呢。
自强不息与自暴自弃,其结果相差如此之远。这在当时的我,看清楚这一点,所以
我的志向亦就安定下来,向‘自求进步’的路上迈进。”
  陈果夫从日本回到上海后,恰在此时,宋教仁在上海被刺,孙中山等革命党领
袖决定兴师讨袁。于是在叔叔的指导下,陈果夫决定放弃去美国留学,将一些有志
青年招集起来,成立了一支由200多人组成的奋勇军。陈果夫任副司令长。
  1913年7月18日,上海起义爆发后,陈果夫率领奋勇军与钮永建所率的松军别动
队协同作战,猛攻龙华制造局,一举拿下。后又与沪军会攻高昌庙,攻而不克,伤
亡惨重,被迫撤往吴湘炮台。不料,原来保持中立的海军发生突变,向讨袁军开战。
吴淞口外,海军舰队大量集结,舰上猛烈的炮火向吴淞炮台压过来。奋勇军抵挡不
住,许多人阵亡。陈果夫不得不率部退到闸北。
  真是祸不单行,此时的英帝国主义也站到袁世凯一边。英租界当局与袁军勾结,
派兵越界,趁奋勇军子弹还没有得到补充之际,把他们的枪都缴了。上海最终完全
为袁军所控制。上海革命失败了。其他各地革命也先后受挫。
  二次革命失败后,大多数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士气低落,情绪消沉。许多原来
意志坚定的革命党人也改变态度,闭口不谈革命。惟有孙中山、陈其美等革命党领
袖,不谋屈服,决心重振旗鼓,继续举起讨袁大旗。陈果夫也没有退缩,他积极协
助叔叔陈其美在上海开展秘密革命活动。
  全国反袁失败后,到处是一片白色恐怖。袁世凯下令缉拿孙中山、黄兴、陈其
美等革命党领袖,使他们不得不流亡日本。
  陈果夫在上海革命中表现突出,此时也成为袁世凯密探们跟踪的对象。一次外
出执行任务,他发现有一熟人跟踪自己,这人就是他在南京陆军四中的同学,后投
靠了袁世凯。起初陈果夫未曾知道该同学已成为袁世凯密探,后发现始终尾随自己,
鬼鬼祟祟。陈果夫立刻警觉起来。此时刚好有一辆电车经过,他忙跳了上去,将电
车驶出一段距离后,又跳了下来,这样终于脱离了危险。
  这次讨袁失败,使群众革命热潮大减,革命处于低潮。陈果夫原住在表叔祖扬
信之家里,杨信之对他颇为热情。此时亦因革命失败而翻脸不认人,陈果夫被迫离
去。
  但失败并不能挡住革命党人。孙中山、陈其美继续讨袁,而陈果夫亦不甘气馁,
追随陈其美活动。担负联络通信及内部抄写等工作。
  1915年陈其美受命回国.发动海军举义。经过多方争取,停泊在黄浦江上的
“肇和”、“应瑞”两支军舰愿意协助革命军起义讨袁。
  12月初,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海军司令突然下令,要将“肇和”、“应瑞”两艘
军舰调离上海。于是陈其美决定军舰起义提前。命令发现后,“肇和”舰士兵已全
部上舰,而“应瑞”号有一半士兵因巡捕干涉而不能上舰。陈其美希望把滞留分散
的士兵招集起来,租小船送上军舰,但因江面戒严而未能成功。
  12月5日,“肇和”号对“应瑞”号发生的情况不了解,仍按预订计划打响了起
义第一炮,但“应瑞”号未能发炮响应。北洋海军迅速派“通济”舰近战。陆上革
命党人听到炮声后,便按计划向电报局、电话局、巡禁局、工程局等机关进攻,但
力量悬殊,伤亡惨重,只得退却。为调整布置,统一行动,陈其美把蒋介石、邵元
冲、杨沧白、吴礼卿、陈果夫等革命党负责人招集到渔阳里五号自己的寓所开会。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天气寒冷异常,与会者都被冻得直跺脚,于是陈果夫便下
楼取柴生火。正好有人敲门,陈果夫以为是革命同志,就去开门,谁知门口站着的
竟是持枪巡捕。为使楼上人知道情况立即逃脱,陈果夫想方设法弄出各种响声,以
引起楼上注意,就在这时,另一革命党人俞剑光从门外进来,陈果夫示意他离开,
被巡捕发现,两个巡捕便向俞剑光走去。俞剑光拔腿就跑,巡捕边喊边追。楼上人
听到喊叫声,知道情况不妙,纷纷从阳台越房而逃。待巡捕再上楼搜查时,已人走
楼空。他们抓住陈果夫进行审问,毫无结果,便将其锁进房中。正巧房子的窗户没
扣上,等巡捕出走后,陈果夫就跳窗逃跑了。
  12月5日下午,战斗仍在进行。黄浦江面上不断传来隆隆炮声。陈其美等革命党
人从租界冲出后,回到华界。然而此时,各路起义已宣告失败,道路两旁布满军警。
他们正准备赶回渔阳五号寓所,但远远望见那儿有生人来回走动,又急忙逃离。
  由于陆地已无法站住脚,陈其美遂决定雇条小船,登上“肇和”舰,然后凭军
