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86节

223-疡医大全-第86节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牙左右塞耳内。两边轮换,不可齐塞,恐耳气。一日夜取看,有细虫为效。 
又方(《海上》)露蜂房煎汤洗漱过,以陈茄秸烧灰敷之。或茄根捣汁频涂之。 
又方(《食寮》)盐五钱,皂荚两挺,同烧赤研,夜用擦牙。一月即瘥。 
又方(《永类》) 
薏苡仁 桔梗(各等分) 
生研为末。水调服。大小儿并治。 
又方(《经验》) 
川乌头(生研) 川附子(生研) 
面糊丸小豆大,每绵包一丸咬之。 
肾虚牙肿火痛。(《济世》) 
杜仲 青盐 大黄(炒) 牛膝(炒) 
上为细末,擦之。 
又方(《经验》)甘松、硫黄等分为末,泡汤漱之吐去,神效。 
又方(《灵苑》) 骨碎补二两,铜刀细锉,瓦锅慢火炒黑为末,擦牙。良久吐之, 
咽下亦可。极能坚骨固齿,去毒,止疼。 
又方(《奇效》) 仙灵脾为粗末,煎汤频漱,大效。 
胃火牙痛肿痛(《保寿堂》) 好软石膏一两,火 入淡酒内淬过为末,加防风、荆 
芥、细辛、白芷各五分,共研细,日用擦牙。 
又方(《集效》) 升麻煎汤,漱咽之解毒。或加生地黄。 
诸般牙痛(《普济》) 香附、艾叶煎汤漱之;又将香附炒黑为末,擦去涎。 
又方(《通变》) 川椒四两煎汁,拌青盐二两,白盐四两炒干,擦牙,洗目,甚妙。 
又方(《普济》) 皂荚浓浆同朴硝煎化,淋于石上,待成霜擦之。 
又方(《圣济》) 木香末入麝香少许擦牙,盐汤漱之。 
又方(《直道》) 缩砂常嚼良。 
又方(《集验》) 地松晒干为末,用一捻,汤泡少时,以手蘸汤挹痛处,即定。 
又方(《济急》) 青蒿一握煎水漱之。 
又方(《千金》) 牛膝研末,或烧灰擦漱。 
又方(《海上》) 隔年糟茄烧灰,频频干擦立效。 
又方(高盐) 鹤虱煎米醋漱口。或同防风煎水噙漱,仍研鹤虱草塞之。 
又方(节斋) 三叶酸浆草一把洗净,川椒四十九粒去目,同捣烂,绢片裹定如 
箸大,切成豆粒许,每以一块塞痛处,立止。 
又方(《急救》) 黑豆煮酒频漱。 
又方(《集简》) 萝葡子十四粒生研,以人乳和之,左疼点右鼻,右疼点左鼻。 
又方(《普济》) 老生姜瓦焙,入枯矾末同擦。有人日夜呻吟,用之即愈。 
又方(《御院》) 干姜、炮川椒等分, 
为末掺之。 
又方(《普济》) 木耳、荆芥等分,煎汤,频漱。 
又方(《海上》) 秋茄花旋烧,研,涂,立止。 
又方(《孟诜》) 吴茱萸煎酒,含漱。 
又方(《圣惠》) 枳壳浸酒,含漱。 
又方(《集简》) 梅花冰片、朱砂各少许为末,擦之立止。 
又方(《经验》) 青荷叶剪取钱蒂七个,以浓米醋一盏煎半盏,去渣熬成膏,频频抹之。 
又方(《普济》) 白僵蚕直者、生姜同炒赤黄色,去姜为末,以皂角水调擦,立止。 
又方(《急救》) 五灵脂一粒,咬痛处一热茶时,凉水漱吐。 
又方(《急救》) 当归、五灵脂、细辛各等分,水煎漱。 
齿摇动及打伤(《御院》) 白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入盐调温漱甚效。 
或以根烧灰贴牙,即牢固也。 
牙动欲脱(《千金》) 生地黄绵裹,咂令汁渍牙龈并咽,日五六次。 
又方(《急救》) 五倍子取一孔以白矾填满, 过为细末擦之。能乌须固齿。动 
摇将落者,即坚牢。神效不能尽述。 
香盐散(《急救》) 
香附(炒黑四两) 青盐(一两) 
为末。每日擦牙,治一切牙证。 
齿挺长出分许(《备急》) 常咋生地黄良。 
齿黄(时珍) 糯糠烧白灰擦之。 
痛牙欲取(《鲍氏》) 茄科,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神妙。 
