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陈氏家族全传 >

第81节

陈氏家族全传-第81节

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陈果夫是老肺病,延至抗战后期,肺已溃烂得厉害,并在左后背穿孔,每
天从穿孔处抽脓,所以,每天有医生来治疗下药,还有从西藏来的一个修道女名叫
于仞兰的给推拿按摩。
  尽管如此,陈每天总是坚持工作,该开会就去开会,该讲话就去讲话。他的日
常工作中,除处理批阅函电文件外,每天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接待约定谈话或临时来
访的人员。
  凡来访的人,都把名片递到秘书室,由秘书登记后把名片送给陈看,需要接见
的,就在候客室等候;不需要接见的,由我们婉言辞却。
  陈在会客时,有时时间过长,感觉疲倦,有时客人讲话过于冗长,听得不耐烦,
陈往往利用名片背面,给谈话的人画像,这是消遣,也是不耐烦的表现。·
  秘书室有三件事,需要特别提一下,第一是密电码,共有20几本,都是名省市
的主席、厅长或做其他工作的人,约好与陈果夫直接秘密联系使用的特定的电报本。
  收发电报,都由我们翻译转出。这部分密电码本和陈果夫的私人印章,都装在
一个手提皮包里,由我们保管。
  当时日本侵略者对重庆进行疲劳轰炸,空袭警报频繁,每次躲空袭,进防空洞,
密电码提包就是我们不离手的重要物件。
  第二是处理文件的分等,因为陈果夫兼侍从室第三处(人事处)主任,来往文
件函电,大部分是有关人事更换制度及介绍工作的事,这里边有轻重缓急、重要次
要之分。除了机密文件我们拆封,直接送给陈果夫处理外,一般文件均由我们着手
处理,这些文件一般分三类,一是陈果夫的亲笔信;二是我们起稿誊清,陈果夫签
名;三是我们起稿誊清,盖陈果夫的印章,这就是重要次要的分寸。第三是特别费,
每逢年终,蒋介石就有一笔不公开的特别费,拨给陈果夫自由支配。凡是与陈果夫
有直接关系的人,陈的头脑中有一本无形的账,除夕前,陈把特别费中的一部分,
分别送给这些人,每人10元、20元、30元不等,不论多少,都由纸封好,送到每个
人的手里,名日“年赏”。
 
