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上古神话演义 >

第67节

上古神话演义-第67节

小说: 上古神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所以特地劝你不要求仙,并非自相矛盾。”老将羿急问道:“你知道些什么?你知道些什么?知道我决不能成仙吗?还是你防恐我成仙之后,要来和你为难,所以竭力阻挠我吗?老实和你说,我和你是夫妻,有情分的,果然成了仙,决不来和你计较。你如肯帮助我,尤为感激。假使你再敢阻挠我,破坏我,我决不再饶恕你!要知道太阳尚且要射它下来,何况月亮!管教你没有存身之地。总而言之,我的求仙一定要求,你不必再说。”嫦娥听了,叹口气道:“既然如此,请你在家中修炼,不要出外。这句话,务须要听我。”羿听了,更加误会,就问道:“西王母那里可以去吗?”
嫦娥沉吟了一回,才说道:“总以不去为是。”羿登时大怒,骂道:“照这样看来,你真是来阻挠我,连西王母那里都不许去。西王母至多寻不到,难道会吃人吗?你这个狠心巧舌的妇人,我以后不愿再见你,亦决不再记念你,你给我回去吧!
“嫦娥看羿如此情形,不觉哭泣失声,倏忽之间,已不见了。
老将羿愈思愈忿,心想:“总要等一个机会,再到玉山去寻一次西王母。如寻得到既可以达我目的,又可以出今日这口气。
如寻不到,那么我这个心亦可死了,且依那不良妇人的话,在家修炼吧。“这是羿的心事,按下不提。
且说帝尧君臣办理大灾善后,足足有一年余,元气方才有点恢复。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平阳一带忽然大地震,数日不止,墙坍屋倒,人民死伤甚多。考察情形,愈北愈重,想系震源是从北方来的,赶快叫和叔前去调查。过了多日,和叔奏到,说道:“离平阳北面四百多里,平地之中忽然喷发火焰,涌出无数灰石,积成一座大山。喷发的时候,声闻数十里,几里路远之地,多感觉到它的热气。现在山顶之上仍在那里喷烟。
又离平阳东北八百多里,亦有同样的火山发现。又离平阳北面五百多里、六百多里,又有同样的两座火山喷发。再查过去,哪知极北渤海之边,从前是平坦而多水泽的,此刻忽然隆起一座大山脉,自东至西,连绵不断,竟将中原和瀚海隔绝了。幸喜得那边天气苦寒,人民不多,所以损失尚少。”帝尧看到这种奏报,觉得两年以来天灾地变,重叠而来,虽则天意,但亦总是德行浅簿,不能挽回天心所致。欲待退位,这个天下交付与谁?欲待做下去,这个重大责任实在有点负担不起。想到此际,忧心如痗。
一日,西方昧谷忽有奏报递到,原来渠搜国君要宋朝贡了。
帝尧便问和仲:“渠搜国在何处?”和仲道:“在臣所居昧谷之西。”帝尧道:“不在中国境内吗了”和仲道:“是!”帝尧道:“那么不可以寻常朝觐之礼相待,须以宾礼相接。”于是与大司徒商酌,将礼制议定。
过了一月,那渠搜国王来了。帝尧先遣大司农做代表,带了翻译出外郊迎,引他到宾馆中。所有饮食、器具、刍秣、陈设供给无不齐备。到了次日,大司农偕和仲率领翻译前往迎接。
那渠搜国王同来的有五个官员,数十个从人,三百个兵士。一部留在宾馆中,其余都随着国王由大司农陪着,一径向朝堂而来。到了大门口,傧相大司徒早在那里迎接。帝尧冠冕整肃的带了群臣亦迎出来。羲叔做介绍,两边见面过了,然后相让进去,每到一门,必让渠搜国先行。到得内朝,东西两旁都有阶级。尧是主人,从东阶上去,渠搜国是宾,从西阶上去。进门之后,由放齐赞礼,宾主交拜,再由傧相引宾主就位。宾的席次是坐北朝南,主人的席次是坐东朝西,其余官员均由和仲引导,分坐在宾的两旁。帝尧的群臣,则分座在帝尧的两旁。坐定之后,先由帝尧开言,感谢他远远而来的盛意及慰劳行程的辛苦。然后渠搜国王回答,说些仰茂羡慕的套话,又感谢招待的盛礼。这些都是普通话,由翻译传说。停了一会,宾起告辞,主人拜送于大门之外,仍旧是一路谦让而出。第一幕大礼,总算告成了。到了次日,帝尧率领群臣前往宾馆中答拜。那个礼节亦不差不多,不过渠搜国王是主,帝尧是宾,换了一个地位就是了。