舰,再作抵抗。因舰上既无粮草,又缺燃料,于是派陈果夫负责采办。陈果夫分派
人去市内采办后,自己就去雇条小船到指定地点待候。然而等了几个小时,仍沓无
人影。他眼看无望,悻悻而归。
  “应瑞”号军舰官兵,由于被袁世凯派人用大量金钱收买,竟背叛革命党人,
配合“通济”号对“肇和”号进行夹击。“肇和”号指挥官杨虎等人以为“应瑞”
舰也参与起义,对它不存戒备,结果“肇和”号被连击数炮,官兵死伤无数。杨虎
见大势已去,潜水而逃。“肇和”举义失败。陈氏叔侄痛心疾首。
 
                  3.恩师遇害,蒋介石痛哭失声
  “肇和”起义失败后,陈其美、蒋介石等人被迫逃往日本。“肇和之役”结束
以后,据统计,死伤及失踪之革命同志,殆及百人。至于造成这次革命之役失败的
原因,有下列几点:(一)同时未能占“应瑞”、“通济”两舰,致“肇和”有孤
立之势,而卒遭两舰攻击。(二)担任陆上各方面攻击之决死队等,武器只有手枪、
炸弹,不能与正式军队之枪械抵抗。(三)5日晚间总机关破坏,各方联络中断。
(四)陆军方面不能确实响应,故陆上无根据地可以凭借。这次战役虽然失败,但
是影响是很大的。正如邵元冲所说:“因此,这次发难,虽然很快的失败,而它的
效果,不仅影响到全国,而且影响到世界,在国内可以打破袁世凯武力万能的迷梦,
促起一般人的觉悟,在国际上更可揭破袁世凯种种欺骗的宣传,纠正袁世凯兵力能
够镇压全国的错误,同时在本党中间,也因此重复鼓励起各同志积极的勇气,在各
处做种种发难的准备。所以不久云南起义以后,各省部能很快地响应,到底推倒了
袁世凯的帝制。这后来很大的成功,实不能不说因肇和战役播了最初伟大的发难种
子所得的效果”。
  “肇和之役”失败,陈果夫说:“这次事情给我不少的刺激,谈话中不免有灰
心的口气。英士先生责备我不应灰心,一面很有自信力的说:‘革命事业,失败不
足怕,我们应该检讨得失,及时再起,必有成功的一天。革命党人不可颓唐;意志
消沉,则永远不会有成。所以我们今后仍旧要积极进行,革命的成功不过是时间问
题罢了’。从此我重振精神,继续积极工作。”
  袁世凯自“肇和”举义后,不但毫无悔意,且变本加利,一面积极进行帝制自
为,一面多方消灭革命党势力。袁世凯日事伪造民意,以伪“国民代表大会”投票,
决定变更国体,拥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定民国5年为洪宪元年。而由革命党
与进步党合作策划的云南起义于民国4年12月25日成立护国军,分两路向四川、广西
进兵。陈其美已自日本回到上海,策划讨袁。袁世凯虽然于民国5年3月22日被迫取
消帝制,但国人决不容许这种毁约法变国体家天下的独夫,以其负国,反袁讨袁,
更是积极。为阻止陈其美回国,袁世凯派人找到陈其美,声称只要他不再过问国内
政治,便可资助他50万元赴欧考察。陈其美要求一次付清,而说客坚持分期付款。
陈其美对说客说道:“我个人不需要这么多的钱,我想要这笔钱,无非是为了国家。
一次付清,可以用作革命经费。”说客说:“你错了,这笔钱不是想让你拿去革命,
而是让你不要革命了,你如果拒绝,那袁世凯就要把这笔款用于杀你。”陈其美断
然拒绝。
  陈其美回到上海后,袁世凯又许以重金,要其离开上海,又为陈其美拒绝。收
买不成,袁世凯决定用重金雇人将陈其美暗杀。
  陈其美回上海后,首先运动海军第二舰队开往沪淞一带,未能成功。随后又商
定于4月12日零时发炮为号,海陆军同时响应起来。不巧,晚上正逢天降大雨,号炮
潮湿,不能放响,直到凌晨3时,才放响一炮,海陆军都无法响应。次日,改为海军
开炮发动,陆军响应。然而海军未能发炮,举义未成。后来蒋介石、杨虎虽然率军
攻占了吴淞要塞,但未能坚持多久,遂告失败。
  陈其美在上海革命屡屡受挫,但其革命意志丝毫没有动摇。他多方筹措经费,
等待时机。
  袁世凯党徒探知陈其美正苦于革命经费难筹,便派爪牙许国霖和程子安设立一
个鸿丰煤矿公司,然后收买同盟会会员李海秋,让他告诉陈其美,说鸿丰公司有一
块矿地,准备向日本抵押借款。如果除其美能帮助介绍签约,公司可以拿出贷款的
4/10约40万元,支援革命。陈其美正为筹款事犯愁,当即答应由李海秋与鸿丰公司
办事人带合同底稿来签字。
  黄郭、吴文藻等革命党人对此事表示怀疑,均表示应该弄清虚实后再说。但陈
其美要钱心切,他说:“我们湖州人有句俗话:‘和尚要钱连经也卖’。革命需要,
财政枯竭,眼前悠悠万事,该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