                     5.曾经赢得胡适的敬佩
  陈果夫经管党务,染指经济,不顾体弱多病,不遗余力,身体力行,然而,他
对国民党教育事业也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他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院有着不解之缘。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政校复员南京,陈果夫发起在南京合建介寿堂,先书
有《介寿堂记》:
  民国三十五年春,中央政治学校复员离川,各同学合力捐献之中正堂将随全部
校舍留于陪都。同学惋惜,奔告于余。余日:“吾校本旨,原为育才,贡献党国,
今吾去堂留,而继承之者,仍为学校,举以赠之,亦复何憾。引以吾校之众,分布
地域之广,东归以后,仍可另谋创建,其庄严或更甚于此,是在诸同学而力行如何
耳。”
  继恩是年十月三十一日,适为校长,蒋公六秩华诞,乃倡议建筑介寿堂于首都。
同学闻之,鼓舞欣从。自春且冬,从事筹募,赖诸同学之合作,暨社会人士之协助,
巨款立”集,继尔鸠工龙村,殚心竭力,历八月而堂成,恰逢本校二十周年校庆,
询盛事也,溯维二十年来吾校长戡乱御侮,宵吁忧勤,卒之两复河山,由残破而完
整;四裔民族,由散漫而团结;由消沉而恢宏光大。丰功伟绩,震耀寰区,以大德
而克享大寿,不亦宜乎。
  吾校毕业八千余人,亲承校长之领导,更沐其教泽,值兹胜利既奠,建国伊始,
营构斯堂,不但示崇敬,抑亦表达吾同学对于国家建设之趋向,为社会服务之忠诚。
深愿全体同学,今后在校长领导之下,于役党国,公余集议于斯,游乐于斯,亿兆
颂歌,以增进吾党乃至吾校之光荣,不更懿哉!是党自设计营建迄落成,余亦当添
列其役,因为记其缘起。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五月二十日吴兴陈果夫恭撰
  1946年前,政校奉命改为国立,是年为政校20周年校庆,陈果夫在病中又撰文
表示祝贺:
  “国立政治大学之命名越数月,而学校庆祝其二十周年,学校诞生在北伐军事
未完之时,其后大局粗安,核事亦渐上轨道;而抗战以起,转迁万里,三易其处,
去年胜利复员,乃复返于首都红纸廊原址。二十年来,在动荡忧患之中,逐渐扩展
成长,得有今日基础,缔造经营之不易,盖可知矣。
  学校之名凡三易,每易其名,皆所以配合革命建国之每一阶段,军政时期为中
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政时期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及宪政之前夕,而
为国立政治大学。盖党国所期望于本校者,固异乎一般大学,况军政、训政,为期
犹短,若宪政则漫无止境,本校此后所负责任之重大,尤千百倍于往昔,今日虽度
其二十周年,实为步入新程之开始。回溯过去,瞻望未来,令人有无限任重道远之
感。
  本党以实现三民主义为建国目的,设本校以培养建国干部,故学校一贯教育方
针,皆为如何实现三民主义达成建国目的为依归。自宪法颁布,三民主义融会于宪
法,而公诸全国,不复为本党所专有,本校亦于是由党办而改为国立。从知本校校
名、地名之变更,不徒为党校、政校之延续,抑更加重其对于实现三民主义之责任。
本校同学应如何恢宏气度,猛进学业,领导全国大学,共向实现主义之途而努力,
庶无负校长之期望与学校之培育。
  本校教育方法,本先圣明诚之教,而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施教
之程序,各学期课程配置,悉准于此。
  第一学期以军训为主,所以正其心志,严其纪律,立求学之根本。自第二学期
以后,则先之以博学,配广泛之课程,继之以审问,择其重要课程,改以灌注方法
教授之,使渐由被动而成为主动,再进而为慎思,为明辨。则重在以启发方式,使
学生能就所学,而融会贯通之。
  最后工作实习为教其笃行之始,此本末先后之一贯施教程序,为本校教育特点
之一。
  其次为军事训练,军事管理制度。全国大学之有军训军管,实自本校始。我人
应知真正之民主,盖从纪律生活中孕育而成,无纪律即无真民主可言。民元以来,
国事纷扰,即坐于全国上下未解民主真意义,而本党建国所以在宪政之前,先之以
训政者,亦无非为国家建立一纪律基础,为民主之前驱耳。
  本校军事训练及军事管理之主要目的,在养成纪律精神。至于军事之操作,生
活之整场犹其余事。方今宪政将始,凡留心国家之前途者,殆无不恍然知纪律精神
为民主成败所系,事萌而后理明,本校军训制度在大学教育上之价值,将由是而始
可其评得失也。此为本校教育特点之二。
  再其次为训导制度。学校教育往往偏重智育,而智育之中,又往往偏重书本,
忽视以实际生活作教材;本校训导制度即所以补救此弊,实为导师之扩充也。举凡
学生之德育、体育以及思想学业,均在训导范围之内,尤其指导团体活动、演习、
开会、选举等等,最能收即行即知之效。
  本校毕业同学入世问事,每多得力于此,故较诸在校同学,更能了解是项训练
之意义,此为本校教育特点之三。
  果夫参与核事多年,于其二十华诞之日,谨举所知本校教育之特点,以示无忘,
倘亦为申祝之一道。”
  1947年6月,陈果夫又向国民党政治会议教育专门委员会提出《为配合生产建设
安定国家社会拟具改革中等教育之初步办法原则案》,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
交教育部办理。
  陈果夫当年有“青年修养立业格言”,又称“四要则”,是在中央政治学校为
学生们写的:
  修身要则:奋志气,择师友,勤学问,辨义利,能改过,尽忠恕,振精神,练
身体,任劳怨,扩才器,守法度,重廉耻,慎言语,端举止,儆骄情,戒奢侈。
  卫生要则:浴日光,畅空气,慎饮食,重整洁,勤劳动,善休息,适环境,正
思虑,调七情,节嗜欲。
  行政要则:知人善任,重道亲民,综付名实,提纲挈领,信赏必罚,体察物情,
奋迅振厉,刚健笃行,宽猛相济,正大廉明,平准和洽,布公开诚,训导研讨,计
划责成,。防微杜渐,创造持盈,尊贤远佞,温故求新。
  用人要则:正身立己,作则为师,选贤与能,崇德尚志,鉴别器局,考察文理,
以事试功,就地教士,铨衡职位,尽其才智,严明赏罚,养廉重耻,公不议私,言
必及义,诚信相符,祛除派系,用含有度,达情研几。
  从以上陈果夫所著文字中,可见他为推行国民党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其良苦
用心略见一斑。
  从1928年起,陈果夫出过很多书,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到生活、卫生、
礼俗、幼儿读物等无所不包。
  胡适曾就这一点谈起陈果夫,他说:“我觉得他是近代中国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以一个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能写出这么多的著作来,老实说,我们今天在北京
大学的还没有多少人能做的到呢。”
  晚年,陈果夫的一些著作是在病榻上完成的,直到他逝世前一周还在写作。
 

