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陈氏家族全传 >

第89节

陈氏家族全传-第89节

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的话?堂堂的蒋先生,什么时候承认过自己曾有错,并为之痛定思痛?
  “西安事变”张杨兵谏,不曾使蒋承认有错;三次“下野”,多次政治风波,
不曾使蒋承认有错。现在,蒋介石一股脑地把失去大陆的责任推给李宗仁,归根为
“李氏贪权误国”,但也不得不婉转地承认,他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蒋介石强调,改造中国国民党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途径,国民党必须从痛苦的经
验中寻找教训,以沉重的心情赎罪。
  在消极方面,要检讨自己的错误,反省自己的缺点:
  一、要把失败主义毒素彻底肃清。
  二、要把派系倾轧的恶习痛切悔改;
  三、要把官僚主义的作风彻底铲除。
  在积极方面,首先要确定国民党的组织原则和工作方向。
  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于1950年8月5日正式宣布成立。
  9月1日宣布《本党改造纲要》作为推行改造的根本方针。《纲要》首先宣称,
改造的目标,是要确定中国国民党是“以青年知识分子及农工生产者等广大劳动民
众为社会基础,以民主集权制为党的组织原则”的“革命民主政党”。
  改造运动“以实现主义、尊重组织、坚持政策、深人民众、讲求效率、精诚团
结”为整顿作风的准则,“以原则领导、一元领导、民主领导”作为推动工作,发
展组织,执行政策的方针。
  在这个总目标的基础上,又相继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针和‘’中国国民党现阶
段政治主张”。
  8月,蒋介石发表《本党今后努力的方针》,指出:
  国民党今后努力的目标,是建设新“国家”,要从每一个党员内心改革起,做
到军事、政治、经济与社会都在三民主义最高指导原则之下。逐步改革,以建立
“主权独立,人民自由,政治民主,经济平等”的国家。
  而努力的大原则,则是改正旧缺点,“以思想结合同志,排除派系观念,以政
策指导行动,铲除官僚作风;以工作考核党员,打倒地域观念;以原则解决一切问
题,抛弃人情。派系、地域一切牵挂。”
  9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宣布“现阶段政治主张”,提出“四大主
张”。
  一、坚持“反共抗俄”战争,恢复“中华民国”领土主权完整。
  二、实行民生主义的社会经济措施,主张配合国家建设计划,使一般民众不受
垄断投机的操纵,各行各业都有均衡合理发展的机会,国营企业应加整顿,民营企
业应加扶植,以求生产的加速增进,对外贸易的尽量发展;更主张厉行所得税、遗
产税、财产税,以平均社会的财富。
  三、完成三民主义的民主政制,主张本着“宪政”的精神,贯彻以民主政治而
奋斗的决心;保障人民基本自由,推行地方自治,为民主政治树立坚实基础。
  四、积极准备“反攻大陆”。
  改造纲要,努力方针及现阶段的政治主张确定之后,国民党改造运动便正式开
始。
  1950年9月29日,《党员归队实施办法》通过之后,《党员整肃办法》也同时通
过施行。凡有下列情形者之一,均为整肃的对象:
  一、有叛国通敌之行为者;
  二、有跨党变节之行为者;
  三、有毁纪反党之行为者;
  四、有贪赃读职之行为者;
  五、生活腐化,劣迹显著者
  六、放弃职守,不负责任者;
  七、信仰动摇,工作弛废者;
  八、做不正当经营,以取暴利为目的者。
  1952年2月1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反共抗俄总动员运动纲领”。这
场运动的主旨是“联合党、政、军三方面力量,发挥‘全国’人力、物力,建设台
湾基地,早日光复大陆,争取反共抗俄战争的胜利”。
  国民党“改造”运动,从1950年7月26日起至1952年10月“双十”节,中国国民
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台北阳明山开幕宣告结束,历时两年又三个月。
