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陈氏家族全传 >

第107节

陈氏家族全传-第107节

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色二层小楼便出现在面前,这就是陈立夫的住宅。
  记者们下车后,兴冲冲地进入客厅,宽畅的客厅充满着高雅之气,孔夫子的画
像、三凤开屏的壁雕,几尊古董器皿,一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条幅对
联,还有置于高几之上的兰花,把客厅点缀得幽雅别致,充满了书香气息。
  3时30分,陈立夫准时步入客厅,这天他穿一身黑灰色西装,配着碎花领带,白
皙而清瘦的面庞上浮现出自然的笑容,虽已年过九旬高龄,但背不弯腰不弓,步态
稳健,气质不减当年,从他的步履和神态看出,他是一个精神旺盛且会保养身体的
人。
  陈立夫和来访者…一握手,显得热情、大方而又真诚。
  陈立夫让大家人座,并让家人给客人端上饮料和水果。
  陈立夫说:“我和毛泽东先生、周恩来先生的交往,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合
作,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北伐,打倒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我们的目标是抗日,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陈立夫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国共两党当时目的一致,平等合作。现在,我
认为我们的目标,是用中国文化迎接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目标更为伟大。
我们应该抓住机会,争取在文化、经济方面为世界作出贡献。现在苏联解体,美国
又有经济问题,这是中国唯一的机会。”
  陈立夫接着说:“等中国站起来,不仅在文化上帮助全世界,也可以在经济上
帮助全世界!”他说着,有力地挥动了一下右手,精神显得十分振奋。
  有记者问:“陈立夫先生,你倡导用中国文化来统一中国,这是一个新鲜的命
题,特别是由你这样一位国民党党务专家提出来,就更难能可贵,那么,你认为要
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呢?”
  陈立夫坦然地说:“我主张国共两党应先坐下来谈判,要和第一次、第二次国
共合作那样,襟怀坦白,不计恩怨,真正从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文化、经济上互相
帮助,共同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繁荣。”
  有记者问:“陈先生离开大陆40余年了,又曾在美国定居多年,请问您想不想
回大陆看看?”
  陈立夫听到这,非常感慨地说:“很可惜我和邓小平先生没见过面,若为了国
家统一,只要两岸人民需要我,我就会去大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盛,人民
安乐。在世界上,有些强霸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说明他们不愿意让中国强大,
而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尽快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陈立夫谈兴正浓,不知不觉中他又谈起了孔孟之道。
  他的秘书宗润身担心他讲话时间太长,身体承受不了,就写了个纸条,提醒他
注意时间。
  陈立夫接过纸条,笑了一声,朝秘书摆摆手,继续说:“孔孟之道是中国文化
的精髓,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汲取孔孟文化之精华,做
弘扬中国文化的生力军。我相信,中国文化一定能够走向世界。”
  有记者问:“陈立夫先生,您年届九旬,至今精神焕发,身体康健,请问你有
什么养身秘诀?”
  陈立夫说:“我的秘诀就是8个字,即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记者们点头。
  在宗秘书和海基会工作人员的催促下,陈立夫才止住了话题。陈立夫给每个记
者写了一个条幅。
  记者们告辞,陈立夫起身相送。
  记者们劝他留步。
  陈立夫说:“你们是大陆上来的第一批记者,我岂有不送之理。”
  走到院内,在一棵青翠繁茂的橡树下,陈立夫颇有兴致地说:“记者朋友们,
咱们就在这合个影吧,我的院子里,还是风光宜人的嘛。”
  记者们忙和陈立夫站在一起,摄影师按下了快门。
  陈立夫一直把记者们送上车。
 