       



                 第十五章 裂痕渐起
             1.“现在中央谁做的好”
  陈果夫在政治上积极反共,在经济上又为蒋介石不遗余力地卖命,为维护蒋家
王朝的统治,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用心良苦。
  蒋介石对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百般欣赏与信任,而在感情上却与他们若即若离,
所以二陈一直得不到重用,而且,蒋介石还想找机会把他们踢开。这一点,二陈开
始没感觉到,后来慢慢感觉到了,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不明白自己已经挡住
了蒋经国升官的途径。
  1933年5月,陈果夫辞去监察院副院长的职务,10月,蒋介石任命他为江苏省政
府主席。
  当了多年京官,现在下到地方去当地方官,似乎多有降职之嫌,但陈果夫想到
下边干一番事业,也认为这是蒋对自己的考验,于是答应的很利索。
  殊不知,蒋介石见陈氏兄弟身居高位后,有时也跟自己顶几句,渐渐对二陈有
了疑心。蒋介石想把一切权力都揽在自己手中,但由于政务、军务缠身,分身无术,
还是把一部分日常管理权让给了二陈。
  从1935年起,蒋介石便在忠于自己的党棍中给陈氏兄弟物色对手,并不断调整
二陈的职务。
  派陈果夫到江苏省任政府主席,是蒋介石想法赶走二陈的第一步棋。
  陈果夫在江苏省政府主席的位置上干了五年,仍不见蒋把他调回南京,他开始
有感觉了,便给蒋介石写了辞职报告,表示自己体弱多病,不能胜任多年的政府主
席。
  蒋介石见陈果夫态度诚恳,且在江苏任职期间政绩突出,只好批准。
  陈果夫卸任的第二天,便乘汽车前往安徽安庆,然后到江西九江,与他先前离
开江苏的夫人朱明、父亲陈其业、弟弟陈立夫等人汇合,再乘轮船到武汉。
  不久,武汉告急,他又迁往长沙,最后到达重庆。
  陈果夫离职后,曾对今后的任职做过预料,但怎么也没想到,会被任命为中央
政治学校代理教育长。
  接到任职后,陈果夫一直闷闷不乐,经过在地方五年的锻炼,是准备回中央担
任要职的,没承想,却离开中央,去了政校。他不仅懊悔自己未能在党内担任要职,
更担心自己离开中央时间久了,有碍CC势力的发展,而蒋介石之所以不让他到中央
任职,也恰恰是从这方面考虑的。
  尽管陈果夫对自己的任职很不高兴,但恭敬不如从命,还是愉快地到职了,而
且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大显身手。
  但是,蒋介石还是一心想把他赶到外省地方去,而且越远越好。
  1938年9月,蒋介石召见陈果夫,让他到甘肃省担任政府主席。
  陈果夫吃了一惊,他离开江苏省主席的位置,是想回中央任职的,结果,没在
中央任上要职,还要到大西北去,他想不开。
  蒋介石见他不说话,便开导他:“你在江苏任职五年,政绩是很突出的,这说
明你在省主席的职务上是称职的,这次派你去甘肃,到艰苦的环境时去锻炼,用不
了三年两载,就让你回中央来。”
  陈果夫吃惊地看着蒋介石,最后说:“让我考虑几天吧。”
  陈果夫一连想了好几天,终于找了一个冠冕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