  蒋介石认为“改造”取得了辉煌成果。
  对于蒋介石来说,国民党改造运动的主要成果,却是削弱了国民党内几大老派
别的政治力量,而代之以较为年轻一辈的心腹嫡系,加强了对国民党的直接控制。
  就拿“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来说,它由16名委员组成,这16名委员是:
  陈诚、谷正纲、张道藩、沈昌焕、郑彦泰、萧自诚、蒋经国、陈雪屏、张其购、
谷凤翔、袁守谦、曾虚白、连震东、崔书琴、胡健中、郭澄。
  这16名委员基本上都是蒋介石自己的心腹和嫡系。
  陈诚、袁守谦是黄埔系统,代表军方及政治力量。
  谷正纲等系党团出身,代表党务系统。
  胡健中、曾虚白、崔书琴是代表党的文宣系统。
  蒋经国作为“太子”自然不必说,还有一些新面孔则是蒋介石的秘书和侍从出
身。
  与此相对照,许多曾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元老,在军界如何应钦、白崇禧、阎锡
山却榜上无名。
  政学系张群等人销声匿迹。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被称为“党务专家”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竟也被拒
之门外。
  在“四大家族”中,只有陈氏家族死心踏地的跟蒋家逃到台湾,结果等来的却
是被抛弃。
  陈果夫唉声叹气,郁闷难平,但到台湾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说是安心
养病,不再过问政治,但每天都在关心“改造”的消息,想到离开大陆前的几次跟
蒋介石的顶撞,但那都是工作中发生的,之后,并没妨碍他忠于蒋家,失魂落魄带
病有疾到台湾,却在政坛销声匿迹。
  如果说陈果夫身体欠佳不被重用还可以理解的话,陈立夫年富力强,正是事业
有成的季节,也被拒之门外就不可理解了。要说追随蒋介石,在“四大家族”中,
陈家虽然与蒋家没有亲缘关系,但其忠诚程度,可以说是死心塌地,卖身投靠了。
在二陈中,陈立夫更是忍辱负重,卑躬屈膝,为蒋家出尽了力气,现如今落到这般
地步,可谓可悲而又可怜。
  尽管陈氏兄弟一时感到接受不了,但也无能力抗争,对于蒋介石,他们最了解
不过,想拉就拉,想踢就踢,二陈对于蒋家来说只是块“敲门砖”,大门敲开了,
“敲门砖”自然会被扔到一边。
  陈立夫对自己来台湾以后的政治境遇是有所预料的,尽管他没料到会这么惨,
他总认为被遗弃必须有个过程,没有想到被一脚踢开。
  正因为有所意料,1950年8月4日,正是国民党“改造”刚刚开场的时候,陈立
夫却怀着无比凄怆的心情,以参加“道德重整会议”的名义,率全家离台赴欧了。
  抛弃二陈,蒋介石实际上早就付诸行动了,具体地说,从1946年开始,蒋陈矛
盾就逐步公开化。
  迁台之后,CC系作为蒋家助手的利用价值降低,而阻碍蒋经国扩张势力的一面
更突出了。
  蒋介石心里明白,要确保蒋经国在权力再分配中得到好处,就必须排除具有实
力而又是争权老手的CC系。
  同时,美国对CC系的反感和陈诚与CC系的争权夺利,促使蒋介石最后下定了整
肃CC的决心。
  还有,由于长期以来,从国民党中央党部到各级地方党部,都为CC系所控制,
不清除CC系,改造运动都无从开始,所以,将CC系挤出党务系统,是蒋介石进行改
造运动的首要前提和初步目的。
  蒋介石知道踢开二陈及CC系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来CC系很深蒂固,兵强马
壮,在国民党内部很有基础;二来自己与二陈毕竟打交道多年,交情还是有的,要
把他们踢开,也要找个借口,或者寻个机会,或顺理成章,或逼他们就范。
  蒋介石毕竟是蒋介石,耍手腕是他的老把戏。
  从1950年6月起,凡是“中央党部”呈递蒋介石的文件,蒋一律不阅退还。国民
党中央常委几次开会,蒋介石概不参加。
  这下,CC系开始有“感觉”了。
  6月22日,CC系大将,国民党中常委萧挣提出总裁拒不出席中常会,全体“中常
委”应主动辞职,以便让总裁实施改造。
  当天,国民党中常会决定采纳萧挣建议,并请于右任。居正、邹鲁三位元老晋
见蒋介石,请他“宣布”改造方针。
  一日,蒋介石召见陈立夫。
  这是到台湾以后,蒋介石与陈立夫第一次单独谈话。
  寒暄了一阵,蒋介石问陈立夫:“立夫对中央这次改造有何见教啊?”