到了第三日,帝尧命大司农前往,敦请渠搜国王来行飨礼。
堂上阶下,都布满了乐器和乐工。渠搜国王到门,帝尧照旧冠冕地迎接。里面地方既广,宾主席次,相离甚远。坐定之后,每献上一项菜来,帝尧必定亲自出席,向宾再拜,宾亦答拜。
那堂上阶下的乐工,就吹吹唱唱,奏起一套乐;每斟一回酒,亦是如此。可是那献上来的莱,都是全身的牛,全身的羊,全身的豕,只能看看,不能吃,就是旁边所放的蔬菜等类,亦都是生货,不吃的。酒是生水,饭是白米。古人飨礼,大概如此。
简直言之,与后世祭神一样,不过借此行一种礼节,表明敬意,并不是志在埔啜。三献三斟之后,赞礼者又高唱礼成。然后大众起立,由傧相引导渠搜国王和官员,到别室之内,更换便服,又引到一室,乃是饮宴之所。那室中的陈设,又是不同了。宾主席次相连,就是群臣相陪的席次,亦同在一处。那时帝尧亦换了便服,过来招呼。
那渠搜国王身材高大,高颧隆准,深目虬髯,眼珠微带碧色。就是他五个随员状貌亦大概相同。帝尧深为奇异。坐定之后,上酒上莱,那酒莱都是可以吃的了。这个叫作宴礼,是以联络感情为主的。当下帝尧就问渠搜国王:“这次走了几日?”他答道:“约走了五个月,因为山路太多,交通不便之故。”后来又谈到十日并出的事情,渠搜国王道:“小国当时损害不校后来知道是天朝一个神人,将它射下九个,方才平定。小国君民上下,无不景仰之至,所以寡人此来,一则观光上国,二则亦想瞻仰瞻仰这位神人,不知现在何处?”这时老将羿正在第四席中坐着,帝尧就顺手指道:“就是这位老将。”
渠搜国王一看,忙出席,向老将羿连连稽首,口中不住的叫道:“哈纳答依希谷六利!哈纳答依希谷六利!”后来问翻译,才知道是”佩服之至“的意思。当下老将羿答拜了。帝尧又将老将的年龄功绩,略述一遍,渠搜国王益发佩服。
酒过两巡,大家随便谈谈,帝尧问起那边的风土情形。他说:“那边天气尚好,农桑之事亦兴,居民也有些兼营畜牧的。”后来问到物产,他说:“国内有一种兽类,名叫(鼠勺)犬,亦叫露犬,有翼能飞,喜食虎豹。”大家听了无不称奇。后来又谈到邻国,他说:“南邻有一个大夏国,西邻有一个沃民国,地方都是大的。但是,大夏国君狡诈而贪,寡人之子仁而庸。寡人死后,不免受大夏国之欺,到那时,天朝天子如能赐予援助,寡人死且感谢。”说罢,便再拜稽首。
帝尧慌忙答礼,并加以安慰。宴礼既毕,渠搜国王深深致谢。又住了二十多日,各处游遍,方才起身归国。他所带来的,是毛皮之类,帝尧回赠他的,是币帛之类,价值非常之重。又叫和仲送他一程,方才自去。
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来源 说黄河之成因钟毓龙
且说帝尧既遭十日并出之灾,又遭地震、火山之患,休息抚绥,喘息方定,哪知祸事又到了。一日,忽报孟门山大水冲发,滔滔不断,将人民房屋田畜等,冲没子不少。帝尧大惊!暗想:“这时并非夏秋,何来蛟水?”忙命大司农、羲叔等前往查看。
那孟门山在平阳之西,相距不过二百里。大司农等一路走去,只见路上已有水流,愈走愈西,那水流愈大。到得山下一看,只见那山上的水,竟同瀑布一般滚滚而下,四散分流。大司农至此,知道决不是蛟水了,遂和羲叔商量,到山顶上去察看。但是水势甚大,不能上去,后来从别处山上绕道过去,千辛万苦竟达到目的。
只见山的北面,竟化为一个大湖,愈向北方,湖面愈大,竟有汪洋千里,一望无际的情形。大司农道:“那面我记得是阳纡大泽,不要是大泽的水涨溢吗?”羲叔道:“阳纡大泽,离此地至少有七八百里,就使涨溢,亦何至于如此之大。”两人议论了一会,不得要领,赶快下山,星夜回到平阳,告知帝尧。帝尧听了,亦无法可施,只得向大司农说道:“既然如此,亦只能尽人事,赶快叫附近的百姓,迁徙开去,一面修筑堤防,将这股水驱向下流低洼之地,如此而已。”大司农听了,就出去布置。哪知过了几日,雍州地方的奏报到,说道:“梁山之上,大水冲下,淹没民田,伤害人畜不少,现在还是滚滚不住的在那里流。按着情形看起来,与孟门山之水,正是相类。孟门山在东,梁山在西,想来这股水是两面分流的。”帝尧与群臣至此,更觉无法可施,嘴里常常说道:“这个水从何处来的呢?这个水从何处来的呢?”