                          5.情系故乡兮
  倡导“用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陈立夫,到了晚年之后,更加怀念自己的家乡。
  由于台湾“三不主义”的政策,他又是国民党“总统府资政”,“中央评议委
员会委员”,再加上自己心理上的因素,他只能把思乡之情埋于心底,或付诸文字。
  他的老家浙江吴兴,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
上帆樯出没,两岸田畴交错。”
  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美丽的家乡度过的。
  他领略了莫干山的巍峨挺拔,云雾飘渺,太湖水的烟波浩荡,水天一色。他被
家乡如诗如画的风景所陶醉。
  家乡有他童年的梦,有他接受教育的学堂,有他朝夕相处的伙伴,上树掏鸟的
乐趣,下湖摸鱼的享受,伙伴们在一起捉迷藏的嬉戏。
  虽然这些都是几十年以前的往事,但却历历在目,刻骨铭心。他望着茫茫的海
水,禁不住怅然长叹。
  1993年夏天,陈立夫的长子陈泽安应邀回大陆讲学。
  陈泽安首先征求父亲的意见,回不回大陆?
  陈立夫十分干脆地说:“岂有不回之理?你尽快启程。”
  孙禄卿也激动地说:“你是我们陈家第一个回大陆的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
事情。”
  陈立夫说:“我一直倡导海峡两岸要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多开展交流,你要带
这个头。”
  孙禄卿忙为儿子打点行装,儿媳也过来帮着一起收拾。
  陈立夫却伤感起来。
  陈泽安见父亲在落泪,便说:“爸爸,不然你跟我一道回去好了。”
  儿媳也说:“爸爸,你不是总怀念大陆吗?跟我们一块回去,我们会照顾好你
老人家的。”
  陈立夫朝他们摆摆手说:“离开大陆的时候,你们还年轻,况且也没在湖州生
活过,所以,你们也无法理解我对家乡的感情。中国有句古话,叫树高千丈,落叶
归根啊,虽然台湾岛风光也秀丽无比,但这里毕竟不是咱们的家,咱们的家在大陆,
咱们的根在大陆啊!”
  临行前,陈立夫一再嘱咐儿子,一定替他看看家乡父老,看看自己的老同事、
老部下,看看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最后,陈立夫很悲观地说:“可惜我……唉,也不知道今生今世还能不能回到
自己的家乡。”
  全家人被陈立夫说的都有些伤感。
  还是孙禄卿缓和了气氛:“泽安,你不是爱好摄影吗?把家乡的变化拍下来,
你爸爸看了一定高兴的。”
  陈泽安说:“对!爸爸,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把你所要的画面都拍回来。”
  儿媳接过来说:“这等于爸爸也回了一趟大陆。”
  陈立夫被儿子儿媳说的高兴了:“对,对。一定要多拍些照片回来。”
  儿子上路了,陈立夫左嘱咐右嘱咐,简直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交代。
  儿子登上了飞机,陈立夫的心也跟儿子一起回了大陆。
  20多天以后,儿子回来了,陈立夫异常激动,他顾不上询问什么,先向儿子要
照片看。
  儿子拍了几百张照片,陈立夫一张一张细细看来,禁不住心花怒放。
  从照片上看到了家乡的变化,昔日的茅草屋变成了小洋楼,闲滩荒地上盖起了
高楼大厦,宽阔的大马路,奔驰的小汽车,西装革履的人群……家乡的风光更秀丽
无比。
  一股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陈立夫几乎陶醉了。
  儿子向陈立夫讲述了大陆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大好形势,讲了改革开放给大陆
人民带来的富裕和实惠,讲了家乡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
  陈立夫听得很入神,禁不住赞叹道:“只要大陆的经济搞上去,中华民族就将
无敌于天下!”
  大陆的经济振兴,家乡的巨大变化,使陈立夫激动了好几天。
  他把儿子拍回来的照片分类装人相册,稍有闲空,就一张一张地翻,认真地看,
有时还把儿子叫到身边,问这问那,像个孩子一样。
  又过了不久,陈其美新墓落成,当地政府邀请陈立夫回家祭扫。陈立夫虽未成
行,却表示要承担全部费用,并且派侄子代表他回故乡扫墓。
  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
  陈立夫老年更加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他想,他一定要活到祖国统一那一天。
 

       



                              后记
  写完《陈氏家族全传》最后一章,总算松了一口大气。60多万字的活儿,哥俩
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应该算是奇迹吧。
  往事不堪回首。
  如果用焦头烂额、疲惫不堪来形容这几个月的生活和心态,恐怕一点也不过分。
忙忙颠颠查资料,挂电话,采访人,走街巷,出馆人店,不亦乐乎。挤公共汽车,
嚼鸡蛋煎饼,抱着书本打磕睡,司空见惯。资料找全了,采访结束了,顾不上叩天
谢地,赶紧阅读消化,搜索枯肠列提纲,拉结构,挑灯夜战,大干快上,鼓足干劲,
多快好省,一写不可收拾。
  说不累是瞎话,但累有累的乐趣,也有累的收获。几个月的劳作,我们对国民
革命史更加了解了,对陈氏家族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了,对国民党派系斗争史和台
湾当局的现状印象更加深刻了,这谁又能说不是收获?
  这本书完整、系统、权威性地记述了陈氏家族的兴衰史,有许多材料可以说是
鲜为人知的。为了使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使作品有一定的可读性,我们对
人物及事件一般不做主观性的评价,完全靠客观叙述,只是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心
态及对话语言,赋予其较强的文学色彩,以期使作品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这样就
使作品融纪实性、文化性、可读性为一体,从而更加贴近读者,更加满足读者的欣
赏情趣。
  在此书的写作中,我们首先感谢新华社图书馆的卫爱晖馆长,为我们查找资料
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时也对所参考书目的作者一并表示感谢,他们是:
  《陈果夫传》徐泳平著台湾正中书局,1978年版。
  《台湾政治风云》张星文、吴怀连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国民党在台湾》黄嘉树著南海出版社,1991年版。
  《国民党派系斗争史》郭绪印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M陈和CC》范小方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陈氏家族秘史》刘晟、方克、田清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蒋介石与陈立夫、陈果夫》王学庆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李宗仁先生晚年》程思远著文史资料出版社,1995年版。
  《金陵春梦》唐人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四大家族兴衰》唐汉著金城出版社,1995年版。
  《落叶,将军大逃亡》章勇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由于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定有诸多不足,欢迎读者朋友不吝指教。
                                                              作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