牙痛(《奇方》) 鲜菖蒲根捣汁,左牙痛滴在左耳内,右牙痛滴右耳中,左右牙 
痛两耳俱滴。屡验。 
又方 巴豆半粒塞牙缝,立止。 
又方 防风、川椒、甘草、浮麦煎 
汤漱。 
又方 粗碗一只,川椒铺底,潮脑盖面,覆碗一只于上,盐泥封固,慢火 
一夜,次早研细。每用一厘擦牙根。 
又方 五倍子一个,开一孔,用盐填满,炭火 存性,略出火气,研末。以 
手指蘸擦牙,漱津片时,吐出数次,即止。 
x取痛牙法x 白马尾烧灰存性,点上即落。但须认定痛牙点之,不可乱点,恐 
好齿沾着亦落。 
x取痛牙法x(马歧山) 
白龙骨(三钱研) 
用大蒜一瓣捣烂,入末一二分拌匀,贴痛处。半枝香时即落。 
牙痛 
明雄 牙硝 硼砂 银朱(各一钱) 冰片(三分) 
共乳匀。搽牙龈内外上下,任其流涎,自愈。 
又方 五倍子研细,每用三钱,火酒半饭碗和匀,重汤炖一炷香,漱患处。立 
时定疼,永远不发。 
又方 
北细辛 川萆藓(各等分) 
滚水冲漱之,立愈。 
x失笑散x(江仍度) 治牙疼如神。 
荜茇(八分) 北细辛(净叶一钱) 大冰片(二分五厘) 
共研极细,擦牙痛处,伏于桌边流涎,任其挖去。片时见效,便能饮食。 
x取痛牙法x 
白砒 江子(各五钱) 
共研细末。以竹筒盛之,封固埋于白马粪内藏着。春三、夏四、秋七、冬十日, 
取出悬于净室中。将患牙用凉水漱过,将药点在患牙根上,咳嗽一声,其牙即落。并不疼痛。 
风火虫牙。 
升麻(一钱) 甘草(五分) 石膏(春夏四钱,秋冬二钱) 
作一剂。春夏用竹叶三十片为引,秋冬用细茶叶二钱为引。如脸肿加川芎。 
牙疼不可忍者。 
花椒(焙) 胡椒 食盐(炒) 枯矾 明矾(各五分) 
共研细。每用少许擦,吐涎。 
取牙 白马尿浸白茄根,日晒夜露三日,研细末。每用少许点放牙龈即落。 
风火牙 粗碗一只,入潮脑一两于碗底内,上加苏薄荷叶五钱,以水将薄荷 
叶润透,盖潮脑上,用绵纸糊碗口,放灰火上 两炷香,开看纸上升的潮脑,每用少许擦牙。 
牙疼。 
北细辛 荜茇 猪牙皂 荆芥 食盐(各一钱) 三柰(面裹煨熟,二钱) 川椒(五分) 
研细。擦牙良久,以水漱去。 
虫牙 山西大同碱少许,新丝棉裹作小球,塞痛牙内。候化出咸汁,即止。 
奎光牙证主方 治一切牙风、牙疳、牙痈、牙咬等证。 
玄参 地骨皮 白芍 牡丹皮 黄柏 甘草梢 知母 黑山栀 生地 车前子 
水煎服。(如热甚,加熟石膏为君,炒黑升麻为佐;如有风,加荆芥穗;如虚加熟地、枸杞子;如欲解 
毒,加黄连、连翘;若穿牙疔毒,则用消肿解毒之药,加紫花地丁、甘菊花。) 
牙痛 杉木皮煎汤漱。 
牙痛。 
蟾酥 五灵脂 麝香(各一分) 
研匀。用绢称一分重包药扎紧,切牙痛处,即止。 
风火虫牙。 
雄黄(五钱) 元明粉 潮脑 硼砂(各二钱) 荜茇 川乌(各一钱) 
共研细末擦。 
x三香散x 
丁香 川椒(取红,如无,用荜茇代,各等分) 冰片(少许) 
上为末。敷牙根,肿痛立止。 
x二辛煎x 阳明胃火,牙龈口舌肿痛 
不可当,先用此汤漱之,后擦三香散,或仍服清胃等剂。 
北细辛(三钱) 生石膏(一两) 
水二碗,煎一碗,乘热频漱。 
x定痛羌活汤x 治风热攻注,牙根肿痛。 
羌活 防风 川芎 生地(各一钱) 升麻(一钱二分) 细辛(四分) 荆芥 独活 薄荷 
(各六分) 石膏(二钱) 甘草(五钱) 
水煎食后服。(如湿热甚者,加黄连、山栀;恶热饮者,加龙胆草。) 
x石膏汤x 治胃有实热,牙痛或上牙肿痛。 
升麻 知母(各一钱) 石膏(一钱五分) 大黄(酒蒸,二钱) 山栀 薄荷 赤茯苓 连翘 
(各八分) 朴硝(六分) 甘草(五分) 
水煎。食远频频口咽,即愈。 
牙痛 
防风 羌活 青盐 荜茇 细辛 川椒(各等分) 
研细擦噙。 
又方 用清凉药转痛者,用从治之药治之。 
荜茇 川椒 薄荷 荆芥 细辛 樟脑 青盐 
上为末。擦牙拔出热涎。 
验方 素心蜡梅花一朵煎汤,漱齿,其痛立止。但不可咽下。 