在下编书,编到此地,不能不先将这个水的来源,大略说一说明,庶几看书的人,可以明白。据在下的推想,现在的黄河,在帝尧以前,是没有的。何以见得呢?现在的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噶达素齐老峰之下,东南流折向西北,又折向东北,入甘肃境,直向东北流,出长城,循贺兰山东麓、阴山南麓,再折而南,经龙门之峡,直到华山之北,再折而东,以人河南,经河北、山东两省,以入海,它的流向是如此的。
再将它两岸的山脉一看,北面是祁连山、松山、贺兰山、阴山,南面是岷山、西倾山、鸟鼠同穴山、六盘山、白于山、梁山,接着龙门山,东面是管涔山,上面由洪涛山而接阴山,下面由吕梁山而亦接着龙门山。照这个地形看起来,从龙门以上,黄河的上源,实已包围于群山之中,无路可通。但是既然有这许多水,如果不成为盐湖,总须有一个出路,所以古书上说:“上古之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就是指帝尧时代之水灾而言了。但是这个地方,就有一个疑问:如果这个水,是向来出孟门之上的,那么已成为习惯,它的下流,当然早有了通路,何至于成灾?夏禹又何必去凿它?如果这个水,到帝尧时代,才出孟门之上,以至成灾的,那么请问帝尧以前,这个水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如果是个盐湖,向来并无出口,那么何以到了帝尧时代,忽然要寻出口?这种地方,都是可以研究之处。
在下的推想,地壳由热而冷,冷到若干度,必须收缩一回。
每遇收缩之时,就是地形大为改变之时,所以从有地球以来到现在,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万万年。但是人类的历史,却是有限。
印度只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只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埃及亦只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都是世界最古之国了。便是新近发现的巴比伦古迹,据说在一万年以前已有文化,但是亦不过一万多年。从地球经过的寿命看来,也不过几万万分之一。难道一万多年以前,还没有人类吗?难道一万多年以前的人,还没有文化吗?据在下想来,一定不是如此。既然有人类,既然有文化,何以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呢?就是为地壳屡经收缩,地形屡经改变的原故。
地形改变有二种:一种是全部的改变,一种是部分的改变。
部分改变,是因为地心的热力作用。地球表面,虽然冷却,但是里面,却非常炽热。热力所冲动则涨。热力所不及,则地壳因之而缩。所以地面的土地,时有升降。有些地方,本在海底,渐渐能升至地面。有些地方,本在水平线上,渐渐能没入海中。
但是同一土地,到处都有升降,并不限于海边,不过在海边上有水作标准,容易看得出。若在大陆之中,无论土地已经升到如何之高,降到如何之低,总不能看出。只有火山、地震之后,往往发现急激升降,那却是看得出了。或则平地陷成深谷,或则平地突起高山,或则海中涌现新岛,或则岛屿渐渐沉没。古人所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这种。至于全部的改变,最为可怕。到那个时候,全球震动,海水横溢,不但所有人民财产,一概荡尽,就是各大陆形势位置,亦大大改变。或则竟沉下去,或则新升上来,古人所谓“沧海桑田”,这个才叫最大的沧海桑田了。所以查考中西各国,以及苗蛮的古史,无不是从洪水为患而来。这个洪水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地形大改变而来。地壳陡然之间,大形改变,其中所有极繁盛的人民,极文明的文化,以及一切种种,无不随洪水而去。幸而有几个孑遗之人,因为某种机缘,得以不死,于是再慢慢生息起来,再慢慢创造起来,就是各地人类的初祖,于是又变成一个新世界。大约从有这个地球到现在,这种的变化,不知经过几次,所以现在最古的古国,不过几千年。我想起来,或者就是这个原故。
至于帝尧以前,中国的地形,究竟如何,虽然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