  蒋介石说着,认真察言观色,看陈立夫在面目表情上有什么变化。
  陈立夫似乎明白蒋介石找他谈话的用义,知道此时此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于
是很随便地说:“委座推行改造成就是显而易见的。”
  蒋介石见陈立夫这么说,心里就踏实了,于是,他问道:“关于党部的人事安
排,立夫有什么想法?”
  陈立夫当即答道:“大陆失败,党、政、军三方面都应该有人出面承担责任。
党的方面应由我和陈果夫承担,因此,我与果夫不宜参加党的改造。”
  陈立夫之所以这样说,本是以退为进,投石问路之意,他想看蒋介石作何反应。
  没料到蒋介石却顺水推舟:“好,好哇,立夫果然有自以为非的态度,敢于面
对现实,值得中正敬佩。”
  陈立夫却并不放过蒋介石,他心里明白,既然和蒋介石关系搞到这种程度,何
必藏着掖着,委屈求全和虚与委蛇呢?陈立夫语气严肃地说:“那么,请问,委座,
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责任究竟由谁来承担呢?”说完,他用极少见的眼光看
着蒋介石。
  蒋介石默不作声,下意识地正正自己的衣服。
  陈立夫见蒋介石不说话,气更不打一处来了,他说:“我党曾是拥有400万党员
的大党,而来台湾的仅有7万多。2961名国大代表中,来台湾的仅有1080人,总数7
60名的立法委员,来台湾的约330人。至于军队、地盘、外交、经济、政治等方面的
损失,则无法统计,难道这些责任也由我和果夫来负吗?”
  蒋介石恼怒了:“怎么,立夫,你想教训我吗?要跟我算账,还是怎么的?”
  陈立夫也不示弱:“立夫绝对没有教训总裁之意,是你说到这份上了,我不得
不把我要说的话说完。”
  蒋介石缓和了一下口气,接着说:“你没有参加改造,当然是不了解情况的。
关于失去大陆的问题,我曾在国大会上总结过经验教训。”
  蒋介石叹了口气,说:“军事上的失败,是因为国军的一班高级将领,不学无
术,愚昧无知,为中外所讽讥,为社会所鄙弃。对于战略战术的修养,不仅毫无根
底,而且不加切实研究,甚至连军校时期所学得一点知识,也已经抛弃殆尽。还有,
自从抗战末期到现在,我们国民革命内部所表现的贪污腐化的内容和实情,真是光
怪陆离,简单令人不能想象。
  “至于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外交上等方面的失败,我也没有必要单独
跟你陈立夫…一把原因说清楚,但是,党的失败,是因为对革命领导中心产生了动
摇。关键时刻,李宗仁、白崇禧逼我下野。对于我个人,不仅不认为领袖,不认为
同志,甚至视为囚犯,肆意轻侮。想起来,我感到十分痛心。”蒋介石很悲愤。
  陈立夫面对蒋介石的慷慨陈词,感到很厌恶,同时,也感到鄙视,但碍于自己
今后还想在政坛上有一席生息之地,他忍住了。
  蒋介石见陈立夫不语,便愤然离去。
  从此,蒋、陈之间的矛盾更公开、更尖锐化了。
  蒋介石所设想的国民党“改造”,并不是一次单纯的思想整风运动,而是一次
人事上的大调整和权力的再分配,因此,势必有人要成为此次运动中的牺牲品。
  最初蒋选择的打击目标是桂系,“改造”的主要意图是以“蒋总裁”的党权压
“李代总统”的政权,为蒋东山再起铺平道路。
  到1950年6月,情况发生了变化,原定为“改造”主要目标的桂系已经不复存在,
于是陈立夫、陈果夫和他们的CC系便成了“改造”的重点对象。
  7月下旬,蒋介石下令免去陈果夫“中央财政委员会”主任职务,裁撤“中央合
作金库”(原由陈果夫任董事长),裁撤“中央农民银行”(原由陈果夫任董事长)
办事机构,保留名义,只留保管处,一举削去了CC系的三大经济支柱。
  7月21日,蒋介石召集全体国民党中常委谈话,惟独没有通知CC系的“大炮”萧
挣和邵华。
  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点名批评了陈立夫。
  7月26日,蒋介石宣布由他个人拟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