卷十六龈齿部
牙痈门主论
属性:奎光曰∶牙痈,一名牙蜞风。初起一小块,生于牙龈肉上,或上或下,或内或 
外,其状高肿红 ,寒热疼痛者是也。牙痈,牙龈红肿,但口能开合;若牙咬则牙 
关紧闭,口不能开,以此为辨。如牙痈肿痛,龈肉突出,先用金丹碧丹(方载咽喉门。)吹 
入牙龈,外用黄熟香削成凿子样,从容放进牙关垫住,则牙关渐开,即将金丹吹入患处。 
又曰∶牙痈专用口疳药最稳。(方载咽喉门) 
《心法》曰∶牙痈久不收口,如过服寒凉者,必生多骨,候骨尖刺出,摇则离动, 
始可取出,其口方敛。 

卷十六龈齿部
牙疔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牙疔生于牙缝之中,顶高突起,痛连腮项,破则流血。先宜针刺,照 
疔疮门施治。(《正宗》) 

卷十六龈齿部
牙HT门方论
属性:奎光曰∶牙HT 属胃火,发于牙龈,如豆大,或内或外,发无定处。治宜先用金 
丹碧丹,吹牙消散,后用口疳药,(方俱载咽喉门。)加薄荷、冰片吹之。煎药内加石膏、连翘。 

卷十六龈齿部
牙咬门主论
属性:奎光曰∶牙咬证,生于牙齿尽龈中,牙不能开,牙关紧闭。此证初起势甚,至夜 
尤甚,形状虽凶,尚在可治。宜先用金丹、碧丹吹入牙龈,外用黄熟香削块垫牙,俟 
齿开时,再吹金丹。(方载咽喉门) 

卷十六龈齿部
牙菌门主论
属性:奎光曰∶牙菌生于牙龈,其形状紫黑色,高低如菌,此属火盛血热而兼气郁而 
生。宜吹口疳药。(方载咽喉门)并服煎剂。 

卷十六龈齿部
牙漏门主论
属性:澄曰∶牙漏之患,多起于心胃火郁,肾阴消涸,或心事郁遏。多起于上门牙龈上, 
或下门牙龈上,初则高肿作痛,久则上现黄泡,破后出脓渐安,虽然出脓,其口难 
完,细如针孔。但遇操劳,或心绪烦扰,或 
煎炒烟酒过度,发则肿痛,时出秽脓,更有串至左右齿根,遂成牙漏,虽不致命,颇 
亦为累。初起治宜升阳散火,久则当用六味地黄汤加元参、钗斛,多服久服,自可 
全愈。初治切不可妄用苦寒之药,内服外搽,致令心胃之火郁而又郁,反使火毒根 
株愈深。亦不可早用敛药,亦能使火毒内敛,便有腐蚀脱龈、落齿之害。吹药,在 
牙疳口疮门中,选用。 
又曰∶溃后饮食后必须漱洗,庶不致饮食塞其脓窍,反令胀痛。 
又曰∶远年近日,牙漏穿蚀,久不收功,用鲜竹一颗,锯成一头留节,一头无 
节数段,将食盐装结实了,放炭火上 红,取出冷定去竹,将盐研细。每日擦漏齿上, 
久则收功,经验多人。 

卷十六龈齿部
牙宣门主论
属性:岐天师曰∶牙宣,又名齿衄。齿乃骨之余,肾之所主也。肾火外越,故齿出血, 
以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一钱治之。(《秘录》) 
陈实功曰∶牙龈血出如线,或鲜血时从外溢,名曰牙宣。此乃心肾火邪,逼血 
妄行之故,治当凉心滋肾为主。如血出如线,其涌如泉者危。(《正宗》) 
冯鲁瞻曰∶小儿二三岁后,乳食互进,或醉后房劳乳儿,致成肾疳。啼时满口皆 
血,名曰宣露。(《锦囊》) 
又曰∶凡血从齿缝中或齿根出者,谓之齿衄。有风壅,有肾虚。风壅者,清风 
散,外以祛风擦牙散;肾虚者,以肾主骨,齿者骨之余,虚火上炎,服凉药而愈甚者, 
此属肾虚,上盛下虚,宜盐汤下安肾丸,仍用青盐炒香附黑色为末擦之。然少阴气多 
血少,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亦隐隐而痛,多欲者犯之。亦有胃热而齿断出血者,阳 
明气血俱多,火旺则血如潮涌,善饮者多犯此。宜清其热,清胃散主之。 
又曰∶齿缝出血者,以大剂六味地黄 
汤加骨碎补一剂即瘥。间有不瘥者,肾中火衰也,再加五味子、肉桂而愈。 
窦汉卿曰∶牙宣,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亦名龈宣。此候牙齿缝中出血,上 
属脾,下属肾,吐血痰至斗,为难疗者。急宜速治,迟则难生。先用蚌水灌净,然后吹药。(《全书》) 
汪省之曰∶牙宣乃阳明胃经实火上攻,故血从牙缝中出也。血出不止者杀人。(《理例》) 
又曰∶胃虚火动,腐烂牙龈,亦能有此;但常常渗流淡血不止,非同实火鲜血 
直出也。实火以清胃石膏汤为主;虚火宜归芍地黄汤为主。如齿龈腐烂血出不止者, 
犀角地黄汤、人中白散主之。 
奎光曰∶牙宣,乃齿缝出血,上属脾,下属胃,实火上攻所致。亦有胃虚火动,腐 
烂牙龈,以致淡血渗漏不止,内服扶脾清火之剂,外用珍珠散吹。 

卷十六龈齿部
牙宣门主方
属性:x加味地黄汤x 
大熟地(四钱) 山萸肉 山药(各二钱) 骨碎补(三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